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

合集下载

中医诊法与辩证PPT参考课件

中医诊法与辩证PPT参考课件
13
切脉
•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 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 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 如果片面强调切脉能知病变所在,会将 学者引人歧途。脉的形态很多,令人难 以掌握,
14
触诊
•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 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 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 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 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7
闻诊
• 闻诊包括听觉和嗅觉,目的是了解病人 的声音和气味两方面的变化。
• 闻声音即观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 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即观察病人的分 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变化,以协助辨别 疾病的虚、实、寒、热。
8
闻声音
• 是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 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
9
嗅气味
• 主要是嗅病人口气,汗气,痰涕及大、 小便的气味等。
10
问诊
•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 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 法
11
十问歌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 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 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 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 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12
2、切切诊脉动静
医者用手指或手掌 的触觉,对病人的脉和 全身进行触、摸、按、 压,以了解病情,诊察 疾病的方法。包括脉诊 和按诊
22
卫气营血辨证
• 以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卫分、气分、 营分、血分四类不同病理阶段的理论, 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的 辨证方法。
23
谢谢!
24
辩证辩证是指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症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的过程

5中医诊断学—辩证 ppt课件

5中医诊断学—辩证 ppt课件

2020/12/22
兼有咽喉肿痛,复盖白膜,咳声嘶哑,状如犬吠,吞咽,
呼吸困难,为疫喉。
若病初恶寒发热,继而阵阵痉咳不止,咳剧则面色青紫,
涕泪俱出,呕吐,咳止时伴有鸳鸯样叫声,多见于
小儿,为疫咳,又称为“顿咳”、“顿呛”、“百日
咳”。
兼有腹痛,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时时欲泻,
为疫毒痢
12
辨证—病因辩证—六淫、
一 (四)湿淫证候
【临术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

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

肢懈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 疫
【证候分析】伤湿,是湿邪犯表,发于多雨季节外感病初期,亦称表湿证。湿

性重着粘滞,阴碍气机,清阳失宣,故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
证,主是是运用于外感热怀病。经络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是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相互
2020/12/22
补充的一种辨证方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气急;暑热扶湿,蒙蔽清窍,内陷心色,则神昏;暑热伤津耗气,
肝风内动,阳气不达四肢,则惊厥;暑热炽甚,营阴受灼,舌绛
干燥,脉濡数
(四)湿淫证候
2020/12/22
9
辨证—病因辩证—六淫、
疫疠证候
(一)风淫证候
(二)寒淫证候
(三)暑淫证候
湿证,是指感受湿邪所致的一类病证。因湿性重着,粘滞,易阻碍气机,损 伤阳气,故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听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中医辨证学PPT优秀课件

中医辨证学PPT优秀课件
48
一、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 理概括,
特点: 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49
临床一般是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者 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难经·四十八难》“缓者为虚”、“出 者为虚”
50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概 念】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
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脏腑组织 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3
【证候分析】
湿邪遏表属外湿,亦称伤湿。 湿郁遏肌腠,阻滞经络——头胀,肢体困重,
微恶寒热。 湿邪缠绵,困遏清阳——困重、闷胀、酸楚、
腻浊。
24
(五)燥邪伤表证
【概 念】 燥邪伤表证多见于外界气候干 燥,燥邪外袭,侵犯肺卫所表现的全身干 燥的证候。
【病 因】 秋令干燥或居北方干旱少雨之 处。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皮肤、口、鼻、咽 干燥。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汗出,口渴,疲乏, 尿黄,舌红,苔薄白或黄,脉象濡数。
19
(三)暑邪伤表证
【证候分析】 暑邪伤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 暑性炎热,蒸腾津液——恶热,汗多而口渴,
尿黄。 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 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
20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1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22
(四)湿邪遏表证
【临床表现】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胸闷, 口不渴,肢体困重或酸痛,周身倦怠,舌 苔薄白腻或滑,脉濡或缓。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讲课ppt课件

