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2段

合集下载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弟子规序言《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道德启蒙读物,许多州县把它定为儿童启蒙课本。

作者李毓秀也因为撰写《弟子规》,死后被供奉于山西绛州先贤祠。

李毓秀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他根据宋代朱熹所写的《童蒙须知》改编成《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因为朱熹看到当时的学校教育"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

"道德败坏,重利忘义,教育只为让学生应付科举考试,朱熹认为这是舍本逐末,主张语文教育应以"明人伦为本",恢复夏商周三代的优良教育传统,所以编撰了一系列语文教材,其中专为蒙童编写了《童蒙须知》,教导孩童日常生活的细节。

延续《童蒙须知》内涵的《弟子规》,也是以教导儿童伦理道德及基本礼节为主。

第一段的总叙根据《论语·学而》中孔子的一段话作为全书主旨:"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把文章分为七大段(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内容浅白易懂,押韵顺口,对儿童正确行为的规范具体明确,现今仍广泛流行于各小学。

本教材依内容分成三十三个单元,每单元包含原文、注释、白话解说及参考故事。

原文标示了汉语拼音及注音符号两种方式,注释是针对文句中的字词意义加以解释,白话解说则完整翻译每一句的意义。

最后,附上相关内容的故事作为学习本单元的参考,让读者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广泛,且更生动有趣,希望能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学童良好品德。

第一单元【原文】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fàn ài zhòng,ér qīn rén;yǒu yúlì,zéxuéwén。

弟子规第一二段文字

弟子规第一二段文字

弟子规第一二段文字《以〈弟子规〉第一二段为鉴的生活指南》“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短短几句,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生活中许多美好的大门呢。

咱们先说这“首孝悌”。

孝是什么呀?就好比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土里,要是根坏了,这树还能长得好吗?肯定不能啊。

咱家里的老人,那就是根。

你看,老人辛辛苦苦把咱拉扯大,咱要是不孝顺,这像话吗?就像小羊羔都知道跪乳,小乌鸦还懂得反哺呢。

你要是对父母爱答不理的,心里只想着自己,这连小动物都不如呀。

悌呢,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

兄弟姐妹那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伴儿啊。

要是整天吵吵闹闹,就像一个乐队里每个乐手都各弹各的调,那奏出来的曲子能好听吗?肯定是乱糟糟的。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家庭氛围才和谐,就像一条平静的河流,稳稳地流淌着幸福。

“次谨信”,谨就是做事谨慎。

你出门的时候,要是不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带齐了没,钥匙落家里了,那可就麻烦啦,就像打仗的时候士兵没带武器一样。

做事情之前多思考思考,别毛毛躁躁的。

信呢,就是诚信。

这诚信啊,就像一面镜子,要是镜子上有了污点,就照不出真实的样子了。

你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得做到,要是总撒谎骗人,就像狼来了的那个小孩,最后没人相信他了,多可悲啊。

“泛爱众”,这就是说要广泛地爱众人。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想着自己。

大家都在同一个蓝天下,就像一群小鸟在同一片树林里生活。

你要是只关心自己的小窝,对别的小鸟有困难不管不顾,这树林还能充满生机吗?爱众人其实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搭把手,这都是爱的表现啊。

“而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就像靠近温暖的火炉。

仁德的人就像一盏明灯,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你和他们在一起,就像花朵在阳光下生长,不知不觉就会受到好的影响。

要是总和那些整天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在一起,就像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慢慢地自己也会沾上不好的气息。

“有余力,则学文”。

这就好比咱们先把生活中的基本道理、品德修养做好了,这是房子的地基。

五六年级 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大学诵读

五六年级  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大学诵读

五六年级国学课课程理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由于受西方思潮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倾斜,中华传统美德正“日渐消瘦”,反映在广大的中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不顾实际的攀比、极度的浪费、自私任性的个性及诸多心理不健全的问题。

因此,探索一条长远的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已成为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对学生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国学课”,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

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第2段

弟子规第2段

弟子规第2段弟子规,即中国传统教育经典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子弟的行为准则。

它的第2段主要教导了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待人之道,以下是对这一段的阐述。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无过不成人,人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小焉。

这一段以“人孰无过”开篇,表明了人人都会犯错,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且学会改正。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意味着改正错误是一种最伟大的善举。

无论过错如何轻微或严重,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应该受到赞赏和鼓励。

无过不成人,人孰能无过?接着,第2段强调了过错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的。

因为过错是人们成长、发展和进步的机会,通过改正错误,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所行不正,虽折不央。

在这句话中,虽然字数简单明了,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行为不合适、不正当,即使在外在环境压力下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这丝毫不会改变我们应当坚持正义的决心。

即使我们会受到牺牲,也要坚定地选择正确的道路。

所谓君子,儿孙敬之;友有信,小人用之;虽远必诚,言而有信。

这段的最后四句话侧重于讲述如何与他人相处。

君子之道在于让自己的儿孙对自己敬畏有加。

这就是要求我们作为一位君子,要以言传身教,塑造自己的风范,培养下一代对我们的尊敬。

同时,作者还告诉我们朋友间要保持诚信,因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通过仔细分析弟子规第2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了人人都会犯错的普遍性,而改正错误是一种伟大的品质。

