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液相色谱法和色谱技术练习题.docx
(完整word版)高效液相色谱试题.doc

高效液相色谱试题部门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A. 分配色谱法 B 排阻色谱法 C. 离子交换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 检测器B. 记录器C.色谱柱D. 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A.0.5 μmB.0.45 μmC.0.6 μ mD.0.55 μm4.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适当提高柱温B. 增加固定液含量C. 增大载体颗粒直径D.增加柱5.在液相色谱中 ,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 缩短分析时间 , 应采用的装置是( )A. 高压泵B. 梯度淋洗C.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贮液器D.加温)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在高效液相色谱中, 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 ) 范围内。
A.10-30cmB.20-50cmC.1-2cmD.2-5cm8.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直形填充柱9.纸色B. 毛细管柱谱的分C. U形柱D.离原理螺旋形柱,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A. 毛细管扩散作用B. 萃取分离C.液- 液离子交换 1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 A. 恒温箱 B. 进样装置 C. 程序升温 D. 梯度淋洗装置D.液- 固吸附二、填空题1.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2.流动相使用前必须先。
3.系统适用性试验包括、、、四个指标。
4. 梯度洗脱有两种实现方式:、。
三、名词解释1.分离度:2.保留时间:四、简答题1.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提高分离度的几种途径?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B4.A5.B6.D7.A8.A9.B 10.D二、填空题1.输送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处理系统。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

液相色谱法及质谱分析练习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下列哪一个不是采用高压的原因()。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正确答案: D2、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A、液一液色谱法B、液一固色谱法C、键合相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正确答案: B3、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用作键合相基体的物质是()。
A、分子筛B、硅胶C、氧化铝D、活性炭正确答案: B4、水在下述色谱中,洗脱能力最弱(作为底剂)的是()。
A、正相色谱法B、反相色谱法C、吸附色谱法D、空间排阻色谱法正确答案: B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减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正确答案: A6、液相色谱中不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传质扩散项D、柱压效应正确答案: B7、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正确答案: D二、判断题1、高效液相色谱适用于大分子,热不稳定及生物试样的分析。
正确答案:正确2、反相分配色谱适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正确答案:正确3、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效果。
正确答案:正确4、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是为了改变被测组分的保留值,提高分离度。
正确答案:正确5、高压输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之一,按其工作原理分为恒流泵和恒压泵。
正确答案:正确6、高效液相色谱柱柱效高,凡是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正确答案:错误。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 所有有机化合物D 所有化合物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B 流速比GC的快C 流动相粘度较大D 柱温低3.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B 硅胶柱C 氨基键合相柱D 氰基键合相柱4.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5.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 减小填料粒度B 适当升高柱温C 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 增大流动相的流速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选择以下方法()定性。