思考题:
1:本病症前后阶段各属什么证? 2:试用阴阳转化的理论分析证
的变化机制。
参考答案:
1:本病症前阶段属阳证、(实)热证,后阶段属阴证、 (虚)寒证。
2:该患者因外感风热之邪而发病,风热侵于口鼻,故 鼻塞、咽喉肿痛。风热犯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咯 痰,痰色黄稠。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故微恶寒、发热, 热邪入里,邪热炽盛,则高热、汗出。在这一阶段, 因感受阳热之邪,阳热偏盛,从而表现出实热证。持 续阳热亢盛,热盛耗伤阴津,损伤阳气,导致热及生 寒,阴阳转化,出现了阳气欲脱的表现。阳气衰,不 能温养肢体,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阳衰,宗气 泄,呼吸短促、神志模糊。阳气衰,不能固摄,则大 汗淋漓,气随汗泄,病情危笃。
一: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
阴。 上—下;内—外;南—北;冬—夏;
太阳—月亮;男—女; 任何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1、定义:自然界相互关联的 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2、规定性:以“水火”为征 兆。
3、相对性:阴阳之中还可分 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
五:肾—作强之官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2、主水。 3、主纳气。 4、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
二阴。 5、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六腑与奇恒之腑
教学目标: 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了解奇恒之腑的概念。 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
胆(中正之官):主决断;帮助消化。
胃(仓廪之官):主受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熟;主降浊。 小肠(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 清浊。
作业
1、请用阴阳、五行的属性理论对 人体组织器官进行分类。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

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情等,以保证诊断的准确
性。
按诊
按诊定义
按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觉感受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通过按诊可以了解 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等信息。
按诊应用
按诊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用其他诊法诊断的疾病,如肿 瘤、炎症等。通过按诊可以发现异常的肿块、疼痛、温度变化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 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卫气营血四种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对疾病进行分类的 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包括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每种证候又各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热邪深入人体内部的情况。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根据三焦的功能和病理变 化,对疾病进行分类的一种辨证方法。
望色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判断病情 的寒热虚实。面色红润,可能表示气 血充盈,身体健康;面色苍白或萎黄 ,可能表示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弱等。
总结
望色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可以初步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望形
望形
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变化,判断 病情的虚实。形体肥胖或瘦弱, 可能表示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 功能的强弱。
03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声音洪亮
表示正气充足,多见于实证、 热证。
声音低微
表示正气虚弱,多见于虚证、 寒证。
声音嘶哑
可能表示咽喉肿痛或者肺部疾 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声音颤抖
可能表示精神紧张或者神经系 统疾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嗅气味
正常气味
无特殊异常气味,表示 身体健康。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资料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资料PPT课件
⑵实证转化为虚证
15
3虚实真假 ⑴真实假虚 ⑵真虚假实 ⑶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脉象;舌象;语声
16
(四)虚实证和表里寒热证的关系。 ⑴表实证 ⑵表虚证 ⑶里虚证 ⑷虚寒证 ⑸虚热证 ⑹里实证 ⑺实热证 ⑻实寒证
17
四 阴阳辨证(疾病类别)
(一)阴证 (二)阳证
18
课堂提问
1八纲可从哪几方面反映疾病的本质? 2什么是表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3表证、里证有何联系? 4寒证、热证的关系如何? 5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各指什么? 6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如何?
皮毛、肌腠、经络→表 脏腑、气血、骨髓→里
表→里:病重 里→表:病轻 为解表和治里提供依据
3
(一)表证 概念:六淫;皮毛口鼻;外感初起;急、短 临床表现:寒热、头身痛等,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略
4
(二)里证 概念:脏腑、气血、骨髓;非表即里。 成因:表证入里;情志、劳倦、饮食;外邪
“直中”。 临床表现:略
8
(二)热证 概念:阳热邪气,阴虚阳盛 临床表现:喜恶、口渴、面色、四肢、二便、
舌脉。 辨证要点:略
9
(三)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⑴上寒下热⑵上热下寒
⑶表寒里热⑷表热里寒 2寒热转化: ⑴寒证转化为热证
⑵热证转化为寒证
10
3寒热真假 ⑴真寒假热 ⑵真热假寒 ⑶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上。 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别的。
25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系概说 -结构:心(包);小肠;脉;面;舌; 汗。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证候分类:有虚有实
26
(一)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 神不藏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虚证候 (或脉结代)

