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高危预警评分及标准化沟通模式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2019年5月2日
护理风险的概念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 的危机
护理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的类型
• 1、意外的发生如:脱管、坠床、跌倒、烫伤 • 2、病情变化 • 3、患者的转运 • 4、院内感染 • 5、护理并发症 • 6、用药安全 • 7、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记录不客观 • 8、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妥 • 9、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
5、有误吸窒息的危险
6、有猝死的危险
7、有发生静脉炎、静脉血 栓的危险
8、深静脉有堵管、脱管的 危险
9、有感染的危险
10、有痰堵的危险
11、有出血的危险
12、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护理风险与护理安全的关 系
常见风险评估及防范
措施
• 一、有皮肤损伤(压疮)危险
• 措施1、接收新入院、转入患者,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 进行风险评估。高危患者,每3天评估一次,病情变 化时及时评估。
•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及时更换潮湿的 衣服与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水肿部位及红肿的 皮肤,不要盲目行局部皮肤按摩,以免损伤皮肤。
• 3、定期检查床单位,除治疗及转运状态下,保证床 在任何时候均处于最低水平,床的轮子随时保持上锁 状态。轮椅或平车转运病人拉起两侧扶手确保安全转 运。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
• 1、医务人员对新入院病人及高危病人缺乏跌倒、坠床 防范意识,不够重视。
• 2、公共场所没有明显的预防跌倒警示。 • 3、就医环境地面不够干燥。 • 4、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不够规范,缺乏动态变
化。
• 5、1年内有跌倒、坠床史,未列入高危。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告知 书
3、有疼痛的危险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和预警管理课件

高渗性昏迷(血糖可高至33.3mmol/L,明显脱水症状)
PPT学习交流
13
气道梗阻的体征
打鼾 喘鸣 吸气性呼吸困难 辅助呼吸肌运动 谵妄(低氧) 发绀
PPT学习交流
14
系统评估——呼吸评估
评估方法 ——床旁观察评估
—— 仪器分析评估
床旁观察内容: 呼吸运动 呼吸频率 呼吸节律 呼吸音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22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PPT学习交流
23
周围循环评估
毛细血管再充盈(﹥2-3s)
末梢温度(指端发冷) 末梢颜色(苍白、青紫)
尿量(﹤17ml/h即为少尿)
提示周围 循环差
PPT学习交流
24
出血部位及失血量估计
肋骨骨折(每根) 100ml
4、皮肤色素:色素沉着、指甲染料SpO2偏低。 5、血管收缩剂:使SpO2测值下降。
PPT学习交流
11
快速评估——血糖
更多的并发症 和感染机会
减少机械 通气时间
住院危重病人,无论 有无糖尿病,高血糖 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很 普遍,而导致:
死亡率增高
大量的临床试验及 回顾性资料表明: 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
PPT学习交流
21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正常值:5-10cmH2O CVP﹤2-5cmH2O,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
血容量不足(使用扩血管药物 CVP )
CVP﹥15-20cmH2O,提示右心功能不良 或血容量超负荷(胸腹腔压力增加、使用血
管升压药 CVP )
15
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4、有人工气道脱出的危险
1、插管病人适当约束,妥善固定标识管路,每日更换 胶布两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2、班班交接气管插管的外露长度、位置、状况并记录 。 3、翻身、更换体位时防止管道扭曲、变形、移位。
5、有误吸窒息的危险
6、有猝死的危险
7、有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 的危险
8、深静脉有堵管、脱管的危 险
9、有感染的危险
10、有痰堵的危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有出血的危险
12、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护理风险与护理安全的关系
压疮评分表
2、有跌倒、坠床危险
措施1、全面评估住院患者,坠床高危患者,须放置防 坠床警示标识,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 2、为防止患者坠床,对意识改变、麻醉未清醒、烦躁 等患者加床档或约束带,定期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 ,做好记录。 3、定期检查床单位,除治疗及转运状态下,保证床在 任何时候均处于最低水平,床的轮子随时保持上锁状 态。轮椅或平车转运病人拉起两侧扶手确保安全转运 。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
1、医务人员对新入院病人及高危病人缺乏跌倒、坠床 防范意识,不够重视。 2、公共场所没有明显的预防跌倒警示。 3、就医环境地面不够干燥。 4、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不够规范,缺乏动态变化 。 5、1年内有跌倒、坠床史,未列入高危。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
3、有疼痛的危险
疼痛的措施
高危病人的风险评估及措施 确保护理安全
2016年5月3日 苏蕊
护理风险的概念
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 机
护理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的类型
1、意外的发生如:脱管、坠床、跌倒、烫伤 2、病情变化 3、患者的转运 4、院内感染 5、护理并发症 6、用药安全 7、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记录不客观 8、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妥 9、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
MEWS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全科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