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加人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C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D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池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8.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B 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特别适合离子分析C 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D 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对离子分析有高效9.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
A 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 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着提高C 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 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10.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A 分子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B 涡流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C 传质阻力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D 速率方程式同样由三项构成,两者相同11.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维彩色图形的是()。
(完整word版)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一:选择题1.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2.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下列那种操作(C )A. 改变固定液的种类B.改变栽气和固定液的种类C. 改变色谱柱温D.改变固定液的种类和色谱柱温3.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 B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4. 在高固定液含量色谱柱的情况下,为了使柱效能提高,可选用 (A )A.适当提高柱温B.增加固定液含量C.增大载体颗粒直径D.增加柱长5.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 缩短分析时间, 应采用的装置是 ( B )A. 高压泵B. 梯度淋洗C. 贮液器D. 加温7.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C )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8. 在液相色谱中, 通用型检测器是 (A )A.示差折光检测器B.极谱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9. 在液相色谱中, 为了获得较高柱效能, 常用的色谱柱是 (A )A.直形填充柱B.毛细管柱C.U形柱D.螺旋形柱10. 纸色谱的分离原理, 与下列哪种方法相似? ( B)A.毛细管扩散作用B.萃取分离C.液-液离子交换D.液-固吸附二:简答题1. 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恒温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组分在液-液两相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液相色谱柱不需恒温三:计算题1. 一液体混合物中,含有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
用气相色谱法,以热导池为检测器进行定量,苯的峰面积为1.26 cm2。
甲苯为0.95 cm2,邻二甲苯为2.55 cm2,对二甲苯为1.04 cm2。
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量校正因子:苯0.780,甲苯0.794,邻二甲苯0.840.对二甲苯0.812)。
经典液相色谱法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填空题1.硅胶具有微酸性,适用于分离酸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
2.以聚酰胺为吸附剂时,通常用极性溶剂作流动相。
3.在一定范围内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交换容量_小,组分的保留时间短。
4.吸附剂的含水量越高,则吸附性能越弱。
选择题1.以硅胶为吸附剂的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弱的物质时,宜选用(B )A.极性较强的流动相B.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C.活性较低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弱的流动相D.活性较高的吸附剂和极性较高的流动相2.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越大则(B)A.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大、选择性好B.形成网状结构紧密、网眼小、选择性好C.交换容量越小D.组分保留时间越短3.样品中各组分的流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D)A.离子交换色谱B.聚酰胺色谱C.吸附色谱D.凝胶色谱4.在反相色谱法中,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增加甲醇的比例时,组分的容量因子k 与保留时间t R,将如何变化(B)A.k 与t R增大B.k 与t R减小C.k 增大,t R减小D.t R增大,k 减小5.色谱用氧化铝(A)A.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弱B.活性的强弱用活度级I~V 表示,活度V 级吸附力最强C.中性氧化铝适于分离非极性物质D.活性与含水量无关6.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B)A.键合相色谱B.正相色谱C.反相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7.凝胶色谱中,分子量较大的组分比分子量较小的组分(A)A.先流出色谱柱B.后流出色谱柱C.几乎同时流出D.在色谱柱一样8.色谱所用的氧化铝(C)A.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二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简答题1.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极性较强的物质时,吸附剂与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选择弱吸附剂,与极性强的流动相原因:略2.根据分离机制不同将液相柱色谱法分类。
