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经典1

合集下载

易错16 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

易错16  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上册易混易错微考点(人教版)

易错16化学方程式A.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符号描述:H2+Cl2=2HCl D.实践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17.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18.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可读作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19.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功返回。

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2H+O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22P(浓)2MnSO10=10=5的化学计量数为4P+5OA.3Fe+2O2点燃Fe3O4B.2C+O2点燃2CO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33.下列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的条件C.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34.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35.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叙述错误的是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3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化学反应的快慢B.各物质的质量比C.反应物和生成物D.反应所需的条件(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F(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B在反应②中所起的作用(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精选经典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化学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然而,同学们在学习和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精选一些经典的易错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一、化学式书写错误例如:氧化铁的化学式写成“FeO”,正确的应该是“Fe₂O₃”。

这类错误通常是由于对元素化合价的理解不透彻导致的。

在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为 2:3。

再比如,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写成“CuOH”,正确的是“Cu(OH)₂”。

因为铜元素显+2 价,氢氧根显-1 价,所以需要两个氢氧根离子与一个铜离子结合。

二、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这是同学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比如:H₂+ O₂= H₂O,这个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应该是 2H₂+ O₂= 2H₂O 。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配平时,要通过在化学式前面添加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方程式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三、反应条件漏写或写错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₃= 2KCl + 3O₂,这个方程式漏写了反应条件“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正确的应该是2KClO₃= 2KCl + 3O₂↑(加热、MnO₂)。

反应条件对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反应条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产物。

因此,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地写出反应条件。

四、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使用不当当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时,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注“↑”;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时,在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注“↓”。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标注“↑”;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就不标注“↓”。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难)基础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2.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

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

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A.CH4 B.C2H6 C.C2H2 D.C3H8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4.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13.2g B.17.6g C.15.4g D.11.0g5.实验时有一块未知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含杂质20%,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3g,向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105.6g,则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在样品质量分数为() A.20% B.40% C.50% D.80%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7.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A.10g B.13g C.16g D.18g8.下列各组有机物两者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A.CH4和C2H4B.CH4和CH3OHC.CH4和C2H5OH D.C2H4和C2H5OH9.有A、B、C三种物质,发生反应2A+B═2C,若16gA与足量B充分反应得到20gC,则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8:1:5 B.4:1:5 C.8:2:5 D.4:2:510.将6.05g的铁、锌混合物中加入到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A.0.1g B.0.15g C.0.2g D.0.25g11.物质X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12.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培优专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④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6.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示意图中甲、乙、丙均为混合物B.过程Ⅰ和Ⅱ都发生化学变化C.过程Ⅱ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D.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类别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元素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C.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变化观: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A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点燃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2、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有两种B.反应速率很快C.反应条件是放电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答案:BA、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反应物有氮气和氧气两种,故选项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无法确定反应速率,故选项正确。

C、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反应条件是放电,故选项错误。

D、从化学方程式“N2+O 放电2NO”可知,从微观上,放电条件下,每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只含碳、氢元素B.消耗氧气32g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答案:A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R中碳、氢元素质量等于二氧化碳、水中碳、氢元素质量,分别为44g×1244×100%=12g、36g×218×100%=4g,12+4=16g,故R只含碳、氢元素。

由分析得:A. R只含碳、氢元素,正确;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为44+36-16=64g,错误;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错误;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g12g+4g×100%=75%,错误。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培优)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培优)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专题培优)一、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2.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反应为:3242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A.CaO B.O3C.O2D.CO3.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

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能得到H2O和8.3g钴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g B.产物H2O中氢元素质量为0.2gC.钴元素质量分数:氧化物>Co(OH)2D.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④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3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MnO2中少量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D给自来水消毒加入活性炭A.A B.B C.C D.D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P、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质量/g519317反应后质量/g233x51A.x的值是5B.Q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7.6.4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恰好生成2.8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碳元素和氧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8;⑥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⑥8.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2020-2021年 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经典

2020-2021年 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经典

2020-2021年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D.X值为28【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乙甲丙,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C正确;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

故选D。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3 2【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共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1年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含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含解析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错题纠正】例题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OH-+H+===H2O②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O2-+2H+===H2O③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2-4===BaSO4↓④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2-3+2H+===H2O+CO2↑⑤硝酸汞溶液和铝反应:Hg2++Al===Al3++Hg⑥氧化铜和硫酸溶液反应:Cu2++2H+===Cu2++H2O⑦锌和稀硫酸反应:Zn+2H+===Zn2++H2↑⑧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⑨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⑩稀硫酸与Ba(OH)2溶液混合:SO2-4+Ba2+===BaSO4↓⑪稀硝酸滴在某某石上:CaCO3+2H+===Ca2++H2CO3⑫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解析】单质、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②、④、⑥、⑧均错误;③漏写Mg2+与OH-反应,⑩漏写H+与OH-反应,错误;⑤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错误;⑨因为Cu的金属活动性弱,不能置换出氢气,错误;⑪反应生成的H2CO3不稳定,应分解成CO2和H2O,错误。

【答案】①⑦⑫例题2、(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表面附有铁锈(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开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胃液中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X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医生通常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给病人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易错题经典1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

故选B。

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答案】D【解析】【详解】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3.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12g B.11g C.9g D.14g【答案】A【解析】【详解】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 和8g B 2充分反应时B 2会剩余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 会是12g 。

故选A 。

4.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X+3O 2CO +4H O 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X 属于有机物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错误;B 、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 、由2X+3O 22CO 2+4H 2O 可知,反应后碳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氧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其中2个包含在2X 中;反应后氢原子是8个,反应前应该是8个,包含在2X 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 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化学式是CH 4O ,为有机物,正确; D 、CO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

故选C 。

【点睛】有机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是生成物 B .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 .乙可能是催化剂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丁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8g ,故甲是生成物,且生成甲的质量为8g ;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2g ;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丁的质量为12g ﹣8g =4g ,故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 =9g ;A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故A 说法正确;B 、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4g+5g =9g ,故B 说法错误;C 、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 说法正确;D 、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D 说法正确,大阿阿香B 。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6.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质量比为 A .14:11 B .11:14C .11:7D .7:11【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方程式:Ca (OH )2+CO 2═CaCO 3↓+H 2O ,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 ,CO 2的质量为y ,100=44y x y x :y=14:11。

故选A 。

7.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

“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 2S 2O 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

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S 2O 4=Na 2S 2O 3+Na 2SO 3+X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 SO 2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答案】C【解析】【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 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对于化学反应: C+CO2高温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化学方程式C+CO2高温2C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3 2【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共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2FeO4Δ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A.Fe B.FeO C.Fe2O3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1.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其反应类型属于()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a、b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物,c反应后增加,故为生成物,d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为催化剂,反应是a和b生成c,反应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选C。

12.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

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A.FeCl3B.FeCl2C.Fe2O3D.FeO【答案】A【解析】【详解】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

故选A。

13.已知反应:,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 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B.80gC.90gD.120g【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即A、B两物质)的质量总和应为140g,由于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则消耗B物质的质量为。

故选B。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211616(g)A .物质Y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 .反应后Z 和Y 的质量比为6:1D .反应的Z 和W 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17+m+6+11,故m=1g 。

Y 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反应前后,X 物质质量增多,Y 质量不变,Z 质量减少,W 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反应后Z 质量为6g ,Y 质量为1g ,故反应后Z 和Y 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

反应后剩余6gZ ,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 。

反应后剩余的W 为11g ,消耗的W 为16-11=5g ,故反应的Z 和W 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

15.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