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概念,复习密度计算公式。
2. 提问: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1.2. 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录水面初始位置。
1.3. 向量筒中加水,直至水面覆盖待测物体。
1.4. 记录水面最终位置,计算物体体积。
1.5. 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3.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密度-质量关系图。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实验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提问:密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测量精度?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密度计算练习。
2. 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密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密度-质量关系图的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名称:光的双缝干涉、光具盘几何光学演示实验2、实验目的: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几何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的要求,熟悉光具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结构、性能,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借助仪器说明书学习独立使用仪器的能力;体会新型光具盘在设计上的特色和尚存在的问题3、实验教学目的:⑴双缝干涉: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培养严谨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
⑵光具盘: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4、实验教学要求:认识区分常用几何光学仪器和元件,了解它们的特点、光路元和用处;本演示实验光路的安装和调整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测量方法。
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
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5、实验在这一章有什么意义: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明白光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图样的形成。
通过光具盘验证光学的原理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光学原理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理论还要通过实验说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的波动性。
6、实验仪器:j2515型双缝干涉试验仪、j2501-1型光具盘演示仪、学生电源。
7、实验原理:⑴双缝干涉:两条靠的很近的平行双缝,能把一个线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当这两列相干光在空间相遇时,会出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现象,即在光程差等于零或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相互加强形成亮点;在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相互抵消形成暗点。
若在双缝后面置一屏幕,则可以见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⑵光具盘:根据已有光学原理,自行组装光具盘中的光学仪器从而验证所学光学原理对应现象的真实性。
8、 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①按照说明书对实验仪器进行安装,并进行调节使各部分等高共轴。
②在遮光管一端装上观察系统,调节使之出现双缝。
③先观察白色光干涉现象,然后观察单色光并记录.④计算。
9、 数据记录1.红光mmX X L d L d 4171067.6651.1053.22600200.017-⨯≈-⨯=--⨯=∆X ⨯=红λ2.绿光mmL d L d 4171034.56915.953.196002.017-⨯≈-⨯=-X -X ⨯=∆X ⨯=绿λ10、实验教学的应用: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某种光的波长11、快速调出干涉条纹的方法:①最主要的是调节各部分共轴。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学分: 2 学时:36审核人:执笔人:面向专业:物理学一、课程定位教学对象:物理专业本科生;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一)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策略,借助现代化视听设备,系统训练高师物理教育学生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技能。
通过训练使学生经历构建并实施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体验与学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基础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二)以基础物理实验室为依托,提供开放性,多层次,自主探究式的基础物理实验条件和资源,通过实验教学与训练,发展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常规教学物理实验的运用能力.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了解计算机在基础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与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整合,设计并实施以物理实验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并实施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学生学习活动。
初步掌握与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二编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共36学时)第一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引论1. 1 教学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物理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1.3 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第二章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2.1 观察能力2.2 操作能力2.3 编制实验程序与数据处理能力2.4 设计简单实验制作简单仪器的能力实验研究课题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研究课题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第三章实验教学的方法3. 1 从直接感受中建立物理概念3.2 用探究的方式认识物理规律3.3 激发科学兴趣,通过实验做科学3.4 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实验研究课题三、测定普适气体恒量R实验研究课题四、电磁学实验实验研究课题五、测量表头的内阻和电源电动势极其内阻第四章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4.1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4.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施4.3 低成本物理演示实验的意义与设计4.4 演示实验专题研究示例4.5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训练实验研究课题六:一组静电实验实验研究课题七:演示电表的使用与改装实验研究课题八:分光镜的使用与光谱定性分析第五章探究式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5.1探究式学习方式及其意义5.2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5.3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5.4实验探究教学示例5.5探究式实验教学专题训练实验研究课题九: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子质量的关系实验研究课题十:练习使用学生示波器实验研究课题十一:传感器在物理实验上的应用研究第六章学生实验教学研究6.1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目的6.2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要求6.3边学边实验6.4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示例6.5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专题训练实验研究课题十二:直流电路实验实验研究课题十三:感应圈和分光镜的应用实验研究课题十四:用双缝实验测定色光波长第七章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7.1 实验设汁的目的7.2实验设计的程序7.3实验设计的示例7.4实验设计专题训练实验研究课题十五:验证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实验研究课题十六:测定铅笔心的电阻率第八章课外实验与趣味实验8.l 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意义类型和要求8.2物理课外实验设计示例8.3趣味物理实验的类型及其意义8.4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示例第九章中学物理实验仪器9.1 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分类9.2 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维护9.3 一些物理常用实验仪器简介9.4 计算机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9.5 中学物理实验仪器的改装与设计附录:选做研究课题:1.