色谱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色谱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非极性;极性2.固体固定相(吸附剂);液体固定相(固定液) 3.示差折光检测器4.色谱柱;填充柱;空心毛细管柱(开管柱) 5.越大 6.归一化 7.(B /C )1/2 8.苯9.火焰光度检测器10.低碳数的有机化合物;高碳数的有机化合物。
11.减小填料的粒度 12.气化室温度太高 13.热导池检测器14.内标物浓度应与被测组分浓度尽量接近 15.离子型 可离解16.峰高×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 17.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8.氢气19.试样的处理,分离,定性,定量 20.马丁和辛格21(1) 按组分沸点顺序分离,沸点低的组分先流出;(2) 按组分极性大小分离,极性小先流出。
22.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空间构型不同。
三、计算题 1解:1210001.25()8001000 1.00()1000H mm H mm ====2min min 1.2540401.0010107.33(/),0.0267()16.57(/)7.33/16.57 + 0.026716.57 = 0.884 (mm)L 1000n=11310.884opt opt optBH Cu uBC BCB mm sC s u mm s B H Cu u H =+=+=+======+=⨯==根据,可得:解得:2解:3解:2112'2,1'''26.0 1.5(1) 1.6316.5 1.516.5 1.5(2)101.5(3)26.0 1.524.5(min)R R R mR t t t k t t α-===--====-=4.解:,,2222,1.0001.100.9091.1016()16 1.5()43561 1.10143560.8=3.48(m)B B A A B A eff B A eff K K n R L H n ααα=====⨯⨯=--=⨯=⨯5解:lg11.0lg10.0100[8]852.3lg12.0lg11.0A I -=⨯+=-A 和B 不是同系物, 它们保留指数之差不是100的整倍数. 6解:227216()16()12968.0R b t n W ==⨯=10000.77()129642.04b bL H mm n W W σσ======因为:故: 7解:先求取相对较正因子:'A A 0.6536.50.9240.4354.0f f f ===苯 '''B C D 1.04,0.98, 1.08f f f ===然后根据归一化公式求取质量分数3.50.924(A)0.2313.50.9244.5 1.04 4.00.981 2.0 1.08(B)0.334,(C)0.280,(D)0.154w w w w ⨯==⨯+⨯+⨯+⨯===同理:8解:100%i fi i fA f A f ω=⨯∑9解:(1)调整保留体积:'()0.313(5.1-3.1) = 0.72 mL R R m V F t t =-=⨯(2)分配系数:分配比:' 5.4 3.10.743.1R m t k t -=== 0.313 3.10.97()m m V Ft mL ==⨯=0.970.74 4.380.164m s V K k V =⨯=⨯=(3)有效塔板数:'225.4 3.116()16()5290.4Reff bt n W -==⨯=四、问答题1.答:用质量型检测器所得的峰面积在一定的载气流量范围内不变, 而浓度型检测器所得峰面积随载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经典液相色谱法和色谱技术练习题

经典液相色谱法和色谱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A、分离度B、分配系数C、容量因子D、相对保留值E、保留值2.分离性质及其相似的物质的最佳方法是A、萃取法B、蒸馏法C、滴定法D、色谱法E、沉淀法3.液固吸附柱色谱法中吸附剂含水量越高则A、吸附力越强B、活性级数越小C、活性越高D、吸附能力不受含水量的影响E、吸附力越弱4.在吸附柱色谱中,吸附常数K值大的组分A、被吸附得牢固B、迁移速度快C、溶解度大D、在柱内保留时间短E、极性小5.在分配柱色谱中,分配系数K值小的组分在柱中A、被吸附得牢固B、在流动相中浓度低C、迁移速度慢D、迁移速度快E、在柱内保留时间长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色谱法是一种依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B、在分配柱色谱中,固定相是一种液体C、纸色谱与分配柱色谱的分离原理是相同的D、吸附色谱法的原理是吸附与解吸附原理E、色谱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7.关于色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色谱过程是一个差速迁移的过程B、分离极性强的组分用极性强的吸附剂C、各组分之间分配系数相差越小,越易分离D、纸色谱中滤纸是固定相E、分离极性强的组分用极性弱的流动相8.在吸附柱色谱中,分离极性大的物质应选用A、活性级别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B、活性高的吸附剂和极性大的洗脱剂C、活性低的吸附剂和极性大的洗脱剂D、活性级别小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E、中等活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机9.气-液色谱和液-液色谱皆属于A、吸附色谱B、凝胶色谱C、分配色谱D、离子色谱E、分子排阻色谱10.