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移民安置方案分析
沁阳市全面推进“四水同治”三年行动

沁阳市全面推进“四水同治”三年行动作者:崔伍来源:《资源导刊》2019年第08期“官河污、干河臭,天鹅湖水不见流”,是昔日沁阳市水生态的真实写照,如今一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新沁陽正向人们走来。
近日,笔者在即将竣工的沁阳市总干河城区段改造项目现场看到,河水清澈透明,两岸环境优雅,晚上彩灯闪烁,前来健身、垂钓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前还是奢望,这是沁阳市实施“四水同治”三年行动所带来的明显变化。
沁阳市总干河城区段改造项目于2016年动工,总投资5.03亿元,目前处于收官阶段,并且,总干河城区段二期改造工程也即将启动。
今年以来,为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着力解决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沁阳市出台了《四水同治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全面保障水安全为目标,以水资源均衡配置为总体布局,扎实推进河湖长制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四水同治规划体系编制。
编制完成四水同治规划,整体谋划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形成黄河、沁河、丹河等调水供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将四水同治与国土绿化、百城提质、人居环境、污染攻坚、乡村振兴等规划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各乡(镇)办事处在全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谋划本行政区的四水同治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规划成果,对有关规划布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合力推动全市水资源高效科学利用。
扎实推进水生态和水环境治理。
推进荣涝河、伏背涝河、北截排等10条城乡河道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着力解决河流不畅、水量不足、水质不优等突出问题。
完成沁阳市城区水系深度治理等工程,实施小浪底北岸灌区沁阳段工程,推进翠蓉湖天鹅湖提升改造治理工程,加大城乡水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沁阳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展雨污水管网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城乡河湖环境。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2•【字号】豫发改农经〔2019〕102号•【施行日期】2019.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豫发改农经〔2019〕102号洛阳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洛发改农经〔2018〕19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代码为:2018-410322-76-01-044079。
该工程已列入《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是国务院确定实施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为建设引水工程和灌区灌排工程,提供农业灌溉及城乡生活用水。
建成后,年引黄水量1.44亿立方米,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3.68万亩,并为城镇供水2064万立方米。
二、工程建设范围、内容及设计标准工程建设范围涉及洛阳市的孟津县、偃师市、洛龙区、老城区、瀍河区、西工区和巩义市。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总干渠1条、干渠7条、分干渠4条、支渠30条,1条城镇供水管线等,总长度304.85公里;新建、改扩建各类建筑物505座,其中分干渠以上渠道建筑物324座,支渠建筑物179座,调蓄工程2座。
工程等别为II等,总干渠级别为4级,其渠系建筑物级别为3级、4级,其它骨干渠道及其渠系建筑物级别根据其设计流量确定为4级、5级,设计洪水标准10-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50年一遇;金水河水库、负图水库建筑物级别分别为3级、4级,设计洪水标准分别为50、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分别为1000、300年一遇。
三、工程占地及移民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自然资预审字〔2018〕50号),工程项目用地控制在315.65公顷,其中农用地265.51公顷(耕地234.57公顷)。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安全、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目标,以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契机,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29处大型和5处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第二、三批____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
同时,积极争取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名额达到____个,并于年开工。
重点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建设。
在现有____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基础上,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万亩。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
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
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____亿元。
小浪底水利工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于近日参加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实训。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我国黄河流域治理的重要工程,其建设过程、运行管理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建设背景、主要功能等。
2. 学习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千米,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2. 工程建设小浪底工程自1991年4月开工,历时11年,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m³,混凝土348万m³,钢结构3万T,安置移民20万人。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面对塌方、设计变更、施工管理等各种困难,建设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沉着应对,奋勇拼搏,最终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
3. 工程运行与管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自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以来,已正常运行多年。
