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条件

合集下载

国家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 认定流程

国家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 认定流程

国家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认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认定流程与核心要素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7.07.12
•【文号】工信厅科〔2017〕64号
•【施行日期】2017.07.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
心条件的通知
工信厅科〔2017〕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我部制定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附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7年7月12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03.30•【字号】深工信规〔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培育和组建第三章建设和运行第四章管理和支持第五章考核和评估第六章监督和检查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规范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工信厅科〔2018〕37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粤工信规字〔2020〕4号)、《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深府规〔2021〕1号)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工信规〔2020〕9号)等文件,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内成立、建设和运营的深圳市、广东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指面向国家和深圳市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企业法人形式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成立、建设和运营的新型创新载体。

原则上一个领域只支持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四条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汇聚整合资源,突出协同配合,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实现深圳市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跨越。

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流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流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流程英文回答: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Hubs (MIHs) have emerged as a key ecosystem to foster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customer demands evolve, MIHs must continually upgradetheir capabilities to remain relevant and effective.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an MIH involves several steps:1. Strategic Planning and Assessment:First, it is crucial for MIHs to conduct a thorough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establish clear objectives for the upgrade. This involves evaluat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MIH, assessing industry trends, and identifying potential gaps or opportunities.2.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Adoption:Based on the strategic assessment, MIHs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echnologies and capabilities they need to acquire or enhance. This may involve research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exploring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and seeking partnerships with technology providers.3. Upgrade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Once the necessa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MIHs upgrade their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accordingly. This may include acquiring new machinery, renovating facilities, and implementing smart technologies to optimize operations.4. 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Upgrading an MIH also involves investing in 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programs to ensure that staff has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operate and maintain the new technologies. This may include cross-training, specialized certifications, and ongoing learning initiatives.5.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s and Networks:To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MIHs often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dustry leader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ese partnerships facilitate knowledge transfer,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joint project development.6. Fund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Upgrading an MIH requires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 MIHs secure funding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government grants, industry partnerships, and membership fees.7. Marketing and Outreach:Once the upgrade is complete, MIHs need to effectively market and promote their new capabilities to potentialusers and stakeholders. This involves developing targeted marketing campaigns, engaging in industry events, and establishing a strong online presence.8.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Finally, it is essential for MIHs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upgrade efforts. This involves track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collecting feedback from users, and identifying area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中文回答: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流程。

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南

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南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孵化、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等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时,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指南将从机构组织、资源配置、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建设指导。

一、机构组织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需要明确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团队和业务部门。

领导团队应由具备产业发展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组成,负责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业务部门应根据中心定位和服务内容划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

二、资源配置1.资金投入: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场地租赁、设备采购、技术研发等方面。

可以通过政府拨款、企业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稳定运作。

2.场地选择: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面积大小要根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需求来确定。

场地应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方便中心的运营和联络。

3.设备采购:根据中心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孵化需求,合理选购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设备配置要与中心的定位相匹配,同时要考虑设备的维护、更新和升级。

三、技术支持1.成果转化: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要提供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支持,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可以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2.创新孵化:中心要设立创新孵化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具体包括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指导、市场资源等支持,帮助创业者实现项目落地和商业化。

3.人才引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交流活动,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

四、人才培养1.培训计划: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中心的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条件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条件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条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集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组织和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的条件和要求。

首先,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需要满足一定的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能够承担一定规模的研发项目,并且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更容易满足这个条件。

其次,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需要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成果。

企业应该有一定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设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和突破。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还需要提供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创新成果和科技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科研报告、技术专利、产品研发成果等。

这些创新成果和项目能够有效证明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潜力。

此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还有一些硬性条件和要求。

例如,企业需要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合法经营主体,并且没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企业的注册资本应达到一定额度,不同地区和政策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企业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并且要有一定的研发投入。

此外,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成果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能够对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还需要提供相关的申报材料和文件。

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提交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研发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研发项目和成果介绍、研发经费和投入情况等方面的材料。

这些材料需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发展情况,加强对企业进行评估和审核。

综上所述,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条件包括企业规模和实力、研发实力和创新成果、硬性条件和要求,以及相关的申报材料和文件。

企业在申报前需要全面评估自身的条件,确保符合申报要求。

南京市经信委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经信科技〔2017〕353号

南京市经信委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经信科技〔2017〕353号

南京市经信委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市经信委关于印发《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经信科技〔2017〕353号江北新区管委会经发局,各区经信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2015-2017)》,现将《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7月18日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南京市实施方案(2015-2017)》和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行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信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省经信委《关于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加快完善全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全市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南京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市级创新平台的重要形式,是对国家、省、市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有效补充,是由在我市注册的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业界影响力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通过自愿组合、优势互补、自主结合等组成的独立法人的制造业创新共同体。

制造业创新中心要面向全市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打造跨界协同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取向,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健康发展,规范开展创新中心考核评估(以下简称考评)工作,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评对象是已运行满一年的创新中心。

考评分为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当年不进行考核。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有关司局负责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确定参评创新中心名单、选择和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专家组人员、对考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办法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拟定考评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开展考评,提交考评报告。

第五条考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熟悉创新中心工作的技术、管理、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第二章考评内容第六条创新中心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行情况。

第七条建设情况主要考评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中试孵化、测试验证、行业支撑服务等方面建设的情况。

第八条运行情况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突出市场导向、成果转移转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

第九条创新资源重点考评创新中心研发队伍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情况。

主要是:(一)创新中心拥有固定研发队伍和本领域行业技术领军专家的情况,以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二)创新中心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以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

第十条核心定位重点考评创新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

主要是:(一)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中明确的技术目标取得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情况,以及新增专利申请数量;(二)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需求,自主或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承担所在领域的国家级项目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条件
为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稳步有序、高标准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按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南》)和《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对拟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提出如下条件:
一、创新中心建设领域应符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要求。

二、创新中心应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符合《指南》有关要求。

三、创新中心应以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目标。

四、创新中心组建应符合的条件:
(一)创新中心应是企业法人形态,采取“公司+联盟”等模式运行。

(二)创新中心的依托公司应是面向行业,由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以资本为纽带组成的独立企业
法人,股东中应包括若干家在本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

(三)创新中心的联盟应汇聚全国范围内,包括用户在内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并覆盖50%以上本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五、创新中心应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

(一)创新中心依托公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责权明晰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企业化运行。

(二)创新中心应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利,形成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

六、创新中心应具备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创新中心的股东投资应满足基本运行需要,建设运营过程中,应按市场化运行,并已与社会资本有密切合作。

(二)创新中心应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企业委托研发、检测检验和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

七、创新中心应拥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研发力量。

(一)创新中心内设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方向,专家委员会应由行业领军专家担任主任。

(二)创新中心依托公司应有固定的研发队伍,从事研
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三)创新中心的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应不低于30%。

八、创新中心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切实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一)创新中心已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市场需求,结合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技术路线图。

(二)创新中心组织本领域国内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实施技术路线图,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九、创新中心应建有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一)创新中心已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制度,根据前期投入比例享受相应的知识产权收益。

(二)创新中心拥有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机制和专利许可转让制度,已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或通过自行孵化企业,实现至少1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

十、创新中心应是资源开放共享的平台。

(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实现与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开放共享,具备持续提升创新水平的能力。

(二)创新中心已成为本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技术创新
平台,具有与创新中心成员以外的单位开展技术合作的业绩。

十一、创新中心应与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有开展技术交流或合作的基础。

十二、创新中心应运行一段时间,运行稳定且对本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发挥重大作用、形成重大影响,方可提出升级国家创新中心的申请。

附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
附件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
5
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