分配系数K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一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色谱机制不同,K的含义不同,在吸附色谱中,K称为A、吸附平衡常数B、交换系数C、渗透系数D、分配系数E、溶解平衡常数11.吸附色谱法是依据物质的哪种性质而进行的分离分析方法A、极性B、溶解性C、离子交换能力D、分子大小E、熔沸点12.下列物质不能作吸附剂的是A、硅胶B、氧化铝C、羧甲基纤维素钠D、聚酰胺E、活性炭13.分配柱色谱的分离原理A、吸附与解吸附原理B、萃取原理C、离子交换原理D、分子排阻原理E、毛细管电泳原理14.下列哪种活性级别的硅胶吸附性最强A、ⅠB、ⅡC、ⅢD、ⅣE、Ⅴ15.在吸附柱色谱中,被分离组份的极性越弱,则A、在柱内保留时间越长B、被吸附剂吸附的越不牢固C、吸附平衡常数越大D、应选择极性大的洗脱剂E、被吸附剂吸附的越牢固1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A、沸点B、熔点C、凝固点D、吸光度E、分配系数17.下列各吸附剂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的是A、氧化铝B、硅胶C、聚酰胺D、活性炭E、离子交换树脂18.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A、能进行定量分析B、能进行定性分析C、能进行半定量分析D、既可分离又可分析混合物E、能进行结构分析19.吸附柱色谱与分配柱色谱的主要区别是A、柱子不同B、洗脱剂不同C、操作方式不同D、分离原理不同E、加样方式不同20.在色谱过程中,流动相对物质起着A、滞留作用B、洗脱作用C、平衡作用D、分解作用E、控温作用21.在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A 、滞留作用B 、洗脱作用C 、平衡作用D、分解作用 E 、控温作用22.分离非极性化合物,选择非极性固定液,则A 、低沸点组份先出柱B 、高沸点组份先出柱C 、极性强的组分先出柱D 、极性弱的组分先出柱E 、极性强的组分保留时间长23.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色素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A 、液-液分配色谱法B 、液-固吸附柱色谱法C 、离子交换柱色谱法D 、空间排阻柱色谱法E 、气相色谱法24.A 、B 、C 三组分的分配系数K B < K A <K C ,其保留时间t R 大小顺序为A 、C<B<AB 、B<C<AC 、A<B<CD 、A=B=CE 、B < A <C25.可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化合物的氧化铝是A 、碱性氧化铝B 、中性氧化铝C 、酸性氧化铝D 、碱性和中性氧化铝 D 、酸性和中性氧化铝26.色谱法分离不同组分的先决条件是A 、色谱柱要长B 、流动相流速要大C 、待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不等D 、有效塔板数要多E 、流动相为强极性溶剂27.色谱用的硅胶略显酸性,当其用于物质的分离时,A 、只能用于分离酸性物质B 、只能用于中性物质的分离C 、可用于碱性物质的分离D 、可用于碱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E 、可用于中性或酸性物质的分离28.某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m ,质量为m m ;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s ,质量为m s ,则该物质的分配系数(K )为A 、m s c cB 、s m c cC 、m s m mD 、m s c mE 、s mm m 29.色谱法中载体的作用是A 、吸附被测离子B 、支撑固定相C 、增大展开剂的极性D 、提高分离效率E 、减小保留时间30.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增大展开剂的极性时,则A 、组分的Rf 值增大B 、组分的Rf 值减小C 、展开速度加快D 、分离效果越好 E、各组分的Rf 值不变31.纸色谱属于A 、吸附色谱B 、分配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气相色谱E 、凝胶色谱32.硅胶G 板和硅胶CMC-Na 板称A 、干板B 、软板C 、硬板D 、湿板E 、以上都对33.在纸色谱中,△R f 值较大的组分间A 、组分间分离的较开B 、组分间分离不开C 、斑点离开原点较近D 、斑点离开原点较远E 、分离效果差34.硬板的制备方法是A 、将硅胶G 粉末进行干法铺板B 、将硅胶H 粉末进行干法铺板C 、将硅胶H 加纯化水研成糊状进行湿法铺板D 、将展开剂与硅胶研成糊状进行湿法铺板E 、将硅胶H加入CMC-Na 溶液研成糊状进行铺板35.设某组份在薄层色谱中展开后,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X ,起始线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为Y ,则该斑点的R f 值为A 、y xB 、x yC 、y x x +D 、yx y + E 、以上计算方法都不对 36.下列有关薄层色谱法概念不正确的是A 、薄层色谱法是在薄层板上进行的一种色谱法B 、薄层色谱法中使用的吸附剂不与欲分离物质和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C 、薄层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之特点D 、薄层色谱法中用于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是各斑点的R f 值与R s 值E 、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的颗粒度应比吸附柱色谱中的吸附剂颗粒度粗一些37.下列各类型薄板不属于硬板的是A 、氧化铝-G 板B 、硅胶-G 板C 、硅胶H 板D 、氧化铝CMC-Na 板E 、硅胶CMC-Na 板38.不属于薄层色谱的操作时A、铺板B、活化C、点样D、洗脱E、斑点定位39.下列操作步骤中,不属于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共有的操作是A、活化B、点样C、展开D、斑点定位E、定性与定量40.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A、键合相色谱B、正相色谱C、反相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E、分子排阻色谱41.