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精典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一)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三)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谢: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l )故不错意也:(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外交战场上的口舌争锋:小国使者唐雎,凭浩然正气威慑秦王,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资料,欢迎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篇1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2、韩傀(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5、彗星袭月( )6、天下缟素( )7、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4、寡人欲以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题及答案【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1)秦王怫然怒()(2)仓鹰击于殿上()(3)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4)酒既酣()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2)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来源:]译文:9.简答题。

(6分)(1)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10《唐雎不辱使命》(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10《唐雎不辱使命》(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10《唐雎不辱使命》(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色挠.(ráo) 弗.敢易(fú) 天下缟.素(gǎo)B.唐雎.(jū) 庸.夫(yōng) 以头抢.地(qiǎng)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 夫.专诸(fū) 寡人谕.矣(yù)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弗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王加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头抢地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秦王色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寡人谕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B.乡为身死而不受C.以头抢地尔D.仓鹰击于殿上4.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B.轻.寡人与C.请广.于君D.天下缟素..5.与“以头抢地尔”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B.因以匕首刺王僚C.计日以还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8篇)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8篇)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8篇)赏析:篇一《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险关头出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展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非常鲜亮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留意的是人物的对白。

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表达,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决,唐雎的镇静干练,口锋锋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开头一段是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好像不屑以武力相威逼,企图以“易地”的谎话诈取安陵。

在他看来,安陵君哪敢说个“换”字,更不敢说“不”,“使人谓”三字,劈头即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其许寡人”,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

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态度和言辞都非常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是面对虎狼之敌的斗争艺术。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陈理为据,无容置喙。

“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决的态度,必定会使“秦王不悦”。

这时,唐雎出场,“使于秦”,系国家人民的命运于一身,深入虎穴狼窝,令读者不能不为他捏一把汗!以下唐雎出访到秦国的文章分三个段落来做,也是唐雎与秦王面对面斗争的三个回合。

唐雎如何到达秦国,怎样拜见秦王,与本文中心无关,一概略去不写,而直接写会见时的对话。

进而体会秦王与唐雎的语言,其意趣和从前也迥然不同。

“秦王谓唐雎曰”之前,已经“不悦”,这时,他是压住火气说话,不像秦使者那样“简而明”,而是亦拉亦打,于委婉中露出威逼,俨然是成功者的口吻:“……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唐雎不辱使命.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1一、给下而加点的字注音Q1、唐雎()2、韩傀()3、免冠徒跣()4、以头抢地()5、9星袭月()6、天下编素()7、媒人谕矣()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3、安陵君因使膺雎使于秦_________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 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 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含答案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含答案版)

1.解释下文中加粗的字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

《战国策》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体例)史书。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唐雎.(jū)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B.长跪.(guì)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免冠徒跣.(xiǎn)D.加惠.(huì)弗.敢易(fú)易.安陵(yì)寡人谕.矣(yù)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资料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6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二.一词多义: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 5.以头抢地耳(用)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虽: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即使)于: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三。

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2、仓鹰击于殿上:3、因使唐雎使于秦: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以头抢地尔:6、故不错意也: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岂直五百里哉?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②岂直五百里哉?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答案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在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5、以头抢地尔:用6、故不错意也:所以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9、请广于君:扩充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11、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1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5.岂直五百里哉?何况只是五百里呢?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呢②岂直五百里哉?疑问语气呢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吗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简析表达作用?)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7.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8.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9、唐雎列举三位“士”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例,说明“士之怒”与“庸夫之怒”的区别,他们的刺杀都是顺应天意。

暗示自己将要效法他们,以此震慑秦王,让秦王放弃“易地”的要求,不辱使命。

表现了唐雎大义凛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10.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敢于斗争的精神。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4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2.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

(2分)1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12.(2分)怫然怒色挠13.(2分)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

(1分)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1分)(意近即可)14.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____语言(或“对话”)描写。

(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4)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1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7.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