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公开课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2.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通过对位移、速度、力等实例的分析,形成平面向量的概念;⑵学会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理解向量集形与数于一身的基本特征;⑶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类比的方法研究向量;获得研究数学新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概念思维;3、情感目标:使学生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实现“概念的形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中,享受寓教于乐。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三、教学难点:向量概念的理解,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四、学法:引入向量概念之后,随之带来一系列相关概念是比较多的,如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对于它们要抓住本质特征,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由于向量同时具有几何图象的特征,在学习时还要辩清它们在图形中表现相等、平行的意义,且图形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分清向量所对应的有向线段的身份,地位和作用。
对于单位向量与以前的单位长度的区别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单位向量不止一个,因为要表示不同的方向。
讲清基本概念后,可让学生归纳数量和向量的区别和联系.五、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情境创设问题1:一只老鼠和一只猫相距6米,老鼠以每秒4米的速度逃窜,猫以每秒7米的速度追,猫在多少时间里会追上老鼠?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问题2: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导弹发射处获得信息: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距“小鹰”号1200公里。
试问只知道这一信息导弹是否能击中目标?结论:不能,因为没有给定发射的方向.问题3:新华网东京3月30日电日本部署“爱国者-3”型拦截导弹拟拦截可能落入日本境内的朝鲜发射物。
不考虑其他因素,导弹击中拦截目标取决于导弹运行的路程还是位移?结论:位移,位移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问题提出请指出与位移具有同样特征的量:速度、重力、浮力、弹力……力、速度也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1)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3)学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难点:向量的概念,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1)重点的突破:从向量的物理背景、几何背景等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矢量概念引出向量概念;还要注意与数量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区分相似概念的过程中把握向量的概念.(2)难点的突破: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向量平移来说明向量的相等与起点无关.让学生体会,只要表示两个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平行或重合,这两个向量就是共线向量.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向量最初应用于物理学,被称为矢量,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大约公元前350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就知道力可以表示成向量.向量一词来自力学、解析几何中的有向线段.最先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Newton,1642—1727).向量是一种带几何性质的量,除零向量外,总可以画出箭头表示方向,线段长表示大小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1806年,瑞士人阿尔冈(R.Argand,1768—1822)以AB表示一个有向线段或向量.1827年,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以AB表示起点为A,终点为B的向量,这种用法被数学家广泛接受.另外,哈密尔顿(W.R.Hamilton,1805—1865)、吉布斯(J.W.Gibbs,1839—1903)等人则以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向量.1912年,兰格文用表示向量,以后,字母上加箭头表示向量的方法逐渐流行,尤其在手写稿中.为了方便印刷,用粗黑小写字母a,b等表示向量,这两种符号一直沿用至今.向量进入数学并得到发展,是从复数的几何表示开始的.1797年,丹麦数学家威塞尔(C.Wessel,1745—1818)利用坐标平面上的点(a,b)来表示复数a+b i,并利用具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把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步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表示、研究平面中的向量.。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全面版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全面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 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数乘和共线定理。
3. 能够运用平面向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引入向量的概念,解释向量在物理学、几何学等领域的应用。
2. 向量的概念:定义向量的基本属性,包括大小、方向和起点。
3. 向量的表示:介绍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法和坐标表示法。
4. 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5. 向量的减法:定义向量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6. 向量的数乘:定义向量的数乘,讲解数乘对向量大小和方向的影响。
7. 向量共线定理:介绍共线定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向量的概念。
2. 利用几何图形和物理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向量的运算。
3. 运用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掌握向量运算的能力。
3. 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向量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
2. 几何图形和物理情境的图片或视频。
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4.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评价标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运算(加法、减法、数乘)及共线定理。
2. 教学难点: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数乘对向量的影响,共线定理的应用。
七、教学步骤:1. 引入向量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向量,理解向量表示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
2. 向量的表示:讲解几何表示法和坐标表示法,让学生能用图形和坐标表示向量。
3. 向量加法: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让学生理解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4. 向量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减法与加法的联系。
必修4-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说课稿

4、教法学法
采用“启发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 ”的教学模式
应用规律 总结规律 探索规律 呈现问题
应用规律 总结规律 探索规律 呈现问题
10
4、教法学法
亲身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 归纳总结法
11
5、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 直观感知、猜想、思考,激发和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向量 作铺垫.
过程与方法线: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相等的含义 ,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8
3、教学目标、重难点
3-4 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
抓两点,破难点
一抓学生情感和思 维的兴奋点,激发 他们的兴趣,鼓励 学生大胆猜想、积 极探索;
二抓知识选择的切 入点,从学生原有 的认知水平和所需 的知识特点入手, 教师在学生主体下 给予适当的提示和 指导.
3.坐标平面上的 x 轴和 y 轴都是向量 (
)
4.有下列量:①质量;②速度;③力;④密度.其中是向量的
(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辨析理解向量概念.
