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临床价值分析论文

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治愈为15例,治愈为33例,未愈为2例,治疗总有有效率为96.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为12例,好转为29例,未愈为9例,治疗总有有效率为82.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计数资料均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中,治愈为15例,治愈为33例,未愈为2例,治疗总有有效率为96.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愈为12例,好转为29例,未愈为9例,治疗总有有效率为82.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肝血管瘤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肝脏良性肿瘤,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尤为常见。

大多数情况都是单发的,肝右叶较多[2]。

瘤体较小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瘤体一点点增大,患者腹内会出现结块,同时伴随着胀痛感等不适,故属于中医的“积聚”范畴,后期瘤体较大时则属于“膨胀”范畴[3]。

本病多出现在中年女性中,其发病率比男性要高出6倍。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是治愈肝血管瘤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4]。

首先,介入治疗具有适应症广、治疗效果好、恢复快、损伤小等一系列优点;其次,介入治疗能够避免血管瘤破裂出血;再者,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不能切除的血管瘤;最后,介入治疗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禁忌症,所以有必要让患者学习掌握介入治疗的有关知识[5]。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疗 效 观察 的标 准 根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HO) 肿
MR、 A、 DS 超声 ) 变 典 型 , 清 AF 改 血 P测 定 为 阴 性 , 瘤疗 效评 价标 准 : 塞治疗 后最 大垂 直两直 径乘 积缩 栓 术前血 常规 、 常规 、 功 能 、 尿 肝 肾功 能 、 血 4项 均 阴 小 2 为有 效 , 小或 增大 均小 于 2 为稳定 , 凝 5 缩 5 增大
治 疗后 缓 解 或 消 失 , 发 生胆 囊 坏 死 、 囊 穿孔 、 梗 死 、 脓 肿 、 破 裂 等严 重 并 发 症 。 结 论 选 择 性 肝 动 脉 插 管 未 胆 肝 肝 肝
平 阳 霉 素碘 油乳 剂栓 塞 治 疗肝 海 绵状 血 管瘤 疗效 好 、 作 用 小 、 全 性 高 , 作 为 首 选 的 一 种 治 疗 方 法 。 副 安 可
摘 要 : 探 讨 选择 性肝 动脉 插 管 平 阳 霉 素碘 油 乳 剂 栓 塞 治 疗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对 2 目的 6例 肝 海绵 状 血 管瘤 进 行 平 阳霉 素 碘 油 乳 剂 栓 塞 治 疗 , 察 治 疗 前 和 治 疗后 6 1 观 、2个 月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 管 瘤 大 小 的 改 血
关键 词 : 入 治 疗 ; 海 绵状 血 管瘤 ; 塞 ; 阳霉 素 ; 油 乳 剂 介 肝 栓 平 碘
中 图分 类号 : 7 5 R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2 66 2 1 )2 1 7 2 1 7 —7 0 (0 2 0 —0 4 —0
o r 导管 行腹 腔干 及肝 总动 脉插管 , 必要 时采 用 肝 海 绵状血 管 瘤 (a en u e n imao i 或 C b a cv ro sh ma go f v l- e , HL 为 临床常见 的肝 脏 良性肿 瘤 , rC ) 女性 发 病率高 S 3 P F同轴 微导 管超 选 择插 管 , 常规 D A 造 影 , 影 S 造 于男 性 , 中 5 5 7 无 临床 症 状 而在 体 检 或影 剂 选用 3 0g L优 维显 , 用 高压 注 射 器 团注 , 度 其 0/~ O 9 0 / 使 速 像学 检查 中发 现 。 自曾庆 乐_ 报道 以平 阳霉 素碘 油 5mL s 总 量 1 ~ 2 1 /, 5 0mL。栓 塞 剂 为 平 阳 霉 素 4 ~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资料和方法我科自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岁。

15例有不同程度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肝区包块等临床症状,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B超、CT 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23例患者AFP均为阴性。

