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类和对象题目
类比推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类比推理实验,探讨个体在类比推理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分析不同类型类比任务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性别、年龄等因素对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类比推理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通过将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结构进行类比,从而推断出新问题的答案。
类比推理能力的高低与个体的认知发展、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究类比推理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为提高类比推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1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取一个与题目相符的选项,形成类比题。
实验材料共分为5组,每组10道题,难度逐渐增加。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包括性别、年龄等。
(2)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类比题,并记录正确率。
(3)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不同类型类比任务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个体在完成不同类型类比任务时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具体如下:(1)A类任务(概念类比):正确率为70%。
(2)B类任务(关系类比):正确率为60%。
(3)C类任务(结构类比):正确率为55%。
(4)D类任务(功能类比):正确率为50%。
2. 性别对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类比推理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具体如下:(1)男生正确率为65%。
(2)女生正确率为58%。
3. 年龄对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类比推理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具体如下:(1)18-20岁年龄段:正确率为63%。
(2)21-22岁年龄段:正确率为60%。
五、实验讨论1. 不同类型类比任务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完成不同类型类比任务时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C 上机实验题目(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实验前言(建议认真阅读)一、上机实验的目的上机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理解C++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
通过亲手编程掌握C++语言编程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五个实验。
学生在课内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标有“*”号的程序,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编写其他应用程序。
指导书中的五个个实验如下:1. 函数与编译处理2. 指针与引用3. 类和对象4. 继承和派生类5. 多态性三、实验提交(特别提醒)1. 实验题目以附件形式提交,每个附件限一个源程序,附件以实验编号-题号-自己学号.cpp命名;如学号为20XXXX20XXXX20XXXX34的同学提交实验1的第5题,则附件命名方式为:1-5-20XXXX20XXXX20XXXX34.cpp,错误提交的将视为未提交。
2. 提交时间定为该次实验课的一周内,过期不再接收。
四、评分和作弊处理1. 要求提交实验题总数为6题(带“*”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XX%;2. 存在抄袭和被抄袭的作业,无论抄袭与被抄袭者,本门课程平时成绩以零分记。
存在两次及两次以上抄袭和被抄袭者,本门课程以不及格记。
五、实验课要求(重点强调)1. 严禁QQ、MSN等即时软件工具聊天;2. 严紧接听手机、发送短信;3. 严紧玩游戏。
实验1 函数与编译处理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函数声明、定义和使用的方法;2. 掌握形参与实参之间的对应关系;3. 掌握函数调用时,形参、实参之间的“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区别;4. 掌握函数递归调用的方法;5. 掌握全局变量、局部变量、静态变量的使用方法;6. 掌握文件包含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定义两个函数swap1和swap2,目的是实现两个整数的次序交换,其中swap1的参数是传递值参数,swap2的参数是引用参数,在程序中分别调用这两个函数,其输出结果如下所示:初始值:x=1,y=2调用swap1后的结果:x=1 y=2调用swap2后的结果:x=2 y=12. 编写一个函数,用来计算从键盘上输入的整数的阶乘。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实验一--类和对象

实验一类和对象一、实验目的:掌握类的设计和对象的创建及相关知识点如对象数组、类聚合、友元函数、静态成员。
二、实验内容:1、设计圆类,求两个圆的位置关系;2、设计圆类和直线类,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设计学生类,求某班学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4、设计部门类和教师类,其中部门类成员为教师类的子对象;5、设计家庭银行账户类,其中账户资金为静态数据成员,为家庭成员共享;6、设计复数类,友元函数实现复数的加减。
三、实验过程:1、根据实验题目确定需要设计哪些类、各类中包含哪些数据成员和函数成员,设计各成员的访问权限,设计数据成员的数据类型,设计函数成员的函数原型;2、给出类设计的程序实现,特别要注意重载构造函数的实现;3、在主函数中完成题目中的逻辑,一般情况下需要创建相关类的对象,通过对象对成员函数的调用或者通过对象指针对成员函数的调用完成相应的功能。
