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论文
数学课如何实施快乐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课如何实施快乐教学【摘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秘诀之一。
”快乐教学是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为根本出发点,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之最终目的。
它倡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努力学习,强调知情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实施快乐教育,不仅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更要注意研究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
【关键词】快乐教学教学方法兴趣快乐教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智慧的欢乐,成功的欢乐,从而实现快乐教学。
几年来,我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探索、尝试,确实认为这种教法可以把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逐步变为“乐学”。
现在就将我的做法分述如下: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它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自于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一个热爱”和“两个精神”,才能将自身之情融于教材;才能以真情教书以实情育人;才能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关心、尊重每个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在学生的心灵树立起至善至美的教师形象。
一是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转变教育思想的真情流露,所以我始终坚持以自己的良好心境,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上课时尽量使用儿童语言,从不厉声训斥学生,挖苦学生,遇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表扬。
二是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
以满腔热情感染学生,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与学生心心相通。
力求在学习上做学生的老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
三是把自己的爱撒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长期学习同工作一样,单调、枯燥、难免心绪烦乱,导致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
我心飞翔,快乐教学论文

我心飞翔,快乐教学我心飞翔,快乐教学,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我们想到的教学不仅仅包括课上对孩子的引导和启迪,还包含着所有与孩子交往接触的一切空间。
《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任务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好之”,进而“乐之”,把学习知识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而学生的“乐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乐教”。
教学需要快乐,孩子们也更需要快乐。
快乐的童年是塑造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必要环境,孩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
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实现教学的快乐境界。
首先,从课上的教学方法上,快乐教学,让孩子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学习中的快乐。
一、树立快乐的教学理念。
对老师而言,一切先进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快乐的教育理念。
要热爱教育,把教学当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并把自己的这种理念传达给学生:学习是享受,是快乐的源泉。
比如我们拿出半杯水,问学生如果在沙漠里,你只有这半杯水,你会怎么想?学生讨论过后,可以总结:面对这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啊,我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那么,乐观的人会在希望里活下去,悲观的人会在绝望里渴死。
我们还可以这样鼓励他们:“快乐是自己的事,只要你愿意,做任何事都会有快乐,学习也一样。
”如果学生还不完全认同,就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学习中的快乐,并放大这些快乐,那很多学生也就能够很快找到学习中的快乐了。
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是师生互动的最好的调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二,形象有趣的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引入,是能带给学生学习快乐的重要源泉。
引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带给学生快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初步认识分数的时候,课的开始,就引入了故事情境,小猴子分桃子,学生则跟着很快乐的进入学习状态。
实施快乐教学,在物理课堂中营造愉快气氛论文

实施快乐教学,在物理课堂中营造愉快气氛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已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正因如此,快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更有效的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快乐教学?下面,笔者仅就自身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中进行“快乐教学”:一、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常把三尺讲台比做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把学生当作台下的观众。
这种比喻是错误的。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就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韩愈说的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如果师生在感情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就会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对教师有敌对的情绪。
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能互相接纳且不愉快,还谈什么快乐教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关键在教师。
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想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马斯洛的五种需求中就有人都有受尊重的需求。
西方近现代哲学家詹姆士也说:“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就是渴望为人所重视。
”所以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的接受教育。
教师对优生、差生应一视同仁,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学生。
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在学校教育中笔者想说:“数声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运用“快乐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论文

运用“快乐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
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
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
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
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
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
”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
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音乐课堂中快乐教学论文

小议音乐课堂中的快乐教学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然而调查发现现在的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很不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学习状态,他们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快乐的唱便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情感音乐虽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环境、适当的实物展示更能烘托音乐场景,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1、环境突出氛围优美的环境是情感的载体,在课前,教师可根据音乐的主旨理念,适当的布置音乐教室,造成一种美的背景冲击听众的视觉,从而引发美的联想和愉悦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嘀哩嘀哩》这首歌曲时,我在音乐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许多绿色小树以及花儿、鸟儿。
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身临其境,感觉置身与大自然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歌曲劲头十足,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烘托氛围音乐的表现语言是静态的,为了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感觉,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我还充分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会音乐内涵。
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京剧《梨园英秀》时,我便利用多媒体,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看戏曲,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这三者的关系,通过对比,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的表演特色。
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我还展示了京胡、二胡等乐器的特点以及板、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的喧闹气氛,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下让同学们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增加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也就自然地融为一体了。
3、语言优化氛围课堂上用来交流感情的纽带便是语言。
新课程视阈下语文快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视阈下的语文快乐教学摘要:新课程语文视阈下的语文教学,教者应该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质,努力运用快乐教学,突出多样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张学生知识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快乐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素质教育被提到了衡量教育成败的高度,其核心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可由于社会的片面功利追求,“中考”指挥棒一直牵制着语文课堂教学,导致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活力,甚至出现了很多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质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语文不仅是分数、成绩和升学,语文更应该是基础、能力和素质。
新课程视阈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快乐的教,愉悦的学,应该是知识的盛宴,应该是生命的狂欢,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应该是学生自由成长的人间天堂。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探索出了语文快乐教学的点滴经验,愿与诸位方家共商。
激趣:让学生悦纳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利用课堂的一方天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对学生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
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
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悦纳语文。
低年级语文课堂快乐教学法论文

