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区角活动中的渗透
区域活动与主题的融合

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区域活动是推动力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
那么些如何有效利用区角,让它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不断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呢?一、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共同创设区角是促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必要前提。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开展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知识水平 ,引导幼儿主动地创设相关区角,这样能促进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顺应幼儿的发展,是主题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秋虫的歌”时,为了丰富环境创设的内容“秋虫”,我们在靠近此窗台的下方设立了一个活动区“有趣的瓢虫”。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折叠瓢虫的步骤图,各种瓢虫的图片、废旧纸盒、橡皮泥等;还在柜上布置了一片草地,让幼儿把自己做的、折的、画的各种瓢虫呈现在草地上,丰富的材料投放,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使许多幼儿都乐意来积极参与。
随着幼儿作品的不断完成,该角落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个别幼儿还建议将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的各种瓢虫从窗框上垂吊下来。
这样,该角落“秋虫”的环境变得丰满了、立体了,富有层次感了。
同样,主题墙上的菊花、螃蟹、各种各样的树叶也都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大胆尝试、亲手制作的作品;日光灯上、窗台上、门口垂吊的各种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作品也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个体活动的杰作。
当幼儿看着室内外环境中有他们的作品时,他们的成功感、愉悦感、自信心等油然而升,更激励着他们积极地参与区角活动。
可见,幼儿成为了主题环境创设真正的主人了,而且个别幼儿也敢于提出自己对环境布局的合理想法了。
幼儿已经融入了主题之中,真正体会到了主题带来的快乐。
二、坚持将环境课程化,并通过环境体现出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及过程。
为了引领幼儿走进主题中,环境创设往往紧随主题的步伐,主题开展到哪个阶段,环境就相应创设到哪里,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融合与渗透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融合与渗透摘要:区域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孩子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的自由的活动。
自愿和自主是幼儿区域游戏的重要条件,如果孩子在区域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只是按照老师的意图被动地参加区域游戏,他们便会失去区域游戏的积极性,而区域游戏也会失去意义。
在区域游戏中加入传统文化节日,将其加入其中,是可以在锻炼孩子体质的情况下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将教育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游戏里面进行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前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之中进行融合与渗透可以有效地让孩子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融合与渗透。
1.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概念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是我国重要的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节日文化逐渐缺失,为了使得传统节日文化继续保留,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合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式非常有必要的。
二、区域游戏联合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现状目前幼儿园儿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了解不够充分。
中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形式多样,但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把握不够全面,提到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数大学人首先会联想到的仅仅是中国传统习俗和各种传统节日美食,而往往忽略了传统节日中本身蕴含的各种传统美德及民俗礼仪以及文化。
(二)区域游戏的开展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形式日新月异。
幼儿园的区域教育活动思想和教学形式更是瞬息万变,区域教育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儿园教育活动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教学优越性广泛的地被运用于现在的我国幼儿园体育教学之中。
但是在现阶段的我区幼儿园开展区域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活动准备材料的合理投放存在问题,导致我园区域教育活动区的存在着以下几种突出问题:一是区域教育活动区的环境设置过于强调现代化,脱离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性和生活活动实际,达到起不到对培养幼儿头脑智力和肢体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开展区域教育活动中许多幼儿没有得到自主自由选择的活动权利,教师在开展区域教育活动中对培养幼儿的自由学习和自主探索活动目标没有做了一个明确的具体规定,扼杀了许多幼儿通过亲身体验锻炼活动产生基本知识点和掌握基本知识的活动能力。
幼儿园渗透式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

幼儿园渗透式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阶段教学中,五大领域课程在新时期的确立,使得幼儿园教学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领域间的渗透对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创新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社会领域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它成为了幼儿园阶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对幼儿园孩子的整体发展以及社会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需要对社会教育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且注意教育内容的相关性,教学活动的独立性以及教学,做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社会教育;策略引言:幼儿园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相关的课程改革,围绕着创新和整合进一步展开,而五大领域课程的确立,使得幼儿园阶段的教学进入了新的阶段。
各领域间的渗透,使得当前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和创新成为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阶段教学中,要注重不同目标之间、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整合和渗透,使幼儿园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使幼儿园孩子形成整体的发展方向,关注各领域间内容的渗透。
一、一日活动中的渗透1.在各主题活动和领域的渗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使社会教育能够成功的在各个主题活动,以及相关的领域课程教学中得到成功的渗透,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各领域的知识教育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和相互关联。
比如在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学方面,可以结合戏剧表演、音乐以及多种艺术活动来实现社会教育,很多的品质,比如合作、互助以及友好都可以通过体育与游戏竞技等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在各科学领域活动中,必须要确保拥有求实细致以及严谨的态度。
同时可以在各种交谈、儿歌以及故事等语言活动中,展开对幼儿园幼儿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情感的教学渗透,因此在开展集体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好教育契机,从而实现在其它领域的教育中,对社会领域教育的充分渗透,从多个角度来确保幼儿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