中医辨证(精)ppt

中医辨证(精)ppt

现代中医的辨证理论
教材与专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各类中医专著为现代中医辨 证理论提供了依据。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辨证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辨证理论的实践意义
指导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了依据。
寒证定义
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机体失于温煦,出现以冷寒、凝 滞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寒证分类
寒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为寒邪 侵袭,虚证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不足等引起的虚寒证。
热证定义
热证是指体内阳热过盛,阴液不足 ,机体失于滋润,出现以热性、干 燥为特征的证候。
热证分类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为阳邪 侵袭,虚热为脏腑功能亢进、阴虚 火旺等引起的虚热证。
体质养生法
总结词
体质养生法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 保健的方法。
02
阴虚体质
注重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食物,如 银耳、梨、蜂蜜等,避免辛辣、煎炸 等刺激性食物。
01
血瘀体质
注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 黑木耳、山楂、柠檬等,避免过度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05
03
阳虚体质
注重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羊肉、鸡肉、韭菜等,避免生冷、寒 凉等食物。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定义
脏腑辨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判 断病变的脏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腑辨证的内容
脏腑辨证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两大类,其中五脏包括心、肝 、脾、肺、肾,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针对不同脏腑 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辨 证
Chapter 3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概念:理论指导; 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 当前本质; 完整证名。
1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沿革:《内经》→《伤寒论》→《景岳全书》 →程钟龄
纲领:类别→阴阳;病位浅深→表里 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
二纲六变:阳→表、热、实 阴→里、虚、寒
2
一 表里辨证(疾病浅深及病势进退)
皮毛、肌腠、经络→表 脏腑、气血、骨髓→里
表→里:病重 里→表:病轻 为解表和治里提供依据
3
(一)表证 概念:六淫;皮毛口鼻;外感初起;急、短 临床表现:寒热、头身痛等,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略
4
(二)里证 概念:脏腑、气血、骨髓;非表即里。 成因:表证入里;情志、劳倦、饮食;外邪
35
(一)肺气虚证:肺气虚功能不足, 卫外失职
咳喘无力,痰液清稀+气虚证候
36
(二)肺阴虚证:肺阴虚失于清肃, 虚热内生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难咯 +阴虚内热证候
37
(三)风寒犯肺证:风寒外袭,肺卫失宣 咳嗽,咯痰清稀+风寒表证
(四)风热犯肺证:风热外袭,肺失清肃 咳嗽,咯痰黄稠+风热表证
38
(五)燥邪犯肺证:燥邪侵犯肺卫, (多秋季感邪)肺系津液耗伤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难咯 +卫表证候 燥邪伤津表现
32
(八)痰火扰心证:火热痰浊侵扰心神, 神志异常
喉间痰鸣,发热面赤等痰火内盛症状 +神志不清症状 或神志异常症状(狂)
33
(九)小肠实热证:心移热于小肠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等特征症状 +心火炽盛表现34二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系概说 -结构:肺;大肠;皮毛;鼻(涕);喉咙; 胸中 -功能:主气;主通调水道 传导变化 -证候分类:有虚有实
(六)心脉痹阻证:瘀痰寒郁阻痹心脉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时作,痛引肩背
+瘀阻心脉:刺痛;舌紫暗或瘀斑,脉涩 或痰阻心脉:闷痛;体胖痰多,苔腻脉滑 或寒凝心脉:突发痛剧,得温减,脉沉紧 或气滞心脉:胀痛;随情志变化
31
(七)痰迷心窍证:痰浊蒙闭心神, 神志异常
胸脘痞闷呕恶等痰浊内盛症状 +神志不清症状 或神志异常症状(癫、痫)
