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答案
民族与宗教作业参考答案

民族与宗教作业1一、简答题:1、简述福建现代社会经济概况?课本第26页2、简述福建民间宗教—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课本第178页3、简述畲族的祖先崇拜?课本第67页4、简述回族的宗教信仰?课本第106页二、论述题:从教材中所描述的福州传统的婚嫁程序出发,结合自己当地风俗,收集相关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或体会?课本第33页民族与宗教作业2一、简答题:1、简述福州长乐琴江满族村的独特婚俗?课本第130页2、简述福建蒙古族人萨镇冰?课本第148页3、简述高山族舞蹈?课本第171页4、简述福建蒙古族概况?课本第140页民族与宗教作业3一、简答题1、简述福建佛教长期兴盛不衰的6个方面原因?课本第192页2、简述闽南佛学院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学府的8个原因?课本第243页3、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的深远影响?课本第250页4、福建著名的道教名山有哪些?武夷山被称为“真升化玄天”的原因?课本第257页二、论述题:1、论述近代著名的四大高僧对福建佛教的影响?课本第203页2、论述妈祖信仰福建文化的深远影响?课本第264页民族与宗教作业4简答题1、简述天主教在福建传播所产生的中西文化冲撞的3个具体表现?课本第295页2、简述基督教在福建传播的特点?课本第306页3、元代,穆斯林在福建有了很大发展的标志。
课本第316页4、1978年到1999年,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有哪些措施。
课本第334页论述题:1、论述福建道教的特点?课本第262页2、1857年到1900年基督教在福建有何发展:从福州邻县、闽南区域、闽东区域、闽北区域、闽西区域加以说明?课本第303页。
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与答案

A . 《台湾番薯歌》 B . 《温苟歌》 C . 《记麻歌》 D.
《吴阿来歌》
正确答案: A. 7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北京人,1949年来台后曾从事记者、编辑等职,后开始撰写歌词,
至今共撰写了3000多首,曾获20余项大奖,尤其是2006年4月2日在北京
舞蹈院校教授。其作品数量丰富多样,在台湾还没有人能出其右,出版
《台湾舞蹈史》等著作50余种。
A . 何志浩 B . 高梓 C . 高棪 D . 李天民 正确答案: D. 9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福州( )内。
A . 九仙观 B . 裴仙宫 C . 道山观 D . 吕祖宫 正确答案: A. 10 .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 )现存露天老君象一尊,高5.1米,宽7.3米,由一块天 然岩石雕琢而成,为国内宋代道教石刻代表作。
A . 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 B . 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 C . 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出版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 D . 发展经济,兴建宗教场所 正确答案 A.B.C. 7 . ( 应得 3 分, 实得 3 分 )
台北淡水鄞山寺中的三块石碑的碑文,可得到的启发有( )。
B . 《汉语福建方言字典》 C . 《福建方言词汇》 D.
《英汉厦门方言罗马注音手册》
正确答案: A.