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良好的伙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建立,能够确保幼儿园孩子能够获得愉快的学习情绪。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调整策略——语言区案例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调整策略——语言区案例一、案例描述:在小班开展的“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我们将主题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由此在各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不少新游戏材料。
其中在语言区中,孩子们对于刚投放的颜色鲜艳,形态有趣的各种动物图卡及老师精心描绘过塑的海陆空背景彩图挺感兴趣,在知道了玩法后便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
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规则是将动物卡摆放在画面合适位置后学说“XX在XX飞(游、跑、跳等)”的句式。
开始时,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玩得不亦乐乎的。
但是,这两天区域活动时,这组材料却少有孩子问津,或者有的去摆弄了一下便很快离开到别的区域去玩了。
我问孩子们:“怎么不玩了?”桐桐说:“老师,我都会了!”“是呀,小鱼在水里游。
小兔在草地跳,小鸟在天上飞……”“老师,我也会了!”我笑了,稍加思索说:“你们真棒,那好,下次我们想想有没有更好玩的玩法,再来比比谁说得好,好吗?”二、案例分析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孩子,更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向我们发出信号时,我们要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并进行思考分析。
为什么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一段时间后便逐渐吸引不了孩子呢?由此,我对这种现象做了如下分析:1、投放的材料相对比较比较单一,趣味性仍不够。
动物图卡数量仍比较少,都是孩子们熟悉的那几种动物。
背景图比较单调,除了天空、湖面、草地便没有其它,而且是平放桌面进行摆放不是很有趣味性。
2、提出的活动要求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能力水平各不相同。
对于“XX在XX飞(游、跑、跳等)”句型的掌握,能力强的孩子通过操作很快便习得并得以巩固,当这些孩子发现游戏不过如此,我都会了,挺简单的,一旦失去兴趣,便不再能持久探究。
而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能力幼儿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愿开口的幼儿应鼓励其操作的同时愿意开口,能力强已掌握句型的幼儿则应提出更高练习要求,让孩子感受“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的乐趣,再次激发其在玩中学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幼儿园德育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音乐游戏对于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开展游戏时,可将音乐融入其中,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下,进行好玩的游戏,这样也能将德育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幼儿。如许多幼儿喜欢《拉拉勾》这首歌曲,教师可举办这首歌的比赛,鼓励幼儿报名来参加比赛,由幼儿和教师共同评选出冠军,给予相应的奖励。这首歌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互帮互助、以礼相待的思想,幼儿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会很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并将歌曲中表达的思想内化吸引。
二、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
角色游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进行自主地思考,将现实与想象进行融合,或者是创造一些角色[2]。角色游戏具有虚拟性、假设性,但也是对人们真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以现实性为基础的。幼儿对角色游戏的选择,会从侧面体现出他们内心的需求,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感到成功和快乐,同时,幼儿在参与游戏时,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不断约束,达到游戏的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还会模仿他人的行为,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对培养幼儿的主动思考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在区域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大多会在区域中进行,这种游戏能够有效丰富幼儿的生活,教师需要思考幼儿要使用怎样的游戏材料,如何投放材料,并以此进行游戏,将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渗透给幼儿[4]。教师可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类似于包装盒、小卡片的半成品,以此来开展游戏,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将所有幼儿收集的材料混合投放,满足他们求知欲,不仅可玩到自己的,也可以玩到其他小伙伴的,培养幼儿互换、共享的品质。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加、删减区域材料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行为,根据游戏进程和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程度,科学性地对材料进行删减、添加,这样能改变游戏细节,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幼儿也能就此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多元化思考,这样自然也就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
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培训心得体会研究心得体会这学期以来,我们研究了许多关于区角活动的理论知识,现将自己通过研究所领悟之一二点心得记录下来。
1、首先,我一直以为区角活动的材料就是老师准备好就可以了。
小朋友只管操作就可以了。
现在才知道,这样就违背了区角活动的创作性、探索性。
小朋友也失去了主动创造、探索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区角活动中只提供相同材料忽略了区角活动的趣味性,使区角活动没有起到应的的寓教于乐的作用,以后在这两个方面会加强注意。
2、区角活动中老师、幼儿的角色定位以前一直认为,老师是区角活动的制定者、策划者,占主导地位,支配着区角活动。
幼儿只是活动的参与者。
现在才知道,幼儿才是区角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指导者。
老师应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保证幼儿操作的自主空间,适时调整活动材料,强调规则,提供新材料,有意识引导幼儿记忆、理解、创新,用简洁语言表述,鼓励其操作。
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惯,让幼儿真正得益于区角活动。
3、区角活动的感化区角活动的材料应具有探究性,以达到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感化。
并在此根蒂根基上能动手操作。
要明白老师的引导性不是语言引导代替操作,而是发现材料与目标的关联,从而引导幼儿也发现达成目标。
4、区角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首先老师应明确,区角活动是幼儿自我研究、探索、发现、完善的活动,尊重XXX发怨长兴趣,让其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研究的基本条件。
因此,老师要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性,适当拓展活动空间,准备充分,创设相应的区角活动环境,为XXX发怨长打开自主选择、自发探索之门。
5、根据要本班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适时调整,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总结上一篇: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
下一篇:区角活动研究心得体会公布者:管理员幼儿园区哉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总结通过对幼儿园地区活动的教研研究,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自动地进行探索和来往。
