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合集下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单解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单解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单解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状态,通常出现在欧洲殖民主义强国在殖民地建立殖民统治过程中,以及在发展中国家中。

它是一个在殖民统治下,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态。

一、政治结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治上的不稳定,政治制度薄弱,缺乏民主和自由。

相反,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政治体制通常是专制而不是民主的,其权力分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民主的监管。

二、经济结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通常是封建式的经济形态,其基础是土地所有权和剥削财产的方法。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土地通常是由地主所有,而农民只能作为佃农租用土地。

佃农必须把一定比例的收成提供给地主,这种情况下,农民和佃农这种社会特定阶层没有真正的自由。

三、社会结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长期的殖民和封建统治,社会结构的层级很明显。

社会上的精英阶层以国内富人为
主,通常是一些精英阶层拥有了财富和权利。

另一方面,穷人和农民缺乏财富和权利,因此只能被视为次等的人。

四、文化、教育等方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水平通常较低。

由于殖民统治和封建制度的限制,文化和教育往往只服务于精英阶层,使剩余的阶层很难接触和获得文化和知识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差异和教育的劣质化增强了社会的层级和阶级之间的差异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形态虽然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注定它的永久存在。

相反,通过发展实现减少贫穷阶层的程度,缓解社会分化等手段,它也可以向更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转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图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图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图解
梁俊海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由主权国沦为半殖
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恶果,是历史的后退。

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从现代化的观点来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各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该图直观地揭示了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破坏和建设)在中国的体现。

【总页数】1页(P24)
【作者】梁俊海
【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06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3
【相关文献】
1.概念图解教学模式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概念图解教学模式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3.弃杆组概念的运动学矢量方程拼图解法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5.图解时间化隐为显--由《24时计时法》一课引发的有效建构时间概念的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殖民地与封建社会并存的局面呢?在写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个题目时,我在想要想彻底搞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做半殖民地?什么叫做半封建?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指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现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堂堂中华大国,泱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怎么就在1840年至1901年之间一步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大概也算得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了。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

我们从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的视角审视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领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上。

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到来,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

在这两次战争中,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

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幅员辽阔的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日本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第化四的条程最能度体大现大。加深
课堂设问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①割让台湾等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 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 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问题2〗列强是怎样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的? 半殖民地化程 度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
要求:请各位同学依据列强迫使清政府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01890),尝试从不同角度自主设计题目,来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的主权是怎 样一步步遭到践踏?
史料链接:
材料一: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 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 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英国制度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中英贸易出超入超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1鸦片战争的背景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一、国门洞开 背景
国际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
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国内背景: 当时的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
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2017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2017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2017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复习要延续历史脉络,把握重要知识点及大事。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重要知识点,下面凯程考研频道为大家捋捋思路,解析解析考点。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

这样,它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其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帝国主义势力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

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重性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这段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发展,到完全形成的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现象总领中国近代史全局,如何认识、理解这一概念以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二重性现象,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关键。

本文就此试作分析。

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社会经济性质是判定社会形态的最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决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比较完整的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外国资本主义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通商口岸成为它们进行掠夺的重要基地。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输出商品,因其采用机器生产,价廉物美,在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国的手工业生产,使许多手工业工场无法维持,纷纷破产。

另一方面,外国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原料,纷纷在中国设立洋行,收购大量的丝、茶,有些地区甚至把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改为种植适合外商需要的茶桑。

这样,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逐渐从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和对中国的原料掠夺,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某些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破坏了封建经济的完整性,也就是说,沿海地区的部分封建经济逐渐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取代,中国形成了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共存的局面。

按传统的提法,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半封建社会。

二、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丧失共存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其特征是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

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战前的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清政府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主权,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

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比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比较

阅读材料:
①两种性质不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参见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表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②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参见表2。

③在上述三个不同时期,在政体上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过,由于在这三个不同时期,“人民”概念具有不同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不同的性质与任务,因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参见表3。

表3: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解析
067300 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梁俊海
作者简介:梁俊海,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中学高级教师。

承德市首届教学名师,承德市教学标兵,承德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在《光明日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

E-mail:ljh0188@
此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10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学生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遇到的第一个难懂概念,单纯地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听懂,用图示剖析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国家主权沦丧社会形态演变图示解析:
左图描述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的形成过程,○表示中
国1840年前是主权国家,
表示的是殖民地,→表示的是国家主权沦丧——从独立到半殖民地国家,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殖民地”(半独立)。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介于主权国和殖民地之间,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独立自主权,它的另一半是“半独立社会”,这是从国家主权沦丧角度分析的。

由主权国沦为半殖民地是列强侵华造成的严重恶果,是灾难,是历史的下降、倒退、沉沦。

右图描述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表示的是封建社会,表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表示的是社会形态的演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介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它的另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演变角度分析的。

用现代化的观点看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是历史的上升、进步、发展。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
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该图示直观、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论——破坏使命和建设使命——在中国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于准确理解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有着重要意义。

——
1840-1842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标志着中国半
封建经济形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
形成。

练习巩固: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为帝国主义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答案:B]
2.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工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答案:C]
3.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中国半
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
政府丧失了部分主权
C.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依然存在
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阶段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