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解答

合集下载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30103=?)1 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的工程技术。

2 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四个主要指标包括:可靠度R (t )、、、故障率λ(t )。

3 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

4 1983年到1984年,我国汽车行业开展了,试验车辆53台,里程36万km 。

5 汽车产品的质量从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6 概率加法定理表达式是P(A ∪B)= 。

7 概率乘法定理表达式是P(AB)= P(AB)= = 。

8 n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

9 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

10 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

11 失效概率也称为不可靠度F (t ),通常用来表示。

12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式是:。

13 当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平均故障前时间与故障率的关系表达式为:。

14 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

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

15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确定任务可靠性指标时仅考虑在任务期间。

16 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7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三是。

18 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此外还有、复杂系统。

19 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20 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21 可靠性预测的流程是,自下而上。

22 可靠性分配的流程是,自上而下。

23 回归预测法中,常用的预测方法是方法。

24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

25 常见的可靠度分配方法有、、。

26 等分法是将系统中的所有单元分配以的可靠度,是一种最简单的分配方法。

27 可靠度分配应在即开始进行,同时应该反复多次进行。

汽车维修工程A标准答案范文

汽车维修工程A标准答案范文

汽车维修工程试题A(答案)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 90 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汽车可靠性包含四个要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2、汽车因各种原因失效,失效率随时间变化分三个周期,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消耗失效期。

3、按失效模式分类,汽车失效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4、汽车维护目前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还有季节性(换季)维护、走合维护。

5、汽车修理的作业范围可分为,汽车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零件小修。

6、金属喷涂修理法有,金属电喷涂、金属气喷涂、等离子点喷涂。

7、汽车零件的焊修方法有,钎焊修理法、气焊修理法、电焊修理法。

8、机械加工修理法有,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翻转修理法、栽钉补钉法。

9、汽车零件按清洗原理可分为,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激光清洗、等离子清洗。

10、国内外常用的探伤方法有,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渗透探伤法。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作用(1)确定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指标(2)确定各子系统(总成、零部件)的可靠性指标(3)有利于加强设计部门间的联络和配合(4)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全局观念2、简述故障树分析法一般的步骤(1)建立故障树(2)建立故障树的数学模型(3)进行系统可靠性的定性分析(4)进行系统可靠性的定量分析23、简述气缸体与汽缸盖修理的检验步骤(1)气缸体基准面的检验(2)气缸体与汽缸盖变形的检验(3)气缸体主轴承座孔、凸轮轴座孔的检验(4)气缸体与汽缸盖裂纹的检验4、简述影响部件和总成装配精度的因素(1)部件或零件材料性质的变化(2)零部件几何尺寸的变化(3)部件相互位置公差的变化(4)部件或总成装配系统中装配尺寸链各环公差带分配关系的变化5、简述离合器打滑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2)摩擦衬片表面油污——修磨或更换摩擦衬片(3)膜片弹簧变形或压紧力不足——更换衬片弹簧(4)飞轮或压盘变形——更换飞轮或压盘三、绘图说明题(每题6分,共30分)1、绘图说明典型的寿命曲线(汽车故障函数曲线)2、绘图说明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Ⅰ-第一阶段扩展Ⅱ-第二阶段扩展Ⅲ-最终断裂3、绘图说明钢在电解液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过程4、绘制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思路分类图第 3 页(共5 页)5、绘图说明汽车维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气缸体与汽缸盖裂纹检验的过程(1)检验气缸体与气缸盖的裂纹,主要用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方法进行(2)对于新镶气缸套、气门座圈的气缸体、或焊修过的气缸体,均应进行水压试验。

