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胡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胡

中外建筑史复习题中国建筑史部分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3.(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P16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P18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P317.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经过十年战争,终于攻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P388.汉代建筑发展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制砖技术)和(拱券技术)有了发展。

P479.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式),即以塔为窟的中心,这种窟在大同云岗石窟中较多;二是(佛度式),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三是(僧院式),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三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10.(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

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式)(或称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P8711.(《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宋代将作监(李诫)。

P11112.元代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在内地出现了喇嘛教寺院。

如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

13.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统治机构)、(手工商业区)和(居民区)。

14.我国的五大古都是:(北京)(洛阳)(开封)(西安)(南京)。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式汉时成熟,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柱,柱⽐较密,⽽柱径略⼩,不⽤梁,⽤“穿”贯于柱间,上可⽴短柱,柱顶直接承檩。

优点是⽤料较⼩,⼭⾯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各省多⽤。

沿进深⽅向布置⽯础,础上⽴柱,柱上架梁,梁上⽴⽠柱,架短梁,最上是脊⽠柱,构成⼀屋架;在屋架之间⽤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和屋⾯,使屋架完全连成⼀个整体。

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柱,可获得较⼤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材较⼤,消耗⽊材较多。

3、井⼲式将圆⽊或半圆⽊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建筑⾯阔和进深受⽊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不⼴。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栋建筑,直到⼀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梢间-梢间-⼜次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尽间5、⼯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周⾄汉,国家最⾼⼯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之⼯”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匠的副⼿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

监的副⼿称为“少监”。

11、⼯部隋朝开始设置的,⽤以掌管全国的⼟⽊建筑⼯程和屯⽥、⽔利等各项⼯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将作⼤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的技术⼈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指挥,并以次为⽣。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主要题型: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三、作图题巴黎圣母院、坦比哀多、雅典卫城、帕拉弟奥母题、巴西利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包豪斯校舍、萨伏伊别墅四、简答题五、论述题一、古埃及建筑:(1)最成熟的金字塔群及三座金字塔的名称: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2)金字塔时代、玛斯塔巴定义及金字塔时代的主要矛盾。

金字塔时代:埃及绝大多数金字塔都建于第三~第六王朝时期,也就是在大约公元前2800~2300年之间,因此第一时期被人们称为金字塔时代。

玛斯塔巴: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除了宽大的地下墓室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仿照在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

金字塔时代矛盾:它体现着古埃及劳动人民卓越的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对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雄健魄力;但是,这些建筑物却是皇权的象征,表现着皇帝的神性。

二、古希腊建筑:(1)古希腊的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a: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出现了希腊大陆的多立克安族,直到公元前5世纪,发展稍微成熟;b:细长比:1:4到1:6,柱子粗壮、宏伟、开间较小c:特性:刚劲、有力、率直,表现了柱或支撑物的建筑学作用,同时象征了男性;d:横截面:柱身带有明显的凹圆槽,而且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共20个,e:装饰:没有柱础,只有柱头f:构成部分:柱身、柱头、檐底托板、额枋、边条、钉头饰、三陇板、嵌板、檐壁、檐口。

爱奥尼柱式:a:起源于希腊爱奥尼亚族;b:细长比:1:9到1:10,柱子较纤细、轻巧,故开间较宽;c:特性:精致、典雅、柔和,弹性的优雅形象,象征女性;d:柱头:由装饰颈带和通过颈带的两个相连面相对的大涡卷构成;e:装饰:腰线与山墙几乎全部有雕刻和装饰,柱有柱础,柱础上有圆形石盘;f:横截面:凹槽较浅,并形成棱角共24个,棱角不锋利。

科林斯柱式:a:起源b:柱头c:除柱头外,其他的与爱奥尼柱式相同d:特性:柱头为花篮式(忍冬草),秀美,精细,匀称,装饰奢华多里克柱式的代表建筑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建筑是伊瑞克提翁神庙;科林斯柱式的代表建筑是奖杯亭。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

3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4举折:宋朝修建屋顶构架的做法。

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举是指屋架的高,常由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的,这就是“折”。

5梭柱:是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

6抱厦:即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

7收山:是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8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9阑额:是联络檐柱(或副阶柱),上承补间铺作之枋料。

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

10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作三大类之一,其中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11舍宅为寺。

是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有贵族官僚的府邸改建的,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就是所谓“舍宅为寺”。

12副阶周匝。

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13补间铺作。

是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

14金厢斗底槽。

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15“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

在中外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出现各种形态的中西文化建筑形式,有三种设计模式:第一种是被视为仿古做法的“宫殿式”;第二种是被视为这种做法的混合式;第三种是被视为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16方尖碑。

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

17.帆拱。

中外城市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筑史复习提纲第二讲1、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末期2、《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表达中国最早的建筑形制。

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王城图3、《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①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②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③方格网的规划方法●意义:①《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②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3、中国的城与廓的区别:《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4、城与市概念: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第三章1、吴淹城:江苏省常州市南,是西周淹国都城。

有完整的三套城墙体系,分王城、内城、外城。

王城呈方形,周长约0.5公里;内城为不规则圆形,长约1.5公里;外城也是不规则的圆形,周长约2.5公里。

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

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一〉古埃及1、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象汉字的“金”,所以称作“金字塔”3、太阳神庙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4、玛斯塔巴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重要建筑物名称:阿玛尔纳宫殿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埃德府神庙牌楼门〈二〉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实例:乌尔山岳台。