肿瘤分布:肝左叶6例,右叶12例,两叶分布5例;单发16例,多发7例;肿瘤直径5.3~21cm,≥10cm8例。

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扫描或DSA造影确诊。

栓塞材料:平阳霉素(PYM)8~24mg,超液化碘油5~20ml,PYM与碘化油比例为1mg∶1ml,自制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血管瘤部位、数目、大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造影证实后,将导管超选择至CHL供血动脉,导管头端尽量进入瘤体或瘤体近端,如普通导管不能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可用微导管,再次造影,确诊无误并无重要侧支循环后,先经导管推注利多卡因5~10ml,然后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剂用量与血管瘤直径之比约为1∶1。

造影发现动-静脉瘘时,先用明胶海绵堵塞瘘口,再行CHL栓塞治疗。

若瘘口堵塞不满意,应放弃介入治疗。

CHL巨大、多支供血,病人年龄>60岁时可分次栓塞治疗[2],减少栓塞后疼痛不适,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术前DSA造影,其中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供血动脉无或轻度增粗以及受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点状、片状对比剂浓染,呈“小棉团”征及“树上挂果”征,持續20秒或更长时间,呈典型的“早出晚归”征,动-静脉瘘2例。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采用介入疗法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今后临床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且采用肝动脉插管的介入式方法进行治疗的确诊病例30例。

对其治疗结束,出院半年和3年的ct 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0例患者进过介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的不了反应出现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出院后半年和3年的ct扫描结果也显示病变有进一步缩小,仅有1例后者的病变部位旁边发现了新病灶。

结论:采用介入疗法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中远期疗效十分理想,是临床上对于该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疗法,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63-01肝血管瘤是肝内的一种良性肿瘤,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尸检率很高,可达5%以上[1]。

该病的发病病因和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先天发育对该病有一定的影响[2]。

其临床主要表现受肿瘤部位、大小和增长速度的影响很大。

体积小者没有症状, 体积大者可能引起腹部胀痛、恶心、低热等症状, 极少数体积巨大者,可同时伴有黄疸、贫血、潜破裂出血的症状[3]。

如何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减轻痛苦,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为了对采用介入疗法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今后临床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且采用肝动脉插管的介入式方法进行治疗的确诊病例30例。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16例报告

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16例报告
I 中 表 达 率 为 1 . , 两 者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M 33 P<
是 相 互 依 赖 与 相 互 促 进 的关 系 。
参 考 文 献
1 Jnn a i aS, J r lw aoa S, Kai ezR , e 1 Ex r sin o a c lr zmir ta. p e so fv s ua
的重 要组 成 成 分 与 肿 瘤 细 胞 相 互 作 用 构 成 完 整 的 微 生 态 系
i io I tJCa c r 2 0 n vv . n n e , 0 0, 8 6; 7 8 7 6 6 -7 .
4 郭 新 ,李 玉 林 , 张丽 红 .胃癌 组 织 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成 因子 表 达 及 对 血 管 新 生 和 肿 瘤 进 展 的 影 响 . 中 华 消 化 杂 志 ,2 0 , 2 02 2
e d t ei lg o h f c o a i i r b a tgr wt a t r r c p o s n o h l r wt a t r b sc fb o l s o h f c o e e t r a
00) F . 5 ,b GF在 D s中 阳 性 率 为 3 . , 与 C G 间 比 较 , y 71 S
维普资讯
1 6
福建医药杂志 20 0 7年第 2 9卷 第 3 期
F j nMe 12 , . 0 7 ui dJVo. 9 No 32 0 a
bG F F与 多 种 实 验 性 肿 瘤 的 生 长 和 转 移 有 关 。它 对 肿 瘤 的 作
( : 2 9 2 2 4) 0 -1 .
统 。肿 瘤 细 胞 分 泌 多 种 血 管 生 长 因 子 促 进 血 管 生成 ,新 生 的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25例临床分析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25例临床分析