幼儿园区角活动教研目标(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旨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和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角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教研目标。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区角活动重要性的认识(1)了解区角活动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区角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2)明确区角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艺术等方面。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丰富区角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富有创意、有趣味性的区角活动。
(2)整合幼儿园资源,充分利用图书、玩具、教具等,丰富区角活动内容。
(3)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区角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4)注重区角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培养教师组织区角活动的能力(1)掌握区角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技巧,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环节。
(2)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评价幼儿的能力,关注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
(3)培养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区角活动氛围。
(4)提高教师对区角活动材料的制作和运用能力,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
4. 加强区角活动的研究与交流(1)组织教师开展区角活动专题研讨,分享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
(2)鼓励教师参加区角活动相关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开展区角活动观摩、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4)建立区角活动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5. 营造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1)优化区角活动空间布局,确保区角活动区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提高区角活动材料的多样性,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求。
(3)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区角活动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4)定期对区角活动环境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区角活动的持续发展。
三、实施策略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区角活动的认识(1)组织教师学习区角活动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在各个区域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发展幼儿的自尊、自信,引导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基于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结合幼儿兴趣特点,营造良好德育氛围“耳濡目染,不学以能。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与教师、同伴进行有效的互动,感受游戏活动的快乐,让身心得到真善美的滋养。
比如,在大班语言区域游戏“树真好”中,教师首先进行环境布置,在语言区的墙上挂上了几十幅树的图片,在教学开始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棵大树,与小朋友们展开互动: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呢?老师的提问引起了小朋友们回答的兴趣,“我喜欢树,因为夏天走到树下会感觉很凉快!”“我喜欢树,因为春天有很多树会开出漂亮的花朵”……小朋友们纷纷说出自己对树的喜爱后,教师又说到:“啊,树真好,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树呢?”小朋友们又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完了散文诗《树真好》之后,教师又让小朋友们来回忆:鸟妈妈和小鸟是怎么赞美树的呢?它们可以在树上干什么?幼儿通过模仿来表达对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树的热爱……教师总结:树不仅保护环境,绿化空气,还给人类的生活提供资源,带来了便利……树真好!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并与幼儿展开自由、民主、快乐的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同时,还渗透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也使幼儿对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培养美好道德情感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角色表演游戏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形式,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其交往能力,也拥有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社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角色游戏的独特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在区角活动中的渗透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主题性探索活动中,师生共同建构主题网络,共同收集所需资料,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生活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借助于不同的材料进行自由表现与表达,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满足了幼儿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在探索活动中,老师给予幼儿的不是一大串的钥匙,而是一把能打开各种锁的万能钥匙。
主题性探索活动并不注重幼儿对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它更注重的是幼儿对自己已有经验的重新组合。
让幼儿把众多的知识和概念放置于背景中去考虑,在对各种存在着复杂关系的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去主动探索,积极设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相应的区角活动环境,对主题内容的涉及并不多。
如果教师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区角活动中,是否能拓展幼儿对主题的探索范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呢?为此,在本学期中,我们试图将主题的内容渗透到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更多的主题经验,掌握更多的探索方法。
二、研究目标:
通过在教研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和实践,探讨将主题渗透到区角活动中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幼儿的主题探索活动能更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最终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措施:
1、学习有关主题和区角的理论,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在活动中能更得心应
手地进行与幼儿间的互动。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制定相应的区角活动内容,并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
之中。
3、师生共同准备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创造区角活动的环境,使幼儿能更积极、
主动地投入于活动。
从而增加对主题内容的认识,激发对主题的探索兴趣。
3、分别将主题内容渗透于探索、美工、音乐、语言区等,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让幼儿面对一个五彩缤纷的探索世界,提高探索能力。
4、在日常活动中,及时进行各种探索实践活动,观察分析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
各种行为,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并尽量能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具有层次性。
使区角活动更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四、主要成果。
1、经验小结、案例分析等
2、区角活动材料展。
3、区角活动内容集锦。
4、专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