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肝内血管瘤怎么治?肝内血管瘤的治疗

肝内血管瘤怎么治?肝内血管瘤的治疗

肝内血管瘤怎么治?肝内血管瘤的治疗肝内血管瘤是很常见的,它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都是无意中体检,才知道肝脏上长有血管瘤。

肝脏内的血管瘤多为良性,在几种血管瘤类型中以海绵状的类型最为常见,大部分在肝脏的右侧发病,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左侧发病。

那么患了肝内血管瘤怎么治呢?★肝内血管瘤的治疗西医治疗方法肝血管瘤发展缓慢,预后良好,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及临床症状,而非肿瘤的绝对大小。

大多数已确诊而无症状的病人,可门诊随访,无需特殊处理。

肝血管瘤的干预方法众多,包括手术、介入治疗、硬化剂注射以及腹腔镜血管瘤切除术等。

虽然外科手术有一定风险,但是治疗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彻底的手段。

腹腔镜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常有复发,不宜常规施行。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有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虑采用原位肝移植术。

肝血管瘤的非手术疗法包括: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或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局部放疗、口服类固醇药物及肌注α干扰素等。

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可以导致严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尽量避免。

放疗可使少数病人症状缓解,肿瘤缩小。

超声引导下硬化剂注射疗效,目前尚不肯定。

★中医治疗方法对肝血管瘤病治疗,多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血瘀之偏重。

如以血瘀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黄、赤芍清热凉血止痛;柴胡、黄皮核、素磬针等理气开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走窜经络。

如以气滞为主,就采用以下药物:柴胡、郁金、黄皮核、素磬针等行气解郁;配丹参、红花、三棱、莪术、大黄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再配合口服“熊胆丸”和“丹火透热疗法”,疗效更佳。

症瘕之症,与一般的气滞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积日久,非单纯行气活血之法可以奏效。

聚桂醇瘤内注射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聚桂醇瘤内注射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聚桂醇瘤内注射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鲍海威;赵齐羽;陈芬;李春晓;蒋天安【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5(012)001【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聚桂醇瘤内注射硬化治疗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6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34个瘤灶),行平阳霉素瘤内注射硬化治疗;研究组27例(33个瘤灶),行聚桂醇瘤内注射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瘤体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5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硬化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血管瘤平均最大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8.82%、70.59%和54.54%、6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总页数】4页(P39-42)【作者】鲍海威;赵齐羽;陈芬;李春晓;蒋天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浙江杭州 3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R735.7【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合艳2.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J], 倪雪君;谢阳桂;吴超;何茂盛3.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J], 蔡海云;吴桂花;刘亚军;张卿;李鑫欣4.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J], 蔡海云;吴桂花;刘亚军;张卿;李鑫欣;5.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原液硬化+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J], 柴贝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动脉期边缘强化”的鉴别
血管瘤的增强从边缘开始,呈结节状或岛屿状不连续强化。 环形强化是边缘连续完整的强化,边缘的环形强化是恶性病变的特征,尤其是转移瘤。
A
左图:乳腺癌转移瘤边缘环形强化
B
右图:血管瘤边缘不连续强化
C
左图:乳腺癌转移瘤边缘环形强化。右图:血管瘤边缘不连续强化
“逐步填充”的鉴别
典型的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强回声肝脏使得病变表现为低回声,注意声像图提高
肝动脉造影
动脉相出现“树上挂果征”:肿瘤边缘斑点、棉团状显影。
添加标题
肿瘤染色持续时间长:“早出晚归”。
添加标题
供血动脉增粗,大肿瘤周围血管受压移位(抱球状)。
添加标题
静脉期肿瘤显影向中央扩散,肿瘤染色。
添加标题
01
02
03
04
平扫 增强动脉期 增强门脉期 增强延时8分钟
巨大肝血管瘤合并中央纤维疤痕
直径大于5CM为巨大病灶。 平扫CT见中央更低密度区,延迟中央疤痕区不强化,MRI周边点样强化,T2WI显示中央高亮信号。
中央坏死的血管瘤(介入术后5年)
玻璃样变性的肝血管瘤
增强CT显示肝第七段大的低密度灶,A期未见强化; 延迟扫描病变有混杂强化; T2WI病变为混杂高信号; 大体切片弥漫的纤维成分。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胰腺炎复查CT)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肝血管瘤(男,3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
01
“两快一慢”技术、“早出晚归”特征
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20~3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两快一慢”,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早出晚归”,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孙力波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孙力波