四、参考程序代码:1、设计圆类,求两个圆的位置关系#include <iostream>#include <math.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ircle{private:float a,b,r;public:Circle(float c,float d,float e){a=c;b=d; r=e;}friend void position(Circle &,Circle &);};void position(Circle &c1,Circle &c2){float n,m,p;p=sqrt((c1.a-c2.a)*(c1.a-c2.a)+(c1.b-c2.b)*(c1.b-c2.b)); n=fabs(c1.r-c2.r);m=c1.r+c2.r;if(p>m)cout << "相离";if(p==m)cout << "相切";if(p<m)cout << "相交";}int main(){float a,b,c,d,e,f;cin >> a >> b >> c >> d >> e >> f ;Circle c1(a,b,c),c2(d,e,f);position(c1,c2);return 0;}运行结果:2、设计圆类和直线类,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include<iostream>#include<math.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ircle//圆类{private:float x,y,r;public:Circle(float a,float b,float c) {x=a;y=b;r=c;}float getx(){return x;}float gety(){return y;}float getr(){return r;}};class Line//直线类{private:float a,b,c;public:Line(float x,float y,float z){a=x;b=y;c=z;}void position(Circle c1){float d=fabs(a*c1.getx()+b*c1.gety()+c)/sqrt(a*a+b*b)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if(d<c1.getr())cout << "相交";if((d-c1.getr())<0.000001)cout << "相切";cout << "相离";}};int main(){Line l1(3,3,4);//创建直线对象Circle c1(-23,3,7);//创建圆对象l1.position(c1);return 0;}运行结果:3、设计学生类,求某班学生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Student{private:char name[20],xuehao[20];float math;public:Student(){}Student(char *na,char *xu,float ma):math(ma) {strcpy(name,na);strcpy(xuehao,xu);}void set(char *na,char *xu,float ma){math=ma;strcpy(name,na);strcpy(xuehao,xu);}char *get_name(){return name;}char *get_xuehao(){return xuehao;float get_math(){return math;}};void max_min(Student stu[],int n){Student max,min;max=min=stu[0];for(int i;i<n;i++){if(stu[i].get_math()>max.get_math())max=stu[i];if(stu[i].get_math()<min.get_math())min=stu[i];}cout << "学生成绩最高:" << max.get_name() << "," << max.get_xuehao() << "," << max.get_math() << endl;cout << "学生成绩最低:" << min.get_name() << "," << min.get_xuehao() << "," << min.get_math() << endl;}void ave(Student stu[],int n){float sum=0;for(int i=0;i<n;i++){sum=sum+stu[i].get_math();cout << "ave=" << sum/n;}int main(){char na[20],xu[20];float ma;Student stu[20];int n;cout << "请输入学生总人数"; cin >> n;for(int i=0;i<n;i++){cin >> na >> xu >> ma ; stu[i].set(na,xu,ma); }max_min(stu,n);ave(stu,n);return 0;}运行结果:4、设计部门类和教师类,其中部门类成员为教师类的子对象#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Department{private:int dep_num;char dep_master[20];char dep_name[20];public:Department(){}Department(int num,char *ma,char *na){dep_num=num;strcpy(dep_master,ma);strcpy(dep_name,na);}void show(){cout << dep_num << "," << dep_master << "," << dep_name ; }};class Teacher{private:char name[20];char haoma[20];Department dep;public:Teacher(char *n,char *nu,int num,char *ma,char *na):dep(num,ma,na) {strcpy(name,n);strcpy(haoma,nu);}void show(){dep.show();cout << "," << name << "," << haoma << endl;}};int main(){Teacher hp("wanghai","12345",6,"kiki","computer");hp.show();return 0;}运行结果:5、设计家庭银行账户类,其中账户为静态数据成员,为家庭成员共享#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ring.