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3张PPT)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1949--1950
和苏联等17国建 立外交关系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1955
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有利于打破
解决 首次 首次
课后练习:
1 在二战后的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 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放弃“一边倒”政策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答案 C
2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提出“求同存异”②宣布新中国建交原则 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 D
3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④意识形态 难和痛苦 ⑤和平 ⑥民族独立
成就四:国际舞台精彩亮相—— 万隆会议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时间:1955年 地点:在印度召开会议,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做了既定发 言,得到了印尼等亚非拉会国 的赞赏和拥护。会后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会国都 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C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
力
答案 D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18张ppt)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改变了我国半殖民的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独立自主。 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 屋子再请客” 势力和一切特权,再 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 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的基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与领 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学习要求】结合学案【活动一】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特点(2分钟)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国内:
【史料】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 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 系
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
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革命果实,使我 国不致孤立。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 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的基 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4张ppt)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障碍之一: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吗?
独立 自由 和平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
盟的“一边倒”轨道。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主要是50年代)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型,限制了新中国的外交 发展。1949年(10个)
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
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
2)成果: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3台)湾意海义峡:,这干是涉新中中国国内首政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并企图从的印国度际支声那誉地区对中国进行军 事威胁。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
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
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障碍之一: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你能用材料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出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吗?
独立 自由 和平
【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
盟的“一边倒”轨道。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主要是50年代)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果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一方面为我们争取到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 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意识形态划分国家类型,限制了新中国的外交 发展。1949年(10个)
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
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
2)成果: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 续盘踞在3台)湾意海义峡:,这干是涉新中中国国内首政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并企图从的印国度际支声那誉地区对中国进行军 事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7: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周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 溃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 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 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脉络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 治色彩。 4.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严密的统治网络。 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观念、宗法关系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 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主权在民;轮流 主制度影响深远;
执政;权力制衡;
法律至上
弊:直接民主成为政
治腐败、社会动乱的
隐患
古罗马法 律制度
由习惯法到成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
文法;由公民 与贵族的斗争;罗马
法到万民法; 帝国时期的扩张及不
由零散到形成 同民族的矛盾斗争
体系
利:稳固了统治,缓
法律面前人人平
解了矛盾,对近代欧
等;保护私有财
国的国际声誉。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19一54次年亮4月相2国4日际,舞周台恩,来周率恩领来中所国带政来府的代绝表对团是 超抵乎达想日象内的瓦精。彩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2.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和两国总理发表申明,一致同意以五项 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8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 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 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 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 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 间的周恩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 —
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 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 孤立政策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1954
原则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 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 交关系
核心
“打扫干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平等互利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不孤立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 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 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 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 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 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与“ 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 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 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 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 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 间的周恩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 —
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 建交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 孤立政策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1954
原则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
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 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 交关系
核心
“打扫干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净屋子再 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 平等互利
请客” 交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不孤立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 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 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 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 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 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 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解析:对于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以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来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故选 B 项。 “另起炉灶 ” 和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含义与题干材料不符合,排除 A 、 D 两项,C 项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B
• (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 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 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 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14 年广东,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 中, 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 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 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中形成。
首次提出:1953年同印度谈判
确立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声明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无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世界24个 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 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等地区 还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盘踞在大陆的国民 党军队达150万人。
• (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 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 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 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14 年广东,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 中, 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 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 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中形成。
首次提出:1953年同印度谈判
确立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声明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无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世界24个 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 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等地区 还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盘踞在大陆的国民 党军队达150万人。
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 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维护国家安 全和利益,选择了“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
评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正确的 选择,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奠定 了基础。
0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实践
中苏建交
中苏建交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中苏建交过程:经过多次谈判,1949年10月2日,中苏正式建交 中苏建交的意义: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奠定了基础 中苏关系的发展: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 设,推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 章的权威和效力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提高国际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挑战和问题
• * 时间: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 • * 地点:瑞士日内瓦 • * 参与国家:中、苏、美、英、法等28个国家 • * 会议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需要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与稳定 • * 中国代表团:周恩来总理亲自率领,包括外交部长陈毅和副部长兼外交部发言人乔冠华等 • * 会议成果:达成了《日内瓦公约》,规定了战争中的行为准则,并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相对有利,为外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务,外交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当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并愿意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需要稳定国内政治、发展经济,外交工作成为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 强后盾
有人认为:“弱国无外交”。 有人认为:“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 都有外交,且外交都一律平等”。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你的理由。
? ?
独
?
立 自 主
外 交
?
的 和 平
方 针
外
交 ?
?
?
建 国
?
初
期
的
?
外
交
成
就
?
国
际
环
境
另起炉灶
独
国 家 性 质
立 自 主
外 交
的 和 平
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 民地的地位,在国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为我国与世界各国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 史条件,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卫人 民胜利成果、保卫 和平、维护独立与 主权的斗争中不致 于孤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chn/default.htm
各抒己见 大胆创新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 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图 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 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 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 位,只把他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 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他们对我们 没有办法。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内 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 存异”的方针,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 国家的“同”和“异”分别表现在哪 些方面呢?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中,
获取历史认识 (新)
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
(准)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方针及其主要
内容。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
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
交
三大方针
政
1.“另起炉灶”
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基本方针
方针 “另起炉灶”
含
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你猜 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呢?
自 坚 果 风度 傲视
信毅 敢
一切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 方面的意义。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理解--见解 (准)-(深)-(新)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② ③ ④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 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 型展览,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尽展大国雄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 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深)
阅读—思考—讨论
精读细读,合作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考问题
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 确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方 针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国
外 交
家
一边倒
利
益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建 提出和平共处五
国
项原则
初
期
的 参加日内瓦会
外 交
议
成
就
参加万隆
会议
1.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 强后盾
有人认为:“弱国无外交”。 有人认为:“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 都有外交,且外交都一律平等”。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你的理由。
? ?
独
?
立 自 主
外 交
?
的 和 平
方 针
外
交 ?
?
?
建 国
?
初
期
的
?
外
交
成
就
?
国
际
环
境
另起炉灶
独
国 家 性 质
立 自 主
外 交
的 和 平
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 民地的地位,在国
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为我国与世界各国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 史条件,坚定地站在社会 主义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卫人 民胜利成果、保卫 和平、维护独立与 主权的斗争中不致 于孤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chn/default.htm
各抒己见 大胆创新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 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图 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 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 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 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 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 位,只把他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 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他们对我们 没有办法。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内 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 存异”的方针,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 国家的“同”和“异”分别表现在哪 些方面呢?
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 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比较中,
获取历史认识 (新)
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历史史实、线索、特征
(准)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方针及其主要
内容。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
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
交
三大方针
政
1.“另起炉灶”
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基本方针
方针 “另起炉灶”
含
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你猜 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呢?
自 坚 果 风度 傲视
信毅 敢
一切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 方面的意义。
历史学习三步曲
了解--理解--见解 (准)-(深)-(新)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② ③ ④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 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 型展览,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尽展大国雄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历史因果 关系、历史发展规律(深)
阅读—思考—讨论
精读细读,合作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考问题
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 确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方 针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国
外 交
家
一边倒
利
益
与苏联等17 国建交
建 提出和平共处五
国
项原则
初
期
的 参加日内瓦会
外 交
议
成
就
参加万隆
会议
1.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