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保护原理

合集下载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用于检测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的电流差异,从而及时采取动作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差动保护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差动保护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差动保护是基于电流差动原理而建立的。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电流的进出差异来检测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在理想情况下,正常工作时电流的进出应该是相等的,即电流之差为零。

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则电流发生偏差,进出电流之差将不为零,这时差动保护系统将发出动作信号,切断故障部分的电源,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差动保护系统主要由主保护和备用保护两部分组成。

主保护负责实现差动保护的主要功能,备用保护则在主保护系统发生故障时起到备份作用。

主保护系统通常由差动电流继电器、比较器以及动作执行器等组成。

差动电流继电器负责将进出电流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时输出信号给比较器,比较器再将信号转化为动作信号给动作执行器。

差动保护的主要应用领域差动保护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电厂、变电站以及配电网等。

在发电厂中,差动保护用于发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保护。

在变电站中,差动保护则用于变压器、电缆线路等高压设备的保护。

而在配电网中,差动保护主要应用于低压设备,如配电变压器、电缆线路等。

差动保护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的提高,差动保护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目前,差动保护已经实现了微机保护的发展,并结合了现代的通信技术。

微机保护使得差动保护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更精确的测量和判断。

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差动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差动保护系统还在趋向智能化和自适应方向发展。

智能化差动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分析故障类型和区域,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自适应差动保护系统则能够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差动保护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差动保护线路的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线路的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线路的工作原理差动保护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力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备中。

差动保护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被保护设备免受劣质或故障电流的影响,以防止设备因电流过载、短路等故障而受损。

下面将从差动保护线路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方面进行解析。

差动保护线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比较电流输入和输出,判断设备正常还是存在故障,并根据判断结果触发保护动作。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法拉第定律,即从线圈周围的总磁通等于通过该线圈的电流的积分。

差动保护线路通过将需要保护的电流通过互感器转化为电压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输入到差动保护装置中进行比较。

当输入信号之和等于输出信号时,系统认为设备正常;当输入信号之和不等于输出信号时,系统判断设备存在故障,此时差动保护装置将触发保护动作,如跳闸或断开故障设备。

差动保护线路的结构通常由互感器、匝数比较器、差动继电器和输出装置组成。

互感器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匝数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之和与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差动继电器根据比较结果触发保护动作,输出装置负责将触发信号发送到断路器等保护设备,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差动保护线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差动保护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动作的特点,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瞬间进行准确判断和保护动作,有效地防止设备故障的扩大。

其次,差动保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容量的电气设备,并能够在复杂的电力系统环境中稳定运行。

此外,差动保护具有一定的误动特性,能够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准确判断故障信号。

差动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差动保护广泛应用于高压线路和变压器等重要设备中,可以及时发现和隔离设备故障,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差动保护还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的原理保护和后备保护中,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差动保护还可以与其他保护装置相结合,形成多重保护系统,提供全面的保护措施,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差动保护的原理

差动保护的原理

差动保护的原理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保护方式,它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等重要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系统中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差动保护的原理是通过比较电流在系统中的差值来实现对系统的保护,下面将详细介绍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差动保护的原理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它利用了电流在闭合回路中的不可切割性原理。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会导致系统中的电流发生异常变化,差动保护就是利用这种异常变化来检测系统中的故障。

差动保护主要分为电流差动保护和电压差动保护两种方式,电流差动保护是通过比较系统中不同部分的电流差值来实现对系统的保护,而电压差动保护则是通过比较系统中不同部分的电压差值来实现对系统的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差动保护通常采用保护装置和互感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保护装置是用来对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采集和处理的设备,而互感器则是用来将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转化为保护装置可以处理的信号。

当系统中发生故障时,互感器会将异常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传输给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会对这些信号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判断出系统中的故障位置和类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切除故障部分,切除故障设备等。

差动保护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首先,互感器将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传输给保护装置;然后,保护装置对这些信号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出系统中是否存在故障;最后,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之,差动保护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它利用电流和电压的差值来实现对系统的保护。

通过对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工作过程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对差动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差动保护需要结合保护装置和互感器来实现,通过对系统中的电流和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系统中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差动保护的原理

差动保护的原理

差动保护的原理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它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等设备。

差动保护的原理是通过比较设备两端的电流值,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故障,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差动保护的原理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对称分量理论的。

