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一、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对勘察成果的总结和表达,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重要技术文件。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术语和定义2.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指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进行总结和表达的文件。
2.2 勘察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单位。
2.3 设计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工作的单位。
2.4 施工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工作的单位。
2.5 监理单位:指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单位。
三、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3.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不得夸大或隐瞒勘察结果。
3.2 报告应当清晰、简明地表达,文字通顺,逻辑清晰。
3.3 报告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编制,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3.4 报告应当注明勘察单位、编制日期、报告编号等基本信息,并加盖勘察单位公章。
四、报告编制的内容要求4.1 勘察范围:应当明确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勘察地点、勘察对象、勘察目的等。
4.2 勘察方法:应当详细描述勘察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测量方法等。
4.3 勘察成果:应当详细描述勘察的成果,包括岩土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基基础条件等。
4.4 勘察结论:应当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4.5 报告附图:应当配备勘察过程中所获得的照片、图纸、剖面图等资料,以便读者理解和审阅。
五、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5.1 报告应当使用规范的岩土工程术语,不得使用模糊、含糊的表达方式。
5.2 报告中的数据应当准确可靠,不得编造或篡改数据。
5.3 报告中的图表应当清晰、准确,标注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六、报告的审定和签发6.1 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审定人应当对报告内容负责。
6.2 报告应当加盖勘察单位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盖章。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一).查明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二).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三).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议;(四).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五).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及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技术参数;(六).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七).确定场地的地震设防烈度,划分场地土类别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地基土的地震液化进行判定;(八).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二.拟建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园区,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侧,新建建筑物位于厂区东南部和西部。
(二).拟建建筑物概况见下表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一).勘察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单》。
2.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等。
(二).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至3.1.4条的规定,确定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工程概况受业主委托, 我公司对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川蓉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
该工程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沙河, 望江宾馆旁边, 用地面积约为366842.68m2, 总建筑面积约61845.53m2。
拟建物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
1.1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1.1.1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相关规范,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 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均匀性及变化规律, 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②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有无古河道、暗沟塘等地下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 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渗透性, 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④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 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并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基坑开挖时的降水、护壁措施、基坑变形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提出建议。
1.1.2 技术依据本勘察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和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以及已收集到的场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进行, 其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⑤《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
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
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和该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本次勘察等级进行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拟建工程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街与庆丰街之间,红城南路与科尔沁路之间。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的编制程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勘察的真实情况和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虚假。
2. 报告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可读性,不得存在技术错误和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
4.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得存在无法执行和无法实施的情况。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扉页、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和参考文献等。
其中,主体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项目概况、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结果、分析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
1.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2. 勘察过程中的实施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计划进行勘察工作,采集勘察资料和样品,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分析等。
3. 编制报告的工作,整理和分析勘察资料,撰写报告的各个部分,组织报告的编排和排版等。