在运行管理方面,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4. 调水冲沙实验2002年,我国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成功进行了调水冲沙实验,以减轻黄河下游河床的淤沙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小浪底工程在减轻河床淤积、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实训体会1. 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我国水利事业树立了典范。
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小浪底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工作,确保移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

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一、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综述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是指在工程建设或维修过程中,为了安全地导流洪水或处理闸门故障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方案和操作流程。
导流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工程情况、水文气象情况、施工条件和安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效。
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应当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工程特点:小浪底工程是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涉及到多个功能的协调运行,导流方案必须兼顾这些功能的需要。
2. 施工条件:小浪底工程所处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对导流方案的施工条件提出了诸多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3. 安全风险:导流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例如渠道堵塞、水位波动、施工设备故障等,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 法律法规: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社会安全。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之后,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应当包括导流时间、导流方式、导流工艺、导流设备和安全保障等内容,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二、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的具体内容小浪底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导流方案应当兼顾多种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城乡安全和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在具体制定导流方案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导流时间: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时间应当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在洪水期、降雨期、冻结期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导流,以确保导流过程的安全有效。
2. 导流方式:小浪底工程可以采用坝上导流或者渠道导流的方式进行,具体导流方式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导流工艺:导流工艺是指导流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施工程序,包括对闸门、泄洪渠、渠道和发电设备等的操作和控制。
小浪底工程的导流工艺应当综合考虑多个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安全风险,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效。
4. 导流设备:小浪底工程的导流设备包括闸门、泄洪渠、泵站和输水管道等,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以满足导流过程的需要。
黄河小浪底最大的移民工程

黄河小浪底最大的移民工程作者:杨保红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0年第11期1991年开工兴建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涉及移民20多萬人。
1990年,河南省政府和黄委提出在黄河温县、孟县滩区安置新安县大部分移民的设想。
经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反复论证,批准了相应的规划方案。
温孟滩移民安置区位于温县、孟县两县南部的黄河滩区,上距小浪底坝区20公里,下距京广黄河铁桥37公里;西起207国道的洛阳黄河铁桥,东至伊洛河对岸大玉兰控导工程以下2公里。
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53平方公里。
安置区内安置移民4.46万人,约占小浪底库区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安置区近8万亩土地,地势低洼,大部分为不适宜耕种的沙质土壤。
如用于移民安置,一是要解决该区域的防洪安全问题,二是要解决土地改造问题。
这两项任务都有较大难度。
承担施工任务的河南黄河河务局没有承担大型工程特别是改土工程的经验。
然而,该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为了支持小浪底工程建设,锻炼施工队伍,毅然决定承揽工程。
防洪安全是首要河道工程于1993年10月开工,需要修南、东、北三道堤线,河道整治坝垛124道,防洪标准由一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沙石、沙坑连片,蒿草一人多深,大风刮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不仅无法开伙做饭,有时甚至会把简易工棚给刮倒。
为了按时开工,组织几十名职工砍割野草,用了一个星期才清理出一块施工场地。
”这是濮阳黄河河务局施工队1994年10月进驻温孟滩时的施工场景。
河南黄河河务局配合原黄委会水科院(现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河道模型试验,科学组织施工,关键时刻要求所属单位加压工作。
“要像搞好黄河防汛一样真正做到任务、思想、组织、技术、措施‘五落实’,把温孟滩工程干好。
”时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叶宗笠如是说。
时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王渭泾这样要求:“温孟滩建设施工的运行机制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和全体施工人员要发扬黄河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确保施工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中国移民的安置模式

中国移民的主要安置模式各级政府在实施水库移民安置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国情,针对东西部、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可利用的资源条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方式妥善安置移民。
归纳中国水库移民的安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
