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 —————————————————————————————— 癫痫病学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序(1)(2) 前言 领导小组名单编辑委员会名单(按标准本)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 编写说明 为了规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癫痫诊疗中的行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兼顾到医疗保险对癫痫诊治的给付标准,2005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编写“癫痫诊疗指南”。我们充分认识到指南的编写是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癫痫诊疗领域亦属首次。因此,我们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选出30余位学识高、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癫痫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对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数个权威性的指南文本,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拟稿。内容和文字经过数次集体审阅、讨论和修改,最后又请国内癫痫学界权威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定稿。因此,本指南在学术水平、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鉴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专家成员,中华医学会所属该分会、学组同意与中国抗癫痫协会以“联合编写”的名义发布本指南。经请示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医学会,认为本指南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的编写要求和标准,在按中华医学会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临床诊疗指南》丛书序列,作为“癫痫分册”出版。 本指南系首次出版,其中缺点、不足在所难免。热切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施行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待再版时予以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李世绰 2006 年 9 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产科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产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分,“医疗服 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30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三、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四、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五、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 六、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且在岗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七、此标准用于答辩评比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中标明“△”符号的,用于答辩评比。对于答辩评比的内 容,必要时将在现场检查时进行复核。

序号检查内容标准 分 检查方法评分标准备注 一基础条件100 发展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5查相关医院文件、会议纪要等材料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2分;规划的合理性得2分; 执行效果得1分。 1环境 (10)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 或措施 5查有关资料 政策、措施齐全,为医院内重点学科,得5分;政策措 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3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 落实,不得分。 独立单元,科室布局合理10 现场查看科室布局、就诊流程指示、专科设置符合相关标准得6分;科室标识规范、清楚得 科室标识4分。 2 专科 规模床位数 △10 具有至少1个护理单元、30张床的独30张床,得6分;每增加30张床加2分,总分不超过 立病区标准分。 (30)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 米 10查医院有关文件,并实地查看 ≥6平方米得10分;每减少1平方米扣5分;少于4平 方米,不得分。 相关科室能够满足专科发展 需要△ 10查看临床检验、辅助治疗能力 医技科室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得5分,设备设施满足需 要得5分。 支撑医疗设备能满足专科开展全 3条件 (30)部技术项目需要,具有先进性 和适宜性△ 10听取汇报,现场检查 满足需要得5分;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得3分;医疗设备 的适宜性得2分。 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10查医院账薄、报表,核对有关数据 评估前5年投入大于300万元得10分,每少30万元减 1分;未专款专用的,不得分。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妊娠恶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妊娠恶阻(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妊娠恶阻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妊娠恶阻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妊娠恶阻 morning sickness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期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则食入即吐。该病又称“妊娠呕吐”、“阻病”、“子病”、“病儿”等。大多出现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2,3,4,5] 有停经史及早期妊娠反应,多发生在妊娠3个月内。 3.1.2 症状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6,7,8,9] 妊娠期间(多从妊娠早期开始)频繁呕吐,或食入即吐,甚至呕吐苦水或挟血丝,厌食,头晕 ,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目眶下陷,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脉搏增快,黄疸,少尿,嗜睡和昏迷等危象。 3.1.3 体征 (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 [10,11] 妇科检查 为妊娠子宫。 3.1.4 辅助检查 3.1. 4.1 血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 [1,2,7,12,13,14,15,16] 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可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肝肾功能化验以确定有无肝肾受损。 3.1. 4.2 尿液检查 (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7,12,13,15,17,18] 记24小时尿量,以调整输液量。同时查尿酮体、尿比重、尿蛋白及管型尿。尿酮体呈阳性。 3.1. 4.3 心电图检查 (证据分级Ⅲ:/推荐级别:D) [19,20] 病情严重者,可有低血钾的表现。 3.1. 4.4 盆腔超声检查(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 [1,2,7,12,13,15,17,18,21]

