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作业第三部分

微观经济学作业第三部分

微观经济学作业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名词及专业术语解释:生产函数、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换率及其递减规律、生产的规模收益性(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规模经济性和规模不经济性二、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33.一种可变投入的平均产量由下列哪一项中的比率决定?a.总产量的变化与总产量之比。

b.一种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与所有投入单位数的变化之比。

c.所有投入的总单位数与一种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d.总产量与一种可变投入的总单位数之比。

3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的是:a.任何一种投入的总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大,且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

b.任何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最终一定会达到最小,且随着所有投入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

c.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最终都会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减少。

d.任何一种投入的平均产量都会随着该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

35.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那么:a.总产量达到了最大并开始下降。

b.总产量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

c.平均产量一定正在下降。

d.企业应该减少生产。

36.如果某种投入的平均产量高于它的边际产量,那么:a.边际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b.平均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c.平均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d.总产量一定随着该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37.长期生产是指:a.企业生产时期的时间较长。

b.企业不断的再生产。

c.企业生产期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d.企业生产期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固定的。

38.生产函数是指:a.对应于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对应于一定数量的投入,实际的产出数量。

c.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投入要素,最大效率的产出数量。

d.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对应于一定的投入要素,合理的产出数量。

第6章生产成本理论

第6章生产成本理论
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变化、投入的原材料、饺子馅等的变化,仅考 虑劳动人数与饺子数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会有下表的规律。
劳动人数 饺子数量
0
0
1 1000
2 3000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1000 1000 2000 1500
表中的数据有什么 关系?有什么规律?
——就是本节要讨 论的问题。
3 4200 1200 1400 4 4500 300 1125 5 4000 -500 800
分类: 长期总成本(LTC)
成本
LMC LTC
长期平均成本(LAC)
长期边际成本(LMC)
LAC
LAC LTC Q
LMC LTC Q
dLTC dQ
2020/5/3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17
第2节 成本理论
2、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关系——U形成本曲线
在短期,当像资本那样的要素固定不变时,可变要素一般
劳动 人数
饺子 数量
边际 产量
平均 产量
0
0
AP TP MP TP
X
X
1 1000 1000 1000 2 3000 2000 1500 3 4200 1200 1400 4 4500 300 1125
5 4000 -500 800
2020/5/3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版权所有
6
第1节 生产理论
2、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P95)
在包饺子店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边际产量的变化规律是: 增——减。原因:固定投入要素有一个容量限度。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所有其它生产要 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一种变动要素的 使用量,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后,出现不断减少。

微观经济学第第6章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第6章参考答案

第6章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引致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我们称之为引致需求。

2、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中要素买卖双方人数众多,并且买卖双方信息对称;要素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可以充分自由流动,那么这种市场被称作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

3、边际收益产品: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用字母MRP 表示。

4、卖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买方的生产者。

5、买方垄断: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卖方,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买方的生产者。

6、利息率:资本的收益增值与资本的价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Z P γ=。

7、补偿性工资差别: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即使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无差别的劳动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也会存在工资差别。

8、垄断性工资差别:由于劳动者的特殊素质或特殊阶层,使其在某些工作上处于垄断地位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9、极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10、准租金:对供给数量暂时不变或长期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支付。

11、经济租金:支付给生产者或要素的所有者的超额报酬,等于生产者或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减去其机会成本的余额。

1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根据其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百分比的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的百分比,最后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所得到的曲线。

13、基尼系数:衡量一国或一地区贫富差距的标准,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4、产量分配净尽定理: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如果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恰好等于全部产品。

二、分析简答1、论述完全竞争生产者、卖方垄断生产者、买方垄断生产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答:完全竞争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生产者购买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价格。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在经济分析中,成本被认为是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且从市场上购买或租来的生产要素的支出,这一般是可以从会计账簿上看出来的。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的用途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联系的。

(3)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需要另行计算才能知道。

设为经济成本,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为第种投入要素的种市场价格,则: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两部分,且这两部分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财务上的会计成本,意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其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薪、原材料、折旧、动力、运输、广告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

(2)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则是指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支付的报酬。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

3.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后的余额;(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的余额,或称超额利润。

