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临床分析
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肝血管瘤疗效分析

[] 鸿 , 飞 , 彦豪 . 床介 入诊 疗学 [ . : 东科 技 出版 2单 罗鹏 李 临 M] 广州 广
社, 9: 3 1 71 . 9 2
1 .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显 效 :肝 血 管 瘤 缩 小 > 5 %以上 , 状 减 3 0 症 轻 ;有 效 :肝 血管 瘤缩 t ̄5 ~5 %,部 分 症状 减 轻 ;无 效 :肝 J % ' 2 0 血 管瘤无 变化 ,临 床症 状没 有改 善 。
解 排 泄 ,二者 作用 相 互促 进 ,破 坏 内皮 细胞 ,促 进血 栓 形成 ,从
而使瘤 体 发生 缺 血 、萎缩 ,最终 达到 治疗 肿 瘤 的 目的 。最后 用 明
胶 海绵 颗 粒栓 塞病 变 周 围小 动脉 ,既 阻 断病 变血 管 ,又 防止 血液
对 平 阳霉 素 和碘化 油 混合 乳剂 的 冲刷 ,促 使 血窦 栓塞 逐 渐硬 化闭
[ 收稿 日期 :2 1.90 编 校 :朱建 梅】 0 00 .9
选择插 管 至瘤 体 的供血 动脉 ,使 用平 阳霉素 加碘 化油 乳 剂经 肝动 脉进 行栓 塞 治疗 。结 果 :所有 病 例均 成功 实施 了栓 塞 治疗 ,治 疗后 3 个 月 ~1 行C 或肝 脏彩 超 复查 瘤体 缩 小 或消 失 ,无 严重 并 发症 ,患 者症 状缓 解 。结 论 :使用 平 阳霉 素 碘化 油 乳剂 经 导管 栓 塞治 疗 肝血 年 T 管瘤疗 效肯 定 ,安 全. 。 陛好 [ 关键词】 肝血 管瘤 ;平 阳霉素 碘化 油乳 化剂 ;介 入治 疗 肝海 绵状 血管 瘤是 肝脏 最常 见 的 良性 肿瘤 ,肿 瘤 易破 裂 ,其 中瘤体 近肝 包 膜处 的肿 瘤发 生 破裂 机会 很高 ,导致 肝 内或腹 腔 内 出血 ,病 死 率高 达 7 %[。过 去外 科 采取 手 术 治疗 ,常无 法 彻底 5 】 ]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础与介入

T2WI 动脉期 T1WI
环形强化—牛眼征
T2WI抑脂 延迟期
七、治疗
保守治疗——定期复查 外科治疗——外科术式主要有肝动脉结扎、剔除术、 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本病由 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 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瘤内消融术 描述,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状血管 瘤导致血小板减少。虽然多数病 心理干预 例均在婴儿期发现,但血小板减 少可到儿童甚至成人后才变得明 显
于中央,兼有上述的两种血流动力学特征,称中等流量CHL
欧阳墉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图例式阐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6.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血窦壁的厚度及 血窦间乏血供或 无血供组织的多 少是否有影响 ???
APVS:肝动脉-门静脉短路;THPE:一过性肝实质增强
2.直径>10cm 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3.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4.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明显增大的血管瘤;
5.有发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6.对年龄40岁以下,瘤体>5cm,可能有继续增大者。
风险大,创伤大,出血多!
七、治疗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有症状者 血管瘤破裂出血者 肿块直径大于5cm 有增大的趋势者 肿块位于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
不典型的CHL——其他
大的不均质的血管瘤 快速填充的血管瘤 玻璃样(透明)变的血管瘤 瘤内有液-液平面的血管瘤 外生性和带蒂的血管瘤 有动静脉瘘的血管瘤 伴有包膜皱缩的血管瘤 血管瘤病 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伴生的血管瘤 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术后并发症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上消化道出现 肝脓肿
急性肝功能衰竭
1.休息、保证睡眠 2.监测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血氨情况 3.使用保肝药物 4.三高一低饮食,即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 5.观察患者皮肤颜色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表现:呕吐,呕吐物多呈鲜红色;或出现皮肤苍白、血压降低. 处理: 1.禁食,增加静脉营养 2.出血量不多,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抑酸药物 3.出血量多,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在此解剖理论基础上,1978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 山田 <Yamada>教授提出了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首次将它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并成功实践取得 了不错的效果.自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开始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推广并运用.