第 2 大题: ( 得 18 分 ) 多项选择题
1 . ( 应得 3 分, 实得 3 分 )
基督教在福建传播的特点主要有( )。
A . 各种教会林立 B . 创办各类社会慈善机构 C . 创办了大量的学校 D . 办报出书 E . 促进了闽南白话字的产生 F . 开展宣教活动 正确答案 A.B.C.D.E.F. 2 . ( 应得 3 分, 实得 0 分 )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民族与宗教》考题题库

《民族与宗教》第一次作业第 1 大题: ( 得 26 分 ) 单项选择题1 . 长乐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的习俗与( )有关。
2 . 福建蒙古族的分布与构成主要以两个家族为主,即( ),前者在福州市区,后者在泉州市泉港区。
3 .( )是高山族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称为高山族舞蹈,它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4 . ( )是省内最大的一个回族社区,该处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
5 .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一件装饰品。
正确答案:A .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畲族代代人才辈出,如清代漳浦蓝氏家族的()著有《鹿洲初集》,对开发台湾提出19点建议,深受康熙赏识。
正确答案:A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是明代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回民,其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正确答案:B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唐代( )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正确答案:A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正确答案:D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
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正确答案:D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名刹林立,一些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享有盛名的寺院,大都是建于这一时期,如福州鼓山涌泉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金鸡山地藏寺、闽侯雪峰祟圣寺、莆田囊山慈寿寺、泉州开元寺、漳州丹霞山南山寺等。
A . 宋代正确答案:C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现存于泉州海交馆中的元代十字架墓碑石中,有5方是元代( )天主教方济各会传教士墓葬的遗物。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四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六分之一 D、七分之一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B、内地省市C、发达地区D、沿海省市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平等互利B、团结互助C、交流提高D、友好平等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四、论述题(40分)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3、(公元1884)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二、单选题 C A C D B三、简答题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述题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民族与宗教的联系:a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c.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a.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b.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
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
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册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7.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6. 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7.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同化.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性质)决定的.9.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10.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1.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 民族发展包括(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4.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5.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与答案-考试

第 1 大题: ( 得 18 分 ) 单项选择题1 . ( 应得2 分,实得 0 分 )基督教传教士在福建用方言出版书籍,以福州方言为例,仅《圣经》的福州方言译本,就有56种。
其他以福州方言所写的读物如( )《路加传福音书》、《圣学问答》、《神论》、《入耶稣教小引》。
A . 卢公明B . 温敦C . 弼利民D . 摩怜正确答案:D .2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在台湾地区几经变化,()称“流求土人”。