用频闪照相法研究物体的运动(平抛,自由落体,斜抛,转动,摆动等) 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纸带数据处理训练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及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4.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5.描绘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6.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7.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8.研究电动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9.一种测定铜的电化当摄的实验方法10.用万用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2.热敏元件特性的实验研究13.光敏元件特性的实验研究14.简单温度自动控制实验研究15.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设计与系统误差的研究四、考核方式、方法实验考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讲课教案
一、实验名称:测量小球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小球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的运动时间和下落距离,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小球的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9.8 m/s²。
四、实验仪器:小球、计时器、直尺、实验台
五、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台上固定一根直尺,并将小球放在直尺的顶端。
2. 让小球自由落下,并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落下的时间t。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得不同的落下时间和对应的落下距离。
4.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的平均加速度。
六、数据处理:
1. 根据公式s=0.5gt²计算小球的下落距离s。
2. 根据公式a=2s/t²计算小球的平均加速度a。
七、实验结果:
1. 小球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的数据记录表。
2. 小球的平均加速度计算结果。
八、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小球的加速度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g=9.8 m/s²。
九、实验注意事项:
1. 小球下落过程中要保持竖直向下的运动轨迹。
2. 使用计时器时要注意准确记录小球的下落时间。
3.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规律非常重要。
十、教师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的关系,探究弹簧力的性质。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挂钩、支撑架、测量尺、弹簧测力计、实验平台
实验原理: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弹簧力,并伸长一定长度。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力与伸长长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挂在支撑架上,并挂上质量挂钩。
2. 使用测量尺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挂上适量的质量挂钩,使弹簧伸长一定长度,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此时的弹簧力,并
记录下来。
4. 逐步增加质量挂钩,每次记录下弹簧的伸长长度及相应的弹簧力。
5. 绘制伸长长度与弹簧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弹簧力与伸长长度呈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取决于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及仪器的精确度。
拓展实验: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质、直径或长度等条件,探究弹簧力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思考题:
1. 弹簧力与外力的方向关系是什么?
2. 如果将弹簧剪短一半,对弹簧的弹簧力会有什么影响?
3. 如果在弹簧上增加一个重物,对弹簧力的大小会有什么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弹簧力的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培养实验数据分
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初中物理动态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动态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动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原因。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体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
2. 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
3. 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组,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观察运动状态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组的原理,以及如何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5. 结论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运动和力的关系。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体育竞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拓展延伸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
2. 滑轮组。
3. 实验记录表格。
4. 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安全,规范操作。
3. 实验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实验难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基本要求
会正确使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仪器 (表). 知道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要求,会估算误差并正确选用仪器 (表). 能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相关实验的教学 设计。
实验一 直线运动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小车、带滑轮的平板、 钩码、细线、电磁打点计时器、火花 打点计时器、电子节拍器、学生电源 等。
实验八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及浮力演示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仪、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烧杯、水 槽等
实验九 示教电表的使用及焦 耳定律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示教电表、滑动变阻 器、低压电源、电阻箱、伏特表、万 用电表、演示用温度计、线绕电阻、 量热器、焦耳定律演示器、计时器等。
实验十 电磁感应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直流电源、灯泡、滑 动变阻器、电感、电容、示波器、低 频信号发生器、磁铁、线圈、开关等。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实验1] 直线运动研究 [实验2]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及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3] 透镜成像实验研究 [实验4] 投影仪及幻灯机的使用 [实验5] 静电实验研究
[ 实验 6] 胡克定律及微小形变实验研 究 [实验7] 能量转化及守恒演示实验 [ 实验 8]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及浮力 演示实验研究 [ 实验 9] 示教电表的使用及焦耳定律 实验研究 [实验10] 电磁感应实验研究
实验二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及 伏安法测电阻
主要仪器设备:直流安培表、伏特表、 滑动变阻器、电阻圈、学生电源、电 键、小灯泡、灯座、电阻等。
实验三 透镜成像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光具座、透镜、光屏、 小灯泡、电源等。
实验四
投影仪及幻灯机的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投影仪、幻灯机、胶 片、幻灯片、投影气桌、发波水槽等
实验五 静电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感应起电机、验电器、 验电球、有机玻璃棒(附丝绸)、胶 棒(附毛皮)金属网罩等。
实验六 胡克定律及微小形变 实验研究
主要仪器设备:弹簧、弹簧秤、测力 计、刻 能量转化及守恒演示 实验
主要仪器设备:动能和势能演示器、 受迫振动和共振演示器、单摆演示器、 纵、横波演示器、斜面轨道、小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