手术的大致步骤:在大腿根部,穿刺皮肤,将一特制的导管 插入股动脉,再插入腹主动脉,最后插入肝动脉,并尽可能插 入肝癌组织供血血管.然后向肝癌组织的供血血管注入栓塞 剂和化疗药.
肝癌的微创治疗
——经血管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简称肝 癌,是指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25万人 死于肝癌,而我国约占其中的45%.本病多发于中年男性,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5∶ 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肝癌在全球 癌症杀手中位列第3,我国肝癌患病率位居世界第1,居我 国癌症死因的第2位.
大多数情况下,本法不能治愈肝癌,这是因为:
1.肝癌周围边部血液供应往往来自门静脉;
2.肝动脉栓塞后,门静脉对癌肿供血代偿性增加,或出现 侧枝循环;
3.对大的肿瘤周围的子结节的供血小动脉,基本不易阻断.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巨大血管瘤

LIS u h n KANG Mio i CHEN Y n o g De a t n f R doo y, n r lHop tlo h z og axa uhn p rme to a ilg Geea s i f a
N a yang Oi e d i e an Pr v n e,N an ng 47 3 n lFi l n H n o i c ya 31 2
ma g o . t o s Th r r a in s wih l e n i ma e r l d i h s s u y,t e d a t ro e n i ma b d s n ima Me h d : e ewe e 1 p te t t i ra g o n o l n t i t d 8 v e h ime e f h ma go o y wa me s r d r n i g f o 5 c t . m . e a g o n alp t n s h d b e d n i e y u ta o i B,C a d l e re y a u e a g n r m m o 1 8 c Th n i ma i l a i d a e n i e tf d b lr s n c 6 e i T n i ra t r v a g o r p y C t e e n r d c i n wi ed n e ’ p r a h we ea p id,t e ee tv i e n u e irme e t r n i g n ig a h . a h t r i to u t t S l i g r S a p o c r p l o h e h n s l ci e l ra d s p ro s n e y a go — v r p y a d s b e u n l r e y e o im t x u eo io d l+ b e my i a h n u s q e t a t r mb l y s wi mi t r f p i o h l lo c n s o g ( BS p n e L )wa e f me . s p ro d Twiee o im s c mb l s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体会(附12例报告)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是 肝 脏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 发病 率为 7 左右 , 占 经 肝 动 脉 栓塞 治 疗 肝 血 管 瘤 提 供 了 理 论 基础 。 肝 脏 良性 肿 瘤 的 4 1 . 6 。病灶直 径大 于 5 c m 称 巨大血管瘤 , 该 型 血 管 3 . 2 栓 塞 剂 的 选 择 :肝 血 管 瘤 介 入 治 疗 使 用 的 栓 塞 剂 种 类 较 多 。 瘤 有 潜 在 出 血 的 危 险 ] 。 目前 对 肝 血 管 瘤 的 治 疗 尚 无 统 一 标 准 。 近 年 平 阳霉 素 一碘 油 乳剂 是 目前 较 多采 用 的 栓 塞 剂 。 平 阳 霉 素 是 平 阳链 球
映 出我 市 2 3年后 病 区大 骨 节 病 病 情 流 行 的总 体 情 况 。 E 3 ]杨建伯. 大骨 节病发病 与流行 机制 [ J ] . 中国地 方病 学杂 志, 1 9 9 7 , 1 7 ( 4 ) : 2 0 1 3 . 2 退 耕还 林 , 扶 贫搬 迁 等 工 作 是 一 个 综 合 性 任 务 , 其 工 作 主 体 单 2 06 位 亦未 在 卫 生行 政部 门 , 基层政府 的地方病 办公室 已不能 完全发 挥、 协 E 4 3熊 咏 民 , 王治伦 , 代 晓霞, 等. 人 微 小病 毒 B 1 9度 硒 与 大 骨 节 病 关 系的 研 究 [ J ] . 调, 指挥职能。 西 安 交通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版 ) , 2 0 0 4 , 2 5 ( 1 ) : 4 5 —4 7 . 3 . 3 地方病是穷病 , 病 情 越 重 的地 区 , 当 地 经 济 一 般 较 差 。 所 以用 I s ]李 富忠 , 邓佳云, 周定友. 2 0 0 5年 四 川 省 大 骨 节 病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 J ] . 预 防 医 学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中图 分 类 号 : 3 . ; 1 R7 5 7R8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0 1 2 1 )9 1 2 — 0 1 0 —9 1 IO O 0 — 3 5 3
Ev l a i n o nt r e t o lt e a o g e tc m a i m a a u t o f i e v n i na h r py f r hu e h pa i ng o
【 摘
要 】 目的 : 价 平 阳 霉 素 碘 化 油 乳 剂 经 选 择 性 肝 动 脉 栓 塞 治 疗 巨 大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临 床 应 用 和 疗 效 。方 法 : 评 对
3 有 症 状 的巨 大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患 者 采 用 S lig r 术 , 皮 股 动 脉 穿 刺 行 肝 动 脉 插 管 注 入 平 阳霉 素 碘 化 油 乳 剂 栓 2例 e n e技 d 经 塞 硬 化 肝 血 管 瘤 体 , 用 明胶 海 绵 颗 粒 栓 塞 瘤 体 供 血 动脉 。栓 塞术 后 3 6 1 并 、 、2和 1 月 的 随 访 观 察 肿 瘤 大 小 变 化 、 床 8个 临
