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课

合集下载

7第七课《弟子规节选二)

7第七课《弟子规节选二)

第七课:《弟子规》(节选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弟子规》(节选二)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我会读我会说: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条的确很重要。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想 着去读那本。这本书没有读完,不要去读另一本。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的多一点,但还是要抓紧时间用 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会弄明白。 有疑问的地方,应随时记下来向别人请教,直到确 确实实搞清楚。

“弟子规”篇-余力学文

“弟子规”篇-余力学文

文明礼仪之“弟子规”——余力学文第一课不能死啃书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译文]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

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

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

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

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拓展阅读: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

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

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作业要求】1、背诵弟子规并知道意思。

2、学讲小故事,谈谈体会。

第二课学习书中的道理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译文]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小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

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

后来孙权批评他们说:“你们现在掌握了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应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

这样会大有好处的。

不要总说忙,但有我忙吗?我都会抽时间研究兵法。

光武帝再忙也抓紧时间学习,曹操也老而好学,你们就不能学一学吗?”他们听了后,便刻苦学习,成了知识渊博的人。

拓展阅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

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

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篇一:弟子规父母呼教案弟子规: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国学老师杨老师。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国学课堂。

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请大家认真看哦。

等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好,动画片看完了,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举手回答(黄香)非常棒,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黄香为他的父亲做了什么事情呢?请举手回答。

(第一件事情:夏天为父亲扇凉席,第二个: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对,好,小朋友们都看的非常认真,那现在老师要问了,黄香为什么要为他的父亲做这些事呀?(因为他想做)因为黄香爱父亲,体贴父亲,所以会为父亲做一些事情,我们的小朋友是不是也爱爸爸妈妈呢?(是)也会像小黄香一样去为爸爸妈(来自: 书业网:大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父母呼)妈做一些事情吗?(会)好了,这就是孝的体现。

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这个字,你们都认识那些部分?(给大家展示“孝”)“孝”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去掉一个匕,大家看"匕"像不像一根拐杖呀?那如果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孩子能够马上过来搀扶老人,这就是孝的本义。

那小朋友们想想,这个孩子一定是这个老人的儿女吗?(是)(再想想,一定是吗,刚才老师讲的时候有提到这是老人的孩子吗?没有对不对,)其实呀,孝不一定是指孩子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对所有老年人的一种尊敬和爱护。

好,我们刚才学习了孝字,我相信大家都想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那怎么做才算是最乖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弟子规里面是怎么做的吧。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大家先听听那些播音艺术家们的朗诵,请认真听。

在听的过程当中呢,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呢,是请大家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边听变把不懂的字、音圈出来,加深印象。

第二呢,是要注意节奏和韵律。

(播放录音。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

请注意你们刚才标出来的几个字的读音。

开始!3、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那个音呢?。

第二章《弟子规》课件

第二章《弟子规》课件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 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 ‚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 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 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 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 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 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 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因 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 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 品德的人。
故事2:
郯 子 鹿 乳 郯tán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 母年老,双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 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 鹿群中取鹿乳。猎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 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 大声地把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这才免掉了被射杀 的危险。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 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 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据有关 资料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即孔子、 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故事1: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 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 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 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博,并 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 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 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 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 ‘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 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 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 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教育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弟子规》的前十课内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经典著作的精髓。

第一课:弟子规初学(天地,人伦)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天”、“地”与“人”的关系,强调天地万物间的相互依存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道义。

弟子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从小养成尊重他人、学会感恩的良好品德。

第二课:弟子规进守(兄道)在这一课中,讲述了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扶持的道理。

弟子应当互相敬爱,不可互相之谤言。

家庭关系是建立基本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应该维系好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朋友间的相处之道。

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选择好朋友,和正直善良的人为伍。

心胸要宽广,待人要真诚,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这一课重点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长是教导与榜样,弟子应该恭敬师长,虚心向学,以师长为楷模,以友为辅。

师长教导,弟子应当虚心听取,学会自省自律。

这一课强调了人际交往的广度与广泛性。

弟子应当广交知友,结交各行各业的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拘小节,不为一己私利,真诚待人,宽容大度。

这一课讲述了尊重亲属,尤其是父母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关爱亲人,以慈爱之心待亲人,以礼仪之道行孝道,维护家庭和睦。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对待书籍文字的态度。

弟子应当尊重书籍文字,勤奋钻研,广读书籍,积极学习,注重知识修养,提升素养修養。

这一课从“一字”的角度切入,强调了弟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果断,不言而喻。

这一课主要强调了弟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弟子应当常思德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修正自身不足,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这一课强调了弟子要懂得守默寡言,严肃庄重。

宜思宜作,思虑之严谨,行为之慎重,才能步入正道,触类旁通。

国学《弟子规》

国学《弟子规》

声明:本文档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弟子规第1课弟子规大意:《弟子规》的内容,来自孔子的教导。

首先要学会孝悌,其次要谨慎诚信。

要爱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贤者。

(在这之后,)倘若还有余下的精力,就要多读书,学习古代的文化。

解读《弟子规》是一部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旨的蒙学读本,原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编撰的《训蒙文》,后在乾隆年间,由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为《弟子规》。