某样品在薄层色谱中,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为6.3cm,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为4.2cm,其R f值为A、0.80B、0.67C、0.54D、0.15E、0.3342.薄层色谱中,软板、硬板的主要区别是A、吸附剂不同B、是否加粘合剂C、玻璃板不同D、粘合剂不同E、是否加荧光剂43.在薄层色谱中,一般要求R f值的范围在A、0.1~0.2B、0. 2~0.4C、0.8~1.0D、1.0~1.5E、0. 2~0.844.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A、硅胶GB、微晶纤维素C、硅藻土D、氧化铝E、聚酰胺45.薄层板活化的温度和活化时间一般为A、410℃烘60分钟B、310℃烘60分钟C、210℃烘60分钟D、110℃烘60分钟E、510℃烘60分钟46.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对于极性化合物,增加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可使比移值A、减小B、不变C、增大D、为零E、等于147.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A、优质平板玻璃B、钢化玻璃C、有色玻璃D、彩玻E、艺术玻璃48.应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时,薄层板上起始点的点样直径不大于A、5 mmB、4 mmC、3 mmD、2 mmE、1 mm49.为防止薄层板的边缘效应,在展开之前应进行展开剂的A、浸滞B、预饱和C、洗涤D、配制E、震荡50.硬板进行展开时,通常采用的展开方式是A、近水平展开B、双向展开C、上行展开D、多次展开E、双向展开、多次展开51.进行斑点定位时,对于有色物质的定位通常采用A、荧光检出法B、浸滞显色法C、直接喷雾法D、直接观察E、紫外光照法52.色谱所用的氧化铝A、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53.在薄层色谱中,若铺在板上的吸附剂中是没有加入黏合剂,而将薄板称为A、软板B、塑料板C、薄板D、铝箔E、硬板54.薄层色谱分析中,定性的参数是A、峰面积B、分配系数C、极限宽度D、比移值RfE、斑点大小55.纸色谱法是以下列哪种物质为固定相A、纸B、水C、乙醇D、盐酸E、氯仿56.在正相分配色谱中,下列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A、极性大的组分B、极性小的组分C、挥发性大的组分D、沸点低的组分E、分子量小的组分57.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固定相分别是A、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B、分配色谱,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C、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D、分配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E、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58.不影响薄层层析比移值Rf的因素是A、展开剂使用的量B、pH值的大小C、展开时的温度D、欲分离物质的性质E、展开剂的性质二、是非题1.极性吸附剂氧化铝和硅胶中含水量越高,活性级别越低,吸附能力越强。
液相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液相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组成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以下哪种溶剂不属于常用的流动相?A. 水B. 甲醇C. 乙醇D. 丙酮答案:D2. 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以下哪种检测器不适合用于检测非紫外吸收物质?A. UV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C. 电化学检测器D. 质谱检测器答案:A3. 液相色谱中,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柱效B. 减少柱压C. 改变保留时间D. 以上都是答案:D4. 液相色谱中,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固定相?A. 硅胶B. 氧化铝C. 石墨D. 聚苯乙烯答案:C5. 在液相色谱中,以下哪种操作会导致色谱峰变宽?A. 增加流速B. 减少柱长C. 提高温度D. 增加柱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液相色谱中,样品的分离是基于样品在______和______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答案:流动相、固定相2. 在液相色谱中,______色谱是一种利用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答案:亲和3. 液相色谱中,______是用来描述色谱柱分离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柱效4. 液相色谱中,______是用来描述色谱柱分离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选择因子5. 在液相色谱中,______是用来描述色谱峰宽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峰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的原理及其优点。
答案:梯度洗脱是指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组成按照预定程序逐渐改变,从而实现不同极性样品的分离。
其优点包括: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析时间,减少溶剂消耗,提高样品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2. 描述液相色谱中柱压过高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答案:柱压过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柱堵塞、流动相组成不当、温度过高、柱外死体积过大。