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Familymember//家庭成员类{private:char membername[10];//成员名public:static float account;//共享账户资金 Familymember(char *name);static void save(float money);//存钱 static void pay(float money);//支出 static void show(); //显示账户余额};float Familymember::account=0;Familymember::Familymember(char *name) {strcpy(membername,name);}void Familymember:: save(float money) {account= account+money;}void Familymember:: pay(float money){account= account-money;}void Familymember:: show(){cout<<account<<endl;}int main()//主函数{ Familymember husband("wang"),wife("Li"); husband.save(10000);wife.pay(3000);wife.save(5000);wife.show();husband. show();}运行结果:6、设计复数类,友元函数实现复数的加减#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Fushu{private:float ss,xs;public:Fushu(){}Fushu(float a,float b){ss=a;xs=b;}friend Fushu jiafa(Fushu &f1,Fushu &f2){return Fushu((f1.ss+f2.ss),(f1.xs+f2.xs)); }friend Fushu jian(Fushu &f1,Fushu &f2){return Fushu((f1.ss-f2.ss),(f1.xs-f2.xs)); }void show(){cout << ss << " + " << xs << "i" << endl; }};int main(){Fushu f1(2,3),f2(4,5);Fushu f3,f4;f3=jiafa(f1,f2);f4=jian(f1,f2);f3.show();f4.show();return 0;}运行结果:。
小学毕业科学实验题目集锦

小学毕业科学实验题目集锦
实验一:水的净化方法
题目:
探究不同方法对水的净化效果,比较滤水、煮沸和加氯三种方法的差异。
实验二:物体的密度测量
题目:
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比较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对密度的影响。
实验三:动物的适应能力
题目:
研究不同动物的适应能力,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生存能力。
实验四:植物的光合作用
题目: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五:简单机械的运用
题目:
使用简单机械,如杠杆和滑轮,解决不同问题,研究简单机械
的运用原理。
实验六:声音的传播
题目:
研究声音的传播,比较空气中和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质量。
实验七:电流的通路
题目:
研究电流的通路,构建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影响
电路亮度和声音的因素。
实验八:天气的观察和预测
题目:
观察天气现象,了解不同天气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状况,从而
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这些题目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思维。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0031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JAVA Programming总学时/学分:48/3(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 识别Java语言特点、基本语法、语言机制。
目标2. 将面向对象方法知识运用在程序设计案例中,能使用JAVA常用类、枚举、lambda 表达式、容器、泛型进行实例编程验证。
目标3. 利用JavaSE中的异常处理、输入输出等技术来表达处理程序应用问题。
目标4. 将图形用户界面和数据库编程技术运用中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中。
目标5. 搭建Java开发环境,能设计实现各种Java技术的应用程序,且能测试运行。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三、教学过程安排四、实验或上机内容五、课程目标达成方法六、考核标准本门课程考核包括6个部分,分别为考试、作业、实验、讨论和测验。
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1、期末考试试卷知识点要求2、作业3、实验4、讨论设置讨论课一次,要求学生按照讨论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
5、测验随堂测验,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回答。
具体有任课老师给出评分标准。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黑马程序员. Java基础入门(第2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2] 郑人杰、马素霞、殷人昆. 软件工程概论(第2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 Gay S.Horstmann. Java核心技术(第10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 Y.Daniel Liang(美). Java语言程序设计(第10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李刚. 疯狂Java讲义(第4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6] 封亚飞. 揭秘Java虚拟机[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7] Bruce Eckel(美). Java编程思想(第4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实验题目——精选推荐

实验题⽬⾯向对象编程(Java)——实验教学⼤纲内容⼦类与继承——三种⼈ (1)1、相关知识点 (1)2、实验⽬的 (1)3、实验要求 (1)4、实验指导 (2)⼦类与继承——计算利息(2014.11.20) (3)1、相关知识点 (3)2、实验⽬的 (3)3、实验要求 (3)4、实验指导 (4)5、思考题 (4)组件及事件处理——布局与⽇历(2014.11.28) (5)1、相关知识点 (5)2、实验⽬的 (5)3、实验要求 (5)4、实验指导 (6)5、思考题 (6)⼦类与继承——三种⼈1、相关知识点由继承⽽得到的类称为⼦类,被继承的类称为⽗类(超类),Java不⽀持多重继承,即⼦类只能有⼀个⽗类。
