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重点与难点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 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 局是怎样形成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一.国民党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1.政治上:强化了封建法西斯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拒绝 民主政治改革和镇压民主运动,从而日益陷入孤立; 2.经济上:实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疯狂掠夺社会 财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3.外交上的对外卖国使得国统区日益殖民地化,加剧了 社会危机.
(3)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是理论基础;
(4)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是关键; (5)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2.力量对比: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不及国民党军 队的1/3,装备是“小米加步枪”,并 且被分割在பைடு நூலகம்几块根据地里;解放区 人口1亿多人。 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有优 势:它有430万军队,占领着3亿以上 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 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他们还接收 了1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 且还有美国援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吕德琪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 正式形成: ..\..\教学影视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wmv15.flv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 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 见》,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 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1949.9.21-30,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 《共同纲领》,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以及 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为新中国而奋斗总结

为新中国而奋斗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一切都离不开无数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奋斗,书写了新中国的发展篇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意味着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那些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人,还是那些为国家科技进步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都在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为新中国而奋斗,也意味着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的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战,无私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边疆安全,守护着人民的和平生活。
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铭记在心,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和平稳定而努力奋斗。
为新中国而奋斗,更意味着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化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文化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为新中国而奋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70年来,无数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人们,书写了一部又一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诗。
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奋斗,传承他们的精神,继续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奋斗者的新篇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所做的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形成、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开始出现了美苏主宰世界、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新格局。
美国崛起企图称霸世界全球,苏联在与之对抗的同时又有妥协。
美国在二战后迅速向中国进行经济、军事渗透,意图扶植蒋介石政权,左右中国二战后的发展走向,成为对中国局势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中国广大人民虽然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但是,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崎岖、曲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面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对发动大规模内战还有所顾忌,原因如下:第一,抗战胜利后,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第二,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手重,国民党军队大多退到西南地区,需要时日在共产党之前赶到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三,苏美英三国出于不同考虑,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第四,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今非昔比。
蒋介石集团为了给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采取了假和平的策略,邀请中共方面到重庆和平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006第六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五四指示》
1948年4月1日晋 绥干部会议上系统阐 明了土地革命总路线: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 政策因而能够成为中共与华 北‚基本群众‛的关键,这 一政策就建立在直接符合穷 人和无地者心愿的基础上。
——费正清(美)等主编:《中华民国史 (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版,第858页。
蒋介石的假和平把戏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 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 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 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惠盼之至‛。
——蒋介石1945年8月14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第一个电报
蒋介石的假和平把戏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 疾苦,共同戮力,以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 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 大计‛,‚特再弛电邀奉,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三次邀我,这个风险要冒。不去,不利。 虽然是假戏,但要假戏真做。不然,内战的帽子就 戴到了我的头上,戴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头上。这 样一来,我们就会失掉一些人心。能谈则谈,谈不 成,顶多是坐牢,杀头。就目前看,蒋介石这样做 还有很大困难:一是我们有解放区一万万人民、一 百万军队和二百万民兵做后盾:二是国统区觉悟了 的人民是反对内战的;三是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 人不赞成内战。
形 同 废 纸, 被 美 军 士 兵 用 来 点 烟 的 法 币
中国女孩买东西所携带的成推的法币
给做工的苦力发放工资, 都是成箱成扎的发放
严重的经济危机,把各阶层人民推上了饥饿 和死亡的绝路,迫使各阶层人民不得不团结起来 为生存而斗争。 1946年12月底,爆发了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史称一二三○运动);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 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运动)。形成了学生运 动高潮。也促进了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这样,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爱国民主运动同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就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 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政府处在人民 的包围之中。
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心得体会

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心得体会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在这条路上,中国人民历经了各种挫折和困难,但他们坚信着自己的方向,秉持着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信念,并最终推动中国走向辉煌。
在我看来,为新中国奋斗的心得体会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热爱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故乡的山川在我心中,她的百姓在我血液里。
”这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徐志摩曾经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心中埋着对祖国的深情,将这份热爱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常常以祖国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引领,为新中国的建设增添了无限的动力和力量。
二、信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的幸福与繁荣。
在这个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地追寻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等多重目标,同时不断地血脉喷张地实践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了信仰的远大目标,那些艰苦卓绝的努力、那些牢不可破的信念、那些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一不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展露出来的。
三、坚守奋斗的信念正如一些著名的人物所说:“想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情,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社会稳定并不像今天这么顺利,总体上来说,国家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发展、创新与变革的过程中。
故此,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们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坚守信仰的过程中说服、拼搏,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在为新中国奋斗奉献。
四、拥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一定是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如今,中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这是由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等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期望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不断努力,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与创新,都是祖国建设事业的推动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抗战胜利 后的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 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
1、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 战争,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创伤,建设新中国。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 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 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 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 利的。 3、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 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即使和平不能实 现,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延缓全国内战的爆发,使解放区 军民争得更多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合 作,共同向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了有 力的斗争,成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 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 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份 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 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 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因此, 它们前进的过程不能不是同自身内部的某 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 误倾向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相继公开宣告, 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明 确地站到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这是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 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求全歼,不使漏网。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 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
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
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 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 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 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 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
三、军事方面
1、国民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固守城市 而共产党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 和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2、派性斗争严重,不团结。政令军令不统一 3、因贪污腐败导致意志消退 4、共产党善于在部队搞思想政治教育化敌为友,改 造俘虏兵。国民党军队共有188万人投诚 5、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做得好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
的行政院的名单。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 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
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
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 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 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 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 两部长及不管部。’”[1] [1]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5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总结

为新中国而奋斗总结引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目睹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对为新中国而奋斗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探讨。
1. 为新中国而奋斗的意义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奋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新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们当前的生活状况,更关乎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另外,为新中国而奋斗也是对我们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们为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和奋斗。
他们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今天的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并且继续为之奋斗下去。
2. 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具体做法2.1 爱国情怀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公民,我们应该培养和弘扬爱国情怀。
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为国家的利益和荣誉而努力奋斗。
爱国情怀不仅表现在言辞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还可以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新中国而奋斗也意味着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新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积极实施。
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
2.3 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了更好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局势
国内国外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蒋介石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国共重庆谈判与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战争军民的自卫战争
两个中国之命运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现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战略进攻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条战线的含义
第二条战线爆发的原因第二条战线中的学生运动第二条战线中的人民民主运动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民主党派的性质中国民主党派的主张《对时局的意见》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两个中国之命运
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正确的覆灭
三大战役
南京政权覆灭的标志人民政协《共同纲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北京政协(人民政协)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两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
实现领导权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