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清洁有效期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无菌有效期验证资料

无菌有效期验证资料

无菌有效期验证资料一、引言无菌有效期验证是指对无菌产品在一定储存条件下的有效期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能够保持无菌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有效期验证的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二、目的无菌产品的有效期验证旨在确定产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无菌状态的时间。

通过验证,可以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不会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方法1. 样品选择:从生产批次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品作为验证样品。

2. 储存条件:将验证样品按照产品的储存条件储存,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

3. 取样检测:在规定的时间点,从验证样品中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

4.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取样的时间、检测结果等数据。

5. 数据分析:对取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样品的无菌有效期。

四、数据分析1. 菌落总数:根据取样检测结果,计算出样品的菌落总数。

在验证期间,菌落总数应保持在合格范围内。

2.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一类致病菌的指标,其存在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在验证期间,大肠菌群应保持在不可检出的水平。

五、结论根据对验证样品的取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样品的菌落总数在验证期间保持在合格范围内,说明产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无菌状态。

2. 样品的大肠菌群在验证期间均不可检出,说明产品不受大肠菌群污染。

综上所述,根据无菌有效期验证资料的结果,可以确认该批次产品的无菌有效期为XX个月/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这意味着在该有效期内,产品能够保持无菌状态,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六、建议为了确保产品的无菌有效期,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无菌操作,包括设备清洁、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

此外,还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无菌有效期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持续改进。

七、参考文献1. XXX国家标准:无菌产品有效期验证技术要求2. XXX行业规范:无菌产品储存条件要求以上是针对无菌有效期验证资料的详细介绍,包括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一、目的为保证产品配件(以下简称:配件)清洗工艺的产品质量及工艺稳定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配件的清洗工艺进行验证。

二、确认项目清洗工艺的方案、配件清洗的效果。

三、方法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案进行清洗,通过对清洗后的微粒污染指数、清洗介质的残留量、初始污染菌、PH值、电导率进行测定与未清洗配件本身的污染程度、清洗难易程度对比,以此验证原配件清洗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四.参加人员五、清洗工艺验证报告一、验证项目配件清洗的方法和清洗时间。

二、验证时间三、验证条件1、生产设备超声波清洗机、盛水容具(水盆)。

2、生产地点二楼净化车间初洗间、精洗间。

3、产品配件:因公司配件种类繁多,根据配件的清洗特点分以下几类,并根据每类配件选出最复杂清洗的代表配件)(详见附件“待清洗产品配件分类表”)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B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高压泵螺纹接头)C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穿刺针管)D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铜帽)4、检验设备:微粒检测仪、。

四、验证方案分别对每类选出的代表配件分别列出以下四种方案,先行设定清洗方法和清洗时间等进行操作。

1.方案12.方案23.方案34.方案4五、操作步骤1、按正常生产流程选取做试验配件生产500件。

2、取400件配件,用上述4种方案分别清洗配件100件,烘干后送检。

3、取100件未洗的同批配件,按正常步骤检验,以最后的检验结果做清洗效果参照。

六、检验方法1、将不同方案的100件配件分别分为3个检验组,每组33件(其中3组34件)。

2、取样方法:根据末道清洗用水分别取适量的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按试验项目特点逐组、逐支或随机抽取5件缓缓冲洗内壁或内侧。

3、按相应试验方法对供试液进行检验,每批供试液做5次,求平均数为检验结果。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一、背景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不会引起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

为了保证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方法验证。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的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验证所采用的无菌检验方法对医疗器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确保该无菌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医疗器械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三、验证内容1. 确定验证属性: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无菌检验方法的验证属性,例如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重复性等。

2. 样品选择:选择符合验证属性需求的医疗器械样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测试方案设计:根据所选验证属性,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对照方法选择、实验参数设定等。

4.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测试方案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

实验组使用待验证的无菌检验方法,对照组使用已经验证过的或国际标准的无菌检验方法。

5. 检测过程:按照测试方案进行样品的无菌检验。

确保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6. 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验证属性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等。