3、人首翼牛像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

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

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

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4、百柱厅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

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

重要建筑物名称:乌尔山岳台萨艮(gen)王宫珀赛玻里斯宫补:两河下游——古巴比伦王国两河上游——亚述王国伊朗高原——波斯帝国〈三〉古希腊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国建筑史》课程复习提纲中国建筑史部分:1.中国木构建筑主要的两种结构体系(含图示),以及其特点和优缺点的比较。

穿斗式和抬梁式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即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比较: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取材较易,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2.“斗栱”的概念以及“斗栱”的组成与作用。

斗栱: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它又有一顶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介于上下两层翘、昂间的斗形立方块称为“斗”,四面开口。

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昂:斗栱中斜置的构建,起杠杆作用。

3.何谓“榫卯”。

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榫眼、榫槽)。

4.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顶特征,包含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九种基本样式及其图示。

屋顶:悬山、硬山、庑殿、歇山、重檐、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

5.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俞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进一步的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国建筑史》课程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部分:
1.中国木构建筑主要的两种结构体系(含图示),以及其特点和优缺点的比较。

穿斗式和抬梁式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 3~5 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即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

比较: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取材较易,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使用这二者。

2.“斗栱”的概念以及“斗栱”的组成与作用。

斗栱: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它又有一顶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介于上下两层翘、昂间的斗形立方块称为“斗” ,四面开口。

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

昂:斗栱中斜置的构建,起杠杆作用。

3.何谓“榫卯”。

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 ;凹进部分叫0L(或叫榫眼、榫槽)。

4.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和屋顶特征,包含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九种基本样式及
其图示。

屋顶:悬山、硬山、庑殿、歇山、重檐、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

5.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俞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的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6.何谓“舍宅为寺”。

士族,富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
7.何谓“明堂”。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
祭天,并配祀祖宗。

8.何谓“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

采用当时西方建筑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平面设计符合西方建筑的功能主义设计理念,外部造型模仿或挪用中国宫殿寺庙建筑构图元素并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糅合的新建筑式样.
9.《营造法式》及其作者。

作者:《营造法式》宋李诫
内容: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是北宋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10.何谓“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

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11.何谓“流杯亭”。

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娱乐性建筑,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凉亭____ ,古时人们常在这种亭子上临水沐浴、招魂续魄、除灾求福的活动
12. 山西
五台佛光
寺大殿
平、立面
的图示。

13. 北
京天坛
祈年殿正
立面图。

外国建筑
史部分:
1.何谓
“玛斯塔
巴(Mastaba)”。

古埃及早期陵墓,在形式上可能源自于对当时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形斜坡道相连。

2.古希腊柱式、古罗马柱式。

希腊柱式
A:塔司干式 B :多立克式 C :爱奥尼式 D :科林斯式E:
混合式
古罗马柱式
3.帕提农神庙的立面简图4.古罗马拱券技术。

(P67)
①混凝土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与成就,对欧洲建筑有很大的奉献。

②拱券结构技术使得古罗马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建筑那种空前大胆地
创造精神有了物质基础。

③通过拱券技术改造了希腊建筑遗产的形制、风格和形式。

④希腊的柱式在和拱券技术结合之后扩展了它的艺术手法,拓宽了它的适应性,从而增
加了生命力。

5.古罗马大角斗场的特征。

大角斗场立面高,分为 4 层。

下3 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

立面上不分主次,适合于人流均匀分散的实际情况。

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的对比很丰富,角斗场又是长圆形,光影富有变化,虽然周圆一律,却并不单调。

保持原有几何体的单纯性,浑然而无始终,更显得宏伟、完整、奇大无比。

叠柱式的水平划分更强化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

6.古罗马万神庙的建筑特征。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而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
和砖。

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米,顶端高度也是米。

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

穹顶中央幵了一个直径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从洞进圆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

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幵朗、阔大而庄严。

7.拜占庭建筑的穹顶与帆拱。

穹顶: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所余下的部分。

她的重量完全有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担。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8.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内容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

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

9.何谓“帕拉第奥母题”。

帕拉第奥母题是指对已建大厅进行改造,增建楼厅并加固回廊设计。

原厅层高、幵间和拱结构决定了外廊立面不适合传统构图,建筑师创造性解决立面柱式构图,后人称一一帕拉第奥母题。

帕拉第奥母题又常仅仅是指处于两个壁柱之间的三个窗洞的处理一一即当中的呈券形,高而且宽;两旁的竖向矩形,低而且狭。

10.希腊十字式和拉丁十字式(含平面)。

中央的穹顶和它的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在这种形式的教堂里,东西向的本堂和南北向的轴廊垂直相交,状如十字
架,故得名拉丁十字式。

11.何谓“罗马风建筑”。

是西欧10〜12世纪圭寸建社会确定时期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建筑风格,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12.哥特式建筑的结构及立面特征。

结构:① 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节省了材料。

②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到独立的
飞券在两侧的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庭每间十字拱的4角的起脚抵住她的侧推力。

③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拱和尖券。

侧推力小,有利于减轻结构。

立面特征:① 鲜明的矛盾性,形体之间主次难分;
②建筑体型很长,有着很强的向上的动势;
③建筑是多彩多色的;
④建筑外立面富有装饰。

13.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征。

①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
②追求新奇。

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
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相互渗透;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
③趋向自然。

建筑逐渐幵敞,增加了自然题材。

14.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

①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幵地面。

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②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③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④横向长窗:大面幵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⑤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作图题,论述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