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高二区域地理《第1节 东亚与日本》导学案(带答案)

合集下载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打印).docx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打印).docx

第二节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东亚的范围、位置以及几个国家经济特征2、了解东业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人口和经济特征3、掌握日本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以及发达的工农业学习重、难点: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征及发达的工农业学习过稈:读东亚图,识别图屮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⑴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边缘海:⑥___ 、⑦、⑧_________ 、(9) ________ 、⑩。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群岛是o一、东亚1、位置范围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____________ 地区(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海陆位置:____________ 东部, _________ 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等国家。

_______ 是临海国,_________ 和 ________ 是半岛国家,__________ 是群岛国家,________ 是内陆国——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2、地形、河流①地势___ 高 _____ 低:西部多 ____ 、____ ,东部多____ 、__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______ o②海岸线曲折,多____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 _____ (日本四岛、台湾岛等)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________ 面积狭小,河流_________ 。

3、 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最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 __________ 的地区 之一,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东亚与日本导学案

东亚与日本导学案

第2 讲亚洲日本(一)本节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日本的位置特征、海陆分布,记住主要岛屿及海域名称2.记住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3.记住日本主要人文地理特征(二)自主学习:1.日本群岛构成的四个大岛是__ ___、___ __、_ ___ 、,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2.最高的山峰是__ ___,这是一座火山,最大的平原是__ ___、3.气候类型主要有__ ___、,日本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__ __性4、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等。

5.从自然资源来看,日本多____、____资源,但是____资源缺乏。

6.最大的工业带是__ ___、主要工业区:___ __、_ ___ 、、___ __、_ ___ 。

主要工业城市: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 ___ 、___ __。

7.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三)归纳\思考1.看地图册上日本地形图,归纳日本地形特点。

2.日本季风气候的特点与中国东部季风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3.日本传统工业主要集中于太平洋沿岸,形成一个很长的工业带,试从交通、地形、市场等方面分析原因。

4.日本新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原因有哪些?(四)巩固练习:读日本及周围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填注:四个大岛名称、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太平洋(2)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多还是少?试分析原因。

(3)C岛北侧的降水较多还是少?试分析原因。

(4)日本森林资源丰富,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5)日本的农业发达,耕作多采用小型机械,重视水利技术和生物技术,试分析原因。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一、东亚1、地形(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3、经济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二、日本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3、读图描述:(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

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3.理解日本自然环境对该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4.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一、范围和位置:1、海陆位置:亚洲的_ ____部,东临_________.2、经纬位置:东亚的范围大致从东经_ ___ 到___ __北纬到__。

(在下图中标出北回归线、北纬40°、北纬50°、120°E、140°E的位置。

)3、板块位置:东亚位于____ 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范围:包括、、、、五国。

5、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中标出以下地理事物名称: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E.日本海F.朝鲜半岛、G.朝鲜海峡;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西部多、。

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半岛、半岛、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海南岛等)。

注:半岛和岛屿地形特征都可概述为: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带。

(二)、气候类型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思考: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2.东部季风气候的差异东亚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样,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又由于南北热量差异大,大致以秦淮为界,以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以北形成冬季、夏季的季风气候。

在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内陆减弱,大陆性增强。

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的南部,朝鲜半岛的南部为_______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亚气候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北海道为__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与探究:东亚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三)河流:大多发源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说明:水文特征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描述:流量(流量大或小)、水位(水位变化大或小,何季节为汛期)、流速(快或慢)、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凌汛(有或无)。

【精彩】高二世界地理《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优秀学案

【精彩】高二世界地理《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优秀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问题1: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重点)风-水-地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风),从日本海带来的水汽(水)到日本海沿岸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或雪(地),所以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夏季日本盛行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太平洋沿岸降水丰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问题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征(了解)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

新兴工业向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

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

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问题3:日本的农业(了解)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问题4: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了解)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进口石油,沿途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最后到达中东。

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进口石油的必经之地,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典型例题】1、(19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学习重点·难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学习过程:二日本1范围和位置(1)A___国家B____国家C___国家(2)甲____岛乙___岛丙___岛丁____岛(3)城市名称:①②③④⑤(4)⑥_______洋流,⑦_________洋流⑧________海⑨___洋探究一:分析在甲岛附近形成著名渔场的原因?(5)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 地形地质探究二简述日本地形的特点?探究三日本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什么?为什么?例题:1996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震中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四个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岛和岛。

(3)图中著名港口城市A的名称是,它位于震中的方向。

(4)若其他条件相同,B、C两地的地震烈度应该是 (填写下列选项的代号)①相同②B>C ③C>B探究四日本多地震,日本人民如何预防或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探究五日本的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为什么比我国西南地区少?(总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3气候:季风气候:北部为、南部为 ,由于受和强大日本暖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偏多且分布较均匀,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和月,强,夏秋遭台风。

探究六简述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海洋性特征)?探究七日本气候具有显著海洋性的原因和表现?探究八日本岛的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究九日本西北沿岸冬季多雪的原因?探究十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探究十一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4自然资源探究十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绿色王国”,而且水力资源丰富,分析原因?(地形,气候)探究十三看24页图说明日本矿产资源为什么缺乏?自给度最高的资源是什么?为什么?探究十四思考:日本核能发电量亚洲第一的原因?5社会经济: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学案及答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学案及答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东亚与日本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2、掌握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的地质灾害。