汽车试验技术题库

汽车试验技术题库

1、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时,以下哪个参数不是主要关注的?
A. 制动距离
B. 制动时间
C. 制动减速度
D. 车载音响音质(答案:D)
2、汽车排放测试中,常用来衡量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单位是?
A. ppm(百万分之一)
B. dB(分贝)
C. km/h(千米每小时)
D. MPa(兆帕)(答案:A)
3、在进行汽车耐久性试验中,哪种类型的试验是用来模拟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磨损和疲劳的?
A. 加速耐久性试验
B. 制动性能试验
C. 燃油经济性试验
D. 噪声测试(答案:A)
4、汽车风洞试验中,主要目的是评估车辆的哪项性能?
A. 动力性能
B. 制动性能
C. 空气动力学性能
D. 悬挂系统性能(答案:C)
5、下列哪项不是汽车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测试关注的方面?
A. 车内噪声水平
B. 车辆振动情况
C. 驾驶平顺性
D. 车辆外观设计(答案:D)
6、在进行汽车碰撞试验中,侧面碰撞测试主要评估车辆的哪个方面的安全性?
A. 正面防撞能力
B. 侧面结构强度及乘员保护
C. 追尾保护能力
D. 底盘耐撞击性(答案:B)
7、汽车动力性能测试中,0-100km/h加速时间主要反映了车辆的什么性能?
A. 最高车速
B. 加速性能
C. 制动性能
D. 燃油经济性(答案:B)
8、在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时,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在什么方面的性能?
A. 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干扰最小
B. 燃油效率最高
C. 制动距离最短
D. 车身材料强度最大(答案:A)。

汽车靠得住性技术温习题答案

汽车靠得住性技术温习题答案

《汽车靠得住性技术》温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 产品靠得住性;2 故障概率(或称失效概率、不靠得住度)F (t )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或称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f (t );3 规定的功能;4 汽车靠得住性实验;5 经济学观点 治理学观点;6 P(A)+P(B)-P(AB);7 P(A)P(B|A) P(B) P(A|B);8 中位数;9 众数;10 样本极差;11 积存故障概率的散布函数;12 dt t dF t f )()(=;13 λλ10==⎰∞-dt e T t TF ;14 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的故障;15 影响任务完成的故障(即致命性故障);16指数散布、威布尔散布、正态散布;17靠得住性预测 靠得住性分派 靠得住性实验;18并联系统 混联系统 备用冗余系统;19 ∏==n i i s t R t R 1)()(,式中R s (t )——系统的靠得住度,R i (t )——第i 个单元的靠得住度; 20∏==n i i s t F t F 1)()(,式中F s (t )——系统的不靠得住度,F i (t )——第i 个单元的不靠得住度;21系统分系统零件→→;22 零件分系统系统→→;23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24 回归预测法 灰色理论预测法 蒙特卡洛模拟;25 等分法 加权分派法 相对故障率分派法;26 相同;27 研制时期初期;28 设计目标 限制条件;29 靠得住性预测 靠得住性分派 靠得住性实验;30 设计工作;31 靠得住性 维修性 耐久性;32系统工程方式 概率统计学方式 人机工程方式;33设计是不是达到预期的目标;34 强度高于应力;35强度概率计算法;36 样本;37整群随机抽样 分段随机抽样;38 小于;39 总容量 样本容量;40 改换或修复;41不合格批;42高概率 高概率;43 OC 曲线;44 检查水平;45 产品的生产鉴定 在线的质量检查;46 实验产品数;47 靠得住性鉴定实验 靠得住性验收实验;48 规按时刻;49 规定数量;50 存储寿命实验 工作寿命实验;51 加速寿命实验;52积存损伤理论;53提出改良和预防方法 提高汽车靠得住性和利用寿命;54 失效 故障;55 不可修复产品 可修复产品;56 材料 工作环境;57疲劳断裂 侵蚀;58 对象状态 失效结果;59按失效查验项目进行分析 按系统工程分析方式;60 割集;61 最小割集;62 粘着磨损;63 表面疲劳磨损;64 侵蚀磨损;65 疲劳断裂。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考核试卷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考核试卷
A.使用高强度钢
B.使用铝合金材料
C.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D.减少车辆安全配置
8.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下降?()
A.电池老化
B.电池过热
C.电池过冷
D.电池完全放电
9.新能源汽车在维修保养时,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使用专用工具
B.按照厂家指导进行操作
C.定期检查电池状态
D.在维修现场吸烟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种电池类型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最为广泛?()
B.电池发热量异常
C.电池外观出现膨胀
D.车辆续航里程突然下降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新能源汽车中,锂离子电池的单体电压通常在______V左右。()
2.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组通常需要进行______管理,以保证电池性能和安全。()
3.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对能耗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车辆的______系数。()
A.铅酸电池
B.镍氢电池
C.锂离子电池
D.铁电池
2.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池状态
B.提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
C.设置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的保护措施
D.电池箱采用防火材料
3.以下哪个部件不属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
A.电机
B.发电机