⼈们习惯地称⼦类与⽗类的关系是“is-a”关系。
如果⼦类和⽗类在同⼀个包中,那么⼦类⾃然地继承了其⽗类中不是private的成员变量作为⾃⼰的成员变量,并且也⾃然地继承了⽗类中不是private的⽅法作为⾃⼰的⽅法。
继承的成员变量或⽅法的访问权限保存不变。
⼦类和⽗类不在同⼀个包中时,⽗类中的private和友好访问权限的成员变量不会被⼦类继承,也就是说,⼦类只继承⽗类中的protected和public访问权限的成员变量作为⼦类的成员变量;同样,⼦类只继承⽗类中的protected和public访问权限的⽅法作为⼦类的⽅法。
⼦类声明的成员变量的名字和从⽗类继承来的成员变量的名字相同时,将隐藏所继承的成员变量。
⽅法重写是指⼦类中定义的⼀个⽅法,这个⽅法的类型和⽗类的⽅法的类型⼀致或者是⽗类⽅法的类型的⼦类型,并且这个⽅法的名字、参数个数、参数类型和⽗类的⽅法完全相同。
⼦类如此定义的⽅法称为⼦类重写的⽅法。
⼦类继承的⽅法所操作的成员变量⼀定是被⼦类继承或隐藏的成员变量。
重写⽅法既可以操作继承的成员变量,调⽤继承的⽅法,也可以操作⼦类新声明的成员变量,调⽤新定义的其他⽅法,但⽆法操作被⼦类隐藏的成员变量和⽅法。
《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09高职)

实验一 Java实验环境的建立一、实验目的1.掌握Java编程环境的搭建过程;2.掌握Jcreator pro软件的使用方法;3.能使用Java doc文档。
二、实验内容1.下载并安装JDK1.6,配置JDK环境变量;2.下载Javadoc压缩包并解压在JDK安装路径下;3.下载Jcreator pro 4.0并安装和配置使用环境;4.使用实验环境运行书中实例代码,在屏幕上输出“Hello Java”字符串。
①Java application程序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HelloJava{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Hello Java!");}}②Java applet程序代码如下:import java.awt.*;public class Hell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g.drawString("Hello!",30,30);}}三、试验要求1、预习试验内容并写出上机报告。
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体会。
实验二 Java语言程序设计训练一、实验目的:1.输入、输出操作实现原理和方法2.掌握程序流程控制的实现方法3.掌握数组的定义和操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计算 Result=1!+2!+3!+ (10)2.计算1---50之间所有素数的和。
3. 产生10个100之内的随机整数输出,并把这10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4. 随机产生20个50~100间的整数,输出这20个数并找出最大数及最小数输出。
5.试编写程序,实现求几何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面积。
(可任选其一)6.验证书中的例题。
三、试验要求1、预习试验内容并写出上机报告。
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汇编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专项
练习题汇编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专项练题的汇编。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1. 材料:尺子、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铅笔盒等
2. 实验步骤: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
3. 实验问题:哪个物体最长?哪个物体最短?
实验二:观察花的不同部分
1. 材料:不同种类的花,放大镜
2. 实验步骤:观察不同种类的花的不同部分,如花瓣、花蕊、
叶子等。
3. 实验问题:不同花的花瓣形状有哪些不同?
实验三:观察摩擦力
1. 材料: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
2. 实验步骤: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别放在光滑的台面上,用力
推动它们。
3. 实验问题:哪种物体推动起来最容易?为什么?
实验四:观察水的变化
1. 材料:水、锅、火源
2. 实验步骤: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3. 实验问题:水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实验五:观察风的存在
1. 材料:风景画、吹风机
2. 实验步骤:用吹风机吹风景画,观察画上的物体移动情况。
3. 实验问题:吹风机产生的风力可以使画上的物体移动吗?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的汇编。
希望这些实验题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 类和对象程序填空1. 题目描述:仔细阅读下列求两个点之间距离的程序,程序的输出结果是50,根据程序的输出结果在划线处填入正确语句。
代码:#include<iostrea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point{public:point(float a,float b) { x=a; y=b; }float Distance(point &p){float dx=p.x-x;float dy=p.y-y;return (float)sqrt(dx*dx+dy*dy);}private:float x,y;};int main(){point p1(2,3),p2(32,43);cout<<p1.Distance(p2)<<endl;return 0;}2.题目描述:设计一个矩阵类CRectangle,该类中的私有成员变量存放Rectangle的长和宽,并设置它们的默认值为1,通过成员函数set()来设定长和宽的值,并确保长宽都在(0,50)范围之内,求其周长Perimeter并显示输出。
以下是完成此项工作的程序,请将未完成的部分填入,使之完整。
代码:#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Rectangle{public:void Set(float a,float b){if((a>0)&&(a<50)) length=a;else length=1;if((b>0)&&(b<50)) width=b;else width=1;}float perimeter(){return 2*(length+width);}private:float length;float width;};int main(){CRectangle R;float l,w;//定义矩形的长和宽做为输入变量;// cout<<"请输入矩形的长和宽:"<<endl;cin>>l>>w;R.Set(1,w); //设置矩形的长和宽cout<<"矩形的周长为:"<<R.perimeter()<<endl;return 0;}3.题目描述:设计一个类C R ectangle,要求如下所述。