症 状 缓 解 和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 塞 治 疗 后 肿 瘤 进 行 性 缩 小 , 后 第 3 6 1 、8个 月 复 查 , 瘤 平 均 缩 小 程 度 分 别 为 栓 术 、 、2 1 肿 2. 、3 7 、6 3 、4 8 ; 中 3 肝 血 管瘤 分 别 于 第 1 9 6 4 . % 5 . 6 . % 其 例 2个 月 和 第 1 8个 月 复 查 时 C 或 MR 提 示 消 失 ; 有 患 者 T I 所 I 症 状 明 显 减 轻 或 消 失 ,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结 论 : 入 栓 塞 治 疗 巨大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安 全 有 效 、 发 症 少 , 有 重 要 临床 无 介 并 具 的临床应用价值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临床路径说明

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一、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C22.900肝恶性肿瘤,行38.86007肝动脉栓塞术。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
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
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
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
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e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1.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o(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1.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2400μg/1.持续1个月或2200μg/1.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1.e)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肝血管瘤怎么治最好的方法

肝血管瘤怎么治最好的方法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它是由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
通常情况下,肝血管瘤是无症状的,大多数患者并不需要治疗。
然而,对于一些症状明显或者瘤体较大的患者来说,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肝血管瘤怎么治最好呢?首先,对于一些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医生通常会采取观察保守治疗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如果肿瘤没有生长并且没有出现症状,通常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
然而,对于一些症状明显或者瘤体较大的患者来说,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
目前,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肝血管瘤较大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来进行。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将肿瘤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包括经动脉导管插管栓塞术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
这些方法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将肿瘤的血液供应切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
目前,一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消融药物等可以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来治疗肝血管瘤。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症状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介入栓塞临床治疗肝血管瘤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52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3月后,症状消失的患者32例(61.54%),症状得到改善或缓解患者12例(23.08%),症状没有消失或无变化的患者有8例
(15.38%);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发热3例,呕吐、恶心患者1例;给予疼痛患者止痛药,2d后得到缓解,其余不良反应患者2d后症状自行缓解。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3-6月后,瘤体缩小>25%患者16例,瘤体缩小>50%患者36例;且临床症状消失49例(94.23%),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2例(3.85%)。
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创伤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是治疗肝血管瘤较为理想的方式。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栓塞;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4-01
肝血管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