在正常情况下,设备两端的电流是相等的,而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两端的电流就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差动保护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对设备两端电流的比较,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当两端电流不相等时,差动保护会动作,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护。

其次,差动保护可以分为整流差动保护和非整流差动保护两种。

整流差动保护主要用于对发电机和变压器等设备进行保护,而非整流差动保护主要用于对母线等设备进行保护。

整流差动保护和非整流差动保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比较设备两端的电流值来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只是在实际应用中会有一些差异。

此外,差动保护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接线方式来实现。

常见的差动保护接线方式有星形接线和三角形接线两种。

星形接线适用于对称电流较大的情况,而三角形接线适用于对称电流较小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设备的保护。

最后,差动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对设备进行保护,防止设备发生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同时,差动保护还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局部保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差动保护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其原理简单而有效。

通过对设备两端电流的比较,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及时保护,从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差动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差动保护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工作原理差动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中常用的一种保护方式,主要用于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

差动保护可以用于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如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差动保护是一种基于电流差值的保护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同一电路的两个或多个点的电流,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差动保护一般采用主动式差动保护,也就是主动比较电流并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另外还有被动式差动保护,也就是被动接受其他装置的差动信号。

差动保护通常由一个差动继电器组成,该继电器上接入从变压器、发电机以及线路中取得的电流信号。

差动继电器接受这些电流信号,并通过比较这些信号的差异来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采样、比较和判定。

首先是采样。

差动继电器上接入从电气设备中取得的电流信号。

这些电流信号是通过采样装置采集而来的,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获取变压器、发电机以及线路中的电流信号。

采样装置会将采集的电流信号转换成适合差动继电器处理的信号,然后输入到差动继电器中。

接下来是比较。

差动继电器将接收到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对象通常是同一电路中的两个或多个点的电流信号。

差动继电器会将这些电流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得到一个差值。

如果差值超过所设定的阈值,就会触发差动继电器的动作。

最后是判定。

差动继电器会根据比较得到的差值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如果差值超过阈值,差动继电器会发出警报信号,并向对应的断路器或开关发送信号,将故障路段进行隔离。

如果差值在阈值之内,差动继电器则认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中,要特别注意的是阈值的设定。

阈值的大小与电气设备的特性有关,通常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和故障特性来确定。

阈值设置过小,容易造成误动作,阈值设置过大,容易漏检故障。

差动保护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保护方式。

它可以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故障可以迅速切除故障路段,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原理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原理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原理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是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方式,它能够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差动保护原理。

1. 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差动保护是利用电力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流差值来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的一种保护方式。

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各部分之间的电流差值应该为零;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部分的电流与其他部分的电流就会有差异,通过检测这种差异来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切除。

2. 光纤差动保护原理。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将保护装置与被保护设备连接起来,通过光纤传输电流信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

光纤差动保护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应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

二、线路光纤差动保护的应用。

1. 高压输电线路。

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能够实现对线路的快速差动保护,当线路出现短路、接地故障时,能够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线路的安全运行。

2. 变电站。

在变电站中,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可以应用于母线保护、断路器保护等方面,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差动保护,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

3. 其他电力系统。

除了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力系统,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为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差动保护。

三、总结。

线路光纤差动保护是一种先进的电力系统保护方式,它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快速差动保护,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线路光纤差动保护原理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差动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a.变压器实际分接头位置和计算分接头位置不一致。对此,我们有以下证实方法:根据实际分接头位置对应的额定电压或运行变压器各侧母线电压,重新计算变压器各侧额定二次电流,再由额定二次电流计算各侧平衡系数或平衡线圈匝数,再将计算出的各侧平衡系数或平衡线圈匝数摆放在差动保护上,再次测量差流(或差压),如果差流(或差压)满足要求,则说明差流(或差压)偏大是由变压器实际分接头位置和计算分接头位置不一致引起,变压器整定值仍正确,如果差流(或差压)不满足要求,则整定值还存在其它电子元件技术网。
差动保护原理详解
差动保护原理详解
1 差动保护原理前言
差动保护原理简单、使用电气量单纯、保护范围明确、动作不需延时,一直用于变压器做主保护, 其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的安危。怎样才知道差动保护的运行情况呢?怎样才知道差动保护的整定、接线正确呢?唯有用负荷电流检验。但检验时要测哪些量?测得的数据又怎样分析、判断呢?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些讨论。
主要用来保护双绕组或三绕组变压器绕组内部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相间短路故障,同时也可以用来保护变压器单相匝间短路故障。
在绕组变压器的两侧均装设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按循环电流法接线,即如果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同级性端都朝向母线侧,则将同级性端子相连,并在两接线之间并联接入电流继电器。在继电器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是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只差,也就是说差动继电器是接在差动回路的。
a.将CT二次绕组组合成△时,极性弄错或相别弄错,比如Y-Y-△-11变压器在组合Y型侧CT二次绕组时,组合后的A相电流应在A相CT极性端和 B相CT非极性端(或A相CT非极性端和B相CT极性端)的连接点上引出,而不能在A相CT极性端和C相CT非极性端(或A相CT非极性端和C相CT极性端)的连接点上引出。