妊娠期用药FDA五级分类法

【 北京紫竹药业】 1 概述 妊娠期用药对母儿的安全性历来为医生和孕妇所关心。妊娠期孕妇难免不使用药物,据统计,妊娠期用药的妇女高达80%左右,所以不但是妇产科医生,还有内、外科医生都应该知道各科常用药物是否可以在孕期使用和如何使用。 2 妊娠期用药的FDA分类及其标准 对妊娠期孕妇用药的药品安全性分类有好几种办法,其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订的标准,涵义明确、科学客观,所以广为各国医生所接受。FDA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A、B、C、D、X五类,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现将FDA5个等级分类标准叙述如下。 2.1 分类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2.2分类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2.3 分类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2.4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2.5 分类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3 各分类药物的简单介绍 3.1 分类A等级: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 3.2 分类B等级: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cefatrizine,商品名为菌必治或称罗士芬)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ceftazidime,商品名为复达欣)等都是B类药。另外,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类药。 在此,有必要对甲硝唑做一些介绍,众所周知甲硝唑是一种治疗滴虫病的药物,但它又是一种优良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疾病的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它对啮齿类动物可以致畸,不过对于人类,长时间积累的大量临床资料中证实在早期妊娠时应用并未增加胎儿的致畸率。 所以在FDA妊娠期药物分类中甲硝唑置于B类中。在抗结核药物中,乙胺丁醇是B类药。在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吲哚苏辛(消炎痛)、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均属B类药。但要注意的是,妊娠32周后,服用吲哚苏辛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动脉导管狭窄或闭锁,以致胎儿死亡。故32周后不应再服吲哚苏辛。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洋地黄、地高辛及毛花甙丙(西地兰)均属B类药。对胎儿有损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强地松也属B类药。 妊娠期用药FDA五级分类法 戴钟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 临床诊疗指南与标准 DAI Zhong-ying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5月第19卷第5期11

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

段华教授深度解读《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新内容和新观点(一) 2015-11-09中国妇产科在线中国妇产科在线 cogonline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企业和广大患者,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编者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临床作为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来讲,对于女性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可以用“猖盛”不衰,危害不减这样的术语来形容它。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我们对此症认识的不断的统一,也使我们对它的诊治逐渐趋于规范,前一版指南是2007年制定的,对于我们现在来讲可以说是年代已久,在这几年当中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和临床技术的进展,有很多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内容不断的丰富完善我们以往的指南。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背景之下呢,由郎景和郎院士牵头带领大家制订了2015版指南。 段华教授 专家简介

1.内异症概述:定义、发病机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 2.内异症的诊断: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 3.预后评估:临床分期及内异症生育指数 4.治疗:治疗总则、治疗方法(手术、药物)、不同情况的处理(疼痛、不孕、DIE、复发和未控、恶变、绝经后内异症、青少年内异症、盆腔外内异症、子宫腺肌病等) 二.所谓指南“新内容”是指相比2007年诊疗规范,新指南中增加或细化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发病机制 《2015版诊治指南》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相关因素包括: ●经血逆流种植理论 ●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 ●免疫炎症反应 ●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 ●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的女性风险↑ ●在位内膜决定论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妊娠合并梅毒诊疗指南

妊娠合并梅毒诊疗指南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在多数地区为2‰~5‰。 梅毒对孕妇和胎儿均危害严重,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自妊娠2周起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感染胎盘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引起死胎、死产或早产。 梅毒如未经治疗,可导致胎儿自然流产或死产(17%~46%)、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25%)、新生儿死亡(12%~35%)或婴儿感染(21%~33%),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为36%~81%。导致不良围产结局的因素包括:早期梅毒(特别是二期梅毒)、非螺旋体试验抗体高滴度[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滴度≥1∶16]和 孕早期未及时诊治(如治疗后30d内分娩)。 国外研究中,对妊娠合并梅毒规范治疗,二期梅毒治疗后可预防94%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可预防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如在妊娠20周内治疗,则可预防99%的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国内研究中,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梅毒,99%的孕妇可获得健康婴儿。 一、病程和分期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硬下疳,称为一期梅毒。出现硬下疳后,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经过6~8周,几乎所有的组织及器官均受侵,称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症状可不经治疗而自然消失,又进入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再次出现症状,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可以复发数次。根据病期可将梅毒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内,包括:(1)一期梅毒(硬下疳);(2)二期梅毒(全身皮疹); (3)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包括:(1)皮肤、黏膜、骨、眼等梅毒;(2)心血管梅毒; (3)神经梅毒;(4)内脏梅毒;(5)晚期潜伏梅毒。 二、诊断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016年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 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 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 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 头下降停滞 (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 2.急诊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精选.doc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定价:22元2009年 2、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定价:118元2009年 3、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定价:32元2009年 4、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定价:70元2009年 5、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定价:36元2009年 6、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定价:24元2009年 7、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8年 8、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定价:24元2008年 9、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定价:40元2008年 10、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8年 11、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定价:54元2008年 12、临床诊疗指南-免疫学分册定价:25元2008年 13、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定价:31元2007年 14、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定价:23元2007年 15、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定价:20元2007年 16、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定价:53元2012年 1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18、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7年 19、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定价:27元2007年 20、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定价:85元2007年 2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定价:39元2007年 22、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定价:40元2007年 23、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7年 24、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定价:45元2007年 25、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 定价:10元2007年 26、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定价:26元2007年 27、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定价:19元2007年 28、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定价:30元2006年 29、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定价:23元2006年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

