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与宗教第一次作业与答案..
电大《民族与宗教》作业答案 形成性考核册

民族与宗教作业1简答题1、福建佛教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影响?答:①以宋代为例,如杨红、胡安国、游酢、陈易、李纲、真德秀等本人就是著名居士而刘子翠则受佛禅思想影响极深。
②朱熹与佛教关系更为密切,其佛学思想是承袭宋果、道谦的看话禅。
③明代的徐火勃、曹学俭、李势等,都与佛学关系密切,李势曾潜心佛学,著有《华严合论简要》四卷。
④民主英雄林则徐也深受佛教影响,正如中国佛教协会所介绍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不废诵经念佛,亲笔楷书佛经五种,作为《行舆日程》足见其行持之精勤。
2、弘一大师居闽南时著述累累的原因?答:①居闽南之前曾多次闭关修道,已具备很高的佛学素养,如1920年7月,于浙江新城贝闭关掩室批阅弘教律藏。
②充分利用闽南名寺中的藏经,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等闽南古刹,因远离战乱藏经保有相对完整。
③写信让有缘居士及法师请各类佛学书籍,在弘一大师的书信中,这一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④直接向日本国购请佛寻书籍,这一弘一大师所依赖最主要的资料。
3、闽南佛学院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佛教学府的原因?答:①以南普陀寺为主办寺院;②由懂教育的高僧担任院长;③以第一流教师任课;④课程设置全面;⑤以严密的行政组织管理为校;⑥招生起点高、要求严;⑦注重科研;⑧创办刊物;⑨得天独厚的背景。
4、闽台佛教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闽人参与台湾寺庙的创建,台湾寺庙的创建是与福建人积极参与分不开的,台湾大多著名的寺庙与福建人有关。
②台湾佛教宗派与福建佛教:台湾佛教的关系也大都与福建佛教有密切关系。
③闽台寺庙之间的密切关系,闽台两地修建佛寺,在经济上相互支持,以台湾对福建的支持为多。
④福建僧教对台湾的影响:福建僧教育的兴盛,对台湾僧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⑤闽台僧人的交往:闽台两地僧人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这种交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论述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哪些作用?答:⑴大规模平反冤案,逐步开放宗教场所,全面归还宗教房产。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二三

2018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 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 “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民族理论与宗教的四次作业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题1、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
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错误)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
(对)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错误)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
(错误)三、论述题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2、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广大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3)是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和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4)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目前政策,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中心环节;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民族理论)。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四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六分之一 D、七分之一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B、内地省市C、发达地区D、沿海省市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平等互利B、团结互助C、交流提高D、友好平等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四、论述题(40分)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3、(公元1884)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二、单选题 C A C D B三、简答题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论述题论述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重要意义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2.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民族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民族与宗教的联系:a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b.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存在,对民族的经济生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c.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a.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
b.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的产生发展的规律。
举例说明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也是一个逐渐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交流加强.心理因素包容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心理、地域,经济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
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等具体形式。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组合。
有的民族源头相同,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最后发展成不同的民族。
如一般认为苗、瑶、畲等民族的形成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有的民族则是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某些民族中分离出来,溶合其它民族因素,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如回族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58)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