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精心整理差动保护基本原理1、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母线差动保护基本原理,用通俗的比喻,就是按照收、支平衡的原理进行判断和动作的。

因为母线上只有进出线路,正常运行情况,进出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同。

如果母线发生故障,这一平衡就会破坏。

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是否平衡,有的保护采用比较电流相位是否一致,有的二者兼有,一旦判别出母线故障,立即启动保护动作元件,跳开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

如果是双母线并列运行,有的保护会有选择地跳开母联开关和有故障母线的所有进出线路断路器,以缩小停电范围2、什么是差动保护?为什么叫差动?这样有什么优点?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是按循环电流原理装设的。

主要用来保护双绕组或三绕组变压器绕组内部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相间短路故障,同时也可以用来保护变压器单相匝间短路故障。

I1与I2之和,即3、现在4、1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

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

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应使1.全线速动保护在高压输电线路上,要求继电保护无时限地切除线路上任一点发生的故障。

2.单侧测量保护无法实现全线速动所谓单侧测量保护是指保护仅测量线路某一侧的母线电压、线路电流等电气量。

单侧测量保护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无法快速切除本线路上的所有故障,最长切除时间为0.5秒左右。

由上图可以看出本线路末端故障k1与下线路始端故障k2两种情况下,保护测量到的电流、电压几乎是相同的。

如果为了保证选择性,k2故障时保护不能无时限切除,则本线路末端k1故障时也就无法无时限切除。

可见单侧测量保护无法实现全线速动的根本原因是考虑到互感器、保护均存在误差,不能有效地区分本线路末端故障与下线路始端故障。

3.双侧测量保护原理如何实现全线速动为了实现全线速动保护,保护判据由线路两侧的电气量或保护动作行为构成,进行双侧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提是变压器为常见的星星三角接线,点数11.
所谓差流平衡,就是当正常运行或主变区外故障时的状态,装置感受到的变压器两侧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这里暂且称装置感受到用来计算差流的量为装置量。

先计算1202的平衡系数。

方法如下:
高压侧:PH高=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1/√3
中压侧:PM中=变压器绕组星形接线Mct*Mdy/(Hct*Hdy*√3)
低压侧:PL低=变压器绕组角形接线Lct*Ldy/(Hct*Hdy)
装置量=输入值*平衡系数
例:CT变比H:1200/5 M:1200/5 L:2000/5
PT变比H:230/100 M:115/100 L:37.5/100
变压器星星角接线,CT二次星星星接线
可计算得Ph高,Ph中和Ph低值
当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时,加量方法如下:任取一个装置制动量X A(装置量),
则测试仪加入X/PH高 0度(加在高压侧A相)
X/ PH低 180度(加在低压侧A相)
(补偿电流) X/PH低 0度(加在低压侧C相)
楼主给的是3A,取X为3代入,就可以得到测试仪加入的量了。

这样加一定是装置无差流的。

至于为什么要加补偿电流,是因为从前的主变保护如果两侧为星型和三角型,则CT二次侧星型接为三角,三角接为星型,以补偿相位达到差流的平衡。

但是现在的微机保护装置,统一二次侧全接为星型,因此需要软件中进行相位补偿。

1202相位校正采取方法是星变三角,即将高压侧二次电流进行以下公式变换,也就是楼主所提供的公式。

IAH=(Iah-Ibh)/根3
IBH=(Ibh-Ich)/根3
ICH=(Ich-Iah)/根3 其实就是将来自高压侧的电流互相相减再除以根3
根据上式,如果做高低压侧差流平衡,本来在高压侧A相和低压侧A相通入相同幅值,相位相反的装置量,就应该差流平衡的。