15
5、教学流程
形成向量的概念:
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注:1.向量两要素: 大小,方向
2.向量与数量的区别:
4-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及基本概念 第一课时 (说课)
1
说 课 程 序: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重难点
4
教法学法
5
教学流程
6
板书设计
2
1、 教材分析
1-1、教材所处的位置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1)

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它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物理背景。
向量是刻画位置的重要数学工具,在诸如卫星定位、飞船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向量也是刻画物理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电场强度这些物理量的数学工具,它体现了数学和物理的天然联系。
向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和实际生活以及物理学科的紧密联系,体会向量在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现实原型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得出抽象的数学模型,所以本节内容是渗透“数学抽象”很好的载体。
在本节中,学生将了解平面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能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表达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在向量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固着点和生长点,在探究向量的几何表示时让学生经历以物理中学习力的图示,位移的表示,速度的表示为起点,归纳并确定向量的几何表示以及符号表示,而在探索向量间的特殊关系时,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这样不仅使研究有序,同时更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助于感受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的特性。
通过类比学习数量的过程,让学生自然的获得新知识的探究方向,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获得这些概念的“基本思路”即获得数学研究对象,认识数学新对象的基本方法,用数学的观点刻画和研究现实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通过对平面向量概念的抽象概括,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2. 理解平面向量的意义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 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基本要素,会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会判断零向量,单位向量,能做一个向量和已知向量相等,能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是平行,共线,相等向量。
4.通过类比“学习数量的过程”而获得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启发,再一次体会研究一类新的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已经学习过数量,但是形如确定位置的问题,只用数量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这就使得学习新知识是自然的有必要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类比“学习数量的过程”明确研究向量概念的基本方向,因此,复习回顾数量的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教案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一节,由于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础的数学概念之一,它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因而成为数形结合的桥梁,成为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得力工具.向量的概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物理素材中抽象出来,反过来,它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的物理学重要工具.它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正是由于向量所特有的数形二重性,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向量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借鉴对物理学中的位移、力、速度等的认识来学习.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认识能力、抽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由于对向量的认识还是比较单一的(往往只考虑大小而忽略方向),所以学生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
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除了对概念进行逐字逐句分析外,还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不同的例题对概念进行分析,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入。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节课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关系(3)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过程与方法引导发现法与讨论相结合。
这是向量的第一节课,概念与知识点较多,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后,应让学生清清楚楚得明白其概念,这是学生进一步获取向量知识的前提;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2章平面向量教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课时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础概念【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有向线段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3.会辨认图形中的相等向量;4.清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两个不同概念,把握其本质区别,提高辨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向量的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关系的运算.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关于数量的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一定适用.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本节从物理上的力和位移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来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的意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向量;2.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会用字母表示向量;3.了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的意义,并会判断向量的平行、相等、共线;4.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向量和数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想.二、教学重点⑴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⑵向量是一种新的量,其特征有两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让学生认识到方向性的存在是认识向量概念的关键,还要让学生理解向量和数量的区别联系,建立一种新的量的思维体系.⑶相等向量只与方向、大小有关,与位置没有关系,进一步理了解学习的向量是自由向量,为以后运用向量解决平面数形问题奠定基础.三、教学难点⑴向量概念的理解.由于向量是一种新的量,与以前的数量是不同的体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⑵引入向量概念之后,随之带来一系列相关概念是比较多的,如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对于它们要抓住本质特征,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而且由于向量同时具有几何图象的特征,在学习时还要在图形中辩清它们相等、平行,且图形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分清向量所对应的有向线段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四、教学具准备直尺、投影仪.五、教学过程㈠设置情境问:(边画图边讲解)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导弹发射处接到命令:向1200公里处发射两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精度10米左右,射程超过2000公里),试问导弹是否能击中伊拉克的军事目标?答:不能,因为没有给定发射的方向.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答:力、速度、加速度等有大小也有方向,温度和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㈡向量的概念:力、速度、加速度等也是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量,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数学中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常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在数学中,通常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教案: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第二章平面向量本章教材分析1.丰富多彩的背景,引人入胜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力、位移等量讲清向量的实际背景以及研究向量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与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的基础,从学生熟知的功的概念出发,引出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接着介绍了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运算律及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把向量的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了起来,这样为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方便,特别能有效地解决线段的垂直问题.最后介绍了平面向量的应用.2.教学的最佳契机,全新的思维视角.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这一章的内容虽然概念多,但大都有其物理上的来源,虽然抽象,却与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向量应用的优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全新的思维视角,恰当的教与学,使得向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极佳契机.3.