第6章 技术进步理论及微观机制

第6章  技术进步理论及微观机制

第6章技术进步理论及微观机制从生产函数理论和模型来看Q=f(K、L),表示要素K、L投入→生产部门的产出。

这里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对产出的作用。

20世纪初,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为5—10%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已超过50%,少数国家美、日已达80%—90%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技术进步概念技术进步属于经济(或产出)增长因素分析的范畴,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原动力之一。

熊彼特用技术创新的概念力图证明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从熊彼特的5个创新来看①新产品生产②新生产方式的改进③新市场、新销路的开拓④为原材料提供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⑤新生产技术的组织形式其中①②④属于产品创新和生产的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产品技术上所带来的新价值增长的变化,包括生产技术装备、操作方法、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改进,④还包括了新能源利用③⑤为另一种类型创新,适应产品和工艺创新而形成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对技术进步经济学所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强调产品、工艺创新必须与其他创新密切相关和协调,起主导作用的硬技术。

创新只有得到相应的软技术创新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经济(或产出)中的技术进步作用。

从熊彼特创新理论来看,技术进步是一个过程,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三个相应联系的环节从前面的分析中,发明在先,创新在后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明→技术发明而言,虽然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但它没有实现应用,即是被储存在“技术库”中,以便生产部门随地可以实际利用或刺激新的一种新的发明。

技术发明→两种可能:①作为成果,转化为应用,实现其价值②尚未实际应用的技术成果当第一种可以实现→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新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首次应用,一旦技术创新在少数企业获得成功并获得垄断利润。

创新的风险减少→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该技术创新的行业→形成技术创新的扩散。

微观经济1-6章简答计算汇总

微观经济1-6章简答计算汇总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实证分析7、规范分析8、经济模型四、问答题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3.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需要的无限性说明经济学的定义。

4.试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5.“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一门经济学课程”是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为什么?6.下面的论述中哪些是实证的,哪些是规范的?为什么?(1)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2)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3)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别扩大是正常的。

(4)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5)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7.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些”,试问这是属于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1.需求2.需求函数3.供给4.供给函数5.均衡价格6.供求定理7.静态分析8.比较静态分析9.动态分析10.需求的价格弹性1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13.供给的价格弹性1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15.替代品16.互补品17.需求的收入弹性18.恩格尔定律19.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20.蛛网模型四、问答题1.运用供求定理分析说明“谷贱伤农”。

2.某保健品生产商在该保健品处于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基础上对该保健品进行了成功的广告宣传,请说明这种宣传对该保健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什么影响?3.2004年某澳大利亚葡萄酒公司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推销活动。

活动结束后,葡萄酒的价格狂涨,但公司管理人员担心这种价格迅速上涨会引起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又引起价格下跌。

请分析一下会发生这种情况吗?为什么?4.通常供电公司和自来水公司都会一再要求涨价,请以需求价格弹性的有关理论来说明理由。

5.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

6.分析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7.简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六章生产理论

第六章生产理论

第六章生产理论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优劣;总产量曲线的特征;劳动平均产量和资本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和性质;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其效率问题;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等成本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短期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二、教学内容:6.1企业概述6.1.1企业的定义、法律组织形式及优劣势企业是将若干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

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 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

6.1.2企业的行为目标假设在本书中,我们始终假定企业的行为目标,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尽可能地获得极大化利润,即企业是利润极大化者。

两者行为动机不致就可能产生代理关系(agent relationship)。

这种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代理人是企业(或另外一个人)雇佣的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总经理就是代理人;而委托人就是雇佣他人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股东就是委托人。

委托——代理问题就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种制度体系用于激励总经理实现股东的目标呢?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总经理市场是解决总经理偷懒问题的最好制度架构。

第二,一些大公司对总经理提供股权、奖金、度假和晋升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第三,各种舆论监督和法制约束也是提供负面激励的有效约束机制。

6.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达为:Q=F(x1,x2,…,x i,…,x n)生产函数包括以下含义:(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西方学者一般对生产函数有如下假定:(1)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2)产出不得小于零;(3)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微观经济学各章要点

微观经济学各章要点

1•基本概念需求,需求量的炯与需求变动的区别,便给,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供求规律;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2•基本原理1.商品价格是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就处于均衡状态。

2.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反之亦相反。

3.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反方向变化,这是需求规律。

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这是供给规律。

5.当供给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和数量变化都越小,这是因为由线籍加(减少)引起的轻微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始馳大幅减少(增力口)需求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越小,数量变化越大,这是因为,山供给增加(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上升)哪怕是轻微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变化。

