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权利》教案
我要上学我的权利教案

我要上学我的权利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我要上学我的权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相关法律中规定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法律保护和争取自己上学的权利。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培养帮助弱势群体的好品质,初步形成法制的观念,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能运用法律等多种途径来维护和争取上学的权利。
内容分析:本课以接受教育的权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少年儿童的基本权利。
“我想上学”这一主题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形式,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分析失学原因,体会他们内心的感受,从而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福,要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法律给我们上学的权利”这一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对法律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家长和教师违反了法律中的哪些规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学会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了解失学现象,导入课题1、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当我们和同学一起欢乐的游戏时,你们是否知道,在同一片蓝天下,却还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无法上学,他们也许正在放牛,干农活,做家务,甚至流浪街头。
请看大屏幕——2、多么可怜的孩子,连上学都成了一种奢望。
他们只能眼巴巴地张望着,自己心中那渴望已久的校园。
他们与教室隔着的不仅仅是一堵墙,而是咫尺天涯。
瞧,他们渴求上学的眼神,听,他们在呼喊:“我想上学。
”是啊,我们每一位孩子都想上学,都想拥有上学的权利。
(板书课题)二、了解失学原因,明白维护上学的权利的重要性1、你们的心声让我想起了失学儿童晶晶,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1)读完晶晶的故事,此时,你是什么心情?(2)晶晶是什么原因不能上学的?(3)如果你是晶晶,小小年纪,不能上学,只能做家务干农活,你会怎么想?2、是爸爸的无知让晶晶无法上学,那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适龄儿童失学呢?我们再来看看。
儿童权利与儿童保护学习教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二十八分。
1、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高度 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儿童权利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更加关注民生。 发展、人权和法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中国获得重视,这是有利于加强中国儿 童权利保护的社会大背景和大趋势。
三、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三个纲要是中国儿童事业的纲领和指南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
新特点和中国儿童保护新趋势 与其他政策性文件的密切关系
——反拐行动计划(2007、2013年)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2年) ——人权白皮书
第3页/共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二十八分。
CRC CEDAW 等公约都倡导的方法。)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框 架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第2页/共9页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四个保护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庇护和
替代监护的不足。政府保护。弃婴岛不是社会救助的替代,只能是万
不得已的处置。。)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7页/共9页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二十八分。
4、新的儿童观、保护儿童权利的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更多政 府官员、学者、老师和儿童工作者乐于了解、接受并倡导新的儿童观、保 护儿童权利的知识和观念。家庭教育、社会工作、社区作用等获得进一步 的重视。就整个社会而言,保护儿童权利、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友 好型城市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反对对女童的歧视、消除重男轻女的 封建思想意识仍然非常重要。
维护少年权利主题班会内容

维护少年权利主题班会内容班会目标:了解少年权利的定义及内容,提高对少年权利的保护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班会内容:一、引入活动(10分钟)1. 班级老师简单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和目标。
2. 播放一段视频或影片,展示少年权利被侵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权利被侵犯的痛苦。
二、认识少年权利(20分钟)1. 定义少年权利:少年权利是指少年在法律规定下享有的权益,旨在保护少年的生存、发展、参与和保障等方面的权利。
2. 学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少年权利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保护权等。
3. 探讨少年权利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三、了解自己的权利(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讨论并列举出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权利。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权利,并解释为什么选择了这些权利。
四、权利的保护(20分钟)1. 急救知识:请一位专业的急救医生或教师进行简单的急救知识讲解,教授学生一些常见急救措施,如如何处理意外伤害、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
2. 自我保护技巧:为学生介绍一些在面对危险、被欺凌或性骚扰时的自我保护技巧,例如,保持冷静、喊救命、及时寻找帮助等。
五、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例如:这些案例中,少年权利是否被侵犯?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少年权利?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权利的倡导与维护(20分钟)1.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策划一场宣传活动,旨在倡导维护少年权利。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活动策划内容和方式,并给出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期望和预期效果。
七、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对于自己的责任与权利,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本次班会的感想和体会,并提出对于维护少年权利的一些建议。
小学未成年保护教育法教案5篇

小学未成年保护教育法教案5篇小学未成年保护教育法教案1 一、班会主题对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二、班会背景本班学生年龄不大,但已经明显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
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失足的道路。
所以,及早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法制观念,严格地一法律和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当务之急。
三、班会筹备情况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收集青少年与法相关问题的资料,筛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班会主题服务。
同时,让同学联系周边实际案例,自主分析,引以为戒。
四、班会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情况,谈谈法律到底有什么用,学习法律有什么意义呢。
(二)过程1.同学自主讨论。
(时间为3—5分钟)指定2–3名同学发言。
结合相关法律常识进行点评。
2.结合案例讲解相关法律常识,让学生体会懂法,守法的重要意义。
同学们,不认识文字的或不会学习的人现在被称为文盲,那么不懂法律的人被成为什么呢对,是法盲。
那么,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或不懂得学习,就会落伍于时代,成为时代的弃儿。
那么,法盲的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又如何呢大家不妨听个小故事。
(未成年人不懂法失足的案例一,具体内容略。
)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3.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一定深有体会,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悲剧一定不能在我们身上重演。