本章充分体现出新教材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几何内容为背景,直观介绍向量的内容,注重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的对比,特别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的处理主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这一章中的一些例题,教科书不是先给出解法,而是先进行分析,探索出解题思路,再给出解法.解题后有的还总结出解决该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的还让学生进一步考虑相关的问题.对知识的处理,都尽量设计成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归纳、类比、想象、抽象、概括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量的坐标实际上是把点与数联系起来,进而可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这样就可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同时也可以用几何的观点处理某些代数问题.§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教学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根据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实物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由于向量来源于物理,并且兼具“数”和“形”的特点,所以它在物理和几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它的应用.位移是物理中的基本量之一,也是几何研究的重要对象.几何中常用点表示位置,研究如何由一点的位置确定另外一点的位置.位移简明地表示了点的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它是向量的重要的物理模型.力是常见的物理量.重力、浮力、弹力等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物理中还有其他力,让学生举出物理学中力的其他一些实例,目的是要建立物理课中学过的位移、力及矢量等概念与向量之间的联系,以此更加自然地引入向量概念,并建立学习向量的认知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2.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
3.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
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和“知识重组”意识和“数形结合”能力。
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
教学难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方式:讲授式、探究式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
向量不同于数量,它是一种新的量,关于数量的代数运算在向量范围内不都适用。
因此,本章在介绍向量概念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又重新给出了向量代数的部分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等。
之后,又将向量与坐标联系起来,把关于向量的代数运算与数量(向量的坐标)的代数运算联系起来,这就为研究和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又提供了两种方法——向量法和坐标法。
本章共分五大节。
第一节是“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内容包括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本节从物理学中的位移、力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
在“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中介绍向量的定义;在“向量的几何表示”中,主要介绍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向量的表示、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在“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中,主要介绍相等向量,共线向量定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解决其它一些学科问题的有力工具。
其实数学的很多理论是由其它学科的一些知识抽象而来的。
成为理论后又反过来对其它学科起作用。
比如同学们学习的物理,它与数学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新授课
(一)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在物理中所学习过哪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量,其
中一些量在取定单位后用一个实数就可以表
示出来,如长度、质量等。
还有一些量,如
我们在物理中所学习的位移、力是一个既有
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例如:物体受到的重力
是竖直向下的(图2.1-1),物体的质量越大,
它受到的重力越大;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
力是竖直向上的(图2.1-2),物体浸在液体
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被拉长的弹簧的弹力是向左的(图2.1-3),被压缩的弹簧的弹力是向右的(图 2.1-4),并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长或压缩的长度越大,弹力越大。
我们可以对位移、力……这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进行抽象,形成一种新的量。
这种量就是我们本章所要研究的——向量。
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向量和数一样也能进行运算,而且用向量的有关知识还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其简单应用。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向量的有关概念。
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物理学中常称为矢量) (而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年龄、身高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称为数量。
物理学中常称为标量)
注意:1 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二)向量的几何表示
引入:(由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所以数量常常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而且不同的点表示不同的数量。
)
对于向量,我们常用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它的长短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叫有向线段。
(如图) 我们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
以A 为起点、
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起点写在终点的前面。
已知AB ,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AB . 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
)
向量的表示方法:
几何表示: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字母表示:②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表示如:CD AB ,;
③用字母a 、b 、c 等表示。
问题1:“向量就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就是向量。
”的说法对吗?(提问)
(①向量是自由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②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A 起点 B 终点
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向量的长度(或称模):向量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
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注意0与0的区别(及书写方法)。
②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是只限制大小,不确定方向。
例1 如图2.1-6,试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以及三地的位置,在图中分别用向量表示A 地至B 、C 两地的位移,并求出A 地至B 、C 两地的实际距离(精确到1km )
解:AB 表示A 地至B 地的位移,且≈AB 240km .
AC 表示A 地至C 地的位移,且≈AC 300km .
(三)平行向量、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
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
(2)向量c b a ,,平行,记作c b a ////。
共线向量定义:
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相等向量定义:
c
b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 与b 相等,记作b a =;
(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在平面上,两个长度相等且指向一致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个向量,因为向量完全由它的方向和模确定。
问题2:两个向量是否可以比较大小?(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我们知道,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表示相等向量,但是两个向量之间只有相等关系,没有大小之分,“对于向量a 、b ,b a >或b a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例2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若AB =D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④若一个向量的模为0,则该向量的方向不确定;
⑤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解:①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两个向量AB 、AC 在同一直线上。
②不正确.单位向量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确定。
③不正确.④正确.⑤不正确.如图AC 与BC 共线,虽起点不同,但其终点却相同.
评述: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对于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特征及相互关系必须把握好。
三、练习:
1.下列各量中不是向量的是( )
A.浮力
B.风速
C.位移
D.密度
2.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 B.零向量的长度为0
C.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D.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3.把平面上一切单位向量的始点放在同一点,那么这些向量的终点所构成的图
形是( )
A.一条线段
B.一段圆弧
C.圆上一群孤立点
D.一个单位圆
4.已知非零向量b a //,若非零向量a c //,则c 与b 必定 .
5.已知a 、b 是两非零向量,且a 与b 不共线,若非零向量c 与a 共线,则c 与b 必定 .
6.设在平面上给定了一个四边形ABCD ,点K 、L 、M 、N 分别是AB 、BC 、CD 、DA A B C
的中点,则_______,
=
KL
KL________
|=
|
参考答案:1.D 2.A 3.D 4.平行 5.不共线 6. |
|NM,NM
四、小结:
1.了解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2.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
3.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
五、作业
P86习题2.1相关内容,预习p85 例2
六、板书设计(略)
授课人:
200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