这样,一个少量的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大幅的需求增加(减少)6.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小而数量变化大,这是因为,只需要轻微的价格变化就足以诱致供给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

需求弹性越大,结果同供给弹性大是一样的。

7.对商品征税或补贴,税收负担或补贴受益是山供求双方共同承担或享受的, 各自承担或孕受的程度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在税收负担分摊上,如果对商品征税,无论是对消费者征收还是对生产者征收,一般情形下,税收山买卖双方共同负担,各自负担的份额与各自的弹性成反比,与对方的弹性成正比一^给价格弹性越大,那么消费者负担的1基本概念效用,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2基本原理1消费者是理性的,在消费活动中会根据商品的价格高低和自己对商品的相对偏好,将既定的收入花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寻求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2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获得的满足可以用基数表达出来,可以进行程度比较,可以加总求和。

但是现代经济学已经放弃了这个理论。

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是难以用基数准确测度的,更不可能进行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点以前,MP>AP。AP递增,MP把AP向上拉。 (2)C点以后,MP<AP。AP递减,MP把AP向下拉。 (3)C点,MP=AP。AP最大。
Q f ( L) L L d f ( L) Lf ( L* ) f ( L* ) 0 *2 dL L L
* f ( L ) * f ( L ) * L
V wL rK (q0 f ( L, K ))
f f w / L K r MPL w MPK r
f f / w /r L K MPL MPK w r
含义:μ是单位要素价格在最优时获得的边际 产量。最优要素组合比例说明,最后一单位的货 币投入,不管是投在资本还是劳动上,其对产理 的贡献是相等的。
例: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 21L 9L2 L3
(1)求企业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函数。 (2)若企业现在使用3单位的劳动力,是否合理? 合理的劳动使用量的区间是什么? (3)若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元,劳动力的 市场价格为63元,求企业最优的劳动投入量。
(2) MP AP, 可得:
x1
二、短期和长期
短期是指在此时间段内,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 是无法变更的,它们的量是固定的这种在一定时 间段内不可变更的投入品也称为固定投入品。 长期是指在此时间段内所有的投入品都是可以 变更的。 注意:短期与长期的划分,要根据不同的行业、 不同的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2.生产集

生产集是关于投入品与产出品的各种组合的集 合。生产集的边界就叫生产函数。
y
生产集
( x0 , y 0 )
y0

o
x0
x
生产集的性质
1.非空的 Y
2.闭集: y n Y , y n y, y Y 3.不生产是可能的 : 0 Y 4.不可逆性 : y Y , y 0, y Y 5.非递增的规模报酬 : y Y , a (0,1), ay Y 6.非递减的规模报酬 : y Y , a 1, ay Y 7.常数规模报酬 : y Y , a 0, ay Y 8.可加性 : y Y , y ' y, y y ' , y y ' Y 9.凸性: y Y , y ' Y , a (0,1), ay (1 a ) y ' Y
例题:
如果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6KL,工资w=5, 利率r=10试求劳动与资本的最优比例。
MPL 6 K , MPK 6 L MPL K MPK L w 5 r 10 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 min{3L, K}, w 2, r 2
Q (1) AP 21 9 L L2 L dQ MP 21 18 L 3L2 dL
21 9 L L2 21 18 L 3L2 L 0(舍去), L 4.5 MP 0, 可得: 21 18 L 3L2 0 L 1(舍去), L 7
Ee EL EK
3.替代弹性 定义:K/L对MPL/MPK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K d L K MPL K d MP L K L E MPL MPL K d d L MPK MPK MPL MPK
V f w 0 L L V f r 0 K K V C 0 wL rK 0
f f w / L K r MPL w MPK r
这便是企业决定最优要素比例的必要条件。 该条件也可由另一数学规划问题表示。
wL rK )} min{( L, K 0 s . t . f ( L , K ) q
第六章 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
本章要点
§1.若干基本概念 §2.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3.长期生产函数与要素组合比例 §4.生产扩张与规模报酬 §5.齐次生产函数与范围经济
§1.若干基本概念
一、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
1.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是指生产的投入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的投入要素又称生产要素。通常,我们将 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劳动、原料与资本品。 生产技术约束可以集中地以生产集来描述。生 产集是企业面临的关于投入品与产出品的各种 组合的集合。生产集的边界就叫生产函数。
f f Q Q dQ dL dK dL dK L K L K
K和L按同一比例增加,即
dL dK dx L K x
dQ X Q dL 1 Q dK 1 dX Q L dX Q K dX Q X X Q dL 1 Q dK 1 L dL Q K dK Q L K Q K Q L K Q L Q EK EL
平均产量最大 化的必要条件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要素固定不变时,增加另 一种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边际产 量递减。 (1)边际报酬递减以技术不变为前提;(2) 以其他要素不变为前提;(3)是在某种要素增 加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 原因:
四、生产阶段的划分
第Ⅰ阶段:MP递增、最大、递减,但MP>AP, AP递增,因而TP递增。厂商的可变投入不会停在 这一阶段。 第Ⅲ阶段:MP<0,且继续下降,TP和AP也不断 下降。即随着劳动投入量增加,TP反而下降,因 此,厂商不会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合理的劳动投入量应在第Ⅱ阶段。
求资本和劳动的最优比例。
解:若3L>K,则q=K。非成本最小化。 若3L<K,则q=3L。非成本最小化。 因此,成本最小的投入应是:
q 3L K L : K 1: 3
§4.生产扩张与规模报酬
一、生产经济区—脊线
K B