解决方法包括:使用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减少柱堵塞、调整流动相组成、降低柱温、优化系统连接以减少死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液相色谱法和色谱技术、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 度之比称为 A 、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 容量因子 D 、相对保留值 E 、保留值2.分离性质及其相似的物质的最佳方法是A 、萃取法B 、蒸馏法C 、滴定法D 、色谱法E 、沉淀法3.液固吸附柱色谱法中吸附剂含水量越高则A 、吸附力越强B 、活性级数越小C 、活性越高D 、吸附能力不受含水量的影响E 、吸附力越弱4.在吸附柱色谱中,吸附常数K 值大的组分 A 、被吸附得牢固B 、迁移速度快C 、溶解度大D 、在柱内保留时间短E 、极性小 5.在分配柱色谱中,分配系数K 值小的组分在柱中A 、被吸附得牢固B 、在流动相中浓度低C 、迁移速度慢D 、迁移速度快E 、在柱内保留时间长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配系数K 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某一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色谱机制不同,K 的含义不同,在吸附色谱中,K 称为A 、吸附平衡常数E 、交换系数C 、渗透系数D 、分配系数 E 、溶解平衡常数11 .吸附色谱法是依据物质的哪种性质而进行的分离分析方法A 、极性B 、溶解性C 离子交换能力D 、分子大小E 、熔沸点12. 下列物质不能作吸附剂的是A 、硅胶B 、氧化铝C 羧甲基纤维素钠D 、聚酰胺E 、活性炭13. 分配柱色谱的分离原理A 、吸附与解吸附原理B 、萃取原理C 、离子交换原理D 、分子排阻原理E 、毛细管电泳原理 14. 下列哪种活性级别的硅胶吸附性最强15. 在吸附柱色谱中,被分离组份的极性越弱,则A 、色谱法是一种依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 C 、纸色谱与分配柱色谱的分离原理是相同的 E 、色谱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B 、 在分配柱色谱中,固定相是一种液体 D 、 吸附色谱法的原理是吸附与解吸附原理 7.关于色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色谱过程是一个差速迁移的过程C 、 各组分之间分配系数相差越小,越易分离 E 、 分离极性强的组分用极性弱的流动相 8.在吸附柱色谱中,分离极性大的物质应选用A 、活性级别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 C 、活性低的吸附剂和极性大的洗脱剂 E 、中等活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机 9.气 -液色谱和液 -液色谱皆属于A 、吸附色谱B 、凝胶色谱C 、分配色谱B 、分离极性强的组分用极性强的吸附剂 D 、纸色谱中滤纸是固定相 B 、活性高的吸附剂和极性大的洗脱剂 D 、活性级别小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 D 、离子色谱 E 、分子排阻色谱A 、IB 、nC 、川D 、闪E 、VA、在柱内保留时间越长B、被吸附剂吸附的越不牢固C、吸附平衡常数越大D、应选择极性大的洗脱剂E、被吸附剂吸附的越牢固16 •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A、沸点B、熔点C凝固点D、吸光度E、分配系数17•下列各吸附剂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的是A、氧化铝B、硅胶C、聚酰胺D、活性炭E、离子交换树脂18.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A、能进行定量分析B、能进行定性分析C、能进行半定量分析D、既可分离又可分析混合物E、能进行结构分析19. 吸附柱色谱与分配柱色谱的主要区别是A、柱子不同B、洗脱剂不同C、操作方式不同D、分离原理不同E、加样方式不同20. 在色谱过程中,流动相对物质起着A、滞留作用B、洗脱作用C、平衡作用D、分解作用E、控温作用21. 在色谱过程中,固定相对物质起着A、滞留作用B、洗脱作用C、平衡作用D、分解作用E、控温作用22. 分离非极性化合物,选择非极性固定液,则A、低沸点组份先出柱B、高沸点组份先出柱C、极性强的组分先出柱D、极性弱的组分先出柱E、极性强的组分保留时间长23.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色素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A、液-液分配色谱法B、液-固吸附柱色谱法C、离子交换柱色谱法D、空间排阻柱色谱法E、气相色谱法24. A、B、C三组分的分配系数K B<K A<K C,其保留时间t R大小顺序为A、C<B<AB、B<C<AC、A<B<CD、A=B=CE、B V A <C25. 可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化合物的氧化铝是A、碱性氧化铝B、中性氧化铝C酸性氧化铝D、碱性和中性氧化铝D、酸性和中性氧化铝26. 色谱法分离不同组分的先决条件是A、色谱柱要长B、流动相流速要大C、待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不等D、有效塔板数要多E、流动相为强极性溶剂27. 色谱用的硅胶略显酸性,当其用于物质的分离时,A、只能用于分离酸性物质B、只能用于中性物质的分离C、可用于碱性物质的分离D、可用于碱性或中性物质的分离E、可用于中性或酸性物质的分离28. 某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m,质量为m m;而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s,质量为m s,贝U 该物质的分配系数(K)为A、CmB、C C D、E、m sC S C m m s m s m m29. 色谱法中载体的作用是A、吸附被测离子B、支撑固定相C、增大展开剂的极性D、提高分离效率E、减小保留时间30. 在吸附薄层色谱中,当增大展开剂的极性时,则A、组分的R f值增大B、组分的R f值减小C、展开速度加快D、分离效果越好E、各组分的R f值不变31. 纸色谱属于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气相色谱E、凝胶色谱32. 硅胶G 板和硅胶CMC-Na 板称A 、干板B 、软板C 、硬板D 、湿板E 以上都对 33. 