汽车制造质量保证与可靠性工程考核试卷

汽车制造质量保证与可靠性工程考核试卷
A.疲劳寿命
B.耐久性
C.安全性
D.市场占有率
8.在汽车制造中,什么是导致产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A.人为因素
B.机器因素
C.方法因素
D.所有以上因素
9.在汽车质量检验中,AQL代表什么?()
A.可接受质量水平
B.可接受缺陷水平
C.平均质量水平
D.平均缺陷水平
10.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汽车制造中的可靠性测试?()
A.制质量计划
B.进行质量检测
C.分析质量数据
D.执行市场营销
5.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减少产品缺陷?()
A.预防措施
B.检验
C.故障树分析
D.市场调查
6.在汽车质量保证体系中,ISO/TS 16949主要针对哪个领域?()
A.电子元件
B.汽车行业
C.医疗器械
D.食品工业
7.以下哪项不是汽车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6.在汽车制造中,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事后检验来解决。(×)
7.可靠性是产品设计中不可更改的特性。(×)
8.汽车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中,内部审核是为了发现和纠正问题的。(√)
9.敏捷制造是一种只关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制造方法。(×)
10.提高汽车制造质量只需要依靠自动化和先进技术。(×)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B.低温测试
C.振动测试
D.耐久性测试
8.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汽车制造的可靠性?()
A.优化设计
B.选择高质量材料
C.改进生产工艺
D.增加库存
9.汽车制造质量保证中,以下哪些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点?()
A.供应商选择
B.供应商评估

汽车可靠性理论课后题答案

汽车可靠性理论课后题答案

汽车可靠性理论课后题答案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产品可靠的工程技术。

2.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

3.汽车产品的质量从经济学观点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管理学观点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4.n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众数,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样本极差。

7.可靠性可以分为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8.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

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的故障。

9.可靠性寿命指标包括中位寿命、特征寿命和额定寿命。

10.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1.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此外还有备用冗长余系统复杂系统。

12.抽样检查中,判断能力用检查水平表示,即判断能力强,检查水平高。

二、名词解释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

3.基本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4.任务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失效概率分布函数:通常用累积故障概率的分布函数来表示产品失效概率或不可靠度,这种函数,称不可靠度函数或累积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简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

6.故障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7.可靠寿命: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工作时间。

8.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可接受的故障率的工作时间区间。

9.可靠性模型:指的是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也称可靠性方框图)及其数学模型。

10.可靠性分配: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合理的分配到组成此系统的每个单元。

汽车维修课后答案

汽车维修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可靠性?它的四要素内容是什么?P1 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四要素即指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规定条件包括工作条件,运用条件,维修条件,管理条件) 、 2.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可靠性?P3 评价指标有 1)可靠度汽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用R 表示。

2)不可靠度也成为失效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 率或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为F(t)。

3)故障概率密度表示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反映了单位时间的失效概率,由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求导可得,f(t)。

4)故障率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为λ(t )=f(t)/R(t)。

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指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MTBF ,是汽车产品最常用的可 靠性指标,也成为平均寿命。

6)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指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体现了产品给一次可能发生故障的早晚。