临床最为多见的是海绵状的血管瘤,自然人群的尸检中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现率在0.35-7.3%之间,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占5-2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血管瘤的发现率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就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为31-67岁,平均年龄为(47±3.14)岁,所选患者均行b超、mri以及ct等确诊为肝血管瘤;且临床上均有上腹不适、肝区隐痛以及腹胀感等症状;52例患者中,肝右叶肿瘤22例,肝左叶肿瘤21例,左右肝叶均有9例;且单发病灶患者17例,多发病灶患者7例;血管肿瘤最小为4.8cm×4.4cm,最大为1
2.7cm×10.9cm,肿瘤的平均大小为6.4cm×7.5cm。
1.2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进行穿刺,并将肝动脉导管或者微导管插至患者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处,做动脉血管照影,了解清楚患者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以及染色的特征等,经皮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至chl血供支;用1-2ml胜利盐水将平阳霉素溶解,并用5-15ml的碘油充分乳化混合,缓慢的注入到chl中,并将肿瘤栓塞满。
并且采用平阳霉素,每次用量8-16mg,5-15ml
的碘油,碘油与平阳霉素乳剂的用量与肿瘤的直径的比例是1:1。
栓塞治疗后要给予患者保肝措施。
治疗的周期为3-6个月1次,且治疗次数不能超过3次[2]。
治疗1-3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治疗3-6个月后对其肝血管瘤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术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热、疼痛等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3月后采用ct、b超
以及mri等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chl的变化[3]。
2 结果
2.1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1-3月后,症状消失的患者32例;占61.54%,症状得到改善或缓解患者12例,占2
3.08%,症状没有消失或无变化的患者有8例,占15.38%;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发热3例,呕吐、恶心患者1例;给予疼痛患者止痛药,2d后得到缓解,其余不良反应患者2d后症状自行缓解。
2.2 肝血管瘤转归情况对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3-6月后,瘤体缩小>25%患者16例,瘤体缩小>50%患者36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49例,占94.23%,症状得到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2例,占3.85%。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影像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加,体检出患有小血管瘤的病例也随之增加,但大多数的病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较轻,血管瘤病程较长,且生长也比较缓慢,其预后效果良好。
但目前对其的治疗以及研究比较少,没有明确的诊断以及治疗标准,一般采用的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以及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等,尚无统一的临床治疗路径。
经皮肝动脉超选择插管以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碘化油作为末梢血管栓塞剂以及
药物载体,很容易沉积在肿瘤区,而平阳霉素是能够对血管的内皮细胞起到抑制、破坏的作用。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时应注意几点:①应尽量采用超选择供血动脉插管去接近肿瘤,并且通过超滑微导管使供血动脉以及瘤体血窦腔能够完全栓塞,以免栓塞损害正常的肝组织动脉;②对肝多叶血管瘤符合栓塞适应症的患者采用分叶进行多次栓塞,这样能够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损伤肝功能;③书中操作时,应尽量轻柔,以免需重新插管;④对肝血管瘤过大的患者应分次重复栓塞,栓塞了主要的供血动脉后,在进行其他供血动脉的栓塞。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3月后,症状消失的患者32例(61.54%),症状得到改善或缓解12例(23.08%),症状没有消失或无变化的患者有8例(15.38%);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例,其中,疼痛2例,发热3例,呕吐、恶心患者1例;给予疼痛患者止痛药,2d后得到缓解,其余不良反应患者2d 后症状自行缓解。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3-6月后,瘤体缩小>25%患者16例,瘤体缩小>50%患者36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49例(94.23%),症状得到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2例(3.85%)。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其创伤小、住院的开支少,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且康复时间短,且副作用少,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是治疗肝血管瘤较为理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训强,孙敏,王家平,滕毅山,孔鹏.介入栓塞治疗208
例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5):111-112.
[2] 陈卫军,蒋祖福,应申鹏,刘艳梅.介入栓塞治疗35例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5):329-330.
[3] 畅俊平,党之俊,苑天文,王丽霞.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2):127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