A.弘一法师B.延参法师C.赵朴初居士D.青莲居士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B.科技人员C.教员D.研发人员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4.我国有约3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1/2B.1/3C.2/3D.2/55.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6.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9.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佛教和道教B.佛教和基督教C.佛教和伊斯兰教D.佛教和原始宗教10.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带答案)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带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一 (部落)一 (部落联盟)一民族,通过 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 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 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 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发展的。
二、 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 由C.自然D.自愿三、 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 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民族宗教考卷答案

民族宗教考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A. 汉族B. 藏族C. 回族D. 苗族A. 基督教B. 佛教C. 道教D. 犹太教4. 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 宗教自由B. 宗教平等C. 宗教信仰自由D. 宗教区域自治A. 圣诞节B. 泼水节C. 中秋节D. 古尔邦节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民族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习惯无关。
(×)2.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 佛教起源于中国。
(×)4. 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
(√)5. 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______。
2. 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宗教______、宗教______、宗教______。
3. 佛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4.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 民族宗教问题在______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2.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3. 伊斯兰教的五功是什么?4. 简述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5. 试述民族宗教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2. 举例说明民族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3.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5. 论述民族宗教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结合我国民族宗教现状,分析民族宗教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民族宗教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本地区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大题: ( 得 24 分 ) 单项选择题1 . ( 应得2 分,实得 2 分 )( )字鼎铭。
入闽萨氏第一支长房十六世,曾任海军上将。
A . 萨觉民B . 萨镇冰C . 萨嘉乐D . 萨嘉曦正确答案:B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长乐琴江满族重视农历七月初三的习俗与( )有关。
A . 中法马江海战B . 福建固有习俗C . 满族习俗传承D . 滿族入闽时形成正确答案:A .3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道教在东汉时传入福建,宋代有( )。
A . 炼养派和符箓派B . 天心派和神霄派C . 上清派和灵宝派D . 东华派和清微派正确答案:A .4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高山族常见的乐器( )长约十厘米,宽约二、三厘米,用竹子削成薄片,中央开一细长的小孔,孔的一端镶上极薄的铜舌,竹片的右端结着线绳,左手将凸面放在口上,右手轻轻拉动线绳震动铜舌便发出声音,和呼吸相配合便可成音律。
A . 嘴琴B . 弓琴C . 叶琴D . 鼻笛正确答案:A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在回民数量较多的福建大中城市一般都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其中以( )最负盛名。
A . 泉州清净寺B . 厦门清真寺C . 邵武清真寺D . 福州清真寺正确答案:A .6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是明代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回民,其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A . 俞大猷B . 王慎中C . 李贽D . 黄道周正确答案:C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闽东畲服中最具特色的是()。
A . 凤凰装B . 对领衣C . 黑上衣D . 黑绑腿正确答案:A .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传统的畲族婚礼,在小型的通宵贺喜酒之前,由新郎等十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少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两竖排,在一名端茶者带领下,跳起()。
A . 敬茶舞B . 龙头舞C . 踏步舞D . 刀铃舞正确答案:A .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唐代( )创立了《禅院规式》,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特别是要寺院众僧懂得报恩、报本,尊敬祖师与祖先,把儒家的忠孝观念引进禅门,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
A . 福清人希运B . 福清人大安C . 闽县人师备D . 长乐人怀海正确答案:D .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佛教各派在福建影响最大、最为流行的是( )。
A . 净土宗B . 天台宗C . 律宗D . 禅宗正确答案:D .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体,人口38万,为全国最多,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57%。
A . 畲族B . 回族C . 满族D . 蒙古族正确答案:A .1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1848年,厦门建立第一座教堂( ),解放前被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称为“中华第一堂”。
基督教由此始从厦门、福州向全省各地辐射。
A . 新街礼拜堂B . 鼓浪屿三一堂C . 竹树堂D . 东坂后堂正确答案:A .13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福州从孩子在娘胎里到周岁,每一阶段都以“喜”称,孩子周岁时办酒请客,规模最大,被称为( )。