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裂得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与专家意见,制定《肛裂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执行、 肛裂就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纵形全层裂开后形成得缺血性溃疡,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与内括约肌痉挛、损伤后感染等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肛门排便时与排便后周期性剧烈锐痛,少量便血色鲜红,可伴有大便秘结,肛门分泌物、瘙痒等。 2、体征:好发于肛管后正中或前位溃疡,慢性肛裂可伴有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窦、 3、分类: (1)Ⅰ期肛裂:肛管皮肤浅表纵裂溃疡,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 (2)Ⅱ期肛裂:有肛裂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部常呈灰白色,有分泌物。 (3)Ⅲ期肛裂:肛管紧缩,溃疡基底部呈纤维化,伴有肛乳头肥大,溃疡临近有哨兵痔,或有潜行瘘形成。 二、鉴别诊断 需与肛门皮肤皲裂、炎症性肠病肛管溃疡、肛管部鳞状细胞癌、梅毒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等鉴别。 【辨证】 1、热结肠燥证 便时肛门灼热疼痛,甚则面赤出汗,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带血;舌质红,苔黄燥,脉实而滑数、 2、湿热下注证

大便干结不甚,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肛门坠胀,时有粘液鲜血,有时伴有肛门部湿疹,肛裂口内常有少许脓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阴(血)虚肠燥证 大便干燥,欲解难下,便时肛门疼痛,痛如针刺,出血,口干心烦,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解除括约肌痉挛、止痛、软化粪便,终止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同步解除伴随得各种症状;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得肛裂可以采用手术疗法。 二、非手术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型证治 (1)热结肠燥证 治则:清热润肠 例方:新加黄龙汤加减、 常用药:生大黄9g(后下)、芒硝3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炒地榆12g、炒槐花12g、枳壳12g、生甘草8g。 (2)湿热下注证 治则:清热利湿 例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黄柏12g、苍术12g、牛膝12g、薏苡仁12g。 (3)阴(血)虚肠燥证 治则:养阴清热润肠 例方:知柏地黄丸合增液汤 常用药:知母6g、黄柏6g、玄参6g、麦冬6g、黄连3g、白芍6g、麻仁6g、木香6g、制乳没各6g、生甘草6g。 (二)外治法

妇产科门诊工作计划三篇

妇产科门诊工作计划【三篇】 【篇一】妇产科门诊工作计划 我科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学习党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新医改,坚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 为核心”,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进一步改变作风,提高效能,解放思想,转变服务观念, 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廉洁、文明、规范行医,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严把医疗服务质量关,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加强三基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定期督导,检查医疗护理质量,奖惩分明,防止差错医疗事故发生,做好医 患沟通,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 3、制定全年的工作培训计划,包括临床知识和技能培训,医疗服务意识和规范培训。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科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学习妇科领域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寻 求科室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拓展腹腔镜手术,努力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挖除术, 卵巢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开展宫腔镜探查术,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子宫内膜电切术,子宫 粘膜下肌瘤电切术,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妇科恶性肿瘤手术。 5、制定本科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和具体诊疗项目。通过规范化各种诊疗措施和服务,限度降低医 疗风险,保障医院顺利发展。 6、完善各种抢救制度,定期组织抢救演练。通过对各种抢救制度的重新学习和参与各种抢救演练,使医师和护士熟悉各种抢救流程,在实际抢救中能默契配合,达到有效抢救的目的。 7、鼓励和支持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不定期参加学习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加强科室科研工作,有计划的外派人员进修学习,外请专 家来院进行业务指导。 8、严格执行医疗十三项核心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改进,保障我科各项工作安全、有效进 行。 9、严格执行病区的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制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保障各项生产工作顺利进 行。

