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内容清晰)

合集下载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有何区别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

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医疗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种微创手术被医学家们发明出来,不仅成功几率高而且对人体的伤害也较小。

比如治疗肝癌的手术就有很多种,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较为常用,那么该选取何种手术呢?先来看看两者的区别吧。

肝癌微波消融术和射频消融术均属于物理热消融范畴,两者物理原理有所不同,但均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准确插入肿瘤内,当电极工作时,通过一定时间和功率,使电极产生100度以上高温,当瘤体内温度达到一定时,蛋白质就会变性,40~50度就能变性,60度以上就会凝固坏死,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流,在高压电流作用下,肿瘤体内极性分子会高速运转,产生热量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作用;而微波消融是通过电极发出微波(有点类似家用微波炉),通过电压改变瘤体内水分子的极性,形成交变电场产热而起到杀灭作用。

肝癌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均属于微创治疗,但微波相对射频有以下特点:一、热效率更高。

射频升温慢,对于大肿瘤,热效应会特别慢,有可能瘤体内温度不能达到目标温度,热量就吸收了;如果肿瘤在血管旁边,血流也会很快带走热量,即“热沉效应”。

而微波升温快,抗热沉效应好。

二、微波升温快,消融范围比较大,手术时间也更短,更适合年老体弱病人。

但同时,如果肿瘤临近胃肠道、胆囊旁等位置,微波消融需慎重。

三、微波不需使用正负极产生电流,避免对电生理的影响,如对起搏器的影响,不使用电极板,避免皮肤灼伤(但目前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激光与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

激光与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

激光与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宫颈糜烂是指宫颈上皮绒毛状列状上皮组织损伤而出现的炎症反应。

宫颈糜烂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

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很多种,激光和射频治疗就是其中两种受到热议的新型治疗方法。

在治疗宫颈糜烂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激光与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角度,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与特点。

一、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

激光治疗运用激光技术,将激光光束照射在宫颈表面,通过光能将宫颈病灶部位组织蒸发或烧灼,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激光治疗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无需手术,采取无痛治疗。

在手术治疗难度大或病灶部位特殊的情况下,激光治疗则较具有优势。

激光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

激光光束对宫颈糜烂的组织蒸发和烧灼,起到清除病灶和瘢痕愈合的作用。

治疗后,宫颈组织愈合速度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可减少复发的机会。

激光治疗的治疗时间短,对于一些烧灼面积较小、病变范围较小的宫颈糜烂,激光治疗即可快速解决。

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也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

和激光治疗不同,射频治疗需要依靠特别的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糜烂组织进行凝固和切除。

射频治疗在一次治疗中能够快速切除病灶,减少了再次治疗的时间。

射频治疗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较短,对于一些病变灶较大、范围较广的宫颈糜烂,可以轻松应对。

射频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无副作用,对于一个已经发生糜烂的宫颈,可以避免手术后出现开放性伤口导致的感染可能。

射频治疗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妇女生殖道的微环境,减少未来的女性疾病。

三、治疗效果的比较与分析总体来说,在治疗宫颈糜烂时,激光治疗的治疗效果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会稍微好于射频治疗。

激光治疗对于一些病变轻微、面积小的宫颈糜烂,激光治疗手术简单,对皮肤组织无创伤,术后就能够进行更快的恢复。

对于一些大面积糜烂的患者,射频治疗则更加适宜,能够快速切除病灶,缩短治疗周期。

从治疗效果上来说,激光和射频治疗宫颈糜烂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内容清晰)

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内容清晰)

微波、射频与激光的区别(内容清晰)微波、射频与激光微波、射频和激光都是通过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

目前临床上一根治术为主,但并非所有实体肿瘤都适合根治术,有些年龄叫大或者合并其他比较严重疾病者不一定适用,一般晚期癌症患者也不适合根治术。

以较小的创伤达到同样的疗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微创医学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肿瘤不予切除而采用原位灭活是现代微创治疗医疗的一个重要思想。

微波:微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GHZ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具有内外同时产生热的优点。

微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量,作用可达5--8厘米,可穿透衣物和石膏等体表覆盖物,直达病灶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水中吸收和新肉芽生长。

一种是微波从体外照射进去,另一种是把微波送到患部直接照射肿瘤,这二种治疗方式可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

但有一个共同要求是:必须使病变的温度保持在42.5-43.5℃的范围内,温度低了对肿瘤治疗无效,温度高了将造成对病变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因此微波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肿瘤部位的温度。

微波进行切割的原理的把双极辐射器送到患部,进行瞬时放电,把病变组织固化。

这个治疗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微波的趋肤效应,把病变组织从表面逐步向内的烧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但必须注意定位准确,治疗部位要有及时采取冷却措施。