使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无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无菌检验方法进行评估。

判断该方法是否符合验证属性的要求。

8. 结论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无菌检验方法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如发现验证方法存在不足之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四、质量控制在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实验设备的校准、环境条件的监测、操作流程的标准化等。

同时,还需要使用合格的正、负对照进行比对,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参考文献[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指导原则[S].2015.[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11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S].六、结语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注射器有效期验证方案和报告

注射器有效期验证方案和报告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产品有效期验证方案文件编号:XX/JS011-C版本号:A/0编制:XXX审核:XXX批准:XXX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二○O七年七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产品有效期验证方案XX/JS011-C 1 验证目的通过对有效期3年内及有效期外1年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留样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进行稳定性试验(实时老化试验),以验证本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制定三年有效期是否科学、合理。

2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产品的稳定性试验(有效期验证)。

3 验证依据GB 15810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器第1部分:手动注射器GB 1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针ASTM F1980-07 无菌医疗设备包装加速老化标准指南YZB/国 XXXX-200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4 验证程序验证人员和职责姓名职务部门职责XXX 检验员品质部负责产品物理检验检验、评价,并提供检测报告XXX 经理品质部负责产品生物性能检验、评价,并提供检测报告XXX 经理品质部负责组织验证工作中的留样、取样、试验的实施以及检测报告的批准,验证报告的会签样品的准备产品稳定性试验所用样品须是经性能检测合格的重点留样产品,留样样品数须满足观察期产品性能检测的要求。

通过对留样室选取三个不同批号的留样产品按实时老化进行产品稳定性试验,以验证其性能是否稳定可靠,也即是验证其是否满足YZB/国 XXXX-2005注册标准的要求。

验证项目和验证接受标准留样产品稳定性试验应分别在有效期内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和有效期外一年进行以下试验,并应符合相应的要求:物理性能a)外观:包装材料应无老化、变脆现象;包装应无破损、漏气现象;注射器外套透明,标尺应清晰可见,且外套内表面无明显的润滑剂凝聚;注射针表面应清洁;活塞无泛黄现象等。

b)注射器的滑动性能、器身密合性、容量允差、残留容量、使用功能、注射针的针座与针管连接牢固度应符合YZB/国 XXXX-2005的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有效期验证方案范本(医用口罩-含附件)

医疗器械产品有效期验证方案范本(医用口罩-含附件)

编号:202205050001产品有效期验证方案一次性医用口罩编制:审核:批准:含附表原件1.验证目的确定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的2年有效期,符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按照YY/T 0681. 1-2018《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通过提高产品储存温度,将产品暴露在加速老化条件下,对产品性能进行验证。

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

3.参考资料3. 1 YY/T 0681. 1-2018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4.2 一次性医用口罩(非无菌)产品技术要求4.测试样品的选择本公司一次性医用口罩只有一种型号,本次加速老化验证使用的是XXX型号。

5.测试样品产品型号、尺寸、测试所要求的项目、数量及时间见表1。

表1加速老化要求即:每批不少于80个+18个独立包装,共三批。

6.仪器设备6. 1直尺7. 3. 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 0cm。

7.4 口罩带7. 4. 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7. 4. 2.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o7.5 微生物指标表28.产品加速老化试验8.L取检测合格的三批口罩,置于温度60℃,湿度45%~65%环境下,按照加速老化规定的四个点,每批按检测项检测。

8.2产品在零时检验时按表1中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记录于附件1中。

8.3加速老化条件1.3. 1产品将暴露在60℃加速老化温度下。

通过加速老化0.5年和1年,2年后,再进行产品的性能测试。

8.3. 2加速老化计算公式:加速老化时间(ATT)=RT∕Q10c (TAA-TRT)/10]TAA=加速老化温度(℃)TRT=环境温度(℃)RT=老化预期时间用阿列纽斯公式,通常6。

等于2是计算老化因子的保守方法,取Q∣°=2°表2加速老化时间8. 3.3产品在60C, 17天预处理(相当于在室温的环境下保持6个月)加速老化过后,按表1中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结果记录于附件1中。