大家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是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律的宣传和教育的,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一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具体界定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全社会能够关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懂得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环节,增强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讨论、调查交流等方法,初步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掌握一定的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努力增强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内容理解。
难点:分析各种案例,学会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教具、课件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体会温暖【多媒体显示】图片:大树下的幼苗,风雨中的小草……教师: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如这幼苗和小草,还很稚嫩,需要有特别的呵护,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健康成长。
国家考虑到我们未成年学生年纪小、阅历少,思想单纯,是非判断能力差,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亲切关怀,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多媒体显示】图片:孩子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的照片教师:我们每个人在充满爱的家庭中诞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可是家像港湾,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会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在家庭里不光有欢笑,还会有委屈、伤心、甚至是伤害的泪水。
【多媒体显示】课题: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不许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撑起家庭的保护伞案例:四川新闻网报道:成都洞子口乡一位家长因无法管教孩子,竟将他用铁链锁在家中,而记者在采访家长时,家长竟然说孩子是自己的,想怎样管教就怎样管教,没有任何不对。
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案例分析:虐待是指用打骂、冻饿、捆绑、限制自由、强迫干重活、有病不给治等手段,对他人进行迫害。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的,想打想骂,别人管不着。
他们遇到孩子做的事不随自己意,或因孩子有病、呆傻而虐待孩子,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
小班《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小班《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 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楼、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道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依法享有很多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很多基本义务。
知道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了解我们人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初步了解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大概内容,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了解我们参与国际事业所做的努力,初步了解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条约的大概内容。
二、教学重点懂得我们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三、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人权,了解我国人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历程。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
因为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钟南山爷爷发表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讲话,其中就谈到了中国公民的人权,你还记得吗?(出示视频)钟爷爷的这番话切实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在这次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我国始终以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为中心,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出发点,使我国公民在疫情期间的基本人权得到尊重和保障。
3什么是人权?人权,是指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人权包含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
42019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出示视频)5白皮书中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国家在保障人权方面都做了怎样的努力呢?6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7同学们,你知道吗,从你一出生,就要定期接种疫苗,免费接种疫苗也是国家保障人权的一项措施。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教学设计教案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青少年权利和自由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权利差异的了解。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入主题1.1 教师简要介绍教案主题:探讨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什么。
1.2 学生分组讨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限制和挑战。
1.3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少年应该拥有一些自由和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权利与自由2.1 教师介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2.2 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的权利现状。
2.3 小组讨论:对比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权利政策,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第三章:批判性思维训练3.1 教师提出一个关于青少年权利的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2 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3 分享辩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第四章:青少年参与决策4.1 教师介绍青少年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决策的重要性。
4.2 学生举例说明青少年参与决策的实际案例。
4.3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青少年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第五章:表达自己的观点5.1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5.3 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自信、清晰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辩论和小组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以评价他们对青少年权利和自由的认知。
第六章:媒体与青少年权利6.1 教师介绍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对自身权利的认识。
6.2 学生研究不同媒体中的青少年形象,分析其对青少年权利的塑造。
6.3 小组讨论:媒体对青少年权利认知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第七章:网络安全与青少年权利7.1 教师介绍网络安全对青少年权利的影响。
7.2 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少年的权利》【课标内容】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课分为法律的规定和联合国的声音两部分。
本课是在上一单元对规则和法律概念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特定的规则。
但最重要的是理解中学生拥有具体法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和中学生生活的关系。
因此,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先从生活事件出发,引出与生活相关的“个别”权利的概念,进而引申到广泛的权利的概念,最后到法律和规则所规定的明确的权利概念和内容,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涉及的各种合法权利的概念。
这些权利也是下一课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大部分缺少法律意识,权利义务观淡薄,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规定。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具体生活主动从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检索、找到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权利。