单针消融面积大于射频,可达到更高的治疗温度,电极所形成的凝固体呈锥形,不适合消融类圆形的肿瘤。

照射治疗5~10W,每次15-20分钟,20分钟,手术进行切割25~35W,最高可达50W,切割止血的作用。

缺陷:容易造成灼伤,有心脏起搏器或者内置金属类的禁用。

射频: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及肿瘤。

其工作原理为: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460KHZ)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细胞产生热凝固性坏死和变性。

射频与微波技术

射频与微波技术

射频与微波技术:让我们的世界更连通近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无线通讯到医疗设备,从航空航天到军事领域,这项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射频和微波技术呢?它有哪些优点和应用呢?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为大家揭秘的奥秘。

一、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射频就是指频率在几个千赫兹至几个千兆赫兹之间的无线电波。

而微波则是频率在1千兆赫兹至300千兆赫兹之间的电磁波。

与低频和中频相比,射频和微波的频率高,波长短,传输速度快,能量密度大,能够穿透障碍物并传输较远的距离。

这些特点使得射频和微波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

二、的优点1.高速传输:射频和微波技术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比起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节省空间:相对于有线传输方式而言,射频和微波技术的设备和器件体积小巧,节省了空间,适用于各种紧凑的应用场景。

3.维护成本低:无需担心线缆老化和损坏问题,也无需担心设备移动或更改位置带来的麻烦。

这样,射频和微波技术能够降低系统部署和维护的成本。

4.无干扰:射频和微波技术的传输方式可以减少噪音和干扰的影响,避免信息的损失和干扰。

三、的应用1.通讯领域:射频和微波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手机、对讲机、卫星通讯等。

除此之外,无线电台、微波通道、通讯系统的天线等也都使用了这项技术。

2.医疗设备:射频和微波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等。

3.航空航天:射频和微波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雷达、导航设备等。

4.军事领域:射频和微波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合成孔径雷达、电子对抗等。

四、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5G通讯技术的使用已经慢慢普及,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开发也需要大量依赖射频和微波技术,这将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而且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的区别

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的区别

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的区别
目前,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是医学,尤其肿瘤消融治疗里面非常常用的热消融手段。

这两个消融基本的原理是通过加热使肿瘤细胞蛋白凝固、坏死,进而消灭肿瘤。

但是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又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首先从工作原理来说,微波消融实际上有点像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它是用一种磁性的东西使肿瘤内部水分子发生变化。

射频消融就像天线一样,发射射频波。

在治疗这方面,医务人员在操作这两种设备的时候也有一些区别,比如微波消融的功率要比射频消融的功率大,也就是说同样消除一个5公分大小的肿瘤,用微波治疗可能3分钟就可以了,用射频消融可能需要十几分钟。

另外,根据脏器的部位不同,选用的消融方式也不一样。

总的来说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尤其是肿瘤的微创治疗中,是非常好的手段。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与xx射频消融之间的比较肿瘤的局部热消融治疗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方法主要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某种能量导入体内,作用于肿瘤组织,使治疗区温度达到60℃(即刻)或54℃(3分钟),造成组织细胞不可逆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射频、微波、激光及海扶均属局部热消融治疗,在各种热消融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除具有其他热消融技术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电流传导影响、受碳化及血流灌注影响小、温度上升快、消融范围大等特点。

1、消融肿瘤大小:多极射频采用伞状多爪的电极形式,目的是为了有效扩大消融范围,一改单极射频消融范围小的缺点。

目前进口多极射频理论上最大消融范围在5cm左右。

而微波消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目前2450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已稳定在5cm以上,915MHz仪器的单针实际消融范围可达8cm。

2、消融时间:微波在消融同样大小肿瘤的情况下,基本只需要多极射频一半左右时间。

而术中多极射频因为要多次打开和收回伞状电极所以这过程将大大增加手术时间。

所以微波的手术时间大大优于多极射频可有效降低麻醉的风险和其他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上述两点在国际上以已得到广泛认同。

3、电极穿刺操作中的复杂程度:首先微波电极是不需要Pad(负极板)的,而多极射频一定要在病人的大腿或臀部贴一个Pad。

Pad贴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多极射频的消融范围。

并且要求病人体内不能有供心脏使用的仪器。

其次相对于微波电极的一针穿刺到位,多极射频在术中要多次反复的打开和回收电极,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复杂度。

