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导学案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环节四:土地改革当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国外浴血奋战的时候,国内也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农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而这时候的土地大部分还掌握在地主手中。
通过分析图片得出土地改革的原因。
补充封建土地所有制下中国陷于穷困落后的史实资料。
利用PAD的书写传输功能实现人机交互,进行土地改革过程的排序并让学生简单叙述土地改革的过程。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拔除界碑;土地改革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1952年底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利用“土地房产所有证”讲解土地改革的实质(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再结合历史材料(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和历史数据(实行土地改革后粮食的产量和增长率)深入浅出引领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课件展示、PAD书写传输完成图片排序教师组织教学,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进行及其历史意义,突破对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
分析图片得出土地改革的原因。
图片排序。
叙述土地改革的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利用PAD的书写传输功能,增加人机的互动性,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对土地改革过程的掌握情况。
有效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深入浅出引领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为巩固新而斗争教学案教案

为巩固新而斗争教学案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第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主备:余翔课型:新授课审核:历史组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使学生理解自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的经过难点:中国政府派自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三、课堂学习(一)预习导学:公布《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军队抗美援朝司令员战斗英雄、结束签订《》(二)学习过程:导入: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提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歌。
一)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1、原因讨论:中国人民志愿军应不应该出兵朝鲜为什么2、时间:3、司令员:4、经过: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战绩5、战斗英雄:讨论:这些英雄身上体现出哪些精神三)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四、巩练习:1、1905年悍然指挥所谓“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的是()A、日本B、英国C、美国D、德国2、上甘岭战役发生在()A、抗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3、1905年,美帝国主义派海军到中国海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干涉我国内政。
4、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
5.请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图1 图2(1)图1反映的是哪个重要法令的颁布受到农民欢迎(2)图2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课后记:。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六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编写人:赵丽君时间:2012年3月7日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实验中学[教学课题]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抗美援朝、新兵种的组建[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学习他们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了解土地改革是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革命,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内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建设中的一项创新,理解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教学重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农村的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
4、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问题;农村的土地改革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复习第5课新中国的成立,提问学生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背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不是已经安全了呢?刚成立的新中国还面临哪些危机呢?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毛泽东做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决定——抗美援朝,那么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带着这着问题我们来看《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1)1950年朝鲜内战的爆发,美国入侵朝鲜(观看地图,了解朝鲜分裂及朝鲜内战爆发的经过。
)(2)美国干涉我国内政,并轰炸东北地区(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援助2、决策:参战[活动一]讨论:你认为百业待兴的中国到底应不应该出兵与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直接冲突呢?出示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导学案

课题名称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型新授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xx年x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课前准备视频图片制作课件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自学指导一合作共研自学指导二欣赏歌曲,回答歌曲反映的历史“自读课文:一、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自学课文后小组代表回答: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2.开始:1950年6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结果: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回答: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自学后小组交流:1950美国朝鲜 1950年10月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2)朝鲜停战协定3.意义:亚洲和世界国际威望和平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的故事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图片展示:国民党逃跑时所劫走金银的统计表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等播放视频《土地改革》图片展示: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引导自学一:土地改革原因、开始标志、结果、意义?问题探究: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视频及图片《抗美援朝》引导自学二:抗美援朝1.原因: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入侵朝鲜,应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
2. 开始:年月,中国人民军在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英雄:、,战役精神:高度的主义、主义和精神。
结果:年7月,美国侵。
第6课_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抗美援朝、新兵种建设、土地改革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指挥者、主力、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意义1、原因:①②③2、目的:3、指挥:4、主力:5、起止时间:6、结束标志(时间、文件):7、意义:8、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被国内人民亲切的称为最可爱的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新兵种的时间、组建特点及发展情况。
1、海军:2、空军:3、组建特点:边打边建4、发展情况:(三)、土地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结束时间、政策、内容、意义、目的1、开始的时间和标志:2、目的: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结束时间:4、政策:分批推进5、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历史意义:(四)、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原则、意义1、民族分布特点:2、基本政治制度:3、原则:4、意义:5、列举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及建立的时间:三、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姓名记载历史。
李援朝出生在抗美援朝开始那年,2010年他已()A.55周岁B.59周岁C.57周岁D.58周岁2.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A.林彪B.彭德怀C.刘伯承D.陈毅3.“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A.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A.汉城B.平壤C.仁川D.板门店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6.徐州近郊一农户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7.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B.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设计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巩固新中国而进行,密切承接上节课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的,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二十多年的国民党独裁统治,给中华民族留下严重的恶果,新中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
党和政府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这在新中国的诞生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教学设计将阅读教材,生动的讲解,充足的视频资源,适当的思考相结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将阅读教材,生动的讲解,充足的视频资源,适当的思考相结合,紧紧围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巩固新中国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它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推动了国内各项工作的进行。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土地改革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彻底翻身解放,巩固了工农联盟。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组建新兵种、土地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对巩固新中国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自然导入法。
经过三年内战,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但是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国内外敌人不甘心失败,妄图颠覆新生的政权,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新中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6课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了,美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失败,妄想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教案