但是因为高压侧进行了以上的相位变换,所以当高压侧A相通入电流时,高压侧C相也产生了反相的同幅值电流,所以C相产生了差流。

这样没有办法差流平衡。

所以要进行补偿,同时在高压侧C相或者低压侧C相也加入一个同相同幅值的装置量来抵消。

这就是C相补偿电流的来源。

注意上面所
说的都是装置量,每一个装置量必须要除以本侧的平衡系数才是试验仪的输入值。

我觉得在高压侧C相也可以补偿的,但是在电校做试验的时候是在低压侧C相进行补偿的。

做A相补偿C相,做B相补偿A相,做C相补偿B相。

做高中压侧都是星型,是不需要补偿的
所以加量方法如下:任取一个装置制动量X A(装置量),
则测试仪加入X/PH高 0度(加在高压侧A相)
X/ PH中 180度(加在中压侧A相)
中低压侧同高低压侧。

我们做的差流平衡其实就是比率制动三折线图上的横轴而已,如果要做比率系数,先按照上面的方法加差流平衡,然后降低高压侧或低压侧的量,等于差流从0往大逐渐递增,然后上升到了动作区。

顺便再说一下RCS978.这样可以将两者对比,更容易分清。

978采用额定电流的方法,平衡系数计算出来好像没有什么用,只用到了各侧的二次额定电流。

公式如下:
Ι1N=SN/√3UN Ι2N=Ι1N / nct
将各侧额定电压和CT变比分别代入,可以求得各侧的二次额定电流
Ι2NH, Ι2NM, Ι2NL.貌似PT变比也没用到。

978如果做高中压侧,高压侧电流A进B出,中压侧也是A进B出。

两侧都加Ι*,相角180度,装置应无差流。

例如Ι*取3,则应在高压侧加入
3*Ι2NH ,0度;在中压侧加入3*Ι2NM,180度。

978如果做高低压侧,高压侧电流A进B出,低压侧则是A进N出。

高压侧加Ι*,低压侧加√3Ι*,相角180度,装置应无差流。

例如Ι*取3,则应在高压侧加入3*Ι2NH ,0度;在低压侧加入3*√3*Ι2NL,180度。

978凡是从星型侧加量,比如高压侧和中压侧,一定得加A进B出,当然A进N出也可以,但是计算起来麻烦。

原因如下:
978采用的相位补偿方法是△侧向Y侧转换,即将低压侧电流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转换:
即IAL=(Ial-Icl)/根3
IBL=(Ibl-Ial)/根3
ICL=(Icl-Ibl)/根3
和1200一样,做差流时候,当高压侧通入A相电流,低压侧通入A相电流,本来是可以平衡的,但是低压侧的A相电流在C相中又产生了同幅值反相位的差流,使试验无法进行。

所以也需要把这个差流补偿掉。

本来也可以采用1200的方法,但是978的装置有另外一个特点。

由于978采用△侧变Y方法,当高压侧区外发生接地故障时,高压侧由于是星型接
线,会有零序电流流通,而低压侧经过变化仍然滤除了零序(1200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Y变△后零序已滤掉,不会影响差动),所零序会产生差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

这样978就采用了独特的星型侧滤除零序的方法,如将高压侧IAH=IA-I0 ,又单相接地时I0=1/3 IA。

则IAH=2/3 IA。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星型侧单相加量时老是不准,输入1A其实装置里只有2/3A.为了避免这种情况,978一般做试验时凡是星型侧都A进B 出。

如上图所示:
这样很显然A相与B相零序可以互相抵消了。

而且此时低压侧在B相中产生的差流也因为B相中有反相的电流正好抵消,一举两得,两个问题一起解决了。

而因为相位转换公式中IAL=(Ial-Icl)/根3 ,此时C相电流为0, IAL=Ial/根3 ,那么加量时就有低压侧必须再乘以根3 才能平衡。

如果是高中压侧做差流平衡的话,两侧都A进B出就行了,中压侧不必再乘以根3 。

例如:高压侧电流A进B出,中压侧也是A进B出。

高中压侧都加Ι*相角180度,装置应无差流。

例如Ι*取3,则应在高压侧加入3*Ι2NH ,0度;在中压侧加入3*Ι2NM,180度。

当然也可以两边都加A进N出,一样平衡,只不过输入值和装置中显示值不一致罢了。

原理弄明白了,怎么加都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