又因为在肿瘤组织内伸缩电极,因肿瘤组织质的的不同,电极的形态不可能像在空气中打开一样完美,所以必然影响消融形态。

4、两种消融方法在现有影响引导方式下的风险不同:现在引导方式,无论CT、超声或其他方式都是在2D的图像下进行引导。

微波的单针电极在2D图像下完全没有风险。

而多极射频的伞状电极是立体打开的,所以在2D图像下医生不能完全撑握所有电极的伸展方向。

微波与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微波与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微波与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微波和射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微波和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和射频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它们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一、微波技术微波是指波长介于1mm至1m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通信、探测、加热、杀菌等。

在医疗领域中,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

1、医学诊断中的微波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微波技术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

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不伤害病人的情况下直接观察体内的器官和组织结构。

微波成像技术最初是用于军事领域的,用来寻找隐藏在地下和建筑物中的物体。

后来,微波成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学领域。

医学微波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检测恶性肿瘤和血管内的病变,还可以用于定位靶标、检测神经功能、测量生理性参数等。

例如,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微波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乳腺癌。

美国MIT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波成像技术的乳腺癌筛查系统,它可以在不使用放射线的情况下,比传统的X光检查更准确地检测到乳腺癌。

2、医学治疗中的微波技术与医学诊断相比,微波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微波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

微波消融和微波治疗技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缩小或消灭肿瘤。

例如,对于一些难以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微波消融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消除肿瘤细胞。

微波治疗技术可以在肿瘤细胞周围产生高温,从而破坏肿瘤细胞,并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自我防御力。

二、射频技术射频技术是指从3k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传输、通信和能量传输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射频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成像和治疗。

1、医学成像中的射频技术在医学成像中,射频技术主要应用于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可以获得人体内部不同区域的精细图像。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 RF)与微波(Microwave)技术在现代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天线设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射频与微波技术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调制解调、射频功率放大、频率变换、天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射频与微波的基本原理、传输线理论、射频放大器、射频调制解调、天线设计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二、射频与微波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射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段的电磁波。

射频与微波技术主要涉及射频和微波频段的电磁波。

2.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速度、传播特性等基本特性。

其中,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由光速公式c=λf(c为光速,λ为波长,f为频率)决定。

在射频与微波领域,常用的频率单位有千兆赫兹(GHz)、兆赫兹(MHz)和千赫兹(kHz)等,波长单位常用的是米(m)。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常见的介质波速和传播常数也会影响射频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决定的,其中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场和磁场分布规律、电磁波的波动性等。

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有利于射频与微波技术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4. 电磁波的天线辐射和接收天线是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装置,根据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天线可以分为定向天线和非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主要用于定向传输和接收电磁波;非定向天线主要用于对全向的电磁波进行辐射和接收。

天线的辐射和接收特性与天线的形状和尺寸、频率、方向性等因素有关。

三、传输线理论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传输线是用于传输电磁波的导线或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微带线、矩形波导和圆柱波导等。

传输线具有阻抗匹配、功率传输和信号传输等功能。

根据传输线的不同特性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传输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射频与激光
微波、射频和激光都是通过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

目前临床上一根治术为主,但并非所有实体肿瘤都适合根治术,有些年龄叫大或者合并其他比较严重疾病者不一定适用,一般晚期癌症患者也不适合根治术。

以较小的创伤达到同样的疗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微创医学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肿瘤不予切除而采用原位灭活是现代微创治疗医疗的一个重要思想。

微波:微波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GHZ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具有内外同时产生热的优点。

微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量,作用可达5--8厘米,可穿透衣物和石膏等体表覆盖物,直达病灶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水中吸收和新肉芽生长。

一种是微波从体外照射进去,另一种是把微波送到患部直接照射肿瘤,这二种治疗方式可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

但有一个共同要求是:必须使病变的温度保持在42.5-43.5℃的范围内,温度低了对肿瘤治疗无效,温度高了将造成对病变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因此微波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肿瘤部位的温度。

微波进行切割的原理的把双极辐射器送到患部,进行瞬时放电,把病变组织固化。

这个治疗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微波的趋肤效应,把病变组织从表面逐步向内的烧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但必须注意定位准确,治疗部位要有及时采取冷却措施。

单针消融面积大于射频,可达到更高的治疗温度,电极所形成的凝固体呈锥形,不适合消融类圆形的肿瘤。

照射治疗5~10W,每次15-20分钟,20分钟,手术进行切割25~35W,最高可达50W,切割止血的作用。

缺陷:容易造成灼伤,有心脏起搏器或者内置金属类的禁用。

射频: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及肿瘤。

其工作原理为: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460KHZ)时,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细胞产生热凝固性坏死和变性。