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与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有目的查找、整理资料,进行初步的调查,并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课前可指导学生尽量多渠道地准备材料,教师也应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史学中有争议的说法,在课堂上可运用材料解析、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步骤七:锻炼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学会构建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再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
步骤八:学会知识灵活运用,勇于实践,结合实际尝试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大标题小标题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
学反思
1、课堂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教学环节完整。
2、能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和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2、到_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_______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灭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在______、_______上翻了身;解放了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5、学生的动手、动脑没有全部调动。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950年_____月,朝鲜战争爆发。
2、过程: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______________”入侵朝鲜。同时派遣海军_____________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_____________。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__________”,直逼朝中边境,企图侵占全朝鲜,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最新初中历史-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导学案 精品

2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议一议:有人说当年美国进犯的是朝
美援朝势在必行,是保家卫国、遏制美帝野心的必然措施。
、世世代代没有田地的人今天分得了田地,还分得了农具
标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列不是为了巩固新中国而采取的措施是:
.阅读材料
剥削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贫农(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主的颁布?你会怎样进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巩固新中国而奋斗》导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
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 、学生自主学习
1、抗美援朝开始于( )年,结束于( )年。
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 ).涌现出的两
位英雄人物是( )、( )。
我们应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 )、( )?
的原因、目的、时间和司令员。
简述抗美援朝的经过及结果。
在抗美援朝涌现出了以
( )、( ) 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他们有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1)土地改革的目的:( )(2)时间:( )年( )月到( )年冬
(3)依据《 》(4)带来的变化: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5)意义:( )( )( )。
二、小组合作学习
1、我的问题:
2、讨论题:(1)《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
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
条。
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这篇文章曾收入语文课本,你
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2)你能说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吗?(3)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土地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回答问题
2、书写答案
3、观点阐述 四、教师精讲(
系统总结)
原因 时间:(
)司令员:( )
抗美援朝 经过:五战五捷
50—53) 结果:胜利
意义:提高了( )巩固了( )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农民无地颁布《土地改革法》
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
五、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姓名记载历史。
李援朝出生在抗美援朝开始那年,2010年他已( )
A.55周岁
B.59周岁
C.57周岁
D.58周岁
2.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
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 ( ) A.林彪 B.彭德怀 C.刘伯承 D.陈毅
3.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
美国侵略者。
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 )
A.中国人民远征军
B.中国人民派遣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
自愿军
4.“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
5.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
A.汉城
B.平壤
C.仁川
D.板门店
6.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7.徐州近郊一农户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8.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9.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
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之前毛泽东的观点?
(2)利用材料原文,说明中国本次出兵的原因。
(3)中国这次出兵,结果如何?
11.某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在2010年7月举办一次纪念我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7周年英雄人物图片展。
该班史不识、卜懂史同学预先提供了下列几幅参展英雄人物的图片:
A.黄继光图
B.雷锋图
C.邱少云图
D.邓稼先图(1)上述人物图片中,哪几幅才是真正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