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语言

合集下载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物言志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物言志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罗隐①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注】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树①韩愈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②,未肯但空心。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所作。

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枯树无枝无叶,只剩下树干,到了严寒季节,枯树不再惧怕风霜的侵袭。

B.枯树树干已经腐朽了,树皮很容易剥离,剥下之后,蚂蚁会来寻觅食物。

C.枯树上长满了菌类植物,到了傍晚,也没任何飞禽会选择到枯树上栖息。

D.枯树虽没有其他的用途,但可用作改火,可见空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4.诗人写出了枯树的哪些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③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0诗歌的语言特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0诗歌的语言特训

考点19 诗歌语言“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

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从历年中考命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赏析诗歌的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对诗歌中词语运用的鉴赏,一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一、品味词句阅读诗歌,一是要品析诗句之中精炼传神的词语,即“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

二要注意赏析诗句中的叠音词、色彩词、拟声词,品味这些词语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赏析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特征有: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赏析语言作用常用术语有: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等等。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因此,古代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 是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以读懂诗歌,否 则就谈不上鉴赏。
“诗家语”的特点
(1)特殊句法 ●语序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
定语挪位等 ●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也可以是关联词 (2)词性词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互文见义 (4)意象叠加
译文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 典押的东西。 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课本例题2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3.省略介词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省略连词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B.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词类活用
分类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的意 动用法 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名词作状 语 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D.定语挪位
a.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常式:青海长云暗雪山,遥望孤城玉门关。 分析: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为“玉门关”的定语,现却被挪在 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常式: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晴》)
“以……为重”。
一词多义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暮江吟》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 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 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 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 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任务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任务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任务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炼字之妙,赏析诗眼、词眼,赏析炼句之美,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复习目标:1.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

2.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题点一 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清代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考查赏析诗词中作者锤炼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叠音词等。

一、古诗中常炼字的类型动词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

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描写茫茫沙漠,用“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用“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

数量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两句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用“千里”写了江南地域的广阔。

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句中“时时”“恰恰”为叠音词。

“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戏蝶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

拟声词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王维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

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

②池:凤凰池。

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

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

惊起波神,唤醒梅魂。

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

②倚徙:流连徘徊。

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重点讲练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炼字(品味关键词)、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突破一炼字(品味关键词)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思路导引】1.动词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

答: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形容词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答案“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副词运用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答:答案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 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 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 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璟
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 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 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三、了解语言风格(特点) 语言风格就是诗歌的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 手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个性特征,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学素养有关。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朴素、平实、华丽、幽默、活泼、庄重、 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等。更要注意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如 王维的恬淡自然、李白的清新飘逸、白居易的直白清新、李清照的缠绵婉约等。 语言风格在高考中很少涉及。
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
4.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
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
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掂掂“数量”之重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
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二)赏虚字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赏句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以下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 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 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 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从 这个角度说,立足于语言的赏析就是平日里做的炼字题。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 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 别之处来。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 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 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 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 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炼字题答题指导
(1)常见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④某字如换成另一字,效果如何?请作分析。 (2)答题要点与步骤常见步骤:①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② 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③指出该字的特 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 人);④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变式步骤:可依据所给字词的特点,省去①③步骤,保留② ④步骤。如是版本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 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 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眼”(或关键词)题答题指导
(1)常见提问方式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2)答题要点与步骤 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②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 内容。 ③从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案 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 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
古诗语言赏析题的知识体系鉴赏
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
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它包括
赏字(词)、赏句、赏语言风格三部分。
一、赏字(词)
(一)赏实字
1.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
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尤
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聚焦形容词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
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
3.追“彩”逐“色”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
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
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或抓住能表现
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
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 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答联案系“全雪诗”隐,喻白赏发析,与““雪朱””相和对,“产朱生强”烈的的色表彩对达比效,隐果含。着诗人对过
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 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 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 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