理解、明晰、辨别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益,形成对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清楚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接近法律,感受法律关爱,认识权利,珍惜权利,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
难点:生活中常见现象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权利的规定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朋友别哭》为背景音乐,并出现一组有关儿童现状的图片,如饥饿、渴望上学等老师:如何才能让这些同龄人不哭?我们知道少年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关爱或者受到伤害而未获得及时救助的话,对他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谁能保护这些身处困境的儿童?又有谁能保障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呢?生:法律、立法保护师:我们在法律初探中学到法律规定人们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那么作为公民一部分的青少年、未成年人法律赋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权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感受法律关爱,认识权利。
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少年的权利”,少年都享有什么权利?受到怎样保护?有没有一部法律专门规定呢?生:《未成年人保护法》二、展开(一)法律的规定师:准确来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同学们能否回顾我们在课本60页中了解的我国基本法律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生:属于《宪法》和《宪法》性法律,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那么谁知道我们法律上界定的“未成年人”年龄是多大?生:18周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保护18岁以下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们未成年人都享有那些权利呢?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进行活动,从真实的案例中来体会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自身享有的权利。
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一我来当法官2000年4月12日夜11时,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43岁的农民骆淑平,因对8岁的儿子王闯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说谎之事不满,遂持木把笤帚对王闯进行殴打。
并关上房门,使其停课一周。
王闯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去反抗,也不躲避,任母亲毒打,最终导致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并引发肾功能衰竭,法医鉴定为重伤。
检察院对其母提起了公诉,房山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审理此案,她涉嫌的罪名是故意伤害。
设问1.本案中谁的权益受到侵害?2.侵犯了他的什么权益?3.你能否说出哪部法律保护了他?4.能否列举你所了解的相似案例?设计意图本案例旨在让学生明确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1.生命健康权。
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宪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它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8条中都有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有所保证。
活动二我来当律师案例二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
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其女儿渴望上学,经常偷偷溜到村办小学的教室外听课。
小学校长张某发现此事后,亲自到赵某家里做工作,劝告赵某,国家法规规定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赵某的作法违反了教育法。
赵某听从了张校长劝告,将其7岁的女儿送到学校读书。
1.本案中谁的权益受到侵害?2.侵犯了他的什么权益?3.你能否说出哪部法律保护了他?4.能否列举你所了解的相似案例?设计意图本案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未成年人有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2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第4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活动三我来当原告案例三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儿歌词征集活动”。
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
然而,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
经过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
小峰于1996年10月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对此,小峰控告学校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1997年8月10日,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小峰获得了17000元赔偿。
设问1.本案中谁的权益受到侵害?2.侵犯了他的什么权益?3.你能否说出哪部法律保护了他?4.能否列举你所了解的相似案例?设计意图本案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未成年人有著作权、专利权、控告、检举权1.荣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2.著作权。
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3.专利权。
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小峰当然是中国公民。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94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就是该作品的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4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教师法》第六章第8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活动四我来写“诉状”案例四小官,男,7岁,汉族,住四川省成都市。
小官是官某与第三任妻子邱某所生。
邱某于1996年与官某离婚,小官由母亲邱某抚养。
2002年1月31日,官某因病去世,留下上亿遗产。
据邱某介绍官某留下的遗产有:四川省某房地产建设有限公司95%的股权;成都某商业广场有限公司分公司约200万元资产;位于双流县一套200平方米的住房及一间约50平方米的营业用房;位于双流县某村的一套300平方米住宅;位于成都市玉林小区的住房两套。
官某去世后,上述遗产分别被小官的爷爷、奶奶、叔叔、官某的女友等人占有和使用。
2002年8月,邱某以小官的名义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官某的弟弟等人返还目前占有的官某遗产,由小官继承应得的部分。
设问1.本案中谁的权益受到侵害?2.侵犯了他的什么权益?3.你能否说出哪部法律保护了他?4.能否列举你所了解的相似案例?设计意图本案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未成年人享有财产继承权、财产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5条第四款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财产所有权。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2.财产继承权。
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此外青少年还享有:1.姓名权。
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
2.肖像权。
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3.名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4.取得国家赔偿权。
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产赔偿的权利。
5.宗教信仰自由权。
未成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6.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
7.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总结: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所享有的权利是相当广泛的。
除法律规定只能由成年公民才享有的某些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结婚权)外,公民的一切权利未成年人都享有。
作为特殊群体,法律还为未成年人规定了一些成年公民不享有的特殊权利。
过渡观看一组沐浴在爱和保护中健康成长的孩子的图片,结合实际体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还生活着这样一些同龄人。
他们还在遭受饥饿、战争、贫穷等,他们的权利谁来保护呢?(二)联合国的声音1.国际聚焦镜观看《粮食危机》中有关饥饿儿童的视频,并与在关爱下幸福成长的儿童的对比,从中来看联合国的做法,引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齐声朗诵《为权利喝彩》我们需要爱和安全,应该有足够的食物、安全的饮用水和上学的机会,我们有说话的权利,我们有表达想法的权利,我们也有玩的权利。
3.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内容。
生阅读课本73页《权利清单》总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国际公约。
1989年,成为国际法。
公约宣告了18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的各种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