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使用规定及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定的目的为规范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其消毒作用;并加强紫外线消毒灯的管理,规范紫外线消毒灯的安全使用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百合花幼儿园各班级、食堂、保健室及其他使用紫外线消毒场所。
三、管理内容与要求1、紫外线灯消毒的适用范围及要求紫外线灯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的表面消毒。
2、紫外线灯消毒的使用方法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时间从灯亮____分钟后开始计时,每次不少于____分钟,并详细记录消毒时间和消毒人。
(食堂熟食间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对每支紫外线灯建立使用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每次消毒时间、累计消毒时间、消毒人员姓名等。
每支灭菌用紫外线灯的使用寿命约为____小时,超过____小时后必须及时更换新灯管。
3)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保持清洁干燥。
当室内温度低于20℃或相对湿度大于____%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4)紫外线灯开关应有醒目标志,避免与日光灯开关相混淆。
3、紫外线灯消毒的注意事项。
1)紫外线灯照射表面应保持清洁,并每____周用酒精棉球(____%)擦拭一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无尘土、无油污。
2)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粘膜有一定刺激和损害。
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时,必须关严门窗,人员全部退出,消毒时不对人直接照射,避免引起损伤。
3)消毒后关闭紫外线灯,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方可入室。
4、未按规定安全使用紫外线灯造成意外伤害者,依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1. 引言:紫外线灯是一种常见的灯具,通常用于杀菌和消毒的目的。
然而,由于紫外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安全使用紫外线灯。
本文旨在制定一个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范本,以确保紫外线灯的安全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小潜在的风险。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紫外线灯的场所和个人。
3. 紫外线灯的分类:根据紫外线波长的不同,紫外线灯可以分为UVA、UVB和UVC三类。
紫外线灯消毒制度及使用须知

紫外线灯消毒制度及使用须知一、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二、使用: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不得低于70μW/㎝2。
三、使用方法:空气消毒每次照射1小时,每日2次;终末床单位消毒每次照射30分钟。
累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000小时。
四、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放置在距紫外线灯管1m处测定,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并按指示卡的颜色判断照射强度。
新管在安装后立即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中的灯管在达到700小时监测,以后每月监测一次。
五、监测结果判定:新灯管,不低于90μW/㎝2为合格;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0μW/㎝2为合格。
六、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使用须知1、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应保持灯管的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4、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射照度符合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辐射照度≥70uw/c㎡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180uw/c㎡为合格。
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紫外线灯功率两月测一次,50~70um/cm2以上有效,新管100um/cm2,酒精每周测比重1~2次(加至75%),“84”消毒液每日测浓度一次(2~5‰)。
2、消毒灭菌物品内放化学指示卡,外面贴有化学指示胶带,有打包者,质检者,灭菌
日期标记,化学指示卡变成黑色,灭菌有效期七天。
3、工作人员的手及物品表面细菌学检查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
4、每周空气细菌学检查,手术间细菌数<200个/cm3。
5、一切无菌物必须保存在清洁、干燥、密闭的柜内,离地面不得少于
25cm,离天花板不得少于50cm,离墙不得少于5cm。
6、配制各种消毒液应有量器,泡手及泡用后物品的消毒水每日更换。
7、换下的脏被服不得随地乱丢,应在指定处存放及清点。
8、介入手术间应有专人管理,所用之物,应做到定点、定位、定数。
9、进入手术间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0、保持手术间整齐清洁,每晨术前用~%“84”液做平面清洁一次,每日空气
消毒一次。
11、保养空调机,爱护使用,定期消毒,做到人离机停。
源-于-网-络-收-集。
紫外线灯使用登记与监测记录本

元氏县中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登记与监测记录本使用科室:口腔科使用场所:使用年限:感染管理科制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m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4.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5.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6.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²,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²。
7.做好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终止时间、灯管使用累计时间、清洁时间、操作者签名等。
8.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季度一次,将监测后结果贴在使用登记本上,并记录监测时间和操作者签名。
新灯管初次使用进行照射强度监测并记录。
9.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10.紫外线灯使用登记与监测记录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11.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使用登记情况。
一季度紫外线强度照射监测记录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二季度紫外线强度照射监测记录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三季度紫外线强度照射监测记录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四季度紫外线强度照射监测记录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年月日操作者签名:紫外线灯管更换记录更换()灯管时间:年月日执行者:更换()灯管时间:年月日执行者:更换()灯管时间:年月日执行者:更换()灯管时间:年月日执行者:更换()灯管时间:年月日执行者:紫外线灯使用登记与监测记录填表说明使用科室:填写使用科室的名称。
紫外线灯消毒制度

