经济结构调整与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合集下载

苏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苏州是中国华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经济、文化和旅游名城。

多年来,苏州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逐渐成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未来,苏州的产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创新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探讨苏州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宏观趋势1.新一代信息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苏州将逐渐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绿色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关注点。

苏州将加大环保和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等。

3.开放创新:苏州将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对接。

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

二、创新科技产业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苏州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苏州将加大对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在教育、娱乐、旅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3.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是未来的领域之一,苏州将努力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心之一。

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实力。

三、先进制造业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之一。

苏州将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2.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苏州将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推动电动车品牌化和产业链延伸,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苏州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

3.高端装备制造:苏州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大对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视,以及“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推进,中国的城市转型也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苏州市作为中国东部著名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在国内外都颇具知名度。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市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资源环境危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及结构升级问题等。

因此,文章旨在从区域转型视角出发,重点探讨苏州市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苏州市的发展困境1.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苏州市的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水资源短缺、环保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

尤其是苏州市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迅猛,但水资源供给量严重不足,而地下水超采已经导致地面沉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

2.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房地产业发展过于繁荣,而服务业经济比重过低。

这种产业结构对人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同时也让苏州市的竞争力遭受了挑战。

3.城市发展不均衡。

苏州城市的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东西发展格局不对称,经济增长区域重心偏向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加强环保建设。

苏州市应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在实际实践中,可以加强建设各类环保设施,将环保考虑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苏州市现有的重要产业链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它需要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带动着传统行业的改进和转型升级。

所以,应该全面推动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需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同时升级传统产业链。

3.提升服务业比重。

苏州市应该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业比重。

目前,服务业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中国世界城市排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特别是在“新经济”中,如O2O、物流、共享经济等,通过互联网渠道推广营销和管理等应更加重视。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摘要】苏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面临着发展困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本文从区域转型视角出发,分析了苏州市的发展困境,探讨了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区域转型对苏州市的影响。

针对苏州市的现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苏州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总结成果的过程中,展望了苏州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苏州市、区域转型、发展困境、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政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影响、总结成果、展望未来、研究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之一,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产业面临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已成为苏州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随着区域经济格局不断调整和优化,苏州市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借助区域转型的机遇,推动苏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苏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区域转型对其影响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为实现苏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剖析苏州市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方向与路径,为苏州市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的详细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区域转型对苏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强苏州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政策建议,为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支持,最终实现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该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创新创业环境独特: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和项目,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人才优势凸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该园区近年来聚集了大量在科技创新、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专业领先优势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随着各类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未来,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助力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航者。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联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苏州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项目,促进跨国企业在该园区的发展,提升园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引入绿色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园区还将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苏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苏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分析
的 经 济增 长效 应 进 行 实证 分 析 。
关 键 词 : 州 ; 济增 长 ; 整 ; 差修 正模 型 苏 经 协 误 中图 分 类 号 :2 0 文献 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6 3 2 1 2 1 )5 0 3 — 3 F9 A 17 — 9 X(0 0 3 — 0 5 0
的转 变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以农 业 生 产 为 主 的 第 一 阶 段 、 即 以制 造 业 为 主 的 第 二 阶 段 以及 以 服 务业 为 主 的第 三 阶段 。 林 若 荣 (0 7 认 为 , 济 增 长 并 不 仅 仅 是 经 济 总 量 的 简 20 ) 经 单 扩 张 , 是 一 些 新 的产 业 不 断 形 成 , 潜 力 的产 业 不 断 增 长 而 有 扩 张 , 些 传 统 产 业 逐 渐 衰 老 的 过 程 。 江 月 ( 0 8认 为 , 一 黄 20 ) 产 业 结 构 是 随 着 经 济 增 长 而 不 断 变 动 升级 的 。 过 来 , 业 结 构 反 产 也 对 经 济 增 长 产 生 极 为 重 要 的 影 响 。产 业 结 构 的变 动 会 产 生
第三产业 由 17 年 的 51 亿 元增 长到 2 0 年 的 2 3 . 98 . 8 08 6 9亿 4 8
元 , 长 了 4 0 4 。然 而 , 增 7. 倍 4 苏州 在 其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背 后 还 存 在 不 少 诸 如 经 济结 构 不 合 理 、 济 效 益低 下 等 问题 。 经 因而 必 须 采 取 一 定 的 措施 来解 决 这 些 棘 手 的 问题 ,而 这 些 问题 的关
键就是产业结 构调 整。产业结构一直是 困扰我们整个 国家经
济 发 展 的 重要 问题 ,经 济 发 展 的过 程 是 产 业 结 构 不 断 调 整 和 优 化 升级 的过 程 , 因此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优 化 和 升 级 势 在 必 行 。本 文 试 图利 用 17 - 2 0 9 8 0 8年 苏 州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系 列 数 据 ,运用 计 量 经 济 学 的分 析 方 法 , 过 建 立 协 整理 论 和 误 差 通 修正 模 型 ,来 对 苏 州 市 产 业 结 构 变 动 的 经 济 增 长 效 应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 对 经 济增 长 、 业 结 构 调 整 提 出 建 议 。 并 产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XX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摘要:XX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自改革开放以来,XX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XX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XX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XX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XX近十年产业结构正文: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XX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