效的有力手段。同时配合 患肢按摩 和运动 , 可激 发大脑皮质受损 区的生理功能, 促进脑局灶血流 和全身的血液循 环 , 改善瘫侧肢体运动和感觉功 能, 大大降低本病 的致残率 和致残程度 。唐 氏【 8 J
观察 到 头穴丛 刺 法治疗 急 性 期有 很 好 的疗 效 。本
气街之首。因此 , 头部在经络理论 中占有 十分重 要 的地位 , 头 为 诸 经气 血 汇 聚 之 所 。 由于 头 与脏 腑、 经络有密切的关系 , 脑为髓海 , 元神之府 , 为人 体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 , 是调节全身气血 的
[ 7 ] 潘小红 , 刘峰. 头针 加刺 络放血 治疗 中风后遗 症 8 4例 临床观察 [ J ] . 针 灸临床 杂志, 1 9 9 5 , 1 1 ( 1 0 ) : 1 6 [ 8 ] 唐强, 郭艳 芹, 田晓彦 , 等. 头穴 丛刺长 留针 法治 疗急
刺激量可提高中风病疗效。头针可 以增强改善病 灶部的血液循环 , 建立侧枝循环 , 改善局部缺血区 的脑血流障碍 ; 另一方面也可促使 因出血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迫 , 兴奋性受抑制而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
6 2
湖 j c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医 学 版 ) 2 O 1 4 年 第 2 8 卷 第 1  ̄ [ J o u m a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
参 考 文献 :
[ 1 ] 焦顺发. 头针 [ M] . 太原 : 山西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2 : l

介入联合血管栓塞疗法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

介入联合血管栓塞疗法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

关 键 词 :肝血管瘤 ; 平 阳霉素 ; 碘化油 ; 明胶海绵颗粒 ; 栓塞
中图分类 号 : R 7 3 5 . 7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7 2 7 ( 2 0 1 3 ) 1 0 —0 0 5 0 —0 3
Cl i n i c a l Ef f e c t o f I nt e r v e nt i o na l Ra d i o l o g y Co mb i n e d wi t h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n d Tr e a t me n t , t h e Al { t l i a t e d T u mo r
Ho s pi t a l o f Gu a n g x i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n i n g 5 3 0 0 2 1 , Ch i n a)
5 0
南 昌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2 0 1 3年 第 5 3卷 第 1 o期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c h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1 3 , Vo 1 . 5 3 N o . 1 0
Em b o l i z a t i o n Th e r a p y i n Li v e r He ma ng i o ma
ZHAO C h a n g, MA Yi - l o n g , OU S h e n g - q i u, KANG P i n g , ME NG Zh i — b i n, LI Zh i — k u n, QI F e n g

放射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评价

放射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评价
85 % , 著低 于 对照 组 的 3 .6 两组 比较差 异具 有 统计学 意 义 ( .7 显 22 %, P<00 ) 结论 介入 治 疗肝 海 绵状 血 管瘤 并 发 .5 。 症少 , 短期 疗 效好 , 是一 种安 全 、 简便 、 有效 的诊疗 方法 , 值得 推 广应 用 。 【 关键 词1 海 绵状 血 管瘤 ; 肝 介入 治疗 ; 外科手 术 ; 临床 疗效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y po t aen u e a go f sm tmai c vro sh m nimao c
l e,C ) i rS HL 是一种 较为常 见的 肝脏 良性 肿瘤 , v 小者可 无症状 , 大者 则可 以引起 食欲 不振 、 嗳气 、 胀痛 等症 状I 肝血 管瘤 肋 。 较 小或 未 发 生癌 变 时 无需 治 疗 , 随 着瘤 体 的增 大 , 出 现 但 可
13疗 效 评 价 .
为探 讨 和 比较 外 科 手 术 与放 射 介 入 治疗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临 床 有 效 性 及 安 全 性 , 选 择 合 适 的治 疗 方 式 提供 临 床依 为 据 , 细报 道 如下 : 详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8年 1月~ 0 1年 1月 本 院收 治 的经 B 21 超 、 T、 C MRI 及超 声 引 导下 肝 脏 穿刺 证 实 为 肝海 绵 状 血 管 瘤 患者 6 6例 , 中 , 2 其 男 1例 , 4 女 5例 , 龄 3 7岁 , 均 年 65 平 (6 _ 0 ) 。肝血管瘤直径 4 1 m, 均直径 (. 3 ) m, 4. 1. 岁 6 8 + 2c 平 76 . c ±3 均 为单发 , 中 , 于 肝右 叶 5 其 位 2例 。 于肝 左 叶 l 位 4例 。术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6-27T11:38:3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冰
[导读]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肿块直径> 5cm 即为巨大肝血管瘤。