在纸色谱中,Z △R f 值较大的组分间A 、组分间分离的较开B 、组分间分离不开C 、斑点离开原点较近D 、斑点离开原点较远E 、分离效果差 34. 硬板的制备方法是A 、将硅胶G 粉末进行干法铺板B 、将硅胶H 粉末进行干法铺板C 、 将硅胶H 加纯化水研成糊状进行湿法铺板D 、 将展开剂与硅胶研成糊状进行湿法铺板E 、 将硅胶H 加入 CMC-Na 溶液研成糊状进行铺板 35. 设某组份在薄层色谱中展开后, 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X ,起始线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为Y ,则该斑点的R f 值为A 、XB 、-C 、一、一、以上计算方法都不对y X X y X y36•下列有关薄层色谱法概念不正确的是 A 、 薄层色谱法是在薄层板上进行的一种色谱法B 、 薄层色谱法中使用的吸附剂不与欲分离物质和展开剂发生化学反应C 、 薄层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之特点D 、 薄层色谱法中用于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是各斑点的 R f 值与R S 值E 、 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的颗粒度应比吸附柱色谱中的吸附剂颗粒度粗一些37•下列各类型薄板不属于硬板的是A 、氧化铝-G 板B 、硅胶-G 板C 、硅胶H 板D 、氧化铝CMC-Na 板E 硅胶CMC-Na 板 38. 不属于薄层色谱的操作时A 、铺板 E 、活化C 、点样D 、洗脱E 、斑点定位 39. 下列操作步骤中,不属于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共有的操作是 A 、活化B 、点样C 、展开D 、斑点定位E 、定性与定量40. 液相色谱中,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属于A 、键合相色谱B 、正相色谱C 、反相色谱D 、离子交换色谱E 、分子排阻色谱41. 某样品在薄层色谱中,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为 其R f 值为6.3cm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为 4.2cm , A 、0.80B 、0.67C 、0.5442. 薄层色谱中,软板、硬板的主要区别是 A 、吸附剂不同B 、是否加粘合剂C 、玻璃板不同 43. 在薄层色谱中,一般要求R f 值的范围在A 、0.1~0.2B 、0. 2~0.4C 、0.8~1.0 44. 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A 、硅胶GB 、微晶纤维素C 、硅藻土 45•薄层板活化的温度和活化时间一般为 A 、410C 烘60分钟D 、110C 烘60分钟 46.在吸附薄层色谱中, D 、0.15E 、 0.33D 、粘合剂不同E 、是否加荧光剂 D 、1.0~1∙5 E 、0. 2~0.8 D 、氧化铝E 、聚酰胺B 、310C 烘60分钟 E 、510 C 烘60分钟对于极性化合物,增加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可使比移值 B 、不变C 、增大 D 、为零E 、等于 1C 、210 C 烘60分钟47.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A、优质平板玻璃B、钢化玻璃C、有色玻璃D、彩玻E、艺术玻璃48.应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时,薄层板上起始点的点样直径不大于A 、5 mmB 、4 mmC 、3 mmD 、2 mmE 、1 mm 49.为防止薄层板的边缘效应,在展开之前应进行展开剂的A、浸滞B、预饱和C、洗涤D、配制E、震荡50.硬板进行展开时,通常采用的展开方式是A、近水平展开B、双向展开C、上行展开D、多次展开E、双向展开、多次展开51.进行斑点定位时,对于有色物质的定位通常采用A、荧光检出法B、浸滞显色法C、直接喷雾法D、直接观察E、紫外光照法52.色谱所用的氧化铝A、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碱性使用最多B、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碱性性氧化铝使用最多E、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而酸性氧化铝使用最多53.在薄层色谱中,若铺在板上的吸附剂中是没有加入黏合剂,而将薄板称为A、软板B、塑料板C、薄板D、铝箔E、硬板54.薄层色谱分析中,定性的参数是A、峰面积B、分配系数C、极限宽度D、比移值RfE、斑点大小55.纸色谱法是以下列哪种物质为固定相A、纸B、水C、乙醇D、盐酸E、氯仿56.在正相分配色谱中,下列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A、极性大的组分B、极性小的组分C、挥发性大的组分D、沸点低的组分E、分子量小的组分57.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固定相分别是A、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B、分配色谱,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C、吸附色谱,固定相是纸上吸附的水D、分配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E、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是纸纤维58.不影响薄层层析比移值Rf的因素是A、展开剂使用的量B、PH值的大小C、展开时的温度D、欲分离物质的性质E、展开剂的性质二、是非题1. 极性吸附剂氧化铝和硅胶中含水量越高,活性级别越低,吸附能力越强。
()2. 在分配色谱中,所用的固定相与流动相必须事先相互饱和。
()3. 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有铺板、活化、点样、展开、斑点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4. 吸附柱色谱的基本操作为装柱、加样、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
()5. 柱色谱中装柱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否则影响分离效果。
()6. 在吸附色谱中,分离极性大的组份,应选用极性大的吸附剂和极性小的洗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