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低渗油藏的生产特征与开发开采技术

低渗油藏的生产特征与开发开采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在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低渗透油藏在增产增储方面时比较重要的能源。
本文主要讲述了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在对低渗油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采用注水,压裂以及油层解堵等关键技术,并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开采技术研究压裂技术中图分类号:TE951 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第一,边底水并不是很活跃,自然的产能也不是很大,产量的递减的速度也比较快。
在开采作业的初始的时候,由于一部分的构造比较低,油水的边界周围的井含水量也比较大,其他的油井含水量非常低。
第二,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的物理性质比较差,吸水的能力也比较差。
由于其储层的物性较差,因此大部分的水晶需要进行压裂作业,在压裂的初期会具有较高的吸水能力,随着注水时间的增长,不仅洗井作业中会对油藏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孔隙度和渗透率也下降,最终吸水的能力也随着减弱。
而且注水的水质不符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注水作业中的水质质量,使得地层间产生污染以及堵塞的状况,最终导致吸水的能力降低。
最后,低渗透油藏容易受层间的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储层的吸水能力造成很大的差异。
2 低渗油藏的开发开采技术在对低渗油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关键的技术。
(1)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
首先要确立好注水的时机。
低渗透油田所具有的天然的能量比较小,其弹性和溶解气驱的采收率比较低。
所以,就需要在开采的初期进行注水作业。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开采速率和采收率。
对于弹性能大且异常高压的油田,应推迟一下注水的时间,可增加污水采油的产量。
经过大量的开采时间表面,当上覆的压力变大的时候,渗透率和孔隙度就会变小,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因此,应该在低渗透油田进行开采的初期,进行注水作业,使得地层的压力一直在最高的状态,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小,进而对渗流条件进行改善。
然后确定好井距。
在低渗透油田中,会存在很多注水井无法注水,形成高压区。
(完整版)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探明低渗透储量增长很快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状况比例图
9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3 我国低渗透储量探明、动用、分布状况和特点
1、低渗透储量探明和动用情况
我国低渗透储量动用状况比例图
10
近期探明储量和累积探 明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 量占主要部分。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1、采出程度高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2、综合含水率高 总平均达到82.98%,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
力油田-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为8。
4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1 我国当前油田开发简况
3、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 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
唐曾熊(1994)划分的低渗透油田储层渗透率为10-100×10-3m2,小于 10×10-3m2为采技术
第一节 概 论
1.2 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指储层渗透率介于0.1~50×103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低渗透储层的典 型特征是具有启动压 力梯度,呈现出非达 西型渗流特征。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近源沉积物多以 三段式为主,远源沉积 物多以两段式为主。
低渗透储层多段式粒度曲线(近源沉积)
27
特殊油气藏开采技术
第二节 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
2.1 低渗透储层成因和沉积特征
1、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①沉积成因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小于1mD。
由于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油井单井产能有限,且采油开发比较困难。
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注水进行增压,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
注水压力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
注水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井渗流能力的提高和产出油的速度。
一般来说,注水压力越大,对应的增油效果越好。
但是过大的注水压力也会导致油藏中的渗透率变大,从而影响后期的注采均衡。
在选择注水压力时要综合考虑油藏的渗透率、排水半径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注水方式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连续注水、断续注水和压裂注水等方式。
连续注水是指连续注入一定量的水,维持油井周围注采均衡,提高产能。
断续注水是指间歇性的注入水,根据油井的产能和注水效果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压裂注水是指在注水过程中,通过压裂作用,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产能。
不同的注水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要求来选择。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合理选择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参数,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实现有效的采油。
对注水过程中的地层压力变化、渗透率改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注水采油技术,提高开采效果。
浅析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多分支 井技术 多 分支 井钻井 完井 系统 可 通过 机械方 式将 分 支井 与主井 眼连 接起
一
、
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中必须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储 层免受 污染 。 对 于低 渗 、特低 渗油气 藏 ,普遍 存在 着 的储层 损害 ,一 种是 水相 的侵 入造 成的伤 害 ,如水敏 性 、盐敏 性 、碱敏 性损 害和 无机 结垢 、有
“
一
领 域 的经济发展 具有 经济效 益 。原 因是 , 许多分井 技术 可 以进 一 步提高 水库泄 流面 积 , 提高 原 油采 收率 ; 进 一 步减 少大 量的开 发井 , 相 应 的减 少 了开发 井钻井进 尺 , 大大提 高单井产 量, 并 有助 于减少环 境污染 的一种 。
二 、 注 水 技 术
浊 墨 黧
Ch i n a Ch e mi c a l T r a d e
中国化工贸易
旦
浅析低 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夏豫川
( 长江 大学工程 技术学 院 石 油资 源系 。湖北 荆州 摘 4 3 4 0 2 0 )
要 :渗透是根据水库的概念, 一般 指的是低渗透储层致密储 层, 外国一般称为低渗储层。但进一步的扩展和概 念发展 , 低渗 透率和包含 词的低 渗
低渗 透性油 气 田储 量广泛 ,在油气 田开发 中起着举 足轻 重的作 用 。 注水 开采是 目前 普遍 采用 的油 气开 采方 式 ,它对保 持 油层压 力 ,实现 油 田高产稳 产 、高效 开发发 挥 着重 要的 作用 。注水 过程 中, 由于 注入 水 向地层 推进 ,在储 层 内会 发 生物 理 的或化 学的 反应 ,从而 导致 储层 中流体 渗流 阻力增 加和渗透 率下 降 ,造成地 层污染 。 注 水过程 中储层 损害机理 注 水开 发是 一种 常见 的 、经济 的开 发方 式 。但 是 ,低渗 、特 低 渗 油藏 具有 油藏 渗透率 低 、孔 隙喉道 小 、储集 层物 性差 、敏感 性 矿物含 量 高 、敏 感 性强 等特 点 ,容 易造 成油 气 层损 害 【 2 ] 。因此 ,在 低渗 、特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探讨并展望了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开发;工艺技术;现状;展望引言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但其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如渗流规律、油层孔喉、弹性能量、见注水效果、产油指数、地应力等,都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油田采收率。
目前,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術,已经成为全球采油的一个热点话题。
1.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1.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它自然产能低,弹性能量小,而经压裂后增产的幅度较大,天然能量开采产量则下降很快。
与此同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较差,注水见效缓慢。
1.2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问题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低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第二,经过长期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会出现套损、油井高含水转注等问题,最终会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导致一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第三,在部署注采井网时,往往缺少对沉积微项类型和油田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致使井网部署缺乏地质依据,从而降低了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第四,注采井网对裂缝分布的考虑不足,致使油田注水开发之后,注入水沿着裂缝突进,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造成油井产量下降。
另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时,水窜现象严重。
2.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分析2.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2.1.1合理部署注采井网现阶段,对我国开发效果良好的低渗透油田进行分析得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紧密结合其裂缝特征,即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
在注采井网的部署上,应当不断优化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避免注入水沿油井裂缝突进。
具体来说,首先,尽量使井排与裂缝的走向一致,以此获得较大的波及面积,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现象。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及开采技术