A . 三国时B . 隋代C . 明代D . 清代正确答案:B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文革”中,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宋版经书被毁800多本,明版经书被毁1200多本,明刻的佛经雕版有许多被焚烧。
最为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元版()被毁。
A . 《延祐大藏》B . 《赵城藏》C . 《碛砂藏》D . 《普宁藏》正确答案:A .4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为保证寺院不受破坏,福建省宗教事务处()明确规定:“对现有的寺庙一般不再借使用和拆毁,如确因国家建设或国防需要而必须拆除的寺庙,需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但对寺中的文物法器和僧尼的生活,要作适当的安置。
”A . 《1952年宗教工作报告》B . 《1953年宗教工作计划》C . 《(57)宗佛字第258号文件》D .《57年8月一58年8月佛道教工作计划》正确答案:C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台湾闽南人最有代表性的戏剧是( )。
A . 南管戏B . 九甲戏C . 歌仔戏D . 梨园戏正确答案:C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台湾客家人的叙事歌谣( )叙述了客家人移垦台湾的经历。
A . 《台湾番薯歌》B . 《温苟歌》C . 《记麻歌》D .《吴阿来歌》正确答案:A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北京人,1949年来台后曾从事记者、编辑等职,后开始撰写歌词,至今共撰写了3000多首,曾获20余项大奖,尤其是2006年4月2日在北京获颁终身。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1358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58)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3.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4.()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o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6.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7.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8.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B.科技人员C.教员D.研发人员9.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
A.12B.13C.14D.1510.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题共40题(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第1题. ()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A.畲族B.回族C.满族D.蒙古族第2题. 福州从孩子在娘胎里到周岁,每一阶段都以喜称,孩子周岁时办酒请客,规模最大,被称为( )。
A.汤饼之喜B.弥月之喜C.坐舆之喜D.做晬之喜第3题. 畲族传统节日之一乌饭节是每年农历的()。
A.二月初二日B.三月初三日C.三月十六日D.四月初八日第4题. 古代福建( )的回族婚礼中有撒(金)豆的习俗,两位有情人在结婚典礼上,一把一把地掏出金豆子,当喜钱赏给那些穷人,致使他们一个个都有了钱。
A.泉州B.福州C.厦门D.邵武第5题. 长乐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的习俗与( )有关。
A.中法马江海战B.福建固有习俗C.满族习俗传承D.滿族入闽时形成第6题. 福建蒙古族的分布与构成主要以两个家族为主,即( ),前者在福州市区,后者在泉州市泉港区。
A.冷姓和段姓B.萨姓和出姓C.乌姓和吴姓D.包姓和波姓第7题. ( )是高山族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称为高山族舞蹈,它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A.杵歌B.甩发舞C.拉手舞D.圆圈舞第8题.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
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A.新街礼拜堂B.鼓浪屿三一堂C.D.东坂后堂第9题. 两宋时期福建僧尼之多,亦为全国之首。
( )为泉州开元寺写了一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A.朱熹B.李纲C.黄幹D.吴潜第10题. ( )现存露天老君象一尊,高5.1米,宽7.3米,由一块天然岩石雕琢而成,为国内宋代道教石刻代表作。
A.霍童山(支提山)B.太姥山C.清源山D.紫帽山第11题. 明天启五年(1625)至明末,为明代天主教在福建传播的( )。
A.B.高潮期C.时起时伏期D.衰微期第12题. 基督教在福建创办了大量的刊物,其中最有影响的西文报刊为1867年在福州创办的月刊(),内容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美国学术机构近年花费巨资编制该书目录和制作缩微胶卷,以供读者研究。
A.<闽南圣会报>B.<漳泉公会报>C.<奋兴报>D.<教务杂志>第13题. 我国内早期四大著名清真寺为()。
A.泉州的涂门街的清净寺.广州的怀圣寺.杭州的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B.泉州的涂门街的清净寺.福州的南门兜清真寺.杭州的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C.泉州的涂门街的清净寺.邵武的迎风街和平巷清真寺.厦门的玉屏巷清真寺.广州的怀圣寺D.泉州的涂门街的清净寺.邵武的迎风街和平巷清真寺.厦门的玉屏巷清真寺.福州的南门兜清真寺第14题. 1966年红兵要捣毁()中佛像,当时在省人民政府宗教处任领导的郭钢同志闻讯后,立即建议对佛像进行挂牌批判,以应付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使寺中佛像完好地保存至今。
A.福州鼓山涌泉寺B.闽侯雪峰崇圣寺C.莆田南山广化寺D.宁德支提山华藏寺第15题. ( ),台湾始有汉人村落出现。
A.元代末期B.明代初期C.明代中期D.明代末期第16题. 台湾闽南人最有代表性的戏剧是( )。
A.南管戏B.九甲戏C.歌仔戏D.梨园戏第17题. 台湾客家人的叙事歌谣( )叙述了客家人移垦台湾的经历。
A.<台湾番薯歌>B.<温苟歌>C.<记麻歌>D.<吴阿来歌>第18题. ( ),北京人,1949年来台后曾从事记者、编辑等职,后开始撰写歌词,至今共撰写了3000多首,曾获20余项大奖,尤其是2006年4月2日在北京获颁终身成就奖,更是实至名归。