A . “汤饼之喜”B . “弥月之喜”C . “坐舆之喜”D . “做晬之喜”正确答案:D .1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总体上看,北方汉人迁入福建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是沿今陇海铁路一线往东经今京沪铁路,从浙江沿海(温州等)入福建东北部(如福鼎县);二是由河南固始光州往东经安徽省到江西省九江等地,再入福建西部;三是沿今京广铁路方向南下到广东东部滨海丘陵入福建西南部龙岩、漳州地区。
这三条路线以( )为主。
A . 第一条路线B . 第二条路线C . 第三条路线D . 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线正确答案:D .1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清初,福安人(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教,在官方规定外国传教士不得传教的年代,他成为全国唯一能公开传教的天主教神职人员。
A . 李九标B . 张赓C . 李嗣玄D . 罗文藻正确答案:D .第 2 大题: ( 得 24 分 ) 多项选择题1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圆瑛法师对福建佛教事业的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 住持福建多所名刹,为福建各大丛林的修复和发展禅精竭虑B . 在福建进行了大量的弘法讲经活动,受到广大僧人和居士的欢迎C . 注意培养僧材,支持创办佛学院D . 创办慈儿院,热慈善事业正确答案A .B .C .D .2 . ( 应得3 分,实得 3 分 )太虚法师曾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兼南普陀寺方丈),对办好闽院倾尽了大量心血。
太虚法师对办好闽南佛学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A . 采取系列措施,对闽院进行调整、充实、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质量B . 提出一整套新的僧教育观,极力推动闽南佛学院的教育改革C . 为闽院学僧讲经说法及上有关文化课D . 阐述对改革佛教的看法。
正确答案A .B .C .D .3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福建畲族居住为大分散,小集中,主要的社区有()。
A . 闽西社区B . 闽南社区C . 闽东北社区D . 闽中社区正确答案A .B .C .D .4 . ( 应得 3 分,实得 0 分 )福建回族来源广泛,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有()。
A . 闽南泉州社区B . 闽南厦门社区C . 闽北邵武社区D . 福州社区正确答案A .B .C .D .5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长乐琴江满族村人可以说( )不同的话。
A . 旗下话B . 普通话C . 福州方言D . 闽南方言正确答案A .B .C .6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 闽东畲族总结出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治病方法,如擅长用()和针刺疗法治痧症,用草药秘方治不孕症,以及正骨疗伤和食物疗法等,近几年整筛选出畲族单验方300多帖,积极推进了当地畲汉人民的医疗保健。
A . “捏”B . “抓”C . “排”D . “刮”正确答案A .B .C .D .7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2006年,福建省提出《关于我省高山族同胞家庭经济状况调研和对部分困难户扶持的建议》,并安排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
2006年9月,扶持高山族发展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具体表现在( )。
A . 政治上关怀B . 入学上照顾C . 生活上关心D . 扶持高山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E . 加强高山族所在村的“五通”建设正确答案A .B .C .D .E .8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畲族人民在唱山歌时无需伴奏,最常见也最精彩的是对歌,往往由男女双方对唱,对方可以各唱一条,也可以各唱多条。
盘唱活动常在庭院、山野、村头、众厅和宗祠内举行,有()等多种形式。
A . 来客对歌B . 拦路对歌C . 摆擂台对歌D . 做表姐和做亲家伯对歌E . 喜庆对歌F .歌节歌会对歌正确答案A .B .C .D .E .F .9 . ( 应得 3 分,实得 3 分 )福建穆斯林来源主要有( )。
A . 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定居B . 由北方南下经商的C . 外省来福建任职D .当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种种原因从全国各地来的正确答案A .B .C .D .10 . ( 应得 3 分,实得 0 分 )唐代传入福建的佛教有多种渠道,如仅三明地区就有( )等,因此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
A . 远方僧人到此隐居修行而进行传播B . 从江西各寺庙传入C . 由广东经汀洲传入D . 由闽中传入正确答案A .B .C .D .第 3 大题: ( 得 32 分 ) 判断题1 . ( 应得2 分,实得 2 分 )福建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庙有十四座,约占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庙10%,它们分别是:福州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金鸡山地藏寺、瑞峰林阳寺、闽侯雪峰崇圣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厦门南普陀寺、宁德支提山华藏寺、莆田南山广化寺、莆田梅峰光孝寺、莆田囊山慈寿寺、泉州开元寺、晋江龙山寺、漳州南山寺。
( )是否正确答案是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泉州回族除了陈埭丁氏之外,还有蒲姓(蒲寿庚家族),金姓(元将金吉的后裔)等,但是都很分散,规模比较大的就是惠安百崎的“九乡郭”。
泉州回族郭氏的始祖是郭德广。
( )是否正确答案是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
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
( )是否正确答案是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长乐琴江满族村人称之为“旗下话”的语言,是一种与当地福州方言不同的北方方言。
( )是否正确答案是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陈永定二年(558),印度僧人拘那罗陀到泉州,挂锡延福寺三年,翻译佛经,由此拉开福建译经的序幕。
( )是否正确答案是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闽南惠东妇女在婚后三天就要回娘家长住,必须在娘家住到怀孕生孩子时,才能回到夫家安定住下。
住娘家多的两三年以至于十几二十年。
当地人称长住娘家的媳妇为“欠债的”,称住夫家的为“不欠债的”。
( )是否正确答案否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过去,福建不少地方生男生女的习俗是不一样的。
闽南惠安北部男孩满月时,宴席远比女孩隆重。
男家要做大量的圆面包,盖上大红印,分送全村。
此外,再挑一担给岳母,由岳母家分送邻居。
还要煮十几个染红的鸡蛋,浸在盆中水里,让孩子去摸了吃。
( )是否正确答案是8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明清时,福建有全真道和正一道。
全真道主张“出家修真,炼气养神”,至近代后开始衰落。
正一道画符降妖,祈福禳灾,为人驱邪超度等,人称“师公”。
( )是否正确答案是9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陈埭丁氏回族祠堂历经修葺、重建、扩筑,目前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
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是否正确答案是10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纳哈出投降明朝后,明廷将其所属的20万蒙古军,“分隶云南、广西、福建各司处”。
纳哈出及其长子察罕均没有到过闽疆,但纳哈出所属20万蒙古军,其中一部分被派遣至福建,迁入福建的蒙古军,落籍福州。
( )是否正确答案是1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闽南方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