这种安置模式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不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及中国北方地区。
这种大农业安置模式,主要是通过调剂土地、开发荒地、滩涂等手段,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生存与发展的耕地。
案例:黄河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支持援助中国的水利项目之一,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水库淹没涉及河南、山西两省8个县,水库移民总数18.96万人。
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采取以土为本、以农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措施,把移民外迁到工程受益区或经济相对发达且具有安置容量的地区进行安置,并通过开发黄河温孟滩及续建后河水库,创造灌溉条件、改善土地质量,为移民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保证每个移民拥有一份基本口粮田。
从安置实施的效果来看,小浪底水库移民工作基本做到了移民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世界银行满意。
模式二: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
这种方式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经济较发达、区域人均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
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实行集中安置移民,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辅以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生产方式解决城镇移民的就业问题。
案例:飞来峡水库。
该水库位于中国南方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北江干流,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工程,搬迁移民近4万人。
飞来峡水库移民的安置采用集中城镇安置的方式,保留移民的部分耕地,做到“离乡不离土”,既满足一分移民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解决基本粮食来源,又利用邻近香港、澳门的优势,在城镇兴办手工和商业,通过来料加工,兴办玩具厂、刨花板厂、皮革制品厂‘、灯饰加工厂、集市贸易等二、三产业项目以及发展高效农业的方法等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使水库移民迈入了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小浪底工程总结

小浪底工程总结1. 项目简介小浪底工程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
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小浪底地区的防洪能力,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工程于20XX年开始规划,历经多年的建设,于20XX年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
2. 工程规模与设计2.1 工程规模小浪底工程的总投资额为XX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
工程涉及水库建设、堤防加固、渠道开挖等多个方面。
2.2 设计目标小浪底工程的设计目标包括:•提高小浪底地区的防洪能力,确保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小浪底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水源。
3. 工程建设过程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分为多个阶段进行,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等步骤。
3.1 勘察设计在工程开始前,专业勘察团队对小浪底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测量,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水文等数据,为后续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小浪底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这一阶段,包括水库、渠道、堤防等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陆续建设完成。
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3 设备安装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小浪底工程所需的各种设备也逐步安装到位。
这些设备包括水泵、闸门、监测仪器等,它们的安装标志着工程进入最后一步。
4. 工程运行与维护小浪底工程的运行与维护是工程后续重要的工作内容。
只有保持良好的工程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工程的长期效益。
工程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定期巡查,监测水库水位、堤防情况等。
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可能的安全风险。
此外,对工程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和更换,可以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
5. 工程效益与影响小浪底工程的竣工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工程提高了小浪底地区的防洪能力,降低了洪灾风险,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移民安置方案分析
□崔伟(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摘要:
为了总结灌区、引水等线性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各种方案的适用性,文章根据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的特点,对工程中线性征地的渠道工程部分及集中征地的调蓄池工程部分两
种不同征地特点的安置方案做了具体分析论证,得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安置方案都能达到生产安置的目标值,但针对不同的征地特点采取的分析方法及安置方案有较大区别。
文中的分析思路、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水利工程所借鉴,以利于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工程本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及安置方案,使移民安置方案更具可操作性,便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浪底北岸灌区;移
民安置;方案分析0 引言小浪底北岸灌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年内、年际分布不均,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的建设任务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灌排系统,提高水的利用率,解决沁、蟒河流域内严重缺水地区的工农业及城乡人畜用水问题,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工农业生产发展。
1 工程概况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从小浪底水库北岸引水,工程包括渠道工程、排水工程、调蓄工程、提水工程及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五类。