B0
B2 经济区域 B1 A A2 A 1
脊线
q2 q1
L
A0
q0
3.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的投入组合 有效利用时最大的可行性产出。从而剔除了投 入品的使用使产出下降的可能,生产函数曲线 不包括产出量下降的线段。
y f ( x)
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y f ( x1 , x2 ) min{x1 , x2 }
x2
短边规则
4.生产技术的性质
(1)单调性。如果在至少一种要素上增加投入, 则产出量应不会减少。“自由处臵”
(2)凸性。若有两种方法生产单位的产出,则这 两种方法的加权平均至少能生产同样多的产量。
x2 a2 b2
1 1 1 1 ( a1 b1 , a2 b2 ) 2 2 2 2
q

等产量线
o
a1
b1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
练习:
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些属于规模报酬递增、不 变和递减?
(1) F ( K , L) K 2 L
(2) F ( K , L) K 2L
(3) F (bK , bL) bF ( K , L)
2.生产力弹性表示法
dQ dX dQ X Ee / Q X dX Q dX dQ 要素变动率, 产出变动率 X Q
因此,使用L的合理区域为:
4.5 L 7
(3)根据最优劳动投入的条件: p MPL w
(21 18L 3L2 ) 3 63 L 0(舍去) ,L 6
§3.长期生产函数与最优要素组合比例
一、长期生产函数
q f ( L, K )
二、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一、短期生产函数
y f (K , L) f (L)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1.定义
TP Q f ( L)
Q AP L
Q dQ MP L dL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Q
D
C B
A
Q f ( L)
2.产出曲线
Q
L

B MP




C
AP D
L1
L2
L
3.边际产量与平均量的关系
2.生产力弹性 定义:当技术与投入品价格不变,所有要素都 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出的相对变动与投入的相 对变动之比。
dQ dX dQ X Ee / Q X dX Q
定理:若产量Q是资本K和劳动L的函数,则有:
Ee EL EK
证明:Q=f(K,L),要素向量X=(L,K),对Q进行 全微分有:
q q1 q q0 x1
(2)线性生产函数
y f ( x1 , x2 ) x1 x2
x2
o
x1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 f ( x1 , x2 ) Ax1 x2
x2 ( K )
1 1 , 2 2
y y2 y y1
y y0
o
x1 ( L)
C 0 wL rK
此时最优要素比例由过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共 切点的切线的斜率决定。
K
K
*
E
q0
o
L
*
L
上述最优要素比例可写成下列数学规划问题:
f ( L, K )} max{ L, K 0 s . t . wL rK C 构造拉氏函数:
V f ( L, K ) (C 0 wL rK )
Ee 1, 即 , 规模报酬递增; Ee 1, 即 , 规模报酬递减; Ee 1, 即 , 规模报酬不变.
dK MRTS L , K dL f f dq dL dK 0 L K MPL dK f f MRTS L , K / dL L K MP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