单a
0.121733
kg w
2.2115
相水: b
0.0661
kg w
1.1423
束 缚 水 下
c
0.0004
kg w
0.0004
油 :
a
0.0268
e
2.513
kg o
b
0.165
kg o
15.5
一、前 言
岩性
±ÖÖÖ Ö°ÖÖÖ ÖÖÖÖ
ÖÖÖ
20%
10%
Ö°ÖÖÖ
70%
Öù ÖÖÖ
一、前 言
各类储量分布
超低渗透 0.1-1md
特低渗透 1-10md
一般低渗透10-50md
渗 透 率
8.4% 37.6% 54%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点(一)
•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原生孔隙度低, 孔隙结构复杂,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
8.77
16.8%
83.2%
43.37
国内探明低渗透地 质储量52.1亿吨,
占26.1%
6.08 ÖÖÖ ÖÖÖ
22.8%
77.2%
20.58
国内已动用地质 储量26.7亿吨,
占25.5%
一、前 言
埋深
埋藏深度 m
小于1000
百分比 % 5.2
1000-2000
43.1
2000-3000
36.2
大于3000
v
Ke
P L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油田渗流特征
启动压力梯度存 在原因:孔喉细 小、比表面积和 原油边界层厚度 大、贾敏效应和 表面分子力作用 强烈 。
低渗透油藏的认识与开采

• 东部: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含油气层系多:
• 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类型多
• 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
地质特征
一、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
➢ 沉积成因:包括近源沉积和远源沉积。
➢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地质特征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
(大于 500 ×10-3μm2)之中。
➢ 在同一油田范围内,低渗透储层一般埋藏较深,其原油性质通
常比埋藏较浅的高渗透储层要好。
地质特征
三、低渗透油田流体、压力和能量特征
压力特征
➢ 我国许多异常高压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特别是压力系数大
于1.4的超高压油田全都是低渗透油田
能量特征
➢ 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是极微细的粉砂岩,且有较高的泥质含
量。粒度分布范围广,因而颗粒混杂,分选差,悬移物质高
➢ 渗油层的岩矿成分总体分三大岩类:西部岩屑为主,东部长石
为主,中间有特殊环境沉积的石英砂岩油层
➢ 在低渗油层中,胶结类型比较复杂,岩石胶结类型以孔隙型和
接触型为主
地质特征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
60 .0
0 .210
Y6-9
17 .3
0 .00091 1 .075 17 .2
28 .00
32640
9 .55
9 .21
0 .060
95 .0
0 .050
Y8-9
17 .3
0 .00091 1 .075
4 .0
18 .80
46000
10 .25
9 .10
0 .120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1. 引言1.1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在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使得原油开采难度较大。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水平井注水、垂直井注水、注水井组合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的压力和流动来推动原油移动。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果评价,可从增产效果、注水井产量、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高昂等问题。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在提高注水效率、研究新型注水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田开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挑战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在传统的油田开发中,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因此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
由于油藏孔隙度小,岩石紧密,油、水、气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注水采油技术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控,以确保注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相互作用复杂等。
克服这些挑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注水采油技术,以及精细的油田管理和调控措施。
2.2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原理分析1.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自然注水、人工注水和压裂注水等。
自然注水是指利用地层自然的水体来进行注水,适用于较浅层低渗透油藏;人工注水是通过人工注入高压水体来提高地层压力,从而推动油向井口流动;压裂注水是利用施加高压力于地层,使地层发生微裂缝,增加地层渗透性,促进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