紫外线消毒灯使用制度
一、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时,每次消毒的时间应为30-60分钟(从
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
教室房间的消毒灯是30W,保证紫外线灯的安装数量达到1.5w/m3。
二、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
用酒精棉球檫试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层、油污时,应随时檫试。
三、紫外线灯管一般寿命1000小时,每半年监测强度一次,低于
70uw/c㎡时应更换。
新更换的要注明更换时间,并重新累计使用时间。
四、消毒时室内应清洁、干燥、无灰尘或水雾,室温在20—40℃.消
毒效果更好。
五、紫外线灯消毒时,仅限于表面性消毒,教室除每天紫外线照射外,
均应配合化学消毒剂消毒。
六、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杀毒时,应当禁止有人在场,以避免因紫外
线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和皮肤上而受伤。
勿直视紫外线光源,眼睛及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会造成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应做好预防工作。
七、紫外线消毒灯使用时要在无人情况下进行密闭式消毒,时间一般
应大于30分钟;要留有记录。
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的环境管理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的环境管理与监测一、前言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式,广泛应用于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厂等环境中。
为了确保紫外线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进行环境管理和监测。
本文将探讨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的环境管理与监测。
二、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1. 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紫外线消毒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包括紫外线消毒的操作流程、使用规范、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相关法规法规定和行业标准,确保制度的合法合规性。
2. 人员培训与考核为了保证紫外线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应包括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后需要进行考核并签订相关承诺书,确保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环境管理措施1. 完善的设备维护与保养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消毒效果至关重要。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清洁灯管、更换磁镇流器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辐射强度的稳定性。
同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环境的清洁与整齐紫外线消毒区域的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减少灰尘和污染物的存在。
定期清洁地面、墙壁和隔离门等区域,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3. 紫外线辐射防护紫外线的辐射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紫外线消毒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示人员注意防护。
操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紫外线护目镜、手套等。
四、环境监测措施1. 辐射强度监测紫外线的辐射强度是衡量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
定期对紫外线消毒区域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确保紫外线辐射达到规定的消毒标准。
可使用专业的辐射检测仪器进行监测,如紫外线辐射计。
2. 环境微生物监测环境微生物监测是衡量消毒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定期对紫外线消毒区域进行微生物监测,如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等。
监测结果应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要求。
紫外线灯的消毒管理制度

紫外线灯的消毒管理制度
紫外线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设备,但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制度。
在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应悬挂于房中,距离地面1.8-2.2米。
每1.5平方米的面积应安装1支紫外线灯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在污染表面消毒时,紫外线灯应距离物体表面1米以内,照射时间也不少于30分钟。
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米处。
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
每周应使用75%酒精棉球或纱布擦拭1次,并做好记录。
紫外线灯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1000小时,即由新灯的强度降到70чw/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
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
每半年应监测强度1次,开灯5分钟后待稳定后方可测定,低于
70чw/cm2时应及时更换。
在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时,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无灰尘或水雾。
室温在20-40℃,相对湿度40%-60%时,消毒效果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灯仅限于表面消毒,对于无菌
程度严格的手术室、治疗室、无菌间等,除每天紫外线照射外,还应配合化学消毒剂的喷洒、熏蒸消毒。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紫外线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需要遵守以下管理制度:
1.安装紫外线灯管时,必须按照不少于1.5W/M的要求进行安装。
2.各科室需要建立紫外线消毒使用登记本,每半年自测一次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并记录换管时间、使用期限、输出强度和使用时间。
3.紫外线灯管需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周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拭一次。
如果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或油污,应随时擦拭以确保消毒效果。
4.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体,并且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损害。
5.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室内空气需要保持清洁干燥,无尘或水雾,相对湿度在60%,温度20℃为宜。
否则需要延长照射时间。
6.在用于物体表面照射时,应将物体表面充分暴露,使各面均受到照射,且距离不超过1米。
7.在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因为空气和水中悬浮粒子会影响消毒效果,需要延长照射时间。
8.在直接照射法消毒室内空气时,有效距离在1米以内,时间不少于30分钟。
9.紫外线强度监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二、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2014年12月1日修订
紫外线灯使用规定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m3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
于30min,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m。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
用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杀细菌芽孢时应达到100000UW.s/cm2)。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纱
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关闭门窗,避免空气对
流,人不得在室内,必要时加锁。
5、用作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
水雾,温度低于200C或高于400C,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辐射强度一
次,并有记录。
7、消毒结果监测: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监测卡置于
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1分钟后观察记录。
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UW/cm2为合格。
9、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定期检查使用登记情况。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2014年12月1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