3、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区域分析法分析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是东亚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提高同学们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2、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二、学习区域的方法(一)构建知识网络自然条件(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经纬度、范围、包括的国家或地区等)2、地形特点(有哪些地型,以哪种地型为主,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地势走势;怎样形成?)3、气候特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为主,各种气候各分布哪里?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形成?)4、水文特点(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河流流向、流量、水量、水力、含沙量、结冰期等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林林资源、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环境)1、居民(人种、民族、人口、语言、习俗等)2、经济工业(部门、技术、分布等)农业(部门、技术、分布等)交通(铁路、公路、海港等)3、文化(建筑、艺术、文字、天文等)(二)比较法三、知识要点:补充:亚洲的基本地理特征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半球,东临洋,南临洋,北临洋,西面深入大陆内部。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赤道穿过南部的群岛。

东西距离最广,大部分位于东经以东至经线之间。

东北以__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________山-______河-____海-________山-___海和______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线2、地形和河流: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高低。

中部面积广大,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课时:1课时使用时间:_____年 ___月 ___日【使用说明】(备注)1.通过自主学习,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书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

【课标要求】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学习目标】1、正确识记东亚的位置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2、理解东亚季风的成因和特点3、会分析东亚的经济差异及原因4、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5、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6.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学习重难点】1.东亚及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00080012001400400200(1)在上图中填注东亚五国的首都。

(2)在上图中填注日本海、太平洋、黄河和长江。

(3)在上图中用字母填注:渤海(A )、黄海(B )、东海(C )、南海(D )、台湾岛(E )、海南岛(F )、朝鲜海峡(G )、朝鲜半岛(H )、日本群岛(I )、琉球群岛(J)一、东亚1、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 带,海陆位置:东亚在 ,太平洋的 ,包括2、地形A 、海岸线 ,多半岛、岛屿;B 、地势C 、西部内陆多 ,东亚沿海多D 、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 , 狭小,河流短促3、气候东部: 气候显著,主要包括 西部:以干旱半干旱的 气候为主。

4、人口以 人种为主,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之一,主要民族: 、 、 、二、日本(1)在上图中填注日本海和太平洋(2)、在上图中填注日本四个大岛的名称。

(3)、在图中填:朝鲜海峡、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4)在上图中用字母标注日本的主要城市:东京(A )、横滨(B )、名古屋(C )、大阪(D )、神户(E )、北九州(F )、长崎(G )(5)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沿岸和 沿岸的狭长地带1300 1400 400300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领土组成:(2)地形A、地形以、为主,面积狭小B、曲折,多优良港湾,、是著名港口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3)气候日本主要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东亚地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
西部内陆
范 自
东亚东部,包括中国沿海、朝鲜、 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部和

韩国和日本
蒙古
然 海陆位置濒临海洋,距海近
远离海洋距海远
特 地 形 和 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 地势较高,多山地、高原,
征 水 文 低山,河湖较多
河湖较少
气 候 温暖湿润
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 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 家。
日本原料、能源的主要来源国:石油来源于西亚、东南亚,煤炭来自于中 国、澳大利亚,铁矿石来源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来源于中国、美国。 2 主要工业部门
第 1 节 东亚与日本
【学习目标】
1、 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 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3、 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 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集及人口分布。
5、 日本的地质灾害。
【重点】 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日本发达的经济
【难点】 东亚沿海与内陆经济的差异
【主要问题】
1、 东亚气候的成因、区域差异、特征及与南亚季风气候的区别.
干旱,温差较大
交通方便,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交通不便,以畜牧业、畜产
经济发展 世界上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 品加工和矿业业为主。经济
品的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 发展水平较低
4 、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夏季由于是东南风,且太平洋沿岸处于迎风坡,所以日本太平洋沿岸降水丰
富,而日本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冬季日本吹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湿润降水
②西部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
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
差都较大,大陆性强。)
(5)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
和族、朝鲜族等。
(6)工业: 朝鲜—森林 矿业
韩国—汽车 电子 服装
日本—现代工业
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 (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 纺织。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3 工业分布:
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 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三湾一海)。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 的输出。新兴工业向国土南北两端的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 现“临空型”布局。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
(东京)。
(1)位置:经纬度位置:73°E-142°E 4°N-53°N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 、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
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到日本海沿岸迎风坡,所以冬季日本海降水多,太平洋沿岸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5、日本为什么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矿产资源尤其贫乏,要进行工业生产,就必须
(3)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大河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4)气候: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
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
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温带季风
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④农业:水稻、蔬菜和水果、养殖业是日本农业三大支柱。渔业发达,捕鱼量 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 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 大量进口。
(3)城市 东京—国际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首都,最大城市。
【考点精析:】 1、如何对东亚重要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 点拨:(1)北回归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 台湾岛。 (2)40°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 河几字大拐弯)、华北平原、北京、渤海、辽东半岛、鸭绿江口、朝鲜半岛、日本海、 本州岛北部。 (3)东经120°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黄海、台湾海峡东
2、 东亚地区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
3、 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
4、 日本的经济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6、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7、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基础梳理】
Ⅰ.东亚
概况:5 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临海国-中国,内陆
(7)农业: 朝鲜半岛---水稻
蒙古---畜牧业
Ⅱ.日本:
33
30°N-45°N, 130°E-145°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 ⑴自然地理: 1 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
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横滨、神户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2 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
活火山)。 3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夏秋遭台
风。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 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
水能丰富) ⑤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1 发展条件: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矿产贫乏,
34
南部、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2、东亚气候的成因、区域差异、特征及与南亚季风气候的区别
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
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热带季风,分布南亚印度半岛、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