器具清洗有效期验证方案

器具清洗有效期验证方案

洁净区容器具清洗有效期验证方案一、目的检查、测试粉针车间洁净区器具清洗达到的实际效果,确认现行的器具清洗方法和流程在该车间的适应性。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粉针车间洁净区器具清洗有效期有效期的验证。

三内容1、概述洁净区使用的器具是指用于洁净区生产操作的辅助操作用具。

洁净区用器具的清洗效果直接影响洁净区的环境或者药液的质量,而不恰当的存放方式和储存时限可能会改变清洁的状态,使其超出预想值。

因此,必须对其清洗效果、清洁状态的保持时限、储存方式进行验证。

2验证对象结合洁净区工、器具的使用用途及清洁状态对产品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将洁净区工、器具划分为2类(1)直接与原辅料、药液、内包材相接触的工器具,比如称量勺、量杯、分灌装机用器具等;2)与原辅料、药液、内包材不直接接触的工器具,比如不锈冻干盘、不锈钢框架、不锈钢盆、不锈钢桶等;(1)类工、器具清洁效果及保持时限已在产品清洁验证中予以证明。

故本次验证只选取(2)类工器具作为验证对象。

另选取难清洗的不锈钢桶为例进行验证。

3 职责范围3.1 生产部门组织岗位人操作;3.2 质量部负责现场取样和检验及出具检验报告结果;4 验证方法4.1器具清洗有效期验证4.1.1 生产结束,岗位操作人员按《器具清洗、灭菌操作程序》对用过的不锈钢桶(容积大小)进行清洁。

4.1.2 准备1个500ml锥形瓶,一个具塞试管,都经干热灭菌250℃45分钟,一个500ml锥形瓶,对最后的一遍注射用水冲洗的淋洗水取3个样,2锥形瓶做好标记,已灭菌以“A”标记,未灭菌的以“B”标记。

标记“A”和“B”的锥形瓶都取样500ml,具塞试管取样10ml,取样后送质检部检验,标记“A”微生物检测,标记“B”微生物检测,具塞试管样品做细菌内毒素,按药典标注的注射用水全检标准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应符合规定。

4.1.3 取3个清洁干燥后不锈钢桶(容积大小),放置在器具存放间的不锈钢货架上,在放置0、12、24、36小时后(以干燥结束后计时),按《棉签擦拭法操作程序》取样,用无菌水沾湿棉签分别对不锈钢的内壁和桶底进行擦拭取样,每点取样面积是25平方厘米,每点来回擦抹10次,内壁和桶底在不同位置分别擦拭2次,每支棉签抹完后立即剪断(或烧断),投入盛有30ml无菌水的锥形瓶(或大试管)中,全部擦抹棉签投入瓶中后,将瓶迅速摇晃1分钟,即得供试液。

工位器具清洁再验证方案

工位器具清洁再验证方案

工位器具清洁再验证方案编制人:复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目录一、验证目的 (3)二、验证依据 (3)三、验证范围 (3)四、验证小组 (3)I.小组成员 (3)II.职责说明 (3)五、验证方法 (4)I.性能确认 (4)六、偏差处理 (5)七、结论分析 (5)八、附件:验证原始记录 (6)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评价按工位器具清洁规程对工位器具进行清洁后的效果,避免交叉污染,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

以十万级洁净区清洁的工位器具为验证对象,采用检测手段证明工位器具按规定的清洁规程处理后,其微生物指标及外观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期能达到规范要求。

二、验证依据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3.《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三、验证范围此验证方案适用于所有十万级工位器具的清洗消毒方法的验证四、验证小组I.小组成员II.职责说明1.组长:负责组织方案、报告的编制和批准。

2.编制人员:负责方案的编制或复核;负责结果的汇总和分析。

3.操作人员:负责对样品依照方案进行处理;负责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填写;进行操作的相互复核。