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7740.20亿元,可以看出XX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

但与此同时,XX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正是由于XX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XX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在2010年两会期间,XX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XX经济的迫切任务。

我通过对XX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对XX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XX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XX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XX地区历年产业结构以及百分比(如图)年份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1952 4.38 2.01 1.09 1.2912645.89%24.89%29.45%1957 5.58 2.46 1.72 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 2.97 2.4 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 4.95 3.74 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 6.26 6.16 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 4.1547135.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 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 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 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 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 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 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 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 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 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 3 00917.88%61.27%20.86%1989176.2929.73105.6640.91 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 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 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 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 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 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0.37543.41279.33 15 7848.90%60.17%30.93%1996 1 002.1488.18567.96346 17 4748.80%56.67%34.53%1997 1 132.5988.16636.42408.01 19 7137.78%56.19%36.02%1998 1 250.0188.01701.95460.05 21 7337.04%56.16%36.80%1999 1 358.4388.14764.07506.22 23 592 6.49%56.25%37.27%2000 1 540.6890.96870.1579.62 26 692 5.90%56.47%37.62%2001 1 760.2891.41999.89668.98 30 384 5.19%56.80%38.00%2002 2 080.3791.72 1 211.52777.13 35 733 4.41%58.24%37.36%2003 2 801.5675.75 1 771.86953.95 47 693 2.70%63.25%34.05%2004 3 450.0077 2 268.001 105.00 57 992 2.23%65.74%32.03%2005 4 138.2191.71 2 681.541 364.9768 618 2.20%66.60%31.20%2006 4 900.63104.15 3 152.031 644.4580 116 1.95%65.39%32.66%2007 5 850.11115.18 3 632.032 102.9194 318 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 4 257.902 686.59112 872 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 4 547.123 050.26122 565 1.80%58.80%39.40%注:2005年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已作调整,下同。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苏州市,其发展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从区域转型的视角出发,探讨苏州市当前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期为苏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苏州市的发展困境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苏州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是产业结构单一,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环境压力增大,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人口结构不断变化,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这些困境无疑给苏州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针对苏州市当前的发展困境,我们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为苏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鼓励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功能定位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与上海的协同发展,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要发挥苏州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

鼓励外资企业在苏州投资兴业,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苏州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其中的权重构成情况,得出其各自内部不合理的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评析。

而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苏州市以后产业布局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市意见1.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据2010年苏州统计年鉴,自1978- 2010年三大产业占苏州GDP比重数据进行分析,苏州第一产业呈接近零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处于高水平的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上升趋势。

2010 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57.8:40.5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 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40.8亿美元,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

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从表1.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多倍,经济实力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三大产业比重很明显的从“二一三”发展到“二三一”。

第一产业2004年以来,比重趋于稳定,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把农业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会处于瘫痪。

第二产业近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持续高位,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2010年将突破40%,但依然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_5%的平均水平,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处于相对的弱势,函待转型。

第二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从表1.2中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内部,主要分析工业内部的构成状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围绕重 点领域,优化政策组合,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 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 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引导制造业朝 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 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 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 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 发展壮大。
当前经济结构发展趋势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 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 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制造业朝 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创新驱动、开放提升、空间优化、民生优先、文化强市、绿色发 展六大战略。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目标取向,加快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优化布局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层次能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 高效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50)、去产能、全球再平衡、改革创新 ✓)
插入一个新故事:
经济结构调整的加法:2016年的中国与1916年的美国
经济结构调整的加法
你觉得有前景的产业是……
你觉得有前景的产业是……
✓刘强东和马云的1999,阿里只有“十八罗汉”……
当前经济结构发展趋势
✓三个动词:培育、转型与淘汰
经济结构调整 与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苏州市专家咨询团成员 苏州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 Adjunct Instructor of UNA-EMBA
引入
✓经济结构调整的减法 ✓经济结构调整的加法 ✓当前经济结构发展趋势 ✓产业发展定位的方法 ✓苏州产业定位的选择
经济结构调整的减法
✓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个故事:老龄化、去库存(消费100+净出口50+库存
✓高端化发展制造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引导制造业朝着服务融 合、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 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强一批战略性新 兴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优势产业链。加强面向智能制造发展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开发应用,推广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 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面提高自主品牌建设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以品牌资源优 势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兼并重组和服务化融合转型、价值提升,引导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之路。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 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 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当前经济结构发展趋势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 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 化、集约化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 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 放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 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促进纺织、 轻工、冶金、化工等传统支柱行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更加注重运用市 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化办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在重点区 域、重点领域实施节能改造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 的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
战略
产业发展定位的方法
苏州产业发展定位
✓战略区位、国际制造、开放平台、历史人文、生态本底等五大核 心优势,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当好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 的先行军排头兵,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 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
✓高起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 电子商务、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软件和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服务等重点领域产业, 促进服务业发展增量提质。抓住“互联网+”发展大机遇,重点支持云计算、物联 网、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继续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做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优服务业创新型企业。
产业发展定位的方法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 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 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