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

合集下载

氩氦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治疗肿瘤的区别

氩氦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治疗肿瘤的区别

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海扶刀,氩氦刀,哪个效果好?屈立新现代微创治疗肿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各类“刀”五花八门,都被吹得天花乱坠。

而患者及家属没有专业医学知识,无法判断真实疗效,也不了解它的治疗风险及副作用。

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刀”就有物理消融方面的如:射频刀,氩氦刀,微波刀,海付刀以及最新出来尚未在国内应用的纳米刀;射频刀,微波刀,海扶刀都是属于热消融,其中射频刀及微波刀均使用电产生的高温杀灭肿瘤细胞,而海扶刀是通过超声聚焦加热高温杀灭肿瘤。

由于海扶刀只能在超声下进行,不适合肺肿瘤。

氩氦刀则是冷热交替消融杀灭肿瘤细胞。

其杀死肿瘤细胞是依靠反复多次迅速降温以及升温造成的细胞崩裂。

单纯的超低温冷冻可以保存组织,但是要复活细胞则需要非常缓慢的升温调控,反复超低温及复温下肿瘤细胞完全无法存活。

在这里我们只重点列出射频消融及冷冻消融。

因为它们是全世界肿瘤医生(包括中国大陆正规医院)公认权威的美国NCCN抗癌指南(2013版)中用于肺癌肝癌(含转移癌)的除外科切除手术外的唯一推荐治疗方法。

没有列出立体定向放疗是因为它对于肝癌效果甚微。

1.1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多极射频肿瘤消融术的原理是在CT、彩色B超的引导下,将多极子母针消融电极准确刺入肿瘤部位,射频消融仪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多极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70℃——95℃),从而达到使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治疗范围约5公分。

1.2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禁区:1.贴近心脏及全身各大血管的肿瘤,热效应有可能造成严重心律失常;也可能烧穿血管造成无法控制的出现。

2.贴近胆囊,胆道,尿道,神经及胃肠道的肿瘤,这些部位如果烧穿将导致胆汁瘘,尿瘘及神经永久性损害。

3.贴近胸膜,隔膜的肿瘤如肺肿瘤肝肿瘤,胸膜烧伤可能导致严重的胸痛;而横隔膜烧穿的话有可能造成出血及隔疝。

2.1冷冻消融氩氦刀治疗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也是在CT,B超等影像引导下将多根氩氦刀探针插入肿瘤内部,氩气在针尖内急速释放,十几秒内冷冻肿瘤组织到零下120℃-零下160℃;而当氦气在针尖急速释放时,将产生急速复温快速将冰球解冻反复多次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肺肿瘤精准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小细针解决大问题

肺肿瘤精准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小细针解决大问题

肺肿瘤精准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小细针解决大问题近年来,CT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

微波消融治疗对于直径小于5cm的肺癌病灶,只需一次治疗即可完全消除肿瘤活性。

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微波消融作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消灭肿瘤病灶,减轻肿瘤负担,保护机体整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1肺部恶性肺结节对人体的危害肺部结节的恶性病变通常提示患者可能患有早期肺癌或转移性瘤。

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些结节可能会继续增大,并有可能转移到纵隔淋巴结、胸膜甚至发生远处转移。

最终,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晚期肺癌无法控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2肺部恶性肺结节的特点肺部结节的诊断主要依靠肺部CT扫描,如果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应警惕结节的恶性可能性:①结节持续增大: 在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复查中,结节不断增大,需考虑恶性变化的可能性。

②结节大小超过8mm: 结节越大,其恶性程度可能就越高,需要引起重视。

③结节密度不均匀,边缘粗糙,具有毛刺、分叶或胸膜牵拉等特征。

④结节逐渐实变: 起初为纯磨玻璃结节,后来逐渐出现实质成分,并且该成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⑤恶性结节常位于肺上叶,尤其是两肺上叶的前端。

3微波肺消融术恶性肺结节的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替代外科手术的方法,其中微波/射频消融是最常使用的技术。

该治疗在CT引导下将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中,通过高频交变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温度达到65℃-95℃,导致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从而完全消除肿瘤。