4.检验人员:负责样品的取样、检验工作;负责确认过程的监督、复核。

I.性能确认1.清洗方法1)周转用容器:可拆卸或者体积较小的器具拿到器具清洗间先用纯化水冲洗三遍后再用丝光毛巾擦干,体积较大器具用丝光毛巾蘸取纯化水擦拭三遍。

2)新购进工位器具根据不同的特点,先在洁净车间外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或抹布擦拭清洁,擦干后进入洁净车间。

再按洁净清洁方法操作。

2.外观检查1)采用目测法,检查清洗后工位器具的外观、洁净状态。

2)合格标准:无肉眼可见的残留物,无残留气味。

3.微生物检查1)对清洁后的工位器具用接触碟法进行取样。

取样人员戴上无菌的洁净手套,打开接触碟,使无菌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接触,随后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表面与取样面均匀接触10 秒以上,盖上碟盖。

无菌注射剂生产线清洁验证方案

无菌注射剂生产线清洁验证方案

方案起草方案审核方案批准目录1. 验证目的 (1)2. 验证范围 (1)3.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1)4. 缩略语 (1)5. 法规和指南 (2)6. CIP/SIP描述 (2)7. 文件管理规范 (2)8. 设备验证项目的选择 (3)9. 风险评估 (4)10. 验证计划 (7)11. 验证描述 (7)12. 可接受标准 (10)13. 取样操作说明 (10)14. 再验证周期 (13)15. 验证内容 (13)16. 变更与偏差确认 (15)17. 验证附件 (15)18. 总结和审核 (15)19. 附表目录 (15)1.验证目的本清洁验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和记录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系统或设施的标准清洁程序能够保证活性成分和上一批产品可能的残留物,或潜在的微生物污染在预先所定义的可接受范围内,以防止出现对下一批次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的污染(与产品或清洁工艺相关的),同时对产品残留物限度的选择、微生物污染程度进行确定,设定的限度是切合实际和可检查的。

清洁验证中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应该得到验证。

验证的结果,通过评估设备表面和清洗水的主要活性残留物的量而得。

2.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小容量注射剂(规格:4ml:40mg)的生产清洁验证。

3.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4.缩略语5.法规和指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药品GMP指南》(2011年版)《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6.CIP/SIP描述本车间配液灌装系统CIP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浓配罐系统,包括浓配罐及管路;第二部分为稀配系统:由浓配至稀配药液管路、稀配罐组成;第三部分为灌装系统:由稀配到灌装管路、高位灌。

过滤器、分配器、灌装针头、陶瓷泵及连接管路等设备需离线清洁。

生产结束后,执行车间清洁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

清洗后存放时间:暂定24小时SIP系统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浓配罐系统,包括浓配罐及管路;第二部分为稀配系统:由浓配至稀配药液管路、稀配罐组成;第三部分为灌装系统:由稀配到灌装管路、高位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医疗器械清洁有效期验证
1 概述:
根据《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需验证车间的清洁有效期限,本次验证选择较难及易污染的清洁部位(如:分切岗位、包装岗位)作代表。

2 目的:
车间按所规定的清洁程序清洁,在正常清洁后,不开空调的情况下(极端条件),7天后对较难清洁及易污染的部位(如:分切岗位、包装岗位)取样,检测微生物限度结果,从而确定车间岗位及容器具的清洁有效期限。

3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车间的清洁有效期验证。

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5 验证计划与进度安排
6 清洁方法及取样部位设定 6.1
清洁用溶剂
6.2清洁方法及取样部位
7 取样和检测
7.1 取样方法及检测标准:
7.2 棉签拭擦法:用无菌棉签在无菌水中润湿后,在分切机XX部位下取样,取样点为3个,
注意每支棉签取样面积约为25cm2。

7.3 样品处理:将各个取样棉签分别浸于10ml的纯化水中,经振荡2分钟,滤过,取滤液
进行微生物检查。

(具体操作为无菌操作)
7.4 微生物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7.5 微生物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7.6 取样点明细表
8 验证的实施
8.1 清洁及检查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