4. 报告的审核和审定工作,对编制完成的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定,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是规范和指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等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勘察报告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内容要点、实施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要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设工程的基础,对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勘察报告中包含的地质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测地质风险,合理选取工程设计参数,从而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
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还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和工程师了解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管理提供指引。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要点:(1)地质地貌调查:包括对地表形态、地貌特征、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2)岩土力学试验:通过对取样土壤和岩石进行室内试验,得出其力学参数,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3)地下水调查:对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等进行调查,评估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4)地震地质勘察:对地震活动特点、活动断裂带等进行研究,评估地震风险,并提出工程抗震设计建议;(5)其他:如岩石风化程度调查、软土深度测定、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等,根据具体工程地点的特点来确定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施过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资料调研、现场勘测、室内试验和报告撰写。
首先,对工程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包括地层岩土类型、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然后,在工程现场进行勘测工作,采取取样、测量和试验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
接下来,将取得的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得出相关的力学参数和地质特性。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撰写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影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因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受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进行了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二)拟建工程概况拟建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南侧,北山奶牛场内,现北山奶牛场已搬迁拆除,场地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拟建建筑物包括有6栋3层生产厂房、1栋3层仓库、1层化学品库及污水处理站、2栋18层公寓、1栋12层与8层实验楼、1栋2层展示厅、1栋4层与6层办公楼,其中北侧两栋生产厂房拟改建为普通高层宿舍。
由于项目尚未进行设计,设计地坪标高未确定,经跟甲方商量,暂定设计地坪标高为35.0m,拟采用旋挖桩基础结合天然地基基础的形式场地公寓、实验楼建筑下拟设2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900-13.0m,底板标高约22.0m-26.0me(三)察目的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主要内容有:1)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村料的蚀性: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对拟建场地及其周边的山体和边坡整体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整治措施7)提交相关电子文件。
(四)勘察技术要求1、勘探孔布置见附图,勘探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但应满足:控制性孔占勒察孔总数约1/3,取土样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其数量占勘探孔总数为1/3~1/2。
2、钻孔深度般勘察孔的深度,由勘察单位根据当地土层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2009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i172-2004定,控制孔深度宜到满足沉降计算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汇报人:2024-01-04•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方法和手段•勘察成果分析目录•勘察结论和建议•勘察报告书编制要求•勘察报告书审查与审核01勘察目的和任务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可能性及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状况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的变化规律。
确定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通过勘察了解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地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等特征。
确定工程地质条件获取岩土的密度、含水率、渗透性等物理性质参数。
物理性质参数力学性质参数工程分类与评价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确定岩土的抗压、抗剪、抗拔等力学性质参数。
根据获取的参数对岩土进行工程分类,评价其工程性能及稳定性。
030201确定岩土参数根据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状况等因素,评估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计算地基在不同荷载下的承载力,评估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地基承载力分析分析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评估场地的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评估评估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02勘察方法和手段基础性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的勘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地质调查钻探直接勘探方法钻探是通过钻机在岩土层中钻孔,直接获取岩土样本的方法。
通过钻孔内的观察和试验,可以了解岩土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井探和槽探局部勘探方法井探和槽探是在工程场地内布置一定数量的井或槽,通过挖掘或开凿的方式,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分布、岩性、地下水等情况。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场地较小、钻探无法满足需求的工程场地。
间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土层的分布、性质和状态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等,适用于大面积的岩土工程勘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操场看台
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工程概述
武汉当代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武汉市当代路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内兴建操场看台,该工程由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设计,拟建物具体性质如下:
表1拟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对应的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受建设方委托,该工程的补充勘察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2.1勘察目的
查清拟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筑物选定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对其承载力作出评价,选定合理的基础型式,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2.2任务及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
- 1 -