7)平均维修时间8)可靠寿命9)维修度10)有效度 可靠度越大,可靠性越好;不可靠度越小,可靠性越好;故障概率密度越小,可靠性能好;故障率越小,可靠性越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可靠性越好;可靠寿命越大,可靠性越好;维修度越大,可靠性越好;有效度越大,可靠性越好 3.系统可靠性是指什么?如何确定系统的可靠性?P7 系统可靠性是指工作系统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要求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串联系统的工作寿命等于系统中最短的一个零件的寿命;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系统中最长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5.汽车可靠性常用故障分布有哪些?P11 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 7.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方法有哪些?P23~P24 打分法:按QCn29008.4-1991标准,用单项指标加权平分的方法评定汽车,发动机可靠性 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解答注:第一页为题目,第二页起为题目解答一、名词解释1、可靠性2、可靠性工程3、基本可靠性4、任务可靠性5、固有可靠性6、使用可靠性7、汽车可靠性8、汽车的硬故障9、汽车的软故障10、 随机现象二、简答题1、请简述召回制度实施前后日本可靠性研究特点。

2、汽车可靠性定义四因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简述可靠性设计原则。

4、PDCA 循环有什么特点?5、请阐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的含义。

6、请写出)(t R 、)(t F 与)(t f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用图示表示。

7、请写出故障率的数学表达式,并推导故障率与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8、请解释首次翻修期、翻修间隔期、总寿命,并在坐标图上表示它们关系。

9、简述可靠性预测的定义及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10、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三、论述题1、请阐述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及区别和联系。

2、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一、名词解释1、可靠性答: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答::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3、基本可靠性答::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4、任务可靠性答::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5、固有可靠性答::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赋予的固有属性6、使用可靠性答: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可靠性7、汽车可靠性答:是指汽车产品(总成或零部件)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8、汽车的硬故障答:使汽车停驶的完全性故障9、汽车的软故障答:性能逐渐下降到最低规定限度而不能正常使用的衰退性故障,如制动性能、动力性能等10、随机现象答: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二、简答题1、请简述召回制度实施前后日本可靠性研究特点。

答:1969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之前可靠性研究重点:确保强度方面的安全性;延长车辆使用期限;延长维修期。

召回制度实施后可靠性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可靠性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采用可靠性新技术,加强设计检评工作;重视试验和故障分析;数据交换和反馈;实行全数检验和在线自动检验;建立外协件的可靠性保证体系;加强可靠性学术活动,进行技术培训。

2、汽车可靠性定义四因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汽车可靠性由四大要素构成,即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指产品固有的质量属性,汽车能够不中断地按照驾驶员的控制而运动的性质。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的能力。

耐久性:汽车经过长时间工作后,不丧失其正确的技术状态而继续工作的能力;可以用汽车第一次大修里程的长短以及汽车从启用至报废的寿命长短来度量。

安全性:汽车在行驶中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3、简述可靠性设计原则。

答:(1)确保可靠性原则任何设计都必须确保达到预定的可靠件目标。

采用任何新的结构、选用新的外购件,都必须以保证可靠性为前提。

当性能改善(不包括标准、法规内容)与可靠性冲突时,首先要保证可靠性。

(2)一切通过试验原则任何新结构的采用或老结构的改进,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

这些试验必须有足够的有效性,即试验的标准合理,试验的方法正确,确保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可靠性要求。

(3)简单化、标准化、通用化原则在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简单的结构,不要盲目追求局部的新颖与复杂。

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化的零件、组件,采用市场上通用、可互换的并经使用证明可靠的零部件。

(4)可靠性增长原则尽可能采用成熟的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结构,消除老结构不可靠的部分,使新结构的可靠性较老结构有所增长,而不是下降。

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与工艺设计过程中,采取边设计、边试验、边改近的“滚动”办法,不断消除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系统的可靠性不断增长。