最新产科临床诊疗指南合集

目录 第一章产前保健 第一节优生咨询 第二节孕期保健 第三节高危妊娠 第二章正常分娩 第三章正常产褥 第四章妊娠期并发症 第一节妊娠高血压疾病 第二节产前出血 第三节早产和过程妊娠 第四节羊水过多和羊水过少 第五节胎膜早破 第六节宫内感染 第七节死胎 第八节胎儿异常 第九节多胎妊娠 第十节母儿血型不合 第五章妊娠合并症 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二节妊娠合并肝病 第三节妊娠合并肾脏疾病 第四节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第五节妊娠合并糖尿病 第六节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 第七节妊娠合并垂体催乳素瘤 第八节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九节妊娠合并贫血 第十节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十一节围生期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节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第十三节妊娠合并生殖器官肿瘤 第十四节妊娠合并生殖器畸形第六章异常分娩 第一节产力异常 第二节产道异常 第三节胎位异常

第四节肩先露 第五节肩难产 第六章产时并发症 第一节产科休克 第二节羊水栓塞 第三节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第四节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 第五节脐带脱垂 第六节产后出血 第七节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第八节新生儿产伤 第七章产褥期疾病 第一节产褥感染 第二节晚期产后出血 第三节产后抑郁 第九章产科B超 第十章妊娠期用药

第一章产前保健 第一节优生咨询 优生咨询是指具有遗传、产前诊断等相关知识的医生,对咨询者所提出的优生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相关的处理建议和指导。优生咨询一般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1.遗传性疾病对子代的影响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妇一方患病,子代患病的机会是1/2。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双方为携带者,子代患病的机会是1/4, (3)X连锁显性遗传病:夫为患者,妻正常,其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夫正常,妻为患者,其子女均有1/2患病。 (4) X连锁隐性遗传病:妻为携带者,夫正常,儿子患病的机会为1/2;夫为患者,儿子通常不发病;妻为患者,夫正常,儿子均发病,女儿均为携带者。 2.婚前咨询根据婚前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询间、家系调查、家谱分析,对下一代发生遗传缺陷的风险进行计算和分析,对结婚和生育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以减少、避免有遗传缺陷的子代出生。对影响结婚、生育的先天畸形或遗传性疾病,提出以下4种医学建议: (1)暂缓结婚:例如可以矫正的生殖道畸形。 (2)可以结婚,但禁止生育: 1)男女一方患有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子女发病机会大,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且不能做产前诊断,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等。 2)男女双方均患有严重的相同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子女的患病机会极大,例如白化病、遗传性聋哑等。 3)男女一方患有严重的多基因遗传病,且届于高发家系,例如精神分裂症等。 (3)限制生育:对于性连锁遗传病,子代患病的机会与性别有关。应根据这一特点进行产前诊断,限制某一性别胎儿的出生,例如血友病等。 (4)不能结婚: 1)直系血缘亲属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缘亲属。 2)男女双方均患有相同的遗传性疾病,或男女双方家系中患有相同的遗传性疾病。 3)严重智力低下者,常患有各种畸形,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承担家庭和子女的抚养义务,且子女智力低下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之前应用各种诊断手段,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例如是否有器官畸形、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生化代谢异常等。根据诊断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医学建议。 1.产前诊断的对象 (1)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超过35岁以后,染色体异常特别是21三体综合征(唐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临床诊疗指南 病因】一、阑尾管腔阻塞 1. 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多见于年轻人。 2. 粪石的阻塞,多见于成年人。 3. 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少见。 4. 阑尾粘连,扭曲。 二、细菌入侵 三、胃肠道疾病的影响 【诊断】 一、症状 1. 腹痛:典型的腹痛多始发于上腹、脐周部,经数小时( ~8 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转移性右下腹痛) 2. 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 3.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二、体征 1. 右下腹痛: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MCBurey )、点或 Lanz Morris 点。压痛部位随阑尾位置的变异而改变,但压 痛点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2. 腹膜刺激征象:小儿、老人、孕妇、虚弱者腹膜刺激征象不明 显。 3. 右下腹肿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4. 阑尾炎时可用诱发疼痛的试验: (1 )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 征) (2 )腰大肌试验(Psoas 征) (3 )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 征) 5. 直肠指诊:直肠右前上方有触痛,提示盆位阑尾。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WBC 升高到(10~20 )× 109/L ,可发生核左移,尿化验一般无阳性发现。 (二)腹腔诊断性穿刺。 (三)影像学检查:腹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 B 超有时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螺旋CT 检查。 四、鉴别诊断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腹痛为范围扩 大而非转移,腹壁强直,肠鸣音消失,腹部立位平 片膈下有游离气体。 (二)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 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3] 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 3.1.3.1体格检查 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 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超声诊断学 第6篇妇产科超声