9 2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3卷第 1期 2 0 1 7年 1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3N o . 1 , J a n . 2 0 1 7
瘤标志物、 腹部多普勒超声和( 或) 腹部增强 C T 、 M R I 检查确诊为肝血管瘤。入 组 标 准: ( 1 ) 年龄 1 4 6 5 岁; ( 2 ) 肝血管瘤直径 > 5c m ; ( 3 ) 临床症状明显; ( 4 ) 肿瘤持续快速增长; ( 5 ) 不能明确除外肝脏恶性肿瘤 者; ( 6 ) 有严重心理负担者。以上情况符合 1 2项。 1 . 2 ㊀方法㊀射频消融系统为美国 R I T A公司的 1 5 0 0 X型以 及 R I T AS t a r B u r s t T MX l e l e c t r o d e射 频 电 极。所有病例术前均仔细分析评估临床资料, 根据病 灶数目、 大小、 部位、 肝功能、 全身情况、 手术史以及术 前超声定位结果选择手术体位和消融手术方式。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 沿术前定位体 表标志以 2 % 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给予充分 镇静、 镇痛, 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针刺入肝血管瘤病灶 0 . 5 1c m , 根据肿瘤 内, 直至超过基底部( 近肝门侧) 大小展开电极, 射频消融靶温度设定为 9 0 1 1 0ħ, 0 3 0m i n , 针道消融止血。超声探查消融 消融时间 2 效果, 如未消融完全, 再次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到达治 疗部位, 消融步骤同上。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成功后, 常 规消毒, 建立气腹, 腹内压维持在 8 1 2m mH g 。根据 病灶部位确定 T r o c a 位置, 进镜探查肝脏及腹腔, 腹腔 镜超声明确血管瘤大小、 数目及部位, 引导射频针经 皮穿刺入肝组织到达治疗部位, 消融步骤同经皮穿刺 消融。术中观察有无出血, 如有出血则再次止血。 开腹肝切除联合术中射频消融: 全身麻醉及气管 插管成功后, 开腹后超声定位血管瘤部位及边界, 预 定切除线, 超声乳化吸引刀结合双极电凝切除最大的 血管瘤病灶, 创面彻底止血。残肝超声定位欲射频血 管瘤, 引导射频针经皮穿刺至病灶, 消融步骤同经皮 穿刺消融。再次止血并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 1 . 3 ㊀ 术后处理 ㊀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穿刺点处 加压包扎。所有病例术后定期( 常规为术后 1d 、 7d 、 1个月、 6个月、 1年、 2年) 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及腹 部多普勒超声和( 或) 腹部增强 C T 、 M R I 。如有肝功 能异常、 术后低热、 腹部不适及其 他 异 常 等, 给予保 肝、 镇痛及其他对症治疗。 2 ㊀结果 2 . 1 ㊀一般资料㊀3 4例患者中男 1 1例, 女2 3例, 年龄 1 5 6 2岁, 平均( 4 4 . 6 5ʃ 1 0 . 5 5 ) 岁。病灶单发 2 4例, 多发 1 0例, 症状包括腹胀 9例, 腹痛不适 7例, 瘤体持 续增长 1 2例, 体检发现无症状者 4例, 严重焦虑者 2

肝上长了血管瘤最佳治疗方法

肝上长了血管瘤最佳治疗方法

肝上长了血管瘤最佳治疗方法
肝上出现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而治疗方法则有多种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1. 经皮穿刺消融术:这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针尖直接插入到血管瘤内部,然后加热或冷冻,使血管瘤受到破坏。

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血管瘤疗效较好。

2. 动脉栓塞:通过导管技术将栓塞剂注入到肝动脉内,使血管瘤供应的血液流动受到限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血管瘤或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血管瘤。