代表作有《小城故事》、《甜蜜蜜》、《冬天里的一把火》等。
A.庄奴B.戴逸青C.李中合D.刘德义第19题. 台湾少数民族的信仰各族群并不一样,如( )信仰的多为司理神,有善神和恶神之分。
善神又有上神和下神之分。
上神居于上界,包括创造神、大神、司令神、军神等。
下神居于下界,包括土地神、河神、粟神、稻神、猎神等。
恶神包括瘟神、痘神、凶煞、水灵等。
当恶神侵犯人体时,可请大神驱逐;侵入生活环境时,可请土地神驱逐。
A.排湾人B.卑南人C.曹人D.雅美人第20题. 最动人并能代表( )传统的舞蹈是头发舞,跳舞时,妇女们手拉手自然地舞动身体,随着节奏,弯下腰把长长的头发披落下来,再猛然抬头朝后仰,此时千万发丝摇曳飞舞,扬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像冲来的一笔泼墨,浑然天成。
A.雅美人B.阿美人C.排湾人D.邹人第21题. 畲族分布广泛,除西藏外,遍及全国各省市,主要聚居在()5省10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中,台湾也有分布。
A.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江苏B.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C.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广西D.福建.浙江.江西.广东.湖南第22题. 清初,福安人(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教,在官方规定外国传教士不得传教的年代,他成为全国唯一能公开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
A.李九标B.张赓C.李嗣玄D.罗文藻第23题.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 )。
A.净土宗B.天台宗C.律宗D.禅宗第24题. 福州婚嫁的程序很繁杂,其问字是指( )。
A.男家请人到女家说合B.双方交换生辰八字C.选良辰吉日定聘D.男女双方互送礼品第25题.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事节日较多,几乎农耕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农事节日和祭祀活动,只是各部有所不同,如( )有冬月祭仪、开垦月祭仪、追走月(十二月)祭仪、作田月祭仪、播种月祭仪、除草月祭仪、收获月祭仪、收仓月祭仪。
A.阿美人B.布农人C.卑南人D.曹人第26题. 台湾少数民族的称呼在台湾地区几经变化,()称流求土人。
A.三国时B.隋代C.明代D.清代第27题. 福建道教在( )达到鼎盛。
A.唐代B.五代C.宋代D.明代第28题. ( )是省内最大的一个回族社区,该处是全国回族发祥地之一。
A.闽南泉州社区B.闽南厦门社区C.闽北邵武社区D.福州社区第29题. ( ),1925年出生,安徽歙县人,1949年来台,其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台湾最后一个文人画家。
他除了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外,还主编了《故宫宋画精华》,著有《关于唐寅的研究》、《文徵明与苏州画坛》等。
A.江兆申B.沈以正C.周士心D.陈丹诚第30题. 龙海的(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白礁慈济宫B.青礁慈济宫C.朝元观D.东岳庙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第31题. 台湾早期医药不甚发达,疾病疠疫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因此发展出()等民俗。
A.烧王船B.盐水蜂炮C.中元普度D.色拉曼第32题. 台湾佛教界江浙系统唱腔的代表人物是( )。
A.大诠法师B.广慈法师C.戒德法师D.守成法师第33题. 闽东畲族总结出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治病方法,如擅长用()和针刺疗法治痧症,用草药秘方治不孕症,以及正骨疗伤和食物疗法等,近几年整筛选出畲族单验方300多帖,积极推进了当地畲汉人民的医疗保健。
A.捏B.抓C.排D.刮第34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恢复贯彻。
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主要有()。
A.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B.恢复建立健全宗教团体.恢复正常宗教活动C.进一步推进宗教文化事业.出版流通宗教书籍.创办宗教刊物D.发展经济.兴建宗教场所第35题. 为了压制地方士族豪强势力,隋朝对福建进行整顿,对原有州、县进行裁并,闽中仅设( )县。
A.闽县B.建安C.南安D.龙溪第36题. 福建佛教长期兴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是( )。
A.统治者的扶持和倡导B.统治者的扶持推动了民间的崇佛风气C.福建寺院长期占有大量土地D.外省许多高僧入闽E.东南亚许多庙院长期为福建寺庙提供资助F.福建远离全国政治中心使历史上一些全国性的反佛运动传到福建已成强弩之末第37题. 长乐琴江满族村人可以说( )不同的话。
A.旗下话B.普通话C.福州方言D.闽南方言第38题. 福建穆斯林来源主要有( )。
A.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定居B.由北方南下经商的C.外省来福建任职D.当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种种原因从全国各地来的第39题. 福建因道教发展而产生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歌谣,主要内容有( )。
A.道士做斋醮法事时的说唱B.对各类神祗的赞颂C.迎神活动时唱的歌谣D.对道士的描绘第40题. 南平市延平区民族宗教局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专项资金的使用上,采取了( )管理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A.帮扶资金申请和发放三要求三做到B.帮扶工作三行动三到位C.帮扶项目及资金实行三公开三监督D.帮扶全程实行三检查三管理主观题共1题(满分10分)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10分)第41题.哪五大宗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影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答案:1.1~5ADBAA 6~10BCAAC11~15BDAAD16~20CAACA21~25BDDAB26~30BCAAA2.31.ABC32.ABCD33.ABCD34.ABC35.ABCD36.ABDEF37.BCD38.ABCD39.ABCD40.ABCD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