---------------------------------------------------------------最新资料推荐------------------------------------------------------ 超声诊断学第6篇妇产科超声 第六篇妇产科超声诊断第一章妇产科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第一节妇产科常用超声仪器和检查方法的选择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仪器种类不断更新,扩大了超声检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在妇产科检查时,应根椐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超声仪器和检查方法。 一、妇产科常用超声仪器(一)、B 型超声诊断仪 B 型超声诊断仪是妇产科一般常规使用的仪器。 要求仪器有较高的灰阶,较高的动态范围和较高的帧频,首选凸阵探头,其次为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多为 3.5~5.0MHz。 (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需要了解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相结合时,要选用CDFI 。 CDFI 在产科中用于评定子宫、胎盘和胎儿的血流情况,为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提供血流动力学和血流分布方面的信息。 (三)、腔内超声 1. 经阴道扫查(TVS)阴道超声探头频率 5~7MHz,角度 90~120 度为宜,因分辨率高,对盆腔内结构显示清晰,但对盆腔上方的结构显示有限。 2. 经直肠超声扫查(TRS)探头频率为 57MHz,以多平面探头 1 / 3

为佳,此种探头可以经直肠和阴道检查两用。 3. 经宫腔扫查(TUS)一种特制的经宫腔超声探头,其直径约2~7mm,频率在 7.5~20MHz 范围,主要观察子宫内膜、肌肉及宫颈的较小病变。 (四)三维超声成像目前有实时三维成像和重建三维成像两类,实时三维采用容积探头,重建三维有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及断面成像。 对子宫及卵巢疾病的检查多采用断面成像法,观察胎儿的形态则采用容积探头比较方便。 三维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在成像速度和质量方面还在努力改进。 二、产科超声检查途径与方法(一)、经腹壁扫查经腹壁扫查是最常用的妇产科检查途径。 适用于所有需要盆腔检查的妇女,无禁忌证,扫查的切面、角度灵活,能够完全显示盆腔及其内器官组织的全貌。 但经腹扫查易受腹壁厚度、膀胱充盈程度及肠道胀气等因素的影响。 1. 扫查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下腹部表面进行扫查,先采用纵切面扫查,以子宫矢状面为中心,探头缓慢向两侧滑行,同时轻轻偏转扫查角度,然后探头转动 90度,改为横切面扫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平行移动连续扫查,扫查中根据需要改变探头与体表的角度及探头的方向扫查,以取得最佳图像。 2. 检查前准备除中晚期妊娠的妇女外,所有经腹扫查均需作

妇产科常见病分级诊疗标准[详]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宫颈疾病 1.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CIN分为3级,CINⅠ级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宫颈浸润癌: (1)I期:ⅠA1期镜下诊断的浸润性宫颈癌,肿瘤浸润深度<3mm,宽度小于7mm;ⅠA2期浸润深度3-5mm,宽度小于7mm;ⅠB期肿瘤肉眼可见,或镜下诊断时肿瘤围超过ⅠA2。(2)II期:肿瘤超过宫颈,但未侵犯骨盆壁或阴道下1/3。(3)Ⅲ期:肿瘤达到骨盆壁或/和阴道下1/3,或引起肾积水或肾脏无功能。(4)IV 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围以及发生远处转移。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碘试验或醋酸试验有异常,疑有宫颈恶变者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 接收转诊患者行宫颈TCT、HPV 检测,有阴道镜检查指征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宫颈活检:(1)若为CINI-II,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处理。(2)若为CINIII或ⅠA1-IIB期宫颈浸润癌,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的治疗方案处理,医院可予治疗。 (2)若为III期及以上的浸润癌转三级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医院应具备外、科综合实力。有宫颈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子宫膜癌

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指子宫膜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约1/3可发展为子宫膜癌。子宫膜癌:是发生于子宫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 赖型(II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膜样癌,少部分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等。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者,或B超检查疑子宫膜病变或宫腔占位者须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 患者行妇科检查、B 超、分段诊刮。分段诊刮病检结果:1.若为子宫膜息肉、子宫膜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等良性病变,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处理。2.若为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膜癌,可以在二级医院处理。 三级医院 医院应具备外、科综合实力。有膜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膜癌根治术患者。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1.上皮性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成熟畸胎瘤恶性变及无性细胞瘤等;3.性索间质细胞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4.转移性肿瘤:最常见为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癌,镜下可见印戒细胞,即库肯勃氏瘤。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含修订)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我部制定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及使用说明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