3.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的单发血管瘤或临床症状严重的血管瘤,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后者有更小的创伤,恢复期也更短。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消融术、动脉栓塞以及经血管插管给予药物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法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Reut: h dzdol e oi dw latrh m oi t n T em nf a o f 2cs s 8 %) aen u e n im sl T ei i i dp s e e f ee b l ai . h iic t no ae( . o c vro s ma g a s o e t l et z o i i 2 76 f h o
go a lmJ u y a . I L n , i
( a ba u u optlJ i rv c, aj 1 3 0 , hn ) Y n i T mo r si , inPo i e Y ni 3 0 0 C ia n H a l n 【 src] jcie T vsi t eciia teae t f cso iga g cn l id l m l o (L ) m oi t n Ab ta t Obet : oi et aet l cl h rpui e et f n yn myi-i oo us nP E e b l ai v n g h n c p p e i zo
at oo e o da e r e re t n5 %, d4c e( . )e s t 0 2css a om kdcag, d ne ps r r i t r l grh 0 a s 4 % w r l sh 5 %, ae hdn a e hne a r ti m ew ea a n s a 13 ee a n r n
『 关键 词1 血 管瘤 ; 塞治 疗 ; 油 ; 阳霉素 ; 肝 栓 碘 平 介入 放射 学
『 中图分 类号】 7 R5 5
【 文献标 识码 】C
【 文章 编 号】1 7 — 2 0( 0 8) 1 c 一 3 — 2 6 3 7 1 2 0 1 ( )0 0 0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效果分析
1 0 % 以上 1 例 ( 占2 . 7 % )。 术后 1 5例 患 者 出现 肝 区疼 痛 ,2 1 例 患者 不 同程度 发 热 ,经对 症 处 理 后 症 状 消 失 。结 论 经
导管肝动脉栓 塞术 治疗肝血管瘤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患者痛苦少、创伤 小,是 目前临床 治疗肝血 管瘤 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肝血 管瘤;导 管;肝动脉栓塞 ;疗效 中图分 类号 :R5 7 5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4 . 0 5 5 1 8 . 9 %) 、1 0 % 以上 1例 ( 占2 . 7 %) 。术后 l 5例患 者 出现肝 0 引言 区疼痛 ,2 1例 患者 不 同程 度发热 ,经对症处 理后症状 消失 。 肝血管 瘤是常 见的肝 脏 良性肿瘤 ,以海 绵状血 管瘤最 常 见 ,其临床表 现与肿 瘤的大小 与部位 有关 ; 瘤 体直径 ≤ 5 e m 无症 状且 生 长在肝 实质 内者 无需 处理 ,只需 定期 随访 观察 , 若瘤 体靠 近肝 表面或 直径 > 5 c m,应进行 治疗 ,因当瘤体 较 大 或靠近 肝表面 易出现压 迫症状 ,有破裂 出血 的危 险 …。传 统 的 外科 手 术治 疗 方法 创 伤大 、并 发 症 多 ,随着 介入 放 射 学 的发 展 ,经 导管 肝动 脉栓 塞术 治疗肝 血管 瘤具 有创 伤小 、 操 作 简 单 、疗 效 明 确 、危 险性 小等 特 点 , 目前 已成 为治 疗 本 病 的有效 方法 之一 。本 文笔者 回顾 性分 析 2 0 1 0年 9月至 2 0 1 1 年 9月在我 院应用 导管肝 动脉栓 塞术治 疗 3 7例肝 血管 瘤 患者 的临床资料 ,取得 了满意 的临床疗 效 ,现 总结如下 :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哪些病适合介入治疗?一名63岁的大爷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被送往医院急诊部接受治疗。

根据大爷的病情,医生为大爷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时间共用时1个小时。

治疗后,大爷晕厥、室速、室颤、心脏骤停、血压过低症状均明显得以改善,大爷转危为安。

相信目前很多人都听说过“介入治疗”,但多数人对介入治疗并不能深入了解,不明白这一治疗方式具体是怎样操作的,也不明白这一治疗方式适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那么介入治疗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优势?适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呢?文章带领大家深入了解。

什么是介入治疗?像上述大爷所采用的,通过小小的针眼解决其疾病发生情况的治疗方式就是介入治疗。

这一治疗方式下,不需要完全打开病人的胸腔、腹腔等,与开放性手术不同,同时病人也不需要依靠药物治疗。

这一治疗方式介于开放性手术治疗与保守药物治疗中间,属于超微创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为一门新型的临床医疗学科,是微创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治疗方式在临床传统内科学与外科学之外独立存在,属于医学领域的第三大学科。

介入治疗措施下,医生能在不开刀暴露病人病变位置的前提下,借助多种先进的医疗机械与设备,如B超、CT等确定病人病灶,并在设备辅助下,在病人皮肤上打开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

治疗过程中,医生借助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将其置入病人病变的器官与组织位置,借助穿刺针或导管,为病人注射药物、栓塞剂或置入支架,通过多种方式为病人提供治疗帮助。