这一段还表明了过错对于个人成长的必要性,我们应该不断改正自己的过错,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而在与他人相处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子孙对我们的敬畏,并与朋友保持真诚和信任的关系。

弟子规是一部古老而又经典的教育文本,它的教诲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教案,弟子规

中班教案,弟子规

中班教案,弟子规篇一:《弟子规》完整版教案《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总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3、有余力,则学文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时数:一课时一、讲解题目: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二、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弟子规》入则孝第2段教学设计

《弟子规》入则孝第2段教学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第1段教学设计呼家庄小学王文娇【教学目的】1. 对前面所学《弟子规》知识做以梳理,进行汇报。

2. 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教学过程】一、展示活动:1. 班级姓名歌(全班齐说)。

(要求:右手伸向所说名字的同学,脑海中闪现姓名中的每一个字)2. 展示《弟子规》的【总叙】和【谨】两部分。

(展示形式:全班齐诵,带动作,2生在前领诵)3. 看图,说出相应的弟子规句子。

二、导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家尽孝的行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出则悌”的第1段。

(板书:出则悌)二、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 自读一遍这一段文字,找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共同交流、学习。

2. 解答疑难字词(板书)。

恭:ɡōnɡ睦:mù三、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学习第1段: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1. 齐读文字。

2. 指名说说这段文字的意思(两名)。

引出词语:兄友弟恭3. 师:关于兄友弟恭,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学生:想)4. 播放《孔融让梨》动画故事。

5. 问: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6. 延伸:有谁是家中的兄姐?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情景提示:①当你有好吃的东西或者好玩的玩具时;②当父母不在家时)四、检测学习情况看图,说出相应的弟子规句子。

五、总结做兄姐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姐,因为兄姐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篇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弟子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解说: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

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

读书时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ǐ jí dào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 解释: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 ,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 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 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孙中山先生 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 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 快乐之本。)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孝在中
fèn zì mǐn
怨何生
huò zuò zǒu
言语忍
zhǎng zhě xiān
忿自泯
yòu zhě hòu
• 或饮食 • 长呼人
或坐走 即代叫
wù hū míng
长者先
rén bù zài
幼者后
jǐ jí dào
zhǎng hū rén/jí dài jiào chēng zūn zhǎng lù yù zhǎng
yòu wù zuò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 【解释】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 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 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尊长前
声要低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称尊长 lù yù zhǎng 路遇长
勿呼名
jí qū yī
对尊长
zhǎng wú yán
勿见能
tuì gōng lì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 【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 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 的才能; •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 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
人不在
已即到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 称尊长
• 路遇长
勿呼名
jí qū yī
对尊长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勿见能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 骑下马
• zhǎng zhě lì
学习《弟子规》要求:
演讲:

讲述自己的故事
出则弟
• • xiōng dào yǒu cái wù qīng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 兄道友 • 财物轻
• • • • huò yǐn shí
弟道恭
yuàn hé shēng
兄弟睦
yán yǔ rěn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 【解释】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 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 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 优先,年幼者在后。
zhǎng hū rén
jí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shì zhū fù
rú shì fù
s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兄
• 【解释】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如同 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 同族的兄长,如堂兄姐、表兄姐,要 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作业:
• 1、通过做完试卷分析,为什么自己没做到,缺失 的有哪些? • 2、如何完善现有的缺失,用怎样的方法改善? • 3、如何把这个思想传递给你的部门员工? • 4、讲述自己的故事!
• shì zhū fù rú shìfù s 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xiōng
•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第二段出则弟
•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 解释:不论骑车或乘车,路上遇见长 辈,若方便停车,应下车问候,并询 问是否需要搭便车。若长辈要离去, 则目视长辈离去约百步之遥,才可以 离开。这是敬老尊贤的表现。
zhǎng zhě lì
1

• • • • •
1、 见到同事要鞠躬行礼,并说:老师,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见到同学,主动问好: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2、学会礼貌用语:谢谢你!对不起!再见!请问需要帮忙吗?主动帮 助有困难的同事。 3、轻步走进、走出教室,起立坐下要轻声拉放椅子,离开位子时要将 椅子放好,垃圾带走。不在教室里面大声喧哗; 4、上课要坐正,发言要举手。回答问题完后,要告诉教师:老师,我 回答完了;不知道就说:老师,我不知道; 5、上课由班长喊口令(静息、坐正、起立、敬礼、坐下、坐正);作业 由小组长收齐交给班长,小组长要带头学习弟子规,并帮助组员逐步 改正不好的习惯。 6、平时在生活中要以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为标准,严格 要求自己的言行。 7、当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应该主动提醒:你做错了,不能这样做。
乘下车
yòu wù zuò
过犹待
zhǎng zhě zuò
百步余
mìng nǎi zuò
• 长者立

幼勿坐
shēng yào dī
长者坐
dī bù wén
命乃坐
què fēi yí
zūn zhǎng qián
•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 jìn bì qū tuìbì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 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 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 解释: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 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 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 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 生。
低不闻
却非宜
• 解释: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 ,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或 不回答,也是不恰当的。
jìn bì qū 进必趋
tuìbì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 解释: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 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 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 ,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