现有的技术可以产生直径约为3-5cm大小的球形或椭圆形凝固灶,并可控制所需凝固病灶的大小。

几个球形或椭圆形凝固灶的叠合可产生更大的凝固灶。

射频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 -750KHz的频率。

(内镜)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400KHz。

当射频电流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磁场的快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正、负离子快速运动,于是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细胞内的其它分子、离子等的摩擦使病变部位升温,致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是在影像学(CT、B超等)导向下,使用射频热效应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目前已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成为新的热点。

该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弹头发出中高频率的射频波(460k Hz),能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离子相互撞击产生热量,达到80-100℃,可有效快速地杀死局部肿瘤细胞,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同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和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整个治疗过程是在电脑控制于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集束电极发出的射频波一次可使组织凝同性坏死范围(灭活肿瘤区)达5cm×5cm×5cm,是一种最先进的杀伤肿瘤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导向治疗方法”和微创的肿瘤切除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系统包含射频发生器、电极针及电极板。

最重要的是电极针。

目前常用的电
极针有伞状电极针、灌注式电极针及冷循环式电极针。

其中伞状电极针目前设计最合理、科学安全的一种(即RITA),其套针内藏有7-9根内芯,其中5根带有热敏电热耦可进行温度检测,这样可以精确调控温度,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治疗。

适应症: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最早应用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上,一般情况允许下,肝内肿瘤数目可数(一般4个以下),单个大小找5cm以下疗效最好。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人体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肝癌、肺癌、乳腺癌。

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手术中探查发现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不能承受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均可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肾脏肿瘤、前列腺肿瘤、以及一般的实体性肿瘤。

子宫肌瘤
并发症:局部疼痛,感觉异常,周围组织热损伤大。

治疗在局麻下进行,治疗时间约1-2小时,患者可一边听音乐看电视,一边接受肿瘤消融治疗,安全系数较高,比较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其费用低、痛苦小、恢复较快,术后观察1-3 天可出院。

结合化疗或放射治疗,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个体化的射频消融针直径3cm以下的肿瘤可以选择第一代伞状多极针或单极针,但由于受温度传导影响,各种单极针损毁灶体积较小(如下图),3cm以上较大肿瘤损毁将不彻底,即使对肿瘤进行单极针分次多点损毁,也不能完全覆盖,对患者正常肺组织损伤也较大。

直径3cm至5cm的肿瘤应选择二代多极针美国RITA公司研发的二代锚状多极针一次最大消融直径达5cm以上,因此适合5cm以下的所有肿瘤。

直径5cm至7cm 以上的肿瘤应选择最新第三代超级针经研究证明,如果用直径4cm球形损毁灶治疗一个直径7cm的肿瘤,需要22个点才能完整地覆盖(实际操作困难)。

用直径5cm球形损毁灶,也需要12个点。

美国RITA公司最新研发第三代超级多极针,一次消融直径达7cm以上,并使用了特殊注射泵,使热传导更快更均匀,治疗时间大幅缩短,治疗大肿瘤效果更确切,病人更轻松
不足:与其他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射频消融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比较大的肿瘤是无法通过这种技术杀死的。

大于5cm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

这种病人首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是可以考虑作肝脏肿瘤射频治疗。

另一个影响效果的原因是射频电极针穿剌的准确性,在理论上说在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设备的原因等都直接影响穿剌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有影响。

激光: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刀:这种治疗是在B超引导下对体内肿瘤实施三维适形扫描治疗,就好比是一把在体外操作,对体内肿瘤组织进行“切除”的“手术刀”。

其原理类似太阳灶聚焦阳光在焦点处产生巨大能量,将超声波聚焦在特定靶区组织,瞬间达到65-100摄氏度高温,破坏肿瘤组织,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凝固性坏死。

治疗时无创伤,不开刀,不流血,安全性高,无需麻醉,治疗时间一般一个小时即可完成一次治疗,术后即可下地,可于门诊
治疗。

常用:子宫肌瘤及各种实体瘤。

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乳腺肿瘤、盆腹腔复发及转移性实质包块,胰腺癌,肝癌等的治疗。

不足:受呼吸的影像,靶点可发生移位,造成肿瘤外正常组织的损伤,也可造成肿瘤的不完全消融。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是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项超声外科治疗技术,它通过一定的聚焦方式,将超声波发出的超声能量聚焦于人体组织,在组织内形成一个声强较高的区域———焦域,使其中的组织在0.5—5秒内温度达到70℃以上,致使这些组织细胞凝固坏死而又不损伤焦域外的正常组织,从而进行肿瘤治疗。

这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避免了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及放射性积累问题,同时可避免手术的痛苦和伤害,特别适用于深部肿瘤病灶和不适于手术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