MEWS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全科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医护沟通共识模式(SBAR)在全科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医嘱及临床经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传统的沟通模式;观察组结合医嘱及MEWS评分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SBAR的沟通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后护士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
结论:MEWS评分与SBAR沟通方式能够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及医护沟通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安全。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SBAR沟通方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296-0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分别对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水平和体温逐项评定,量化分数,可以早期识别患者潜在的危险信号,能够对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1]。
SBAR是一种结构化、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分别表示目前发生了什么,由什么情况导致的,我认为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沟通程序[2],具有易掌握、易表达、清楚扼要等优点[3]。
全科医学科具有病种多、老年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量大等特点。
为了早期识别普通病区潜在危重症,早期干预,及时有效地医护沟通,促进患者安全,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与医护沟通共识模式(SBAR)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85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16~95岁,平均(66.4±18.2)岁,其中肺部感染病人30例,恶性肿瘤病人16例,重症皮肤病病人13例,脑血管疾病病人8例,消化道出血病人5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病人3例,其他10 例。
医院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方案

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人员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方案为减少医疗纠纷甚至医疗差错的发生,加强医护和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同行认同度,建立和谐医护团和护患关系队,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特制订如下方案:一、组织架构(一)院级领导小组组长:A副组长:B组员:小组职责:1.负责SBAR标准化沟通(S ituaion现状,B ackground背景,A ssessment评估,R ecommendation建议)、 CICARE标准化沟通(C onnect接触、I ntroduce介绍、C ommunicate沟通、A sk询问、R espond回答、E xit离开)、早期预警评分MEWS(M odifiedE arly W arning S core)的培训、指导工作。
2.督导检查各科室SBAR、CICARE、MEWS的运行情况。
3.负责SBAR、CICARE、MEWS的实施与评价。
(二)科级领导小组组长:科主任护士长副组长:科室医疗、护理专业组长组员:科室医生、护士小组职责:1.制定科室SBAR、CICARE标准化沟通模板和专科MEWS评分。
2.培训、指导科室医护相关人员。
3.确保标准化沟通取得实效。
二、活动宗旨1.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护沟通满意度。
2.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三、实施科室临床科室四、实施时间自2020年4月1日开始长期执行五、计划进度(一)逐级培训1.培训(2020年3月)(1)护理部培训科室护士长、护理专业组长,培训内容包括:SBAR、CICARE沟通工具和MEWS评分标准。
培训方式包括讲课、案例分析、情景演练等。
(2)科室由护士长和护理专业组长组成培训小组,负责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SBAR、CICARE沟通工具和MEWS评分标准的培训。
让每名医护人员理解SBAR、CICARE沟通的内涵和专科MEWS(早期预警评分)标准,认识到标准化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及效果,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
(3)科室专业组长牵头组织护理人员制定专科的SBAR、CICARE 沟通工具和MEWS评分标准。
高危患者的评估与护理对策

监测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功能等指标,以及患者的症 状和反应。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等。
04
CHAPTER
高危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处 理
预防措施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预防性护理措施
对高危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 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
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如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皮肤清洁等,以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高危患者的评估与护理对策源自目录CONTENTS
• 高危患者的评估 • 护理对策 • 高危患者的病情监测 • 高危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高危患者的康复与预后评估
01
CHAPTER
高危患者的评估
评估目的
识别高危患者
通过评估,识别出可能 存在高风险的患者,以 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
施。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生活 照顾等方面。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 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及时记录和反馈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 行及时记录和反馈,以便调整护理计 划。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密切关注高危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情 绪变化和心理需求。
THANKS
谢谢
和自身认知情况。
问卷调查法
使用标准化问卷调查表,了解 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
心理状态等。
体格检查法
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身 体状况和功能状况,如心肺功
能、肌肉力量等。
实验室检查法
通过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 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以便
病人早期预警评分评估及护理指导意见(最新版)

早期预警评分评估与护理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患者在出现急性病情变化之前会发生潜在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及意识水平等,及时而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在疾病恶化早期,采用早期预警评估系统监测评估能早期发现患者潜在的病情变化,可为病情恶化提供预防措施,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估工具。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1997年由英国Morgan等首先提出,是一种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各项生理参数(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进行观察并赋值,将所有参数评分相加得到EWS评分,根据事先规定的触发值,有效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危重症或潜在危重症患者。
经过不断改良,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
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2001年Subbe等对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改良,并命名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其作为一种用于急诊急救系统和ICU患者评估病情、预测危险分层的方法。
2.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2012年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在MEWS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的早期预警评分标准,并命名为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 在MEWS基础上,对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做出调整,并增加是否氧疗和血氧饱和度评分。
将其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识别危重病患者、持续监测病情变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