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快乐教学法[摘要]识字教学中的三激趣:游戏激趣、猜谜激趣、故事激趣。
阅读教学中的三乐悟:实践中乐悟、绘画中乐悟、表演中乐悟。
[关键词]激趣乐悟随着对《课程标准》学习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但仍有许多人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面对不断变革的语文教学,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快乐的事情都能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的欲望。
既知如此,我们何不放下陈旧思想,让孩子们眼中的语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呢?下面就以我教低年级语文的所感所想,谈谈我是如何进行我的快乐教学的。
一、识字教学中的“激趣”苏教版小语低年级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揭示汉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激趣方法,现介绍如下:1 游戏激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调动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清、情、晴、睛、请”时,我做了个识字转盘,分成5等分,分别写上“氵、忄、日、目、讠”,找一个学生转动转盘,其余学生看着转盘开火车认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全班学生很快学会了这几个形近字。
2 猜谜激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猜字谜也是他们最喜爱的一项活动。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编出一些字谜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以避免枯燥无味的识记抄写。
如:在教学“停、鸣”等字时,我编了这样几旬字谜:人来小亭边(停),鸟儿张口叫(鸣),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编字谜。
如有的学生编出:十一点进厂(压)、山外有山(出)……学生通过猜谜和自编字谜,提高了记忆,巩固了识字。
3 故事激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字形,大胆发挥想象,把一个汉字变成一段故事,化枯燥为情趣。
如在学习“休”时,有个学生说:“一个人累了,靠着一块木头睡觉,这就是休息。
快乐是语文教学兴奋剂论文

快乐是语文教学的兴奋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学生都能乐之不疲,那学习就不会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乐事,无怪乎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保证”。
语文教学本来应该是乐趣无穷的,而实际情况却相反,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对它感到乏味,甚至对之深有怨意。
一、语文课沉闷缺少生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没有精心的选择和组织,缺乏相应的卖点和味精。
就一节语文课来说,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肯定要有侧重和缓急,必须有精心的选材与补充,使整个教学内容有声有色,跌宕生姿,试想一汪死水怎能比得上那跳跃翻滚的河流那样吸引人呢?其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激情,富有波澜的语言并非一时之功,教师应加强平素的训练,要培养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观察学生)、良好的记忆(注重语言的前后联系)及丰富的知识(教学语言的丰富而真实),口耳相传在从古至今的教学中就占有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通过口语来传授知识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
因此饱含激情的语言不但吸引学生而且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愉快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各个时代赋予它丰富的内涵。
时代在变化,但愉快教学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国外许多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对此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感到快乐。
”斯卡特金则指出:“教师要用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
”宋代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广大教师与学生疲于奔命,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导致一些中小学生厌学,对课堂失去了兴趣,语文课堂就是重灾区。
二、语文是其他课程之母,对其实施愉快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其一,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传授一种先进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快乐教学
摘要: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学生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
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
但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
程,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
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把这枯燥而辛苦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快乐,
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呢?
关键词:快乐教学;氛围;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3-01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学生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
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
但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是一
件枯燥的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
作为老师,
我们该如何把这枯燥而辛苦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快乐,让学生能够
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呢?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
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
例如,“灼烧白砂糖和面粉”、“蔗糖溶液
配制”、“酒精的溶解”、“蛋壳与食醋反应的测试”、“食用油和洗洁
精在水中的情况”、“用碘酒检验马铃薯、芋头、面包等食物中淀粉
的实验”、“炖鱼为什么用料酒和食醋”、“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加入
食盐颗粒”、“铁钉锈蚀实验”、“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纯碱、
白醋、食盐水、肥皂水、蔗糖水的酸碱性测试”等。
这些活动在尊
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选取生活常见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选取生活常见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进行启蒙,激发兴趣。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内容,对化学就不再陌生了,化学药品也就不再是独立于生活世界的神秘物质了。
通过长期的观察,实验的快乐经历,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更有利于体验成功,获得良好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善于运用富有哲理的幽默,不失时机、分寸得当的抓住事物趣味性的一面,巧妙地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在教学中强加进去一些笑料,那就失去了幽默的本意了,幽默也要适时。
例如文科班在学到《化学与生活》中铁在人体中作用时,学生了解到缺铁会导致贫血,所以缺铁的人应该补铁。
我就问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补铁,补钙,补锌指的是元素还是单质?个别同学说是单质。
我就说,你们有没有看到人们补铁的时候抱着铁块啃的?学生哄堂大笑,问题也就不说自明了。
可见适时的幽默是有助于课堂的教学和问题的解决。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
通过多媒
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
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
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魏书生曾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有笑声”的要求。
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在笑声中激发学习兴趣,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在笑声中学会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