孙冰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 474250)
【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0年2月至 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疾病患者 87 例,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为B组。

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

结果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经治疗后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消失,CT复诊评价A组的总有效率为79.6%,B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差异(P小于0.05)。

结论即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海绵型血管瘤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所以治疗肝血管瘤中常见类型海绵型肝肿瘤时应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此方案在肝病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06-01
肝血管瘤属于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肿块直径> 5cm 即为巨大肝血管瘤,过大会压迫周围的脏器,引发相应的并发症,由于肝脏的张力升高,肝脏有破裂的危险。

动脉栓塞也就是介入治疗成为了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以被证实其治疗效果显著。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良性占位病变,随着介入放射学方面的知识迅速发展,介入治疗是肝血管瘤,是包含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疾病患者87例,就诊后经以CT和腹部彩超两种影像学检查,少数患者还选用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后确诊。

患者肿瘤的范围、大小以及分布位置等明确,检查凝血四项及手术必要常规检查均正常。

本组患者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在30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9.63±6.91岁。

瘤体直径在5.5cm到13.2cm之间,平均直径是8.9±1.7cm其中多发性肿瘤(3个以上)24例,单发性63例;肝两叶均有病灶16例,左叶19例,右叶52例。

所有患者按其是否为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两组,海绵状血管瘤者49例为A组,非海绵状血管瘤者38例为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P>0.05)可比。

1.2介入方法
A组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术,引入导管,行腹腔或肠系膜动脉造影术。

然后插管至肝靠近肿瘤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缓慢推注,肿瘤栓塞成功后,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近端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平阳霉素10-24mg/次,累计用量要小于等于400mg。

B组患者也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进行穿刺起点;穿刺到达目的地后将5F鞘放进股动脉,将适当长度的肝管选择性插入肝已有动脉造影,进一步确定肿瘤的大小、血供情况、形态,使诊断更明确。

在X线透视监护的条件下经导管将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推入病变灶进行栓塞。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拔管,局部压迫止血、包扎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绝对卧床8小时。

12个月后分别复查腹部彩超和CT等,观察并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评定标准[1] 显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于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肝血管瘤肿块缩小大小在25%-50%之间,部分典型症状减轻。

无效:肝血管瘤肿块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改善。

1.4数据处理:选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以x2=0.05为检验标准,比较后计算值为P<0.05为有意义,即两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经治疗后典型临床症状绝大多数消失,CT复诊评价A组的中有效率为79.6%,B组总有效率为71.1%,后1-7d内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均好转,未出现并发症。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A组 49 12 27 10 79.6*
B组 38 11 18 11 71.1
注:*为P小于0.05
3 讨论
肝血管瘤的组成成分有较多的扩张血管和窦腔组成的,一般情况下瘤组织内内部充满着血液,肿瘤周围的肝组织的肝窦有部分处于扩张状态,大多数情况瘤体的不正常的血管相连。

部分的血管腔有发生薄壁扩张的危险,以引起肝血管瘤有关细胞异常,导致肝组织发生变化[2]。

肝组织有比较强的再生能力,当肿瘤组织缩小后,再生的肝组织则会将空间填满,恢复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经临床研究表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对机体作用比较温和,它的疗效比较明显,且并发症较少,患者容易接受。

但是对海绵状肝肿瘤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合理的用量,治疗后其效果好于单纯运用平阳毒素碘油乳剂(P<0.05)即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海绵型血管瘤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所以治疗肝血管瘤中常见类型海绵型肝肿瘤时应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增加了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锦林,杜亚辉,罗军,等.肝血管瘤栓塞治疗后肝功能及瘤体大小变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3):273-277.
[2]曹喜才,贺能树,孙建忠,等.介入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3):22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