《诊疗科目名录》使用说明

一、本《名录》依据临床一、二级学科及专业名称编制,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填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相应栏目的标准。 二、医疗机构实际设置的临床专业科室名称不受本《名录》限制,可使用习惯名称和跨学科科室名称,如“围产医学科”、“五官科”等。 三、诊疗科目分为“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一级科目一般相当临床一级学科,如“内科”、“外科”等; 二级科目一般相当临床二级学科,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 为便于专科医疗机构使用,部分临床二级学科列入一级科目。 四、科目代码由“××、××”构成,其中小数点前两位为一级科目识别码,小数点后两位为二级科目识别码。 五、《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申报表”填报原则: 1、申报表由申请单位填报。表中已列出全部诊疗科目及其代码,申请单位在代码前的“□”内以划“√”方式填报。 2、医疗机构凡在某一级科目下设置二级学科(专业组)的,应填报到所列二级科目;未划分二级学科(专业组)的,只填报到一级诊疗科目,如“内科”、“外科”等。 3、只开展专科病诊疗的机构,应填报专科病诊疗所属的科目,并在备注栏注明专科病名称,如颈椎病专科诊疗机构填报“骨科”,并于备注栏注明“颈椎病专科”。 4、在某科目下只开展门诊服务的,应在备注栏注明“门诊”字样。如申报肝炎专科门诊时,申报“肝炎专业”并在备注栏填注“门诊”。 六、《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核准登记事项”的诊疗科目栏填写原则: 1、由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准申报表后填写。 2、一般只需填写一级科目。 3、在某一级科目下只开展个别二级科目诊疗活动的,应直接填写所设二级科目,如某医疗机构在精神科下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则填写精神科的二级科目“临床心理专业”。

妇产科超声诊断14个实例详解(附图)

妇产科超声诊断14个实例详解(附图) 一、正常成年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二、子宫肌瘤 声像图特点:1、子宫增大边界不规则。2、肌瘤结节呈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等回声周边可有低回声晕呈假包膜。3、子宫内膜移位或变形。4、膀胱变形,易引起尿贮留。5、肌瘤结节周围呈环状及半环状血流。阻力指数0、6±0、1。(子宫肌瘤)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声像图特征:1、子宫均匀性增大,边界规则。2、子宫内膜线前移。3、子宫内回声不均匀,低回声、强回声区,无包膜。4、子宫大小、内部回声月经前后常有变化。5、肿块周围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阻力指数约0、6。 四、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声像图特点:1、子宫增大,边界规则,宫颈肥大。2、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达6mm以上,边缘毛糙。肿瘤侵犯肌层,无包膜。3、癌组织阻塞宫颈,可见宫腔积液、积脓、积血等无回声区。4、子宫内膜癌肿周边或内部可见丰富血流,阻力指数注:内膜厚度>10mm可诊断五、子宫良性病变 1、子宫内膜息肉2、宫腔积血、积脓、积液(宫腔积液)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声像图特征:1、子宫后方出现园形或不规则无回声区,壁厚、内壁不光滑。2、囊肿直径一般为5~6cm,内部回声不均匀。3、

月经期检测肿块增大,无回声区内细小强回声点可随体位移动,有“分层征”。 (卵巢巧克力囊肿)七、卵巢良性肿瘤 1、浆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点:(1)肿瘤边界清晰,呈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2)囊壁纤薄,光滑完整。(3)肿瘤直径一般为5~10cm。(4)囊肿多见为单房。(5)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囊壁有大小不一得局限性强回声。(浆液性囊腺瘤) 2、粘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点:(1)肿瘤轮廓清晰呈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内有散在细小得强回声点。(2)囊壁均匀增厚(>5mm)。(3)多为单侧多房。(4)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多在10cm以上。(5)少数有乳头状物生长。(粘液性囊腺瘤) 3、卵巢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舯)声像图特征:(1)肿瘤直径一般5~10cm。(2)多为单房双侧。(3)囊壁光滑,囊内为液性无回声区,内可见1个或数个团状强回声,或见散在强回声点,偶见浮动现象,称“瀑布征”。(4)肿物内可有液面产生,上部为增强得点状回声,下部为液性无回声区,称“脂液分层征”。(5)肿物后常伴声衰减。(6)肿物内可见因牙齿、骨骼等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畸胎瘤)八、卵巢恶性肿瘤 声像图特点:(1)形态不规则。无完整包膜。(2)内部回声强弱不均,或呈强回声团。(3)肿瘤内多见乳头状强回声,分隔增厚不整齐。(4)有浸润时轮廓不清。(5)常伴腹水。(卵巢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