共规划渠道工程31条,
总长303.83 km,含1条总干渠,长22.45 km;3条干渠,长79.25 km;8条分干渠,长113.82 km;19条支渠,长88.31 km;拟建各类骨干建筑物729座,其中水闸276座,隧洞10段,渡槽2座,倒虹吸57座,提水泵站8座,橡胶坝5座,输水管道4段,桥103座、其他264座;新建调蓄池1座。
工程征地范围涉及济源市和焦作市的沁阳市、孟
州市、温县和武陟县。
2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概况工程征地范围涉及济源市及焦作市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武陟县。
工程总用地面积909.21 hm2,其中永久征地378.93 hm2,临时用地530.28 hm2;涉及农村居民拆迁14户,71人,
均为农村人口;副业94户;拆迁各类房屋35 284.79 m2;影响专项线路538条;影响文物古迹15处。
工程设计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水平生产安置人口为1 139人,全部本村安置;水平年规划搬迁人口为72人,全部采取本村后靠分散安置方式。
3 移民安置方案分
析3.1 分析方法移民安置应以人为本,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以现状为基础,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使移民拥有可靠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的经济收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为移民安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农村移民安置应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避免工程永久征地后出现失地农民。
生产安置的主要途径有调剂土地安置,通过兴修农田水利,改善种植结构、改造中、低产田,开垦
土地后备资源等措施,以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工程永久征地后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工程永久征地包括三大类,即渠道工程、建筑物工程及调蓄池,就征地特点而言,渠道工程为线性征地,建筑物工程为零星征地,调蓄池为大面积集中征地,渠道及建筑物征地对于征地区域生产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而调蓄池征地对征地区域生产影响较大。
因此生产安置方案分析针对渠道及建筑物征地区域和调蓄池征地区域两种情况进行。
3.2 规划目标值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值,应本着安置后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的原则,根据移民原有生活水平及收入构成,结合安置区的资源情况及其开发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综合分析确定。
农村移民具体规划目标值可采用移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
移民安置规划的总目标是:移民生产有出路,劳力有安排,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具体规划目标为:规划人均耕园
地面积:根据被征地村现状人均耕园地和安置方式确定人均耕园地面积。
人均年纯收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水
利设施提高土地质量、改变种植结构等措施,同时结合社会保障政策,保证移民安置后的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安置前水平。
3.2.1 被征地移民原有生活水平调蓄池征地仅涉及焦作沁
阳市,渠道及建筑物征地涉及济源市和焦作市的孟州市、温县、武陟县。
根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工程建设涉及的各市
县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状况如下。
一是人均耕园地面积。
调蓄池工程征地区域:沁阳市0.11 hm2/人。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
征地区域:济源市0.07 hm2/人,孟州市0.08 hm2/人,温县0.07 hm2/人,武陟县0.08 hm2/人。
二是人均种植业纯收入。
调蓄池工程征地区域:沁阳市1 709元/人。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征地区域:济源市1 322元/人,孟州市2 689元/人,温
县2 973元/人,武陟县1 974元/人。
3.2.2 规划目标值的确定3.2.2.1 人均耕园地面积参照不同地区移民原有人均
耕园地水平及安置方案确定。
调蓄池工程永久征地所在区域:安置标准确定为0.05hm2/人。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永久征地所在区域:安置标准确定为各乡镇征地前人均耕园地面积的90%。
3.2.2.2 种植业纯收入根据工程永久征地涉及各市
县统计资料,从被征地区域现状收入和收入构成来看,当地大多数村经济收入已摆脱了传统农业和劳动力输出,农民年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增长率约5%,依据各市县现状收入水平,考虑今后的发展,确定移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
调蓄池工程永久征地所在区域:沁阳市种植业纯收入1 794元/人。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永久征地所在区域:济源市种植业纯收入1 388元/人,孟州市2 823元/人,温县3 122元/人,武陟县
2 073元/人。
3.
3 方案分析3.3.1 调蓄池工程征地区域调蓄池工程区域永久征用耕园地占总耕园地面积比例为
47.19%,征地后人均耕园地面积为0.05 hm2/人,种植业纯
收入损失较大,为827元/人。
为弥补如此大的收入损失,最直接的安置方案为出村调地来补充本村耕地,但目前在平原地区开垦耕地已达饱和,在本村开垦非耕地基本不可能,周围村庄也无足够的耕地可以调剂,通过环境容量分析,结合涉及群众及地方政府意见,确定本村调地生产安置。
由于种植业纯收入损失较大,需通过实施生产开发项目来弥补。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利用工程征地后剩余耕园地发展一定规模的大棚菜地用于经济作物种植,有效提高土地产出。
3.3.2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征地区域渠道及建筑物工程区域
永久征用耕园地占总耕园地面积比例分别为济源市0.08%、孟州市0.44%,温县0.35%,武陟县0.68%,征地后人均耕园地面积分别为济源市0.07 hm2/人,孟州市0.08 hm2/人,温县0.07 hm2/人,武陟县0.07 hm2/人,种植业纯收入损失分别为济源市26元/人,孟州市73元/人,温县89元/人,
武陟县71元/人,收入损失较小,均不足5%,征地面积比
例均不足1%,说明工程永久征地对征地区域生产影响很小,采取本村内调整土地安置即可。
对由于耕园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收入损失,可利用工程永久征地补偿款,适当采取土壤改良、配套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即可弥补。
4 结语调蓄池工程征地面积大而集中,对征地区域生产影响较大,而渠道及建筑物工程征地面积小而分散,对征地区域生产影响较小。
针对不同的征地形式,结合征地区域基本情况合理制定安置
目标值,对征地区域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安置方式,最终达到生产安置的目标值,切实做到移民安置后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使移民安置方案更具可操作性,以便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中图分类号:TV6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853(2017)07-0056-02 收稿日期:2017-5-19 编辑:刘长垠作者简介:崔伟(1963.3-),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及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