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5)判别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按甲方提供的拟建筑物规划总平面图(1:500)及设计院提供的勘察委托书设计工作量;并严格执行以下有关国家规范,遵守操作规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1.4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本次勘察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沿拟建物角点及周边共布设勘探孔12个,其中钻探孔4个,静力触探孔8个,各勘探点孔位及高程均由我公司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基准点A点(场地东侧关凤路上一点,X=3371782.774,Y=539780.336,H A=22.13m)引测而得,其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高程基准点距场地较远,平面图上没有标示出来。
现场勘察工作采用钻探与静力触探相配合,并结合了标准贯入、土工试验等方法。
野外工作始于2007年12月6日,止于2007年12月8日,共完成工作量如下:
(1)钻探孔4个,累计总进尺55.70m。
- 2 -
静力触探孔8个,累计总进尺68.10m。
(2)取原状土试样13组,土样试验委托武汉岩土工程测试研究所
完成。
(3)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1次。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筑场地位于江夏区流芳镇小刘村(武汉市当代路)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内,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23.50~23.00m,地貌单元属长江三级阶地垄岗地貌。
2.2场区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钻探资料,并结合静力触探曲线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可将该场地地层划分为以下几层(为了与《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相一致,本次报告借用其地层编号,部分地层在本拟建场地缺失。
):
第①层素填土(Q ml)
主要由黄褐色、灰褐色粘性土组成,属新近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层厚0.00~3.00m。
第②-1层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灰褐色,可塑。
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及灰白色条带状高岭土,属中偏高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1.40~1.60m,层厚0.00~1.20m。
第②-2层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黄褐色,可偏硬塑状态。
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及灰
- 3 -
白色条带状高岭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1.60~3.00m,层厚0.00~1.40m。
第③-1层粘土(Q3al+pl)
黄褐色、棕红色,硬塑。
含较多Fe、Mn质氧化物及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0.00~4.30m,层厚2.70~7.00m。
第③-2层粉质粘土(Q3al+pl)
黄褐色、棕黄色,可~硬塑状态。
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 6.00~7.70m,层厚0.90~5.90m。
第⑤层粉质粘土(Q el)
灰黄色,可塑。
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及灰白色条带状高岭土,手捻砂感强,属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局部分布,层顶埋深10.00~11.00m,层厚0.00~2.50m。
第⑦层灰岩(T1d)
灰色,薄层状,细晶结构,中等风化,夹灰色、红色钙质泥岩条带,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裂隙面为方解石脉充填。
岩芯较完整,属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层顶埋深12.90~13.30m,揭露最大厚度3.20m。
2.2场地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该场地各地层分布较均匀,属较均匀地基。
2.3场地地下水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岩溶裂隙水。
- 4 -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表层填土中,地下水位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
勘察期间,上层滞水水量较小,未测得稳定水位。
勘察时未发现岩溶裂隙水,但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岩溶裂隙水赋存于下伏灰岩中,受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影响。
根据《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可知,该场地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4场地地层的地震效应
2.4.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定,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4.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在该拟建场地选取ZK6、ZK7计算覆盖层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如下:
表2 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
由以上计算可知,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属II类。
- 5 -
三、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3.1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结合原位测试的方法进行,以获取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各项指标统计列表如下:
表3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表
表4 静力触探试验分层统计表
- 6 -
表5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分层统计表
3.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综合取定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由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经统计分析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给定:
表6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表
四、岩土分析与评价
4.1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4.1.1第①层素填土,属新近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4.1.2第②-1层粉质粘土,强度低,仅局部分布,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 7 -
4.1.3第②-2层粉质粘土,强度较高,但仅局部分布,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4.1.4第③-1层粘土,强度高,厚度较大,是拟建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4.1.5第③-2层粉质粘土,强度较高,厚度较大,是拟建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4.1.6第⑤层粉质粘土,强度较低,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4.1.7第⑦层灰岩,属可溶性岩石,当以其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时,须进行施工勘察。
4.2场地地基土的膨胀性评价
根据室内膨胀试验可知,该场地③-1层粘土自由膨胀率最大值为39%,最小值为21%,不具膨胀性,因此可不考虑场地地基土的膨胀性对拟建物产生的不良影响。
4.3基础型式选择
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参照拟建物的地面设计标高,建议操场看台以③-1层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采用独立柱结合人工挖孔墩基础,当采用人工挖孔墩式基础时,墩基承载力按深度修正后的fak取值。
五、场地稳定性评价
该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灰岩,灰岩岩芯具有溶蚀凹槽、孔洞,
- 8 -
故该场地灰岩岩溶较发育。
拟建物采用独立柱基础和墩基础,基础底面以下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可不考虑岩溶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该拟建场地地基稳定,适宜建筑。
六、结论与建议
6.1场地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2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6.3拟建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属II类。
6.4基础型式选择具体见4.3,当拟建物采用不同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设计时应注意控制差异沉降,当采用人工挖孔墩式基础时,墩基承载力按深度修正后的fak取值。
6.5基础施工时,应通知勘察单位验槽。
- 9 -
七、审查回复意见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