这四句是《弟子规》的《总叙》,短短的内容,含义却很丰富。

首先它说明,《弟子规》的思想,来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诲。

这段文字,便来自《论语•学而》:“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次,这段文字层次清晰地点出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所要遵循的次第顺序。

先要在家里学会对待父母兄弟的正确的态度(孝悌),然后做到自身的谨言和诚信,再将家庭生活中所培养的善的品德推广开去(泛爱众)。

同时要注意:博爱大众,不是无原则地交朋友,而要亲近仁人君子。

在这些道德实践之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也就是说,实践优先于文化学习——这对于我们改善当今教育的一个问题——多侧重于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而相对忽视孩子的社会情感教育,恰恰是很有助益的。

《弟子规》全文,重在训练孩子遵守正确的言行礼仪规范。

而《总叙》里点明的“孝悌谨信仁爱”,便是传统礼仪规范的内在思想核心。

大意:父母呼叫时,答应不要缓慢。

父母差遣时,行动不要慵懒。

父母教诲时,必须恭敬听取。

父母责备时,必须和顺地接受。

冬季时要保证父母温暖,夏季时要保证父母清凉,早上要问候父母,晚上也伺候父母安睡。

外出要告诉父母去向,回家也告诉父母一声,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从事之业不要随意改变。

与父母相处,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如果擅自做主,就会有损孝道。

即使是小物件,也不要私藏起来,如果私藏起来,父母会很伤心。

解读这一课是“入则孝”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子女在家庭之中应当如何表现才能尽到孝道。

《弟子规》第二节课

《弟子规》第二节课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各组学习情况统计
第一组:90+90+35+100+100 第二组:10+20+100 第三组:0+30+100
第四组:10+80+20+100
挑战题
一、把两天学过的《弟子累组 内积分。 三、准备演讲的内容。 四、你能写出下面的数吗?你能想出妙招吗? 一亿三千四百万;三千零二十万;一百亿零三 万零三十;三十一亿五千四百八十六万七千二 百五十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啮指痛心》
•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 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 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 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 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
父母教 须静听 • 教:训诲,教导。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的教诲,应当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责:要求,责备,责问。 • 承:接受,承受。
本课译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 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 对于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偷懒。
• (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 • • • • •
1.老师提问 「父母亲骂我们是为了什么?」 「有没有可能父母亲责备我们是为了好玩?」 「你最近常因为什么事被父母亲责备?」 (学生可能回答:「东西乱丢」、「计算机玩太久」) 2.引导学生 「父母亲这样的责备是在怕什么?」「是希望我们可以有怎么样的表现?」(学生可能的回答:「东西 乱丢下次找不到」、「怕我们近视或是功课退步」) • 3.老师讲解: • 当父母亲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说:「对不起,我错了,谢谢 。」 • 4. 请全体学生先ㄧ同练习,再请个别学生出来扮演父母亲和孩子,让学生练习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 和对话(将父母亲可能会责备的话做成签,让出来扮演的父母的学生抽签)(附录一)。
• •
故事时间
倒垃圾-5元
有一天晚上妈妈在厨房张罗晚餐时,小男孩手拿一张清单给妈妈,妈妈放下手边的工作一看,清单上面写着:拖地-10元
• (一)免费的账单
• 打掃房間-10元 •
得好兒童獎狀-50元 幫忙買醬油-5元
整理客廳-20元 幫忙照顧弟弟-5元 總共欠我105元
妈妈看他在那充满期待,往事浮现脑海,所以她拿起笔把纸翻过来,写下一些字:
父母命 父母责
行勿懒 须顺承
父母呼 应勿缓 • 呼:喊,叫,唤。 • 应:应对,回答。 • 缓:缓慢,迟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命:指派。 • 行:行动、执行。
孝 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 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 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 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 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 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全书共分18 章。
• 礼 仪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 情,要尽量做好。 • 作 业:帮父母 收拾餐桌。
第二课
入则孝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 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 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 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 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 孝当先。
懷胎十月,你住在我肚子…………………免費 • 2.半夜時你肚子餓,為你泡牛奶、換尿布、蓋被子………………………………………….. 免費
• 3.你生病發燒、咳嗽、拉肚子,帶你看醫生,為你擔心,為你難過、著急………………..
• 4.幫你買衣服、玩具、吃的……………… .免費 •
免費
你把以上都加起来,妈妈对你的爱通通不用钱,当儿子看完他妈妈写的清单,眼中大颗泪水打转,心中很感 动,他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然后拿起笔在账单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全付了」。
三、常礼举要

• • • • • • • • •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学生表演: 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 2.引导学生: 「这样有没有礼貌?」、「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 3.老师讲解: (1)告诉学生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 说:「 ,请问您有什么事?」 (2)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是的,我马上去 做。」接着立刻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或 (3)做完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

• • • • • •
1.引导发问: (1)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是谁一直在关心你、照顾你? (2)说说看,现在我们年纪还小,要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 (3)回去想想看,父母都为你们做了那些免费的事呢? 2.给同学的话: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向父母要求过,写完功课要看电视、打电动、玩计算机,过生日要 买玩具,考试100分要礼物、奖品……,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免费的,有时为了鼓励我们还 送我们很多礼物,带我们去玩。看看父母的用心,为了让你们学好做人处事的道理,还不 怕辛苦的带你们来学校上弟子规,所以你们更应该无条件的以「好表现」来回报父母,才 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