这种热消融治疗已被广泛用于实质性脏器如肝脏、肺脏、肾脏、乳腺、甲状腺和淋巴结的良性和恶性肿瘤。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当常规抗肿瘤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CT引导下的热消融技术来减轻肿瘤负荷。

晚期肺癌患者面临着恶性肺结节的治疗问题,然而这种治疗往往昂贵且疗效有限,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

不过,早期采用肺微波消融术可以实现完全治愈,且无任何后遗症。

因此,肺微波消融术被认为是高危肺癌患者的最佳选择。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

经皮热消融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目的研究分析经皮热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大肝癌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穿热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8%,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肿瘤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经皮热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小肿瘤的大小。

标签:经皮热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五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根治肝癌的主要手法为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多合并肝炎后肝硬化、多中心、容易复发等特点,手术根治受限。

处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仅有10%~30%,故多种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近些年来多模式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不宜手术切除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如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等,以上局部微创疗法均可提升肝癌治疗效果[1]。

经皮热消融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射频和微波消融,本文为探究该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大肝癌(至少一个肿瘤大于5cm)患者,其中男女例数各为55例和35例;年龄范围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50.2±3.2)岁;肿瘤直径范围在5.8~9.8cm,平均直径为(7.3±1.9)cm。

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原理

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原理,这可真是超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啊,射频消融就好像一个精准的“小暖炉”在发挥作用。

比如说吧,身体里某个地方出问题了,就像一块需要被特殊对待的“小领地”。

射频消融呢,就是通过那根细细的射频针,像个小小的发热魔法棒一样伸进去,释放出能量,把那个捣乱的家伙给“热”没啦!比如肝脏上长了个小肿瘤,射频消融就可以大显身手啦!
再来说微波消融,它就像是个迷你的“能量微波炉”。

它发出的微波能量呀,能快速加热目标区域,就像在迅速给那块生病的地方“加热烹饪”一样!比如说肺部长了个小结节,微波消融就像个勇敢的战士冲上去解决问题啦!
“哎呀,那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你可能会问。

嘿嘿,这就是高科技的神奇之处呀!射频消融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微波消融则是通过微波的能量来“发威”。

它们可都是医生们的得力助手呢,能帮助患者解决好多难题呀!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技术,那生病的人得多遭罪呀!现在有了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就像多了两员猛将,能精准打击病魔,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

这多棒啊!
我觉得啊,这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就是现代医学的奇迹!它们真的给好多人带来了希望和新生,让我们能更好地对抗疾病,享受健康生活呢!。

肺肿瘤热消融的影响因素和影像学转归

肺肿瘤热消融的影响因素和影像学转归

临床应用举例
病例1:患者男性,55岁,左下肺腺癌,大小约:2.8cm ×2.6cm, 临床分期IIa;患者拒绝行外科手术切除。
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术后即刻CT扫描
术后6个月,肿瘤缩小
术后9个月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
病例2:患者男性,62岁,右上肺鳞癌,大小约10cm × 8.5cm,临 床分期IIIa。
男性,38岁,直肠腺癌肺转移
右肺转移灶,最大直径约2.5cm, 呈分叶状
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周围反应带不完整,右后缘反应带缺失
RFA后3个月,原右后缘反应带不完整处见一强化结节,考虑肿瘤复发。
肺肿瘤消融术后影像学变化与转归
男性,74岁,直肠腺癌肺转移
肿瘤前缘见血管束走行
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
RFA后1月,消融灶前缘见不规则 条片状强化灶,考虑残留
RFA后3个月,消融灶前缘强化灶范 围增大
(四)肿瘤形态 肿瘤形态不规则是影响消融疗效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
有分叶和(或)毛刺的肿瘤比边缘光整的肿瘤局部浸润范围更 深(特别是分叶和毛刺处),当有效消融范围不足时,致不完 全消融的危险性增加,因此消融治疗时尤其要充分消融肿瘤周 边突出的分叶或毛刺处。
带电离子摩擦产热示意图
Na+
k+
CL-
k+
CLNa+
射频消融原理示意图
射频发生器产生 200~500KHz电流
致局部离子震 荡,摩擦,产 热 ,温度可达 到80~100℃
局部形成热 损伤,凝固 性坏死,形 成D=3~5cm 球形坏死灶
消融电极
射频消融治疗设备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
射频仪
单极
测控单元
双极