避免在改进过程中轻易推翻设计方案,使可靠性从“零”开始的现象发生。

(5)充分考虑维修性原则在设计中要把维修性作为重要因素,必须满足基本的维修性要求,不断改善产品的维修性。

4、PDCA循环有什么特点?答::PDCA循环有以下三特点:1)PDCA循环按照循环顺序不停地旋转只要产品一直生产,这种循环就不会停止。

2)PDCA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在企业总体PDCA循环指导下,各级、各部门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小循环,形成大循环套小循环。

3)PDCA循环在循环中前进和提高。

5、请阐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的含义。

答:设有N件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到规定的时间T,发生故障(失效)的件数为n(t),仍有(N-n)个产品继续工作,如果产品总数N足够大时,则可靠度近似为:则失效概率近似为:即以下关系成立:6、请写出)(tR、)(tF与)(tf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用图示表示。

7、请写出故障率的数学表达式,并推导故障率与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8、请解释首次翻修期、翻修间隔期、总寿命,并在坐标图上表示它们关系。

答:首次翻修期限(首翻期):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始使用到首次翻修的工作时间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翻修是指把产品分解成零部件,清洗、检查,并通过修复或替换故障零部件,恢复产品寿命等于或接近其首翻期的修理。

翻修间隔期限: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两次相继翻修间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总寿命: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始使用到规定报废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9、简述可靠性预测的定义及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答:可靠性预测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到产品投入使用前,对其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的过程。

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是:(1)了解任务所提出的可靠性指标是否合理;(2)对所设计的新车型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寻找问题和原因,改进和提高;(3)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可靠性指标;(4)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最佳的汽车系统;(5)探索进一步提高汽车可靠性的途径及其方法;(6)为新车型的开发收集和积累经验、数据及资料。

10、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答::任何预测都有两个过程:归纳和推论过程。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目的、预测对象及预测类型(短期、中期、长期);(2)搜集整理资料(有关发展资料、历史资料);(3)选择预测技术;(4)建立预测模型,包括数学模型(表达式、参数)或概率模型(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5)评价模型。

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检验;(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修正预测模型。

三、论述题1、请阐述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及区别和联系。

答::频数直方图是以样本数据表征的质量特性值为横坐标,以频数为纵坐标作出的描述数据分布规律的图形。

频率直方图是将频数直方图的纵坐标改为频率做出的频率直方图,其形状与频数直方图应完全一样。

频率密度直方图是将频率直方图纵坐标改为频率密度、横坐标不变后获得的直方图,形状也不变。

频率密度曲线是当样本数据的大小n→∞,组距h→0时,直方的数量将趋于∞;随机变量(即质量特征)在某区间h的频率密度将趋于概率密度;直方顶端联成的折线将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概率密度曲线。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下: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与概率密度曲线,虽然它们的坐标不同,描述分布状态的方式有的是折线、有的是曲线,但其大致形状是相似的。

概率密度曲线表明了总体的分布状态;而频数直方图等是对总体分布状态的描述。

2、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答:1)萌芽期二战期间(或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作战飞机以及雷达上所用的电子设备,由于可靠性水平较低而屡屡出现故障。

美国60%航空电子装置和70%的海军用电子装置发生故障。

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应低于0.00001次/h,这是最早提出飞机安全性、可靠性的定量指标。

德国火箭专家R.Lussen首次对火箭诱导装置可靠度进行计算,这是首次对复杂系统进行可靠度计算。

1943年,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开始可靠性研究工作,工作重点在解决真空管质量问题。

2)奠基期(创建阶段)1950年代(或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电子产品雷达、陆军用的电子设备等)的故障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促使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开展。

1952年,国防部联合工业部及相关学术部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ctronic))”,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为可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性。

同时,日本、德国、英国也开展相关研究。

从此,可靠性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普及期(全面发展阶段)1960年代(或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可靠性设计和实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许多国家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制定可靠性标准。

4)成熟期(深入发展阶段)1970年代后(或20世纪70年代)从单纯重视可靠性发展到对产品的要求达到一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即从重视性能发展到重视效能。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理论获得很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