(1)定义两个点坐标x1,y1,x2,y2,两点所确定的一条直线构成了矩形的对角线。
(2)初始化矩形的两个点时,判断给定的两个点是否能够构成一个矩形,如果不能构成矩形,则矩形对角线的两点初始化为(0,0)和(1,1)。
如果可以构成,则用形参初始化对象的数据成员。
根据以上描述完成下列程序。
代码:#include<iostrea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Rectangle{public:CRectangle(float Rx1=0,float Ry1=0, float Rx2=1,float Ry2=1);bool IsSquare( );void PrintRectangle( );private://确定直线的两点的坐标float x1,y1,x2,y2;};CRectangle::CRectangle(float Rx1 ,float Ry1, float Rx2,float Ry2){if (Rx1==Rx2||Ry1==Ry2) //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值相等,则不能构成矩形{x1=y1=0;x2=y2=1;cout<<"不能构成矩形! "<<endl;}else{x1=Rx1,x2=Rx2,y1=Ry1,y2=Ry2 //初始化数据成员x1,y1,x2,y2cout<<"可以构成矩形! "<<endl;}}int main(){CRectangle R1(1,3,5,6);CRectangle R2(1,3,1,6);return 0;}4.题目描述:下列程序中声明了类girl,其中函数“display”是类girl的友元函数,请在(1)、(2)和(3)处各填入正确的内容,使程序能正常运行。
代码:#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girl{private:char name;int age;public:girl(char n, int d) //构造函数{name= n;age=d;}Friend void display(girl &x); //声明友元函数};void display(girl &x) //类外定义友元函数{cout<<"Girl's name is :"<<x. name<<", age is :"<<x.age<<endl;//girl类的友元函数能访问girl类对象的私有成员}int main( ){girl e('z',18);display(e); //调用友元函数return 0;}5.题目描述:,请完善下面程序,使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This is a constructor !This is a constructor !The value of ch is aThe value of ch is bThis is a destructor of bThis is a destructor of a代码:#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MyClass{char ch;public:MyClass( ){cout<<"This is a constructor! "<<endl;ch='a';}MyClass(char character ){cout<<"This is a constructor! "<<endl;ch=character;}void Print( ){cout<<"The value of ch is "<<ch<<endl;}~ MyClass( ){cout<<"This is a destructor of"<<ch<<endl;}};int main( ){MyClass first, second(b);first.Print( );second.Print( );return 0;}程序设计6.题目标题:计算两点间的距离题目描述:仿照本次实验预习的程序填空题1,将以上Distance函数定义为类piont的友元函数,实现程序的功能。
并在主函数中增加输入两点作为友元函数的实参。
其主函数如下:输入描述:输入四个数,用空格隔开。
输出描述:两个点的距离。
样例输入:1 3 5 6样例输出:5#include<iostream>#include<cmath>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point{public:point(float a,float b) { x=a; y=b; }friend float Distance( point &p1, point &p2);private:float x,y;};float Distance( point &p1, point &p2){float dx=p1.x-p2.x;float dy=p1.y-p2.y;return (float)sqrt(dx*dx+dy*dy);}int main(){float p1_x,p1_y,p2_x,p2_y;//输入四个点cin>>p1_x>>p1_y>>p2_x>>p2_y;point p1(p1_x,p1_y),p2(p2_x,p2_y);cout<<Distance(p1,p2)<<endl;return 0;}7.题目标题:日期类CDateInfo的设计。
题目描述:根据以下主函数的功能来设计日期类CDateInfo,使其能正确运行。
类CDateInfo 中应该具有描述年、月、日的三个数据成员和相应的成员函数。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Dateibfo{int day,month,year;public:CDateibfo();CDateibfo(int yy,int mm,int dd);void setdate(int yy,int mm,int dd);void getdate();};CDateibfo::CDateibfo(){day=10;month=10;year=2011;}CDateibfo::CDateibfo(int yy,int mm,int dd){year=yy;month=mm;day=dd;}void CDateibfo::setdate(int yy,int mm,int dd){year=yy;month=mm;day=dd;}void CDateibfo::getdate(){cout<<year<<"-"<<month<<"-"<<day<<endl;}int main(){CDateibfo date1,date2(2011,10,10);int y,m,d;cin>>y>>m>>d;date1.setdate(y,m,d);date1.getdate();date2.getdate();return 0;}输入描述:三个整数,分别用来设置对象data1的年、月、日输出描述:两行:第1行为对象data1的年月日;第2行为data2的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