◆心阳暴脱证:心阳虚衰,阳气暴脱 心阳虚证候+亡阳证候
28
(三)心血虚证:心血亏虚,心脏失养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血虚证候
(四)心阴虚证:心阴不足,虚热内扰 失眠多梦,心悸心烦+阴虚证候
29
(五)心火亢盛证:心火内炽,实热证候 心烦、失眠等神志症状(狂躁谵语) +火热实证(口舌生疮,吐血衄血)
30
19
第二节 气血阴阳病辨证
一 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二)气陷证 (三)气滞证 (四)气逆证
20
二 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21
三 气血同病辨证 (一)气血两虚证 (二)气不摄血证 (三)气虚血瘀证 (四)气滞血瘀证 (五)气随血脱证
22
四 阴病辨证 (一)阴虚证 (二)亡阴证 五 阳病辨证 (一)阳虚证 (二)亡阳证
25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系概说 -结构:心(包);小肠;脉;面;舌; 汗。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证候分类:有虚有实
26
(一)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 神不藏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虚证候 (或脉结代)
27
(二)心阳虚证:心阳不足,虚寒内生, 失于温养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短气 +阳虚证候(或脉结代)
舌脉。 辨证要点:略
8
(二)热证 概念:阳热邪气,阴虚阳盛 临床表现:喜恶、口渴、面色、四肢、二便、
舌脉。 辨证要点:略
9
(三)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⑴上寒下热⑵上热下寒
⑶表寒里热⑷表热里寒 2寒热转化: ⑴寒证转化为热证
⑵热证转化为寒证
10
3寒热真假 ⑴真寒假热 ⑵真热假寒 ⑶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上。 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别的。
23
课堂提问
1气病虚证为何?其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2气滞证、气逆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3血虚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4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5阴虚证和阳虚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6亡阴证和亡阳证临床如何鉴别? 7气血同病辨证的5种证名及其概念。
24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
★概念:以脏腑为纲,判断疾病本质。 ☆沿革:经典医籍;历代医案、医话;归整 ◆理论依据:中基;四诊 ◇辨证基础:八纲;气血津液;病因 ■整体审察:辨证而非辨症 ◎重要地位:各种辨证的终点→指导治疗
39
(六)热邪壅肺证:热邪壅盛,肺失清肃 咳喘,咽红肿痛,鼻煽,胸痛等肺系热证 +里热实证
(*若为痰热:咯痰黄稠)
40
(七)痰湿阻肺证:痰湿阻滞,肺失宣降 痰多质粘易咯,苔腻脉滑等痰湿表现 +定位在肺的症状:咳嗽胸闷喘哮 (多有里寒兼症)
41
(八)大肠湿热证:湿热阻滞大肠, 大肠传导失职
11
(四)寒热证和表里证的关系。
⑴表寒证 ⑶里热证
⑵表热证 ⑷里寒证
12
三 虚实辨证(邪正盛衰)
(一)虚证 概念:正气不足 临床表现:气血阴阳虚损 辨证要点:略
13
(二)实证 概念:邪气充盛,正邪俱争 临床表现:略 辨证要点:略
14
(三)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1虚实错杂:⑴实证夹虚⑵虚证夹实
⑶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⑴虚证转化为实证
“直中”。 临床表现:略
5
(三)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2表里出入 ⑴表邪入里
⑵里邪出表
6
二 寒热辨证(疾病性质)
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 寒证:阴盛或阳虚 热证:阳盛或阴虚
恶寒发热与寒证热证的区别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7
(一)寒证 概念:表寒、里寒、虚寒、实寒 临床表现:喜恶、口渴、面色、四肢、二便、
⑵实证转化为虚证
15
3虚实真假 ⑴真实假虚 ⑵真虚假实 ⑶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脉象;舌象;语声
16
(四)虚实证和表里寒热证的关系。 ⑴表实证 ⑵表虚证
⑶里虚证 ⑷虚寒证 ⑸虚热证 ⑹里实证 ⑺实热证 ⑻实寒证
17
四 阴阳辨证(疾病类别)
(一)阴证 (二)阳证
18
课堂提问
1八纲可从哪几方面反映疾病的本质? 2什么是表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3表证、里证有何联系? 4寒证、热证的关系如何? 5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各指什么? 6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