射频与微波患者感受

射频与微波患者感受

射频与微波患者感受
射频患者感受
射频消融术整个过程,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的状态,有时医生会偶尔用点镇静剂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可以全程了解电生理检查,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导管行进于血管和心腔时患者不会有感觉,检查时医生可能会用微弱的电流刺激心脏,患者不会感觉到这些电脉冲往往会诱发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病人才有感觉,病人的感觉和以前发作时一样有头晕、目眩、心悸、胸痛、气短等等出现这种情况要告知医生即可,这些操作风险小相对而言很安全。

微波患者感受
微波消融术并不会很痛苦,相比于手术没有手术切口,仅有穿刺的针眼,而且手术过程选用全麻,术后恢复快,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常见的并发症是发热,在经过对症处理后可逐步缓解。

如果恢复顺利,1-2天即可出院,相对痛苦度较低。

但如果恢复不顺利,出现相应的感染、出血、转移、破裂、肝衰等等情形,就要另当别论了,具体的情况与其相应的并发症相关。

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何忠勇谭建春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射频消融治疗吧,这种手术与普通手术存在着较大差异,就只需要借助仪器进方可完成。

大多数朋友都了解一些简单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知识,为了提高读者对射频消融的认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什么是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主要是通过股动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途径,于心脏处插入电极导管,应用电生理标测技术,找到患者心脏内异位搏动点或异常电传导通道。

然后,应用电极于心肌组织处,产生阻力性电热效应,促使心肌细胞干燥坏死,进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射频,即:无线电频率,但并不属于无线电通信中波段。

当射频的电流频率超过100kHz时,引起摩擦生热,即:组织内带电荷的离子运动。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让肿瘤局部坏死,通过冷冻、微波、氩氦刀、变频等方式,都局部的肿瘤细胞。

一般来讲,若温度加热到90°~120°。

在冷冻时,也可以达到-70°,把肿瘤细胞让它坏死。

微波消融就是让局部肿瘤坏死达到一个最大范围的减低瘤负荷,其真正的原理来讲是非常简单的。

但是在操作上、研发器械上来讲,可能需要就需要一些精细的科学原理,譬如微波变频,外面是冷的、里面是热的等。

但在实际上,局部治疗就是杀死肿瘤,让局部肿瘤坏死,坏死有加热、有加热冷冻都可以的。

与传统治疗相比,作为射频消融术的主要优势的创伤小,只会于术后形成1个约3~4mm直径及深度的微小切口,不会对周围正常心肌组织造成影响,而且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患者术后6~12h就可以离床活动,一般在2~3d既可以出院了。

我们都知道射频消融术为微创手术,所以在手术过程中,是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

因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处于较为清醒状态。

但是患者在接受电生理检查或电脉冲时,患者不会感觉到太明显的疼痛感,而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风险小,安全性高。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论文题目: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摘要骨肉瘤是一种高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骨肉瘤的高度侵袭性和易于转移,治疗的预后仍不理想。

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全面综述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包括动脉内化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经皮骨水泥成形术以及其他新兴介入治疗技术,探讨其原理、应用现状及临床效果。

引言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快速生长的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骨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然而,因其高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性,传统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精确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动脉内化疗动脉内化疗是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达到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同时减少全身毒性反应。

其主要优点包括:1.高局部药物浓度:直接将药物送达肿瘤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2.降低全身副作用:减少药物在全身的分布,降低全身毒性反应。

临床应用与效果研究表明,动脉内化疗在骨肉瘤新辅助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动脉内化疗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坏死率,缩小肿瘤体积,为后续的手术切除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动脉内化疗还可用于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直接烧灼肿瘤组织的技术。

其主要优点包括:1.微创治疗:通过微小切口或经皮穿刺,操作简便。

2.局部消融:精确定位肿瘤区域,局部消融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临床应用与效果射频消融在骨肉瘤治疗中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可手术切除的肿瘤:对于位置特殊或手术风险高的骨肉瘤患者,射频消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