介入治疗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为多种较为棘手的问题开拓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些操作较为复杂,危险性相对较高,手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治疗效果有待提升的传统治疗方式能得以优化,医疗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介入治疗方式的应用,能使得一些较难医治、无法医治的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效果的增强,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方面发挥了治疗优势。

介入治疗的特点介入治疗的主要特点包括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患有肝血管瘤患儿
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4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患儿均为20例,给予对照组肝血管瘤患儿实施常规肝叶切除治疗,给予观察组
肝血管瘤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后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以及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
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血管
瘤患儿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放射;疗效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在肝脏肿瘤疾病中比较常见,肝血管瘤是一种
良性肿瘤疾病,主要是因为患儿先天发育异常或激素刺激等引起疾病的发生,肝
血管瘤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少数的患儿会出现肋胀痛、食欲不佳或自发破裂的
情况。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系数比较高的治疗方案[1],在治疗肝血管瘤比较常见,
文章对肝血管瘤患儿实施介入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患有肝血管瘤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4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组,既
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女患儿9例,男患儿11例,
观察组女患儿10例,男患儿10例。40例患儿中双肝患儿15例,单发患儿16例,
左肝患儿20例,右肝患儿17例,多发患儿32例。两组患儿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患儿及家属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肝血管瘤患儿实施常规肝叶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患儿办理住院后,
需要对患儿进行常规肝叶切除治疗,让患儿平躺在病床上,通过气管插管的形式
为患儿进行全身麻醉,然后在患儿腹部切开1.5m日切口,充入CO2谈后创建气
腹,把患儿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的连接处切开,游离肝脏,然后把第一肝门进行
解剖,将十二指肠完全游离后将止血带、橡皮管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第一肛
门。通过静脉丛肝脏顶端对患儿进行肝实质解开,然后再解剖第二肝门,将肝静
脉进行切断。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超声刀对切开部位进行止血,让患儿
保持手术视野,保证肝叶的成功切除。
给予观察组肝血管瘤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后进行治疗[2]。让患儿平躺在手术台
上,对患儿实施局部麻醉,然后对肝血管瘤患儿实施灶行造影操作,运用顺时针
的方向在肝血管瘤患儿的肝动脉中导入RH导管,然后把RH导管形状进行调整,
调整形状为“7”即可,然后再进行造影,通过造影结果中得出的影响吧微导管送入
供血靶动脉开口的地方,进行三次造影,查看周围有无其他血管,如果没有,那
么就可以把明胶海绵颗粒栓赛和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均匀倒入[3]。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肝血管瘤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肝功能会标有无明显的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工具借助SPSS22.0软件工具开展,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
量资料,两组计量数据比较其间有无显著差异性,采用t进行验证P<0.05表示
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及恢
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肝功能及临床疗效指标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许多扩张的、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为
肝动脉分支畸形,血供全部来自肝动脉,与门静脉无关。肿瘤表面呈暗红或紫色,
外有包膜,切面多数呈海绵状。部分血管瘤内有时可见血栓形成和瘢痕组织,偶
有钙化灶。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瘤是一内壁为不同大小的扁平内皮细胞的血管
管道构成交通的空隙网,其中含红细胞,有时可见新鲜的机化血栓。肝血管瘤可
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具有病程长、发展慢,发病以女性多见。肿瘤体积较小时,
一般不需进行过度的临床治疗;当肿瘤体积大、生长快或位于肝包膜下的肝血管
瘤有自发性或创伤性破裂出血的潜在危险。国外报道其出血的死亡率高达78%。
肝血管瘤外科手术切除虽然有效,但创伤及危险性也比较大,况且对多发、位置
较深者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肝叶切除常规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会对患儿形成较大的创面、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除了患儿要
忍耐更多的痛苦外,还要进行二次治疗[4]。相关研究表明,介入治疗是采用放射
诊断学设备对患儿进行操作,不需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且对机体损害较小,在
改善患儿肝功能指标情况上效果优越。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放射组的总
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且
放射组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肝叶切除,对肝血管瘤患儿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
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齐超彦,汪国祥.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9,19(63):41-42.
[2]聂春晖,孙军辉,张岳林,周坦洋,周官辉,朱统寅,楼建梁,王伟林,郑树森.巨大肝血管
瘤的介入治疗[C].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2015
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国家级肝胆胰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浙江省医
学会外科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5:82.
[3]王奇咏,王勇,徐萍,章艳妮.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5,15(85):170+172.
[4]朱斌.肝血管瘤放射介入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5(02):9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