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2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

《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
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
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
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古筝音乐、曲谱活动过程一、激情引入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爱,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虚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古文。
出则悌教案

出则悌教案《弟子规》之〈出则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所学内容的含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四、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齐背已学《弟子规》的所有内容,并作点评。
(二)新授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的句子。
2、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3、理解其义(1)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谁来说说这些句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学生试着自己来解释字的意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恭:恭敬。
睦:和睦。
)欣赏动画《孔融让梨》。
找一找动画中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句话,说一说,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轻:看轻。
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怒、愤怒。
泯:消除、消灭、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弟子规教案3出则悌2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于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吉化三中教学设计
第3次
课题:出则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2016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渗透
1、对内容加以讲解
2、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让学生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

弟子规出则悌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悌心——以《弟子规》为基础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关于悌的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悌心,促进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的良好发展;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文本材料;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弟子规》的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弟子规》,并征求他们对悌的理解。
Step 2:讲解悌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讲解悌的含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悌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悌。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你在家庭中如何表现悌心?2. 你在学校中如何表现悌心?3. 你在社会中如何表现悌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将其展示给全班。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Step 5: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弟子规》中与悌相关的段落。
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内容,分角色进行扮演,展示悌心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Step 6:个人总结(5分钟)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在本课程中学到的关于悌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悌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Step 7:课堂展示和反思(5分钟)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总结,并进行课堂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持续发展和践行悌心。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悌心实践活动,如走访社区老人、帮助弱势群体等;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培养悌心;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悌心典范,如亲人、老师、社会公民等,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弟子规教学二《出则悌》

新庄中心校
李宝升
兄弟睦
当哥哥姐姐的要 友爱弟妹,作弟 妹的要懂得恭敬 兄姐,兄弟姐妹 能和睦相处,一 家人和乐融融, 父母自然欢喜, 孝道就在其中了。 xiōng dào yǒu
dì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huò yǐn shí 或饮食
huò zuò zǒu 或坐走
zhǎng zhě xiān 长者先
yòu zhě hòu 幼者后
已即到
长辈有事呼唤人, 应代为传唤,如 果那个人不在, 自己应该主动去 询问是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 不能帮忙时则代 为转告。
zhǎng hū rén 长呼人
jídài jiào 即代叫
rén bù zài 人不在
jǐ jí dào 已即到
孙中山先生说: “人生以服务为 目的,不以夺取 为目的。”青少 年守则明言:助 人为快乐之本。
chēng zūn zhǎng 称尊长
wù hū mí ng 勿呼名
duìzūn zhǎng 对尊长
wù xiàn néng 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 以直呼姓名,在 长辈面前,要谦 虚有礼,不可以 炫耀自己的才能;
勿呼名
lù yù zhǎng 路遇长
jíqū yī 疾趋揖
zhǎng wú yán 长无言
tuìgōng lì 退恭立
路上遇见长辈, 应向前问好,长 辈没有事时,即 恭敬退后站立一 旁,等待长辈离 去。
疾趋揖
乘下车
不论骑马或乘车, 路上遇见长辈均 应下马或下车问 候,并等到长者 离去稍远,约百 步之后,才可以 离开。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出则悌教学设计

《出则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的意思。
2. 看故事、听故事,学会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以及尊尊老敬贤之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2)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学会行住坐卧的基本礼仪,尊老敬贤人生态度难点:理解含义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二)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 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 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三)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于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教学难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本节内容理解不上去。
教学流程: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二)情绪控制教学
愤怒对人昰不好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ㄧ句话,或ㄧ个动作就生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停、想、选、做、评,这五个步骤来帮助自己。
1.停
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自己先停下来先不要有任何反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放轻松:
吉化三中教学设计
第2次
课题: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渗透
1、对内容加以讲解
2、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让学生正确处理亲属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对内容的讲解
1.引导发问:
(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兄弟姐妹)
(2)你们快乐吗?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同学们,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1.引导发问:
(1)为何唐太宗割胡?(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
(2)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
(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4.做
选好你的决定后,就要付诸行动,马上去做。(没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时,可从头再来ㄧ次。)
5.评
做完之后,效果如何?帮自己打个分数,想想看下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我要不要用相同的方法来处理呢?好的就肯定自己,不好的就要再多加
改进。
(四)举例练习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太太脾气并不好,常常会对他发脾气,但是
苏格拉底很能忍耐,从不会跟他太太计较。有一天,他太太在那里唠叨了半天,苏格拉底不为所动,坐在那里没有回应,他太太看了一把火冒了上来,就对他说:「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说完话,就拿出ㄧ大盆冷水从他头上泼了下去。这时,苏格拉底笑着说:「我就知道打完雷后,会下一场大雨。」
(1)深呼吸(心里想着我要微笑)。
(2)数数法(从1数到10,如果还在气头上就再多数几遍)。
(3)放轻松(边听柔和的音乐,边试着放松肌肉)。(生气时心中就像有颗炸弹,为了不让它爆炸,必须马上停下来并在炸弹上浇浇水。)
2.想
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我们可以参考:
(1)回忆过去自己的经验。
同学们,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停、想、选、做、评,五个步骤来想想看。
1.停:当苏格拉底他太太泼水时,他没有马上动手或动口。
2.想:解决的方法(1)用微笑有趣的方法化解(2)骂回去(3)动手打人。
3.选:他选了第一种方式「微笑」。
4.做:他微笑后,说了一段话自嘲。
5.评:这个方法的结果有达到「你好,我也好」的结果,太太泼了水后气消了,他也用幽默的方式来取代发脾气(言语忍忿自泯)。
板书设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反思:(要求手写)
(上下左右边距均设为2厘米,全文宋体5号字,A4纵向格式)
(2)别人曾经有过的经验(新闻、历史故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要求手写)
二次备课
3.选
想到可以解决事情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把这些方法列出来,我们依照这些方法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将它们分成四种类型:
(1)你不好,我不好。(炸弹炸到自己也炸到别人,是糊涂的人。)
(2)你不好,我好。(把炸弹丢到别人的身上,是自私的人。)
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
(2)左手放于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否更轻松自如。
(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五)实际演练
用下列三种情境请学生出来练习:
1.姐姐(哥哥)骂我没有把东西收好(言语忍忿自泯)。
2.有人说我的坏话或嘲笑我(言语忍忿自泯)。
3.有同学(兄弟姐妹)抢走我的东西(财物轻怨何生)。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六)总结
各位同学想想看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东西呢?当你和别人意见不同时不要觉得别人一定是错的,遇到一些状况时要记得停、想、选、做、评。
(3)你好,我不好。(把炸弹留在自己身上引爆,是圣人。)
(4)你好,我也好。(把浇过水的炸弹拆掉,就没人会受伤,是智慧的人。)
而当你选择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时,你就会成为四种不同的人,你们想成为哪一种人呢?
如果能够做出你好我也好的决定当然最好,但是很多时候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到第三种,像古时候的大舜、闵子骞,他们的继母对他们不好,可是他们都用第三种方式,最后感动了家人,自然就变成「你好,我也好」的结果了。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么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