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4。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不平衡性C。
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卷及答案(2)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2)一、高中历史《沉重的赋税和力役》题目来源:5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1.题目:沉重的赋税和力役2.内容: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事实上,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
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说,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古代中国赋税的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地方政府也往往巧立名目,层层摊派,搜刮民财。
“征发无度”“无有定准”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
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户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徭役负担。
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这些工程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
秦王朝修建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用工役多至70万人。
服役者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朝廷的督责又非常严厉,因此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
秦代修筑长城的劳役人员中,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二;隋代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劳役人员死亡率也高达百分之四五十。
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沉重的赋税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过度征发的徭役,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这都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置。
(3)围绕沉重的赋税至少设置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4)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的赋税制度(至少三个)。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历史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描述:某位教师在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课时,采用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讨论环节,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与教材内容相悖的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并非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
请分析这位学生的观点,并谈谈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你所教授的历史课程,谈谈如何将历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内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历史课,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史记》中关于孔子形象的描述,谈谈你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并阐述如何将这种理解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第六题题目: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七题题目:作为历史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争执时?第八题题目:请您阐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并举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第十题题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兴趣?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节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课,适用于高级中学的历史课程。
要求: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小结等环节。
第二题题目:设计一节关于《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并能够分析这些变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整理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整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题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2.内容: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等。
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维续进行改革。
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分析从梭伦改革到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进步性。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题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2.内容: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史料。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如何将“历史思维”的培养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历史课堂讨论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历史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教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历史课程中“历史观念”培养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高中历史教学。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历史课程教案。
要求:1.课题:《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2.学科:高中历史3.学时:2课时4.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历史课,主题为“抗日战争”,课时为45分钟。
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2.教学过程完整,包括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总结与拓展等环节;3.教学方法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教学板书清晰,重点突出。
高中历史面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面试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答案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土地私有制的演变。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分给农民耕种,但农民没有所有权。
均田制在隋唐时期推行,国家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农民有使用权,但不得买卖。
到了宋代以后,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这种演变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土地集中,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试题二:请列举并解释文艺复兴时期三个主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及其贡献。
答案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主要人文主义思想家包括但丁、彼特拉克和达·芬奇。
但丁以其代表作《神曲》对中世纪宗教观念进行了批判,提倡个人理性和道德自由。
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强调古典文化的复兴和个人价值,其作品《论人的尊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是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多才多艺和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类潜能的探索。
试题三:请描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三: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开始的一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阶级分化等问题。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全球贸易的扩张,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题四:请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及其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复杂,主要包括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帝国主义竞争和复杂的同盟体系。
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催生了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国际联盟的建立。
战后的凡尔赛和约重塑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但同时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民族自决的兴起、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和平主义的提倡。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历史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解,以及你认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第二题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历史课,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
第四题题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第五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历史课,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八题题目:请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阐述该历史事件在当今教育中的意义。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这一能力培养。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进行史料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历史学科面试考生。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有效的教学计划。
请你为高中历史课程中的“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辛亥革命”的主题设计一份详细的教案。
具体要求:1.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设计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3.规划教学流程,并说明每个环节的目的;4.提出课后作业及评价方式;5.教案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设计一节高中历史必修三《抗日战争》的教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真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真题试】高中历史真题《美国首任总统》考题回顾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引导设问: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部下亨利·李这样评价他,“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这位伟人是谁呢?学生得出:美国的国父华盛顿。
教师追问: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他是在怎样的情形之下出任首任总统的?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临危受命教师提问:1787年宪法使美国由邦联变为联邦,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根据宪法规定,将进行总统选举,华盛顿成为最佳人选。
谁能对当时的总统就职仪式简要介绍?学生看过视频后,进行归纳和概括:1789年4月30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在纽约隆重举行。
教师追问:就职仪式的当天,广场上欢声雷动,但华盛顿却表情沉重。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因为新诞生的美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联邦政府羽翼尚未丰满,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等等。
(二)功成身退1.历史功绩教师播放华盛顿相关的纪录片,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思考探讨:华盛顿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面对这种危局,他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政治上,网罗人才,组成内阁,使南方与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等集团的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上,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以保证国家和平;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教师补充:身为首任总统,他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力,既维护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又在各方面完善了总统制。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1793年华盛顿意欲引退,但再次被一致选为总统,在华盛顿的第二届任期内,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学生结合史料,思考回答:在欧洲英法开战的情况下,签署宣言,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从而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之中;美国的西进运动也不断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历史《文明的链接》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江西省南昌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文明的链接2.内容: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
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于是,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
同时,市场的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
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4倍多,谷价则上涨了5倍。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
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骡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清楚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寻找不同之处。
进而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改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教师介绍: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对于黄金等贵金属的需求量增大,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想从东方获取商品和金银。
接着教师出示传统的东西方商贸线路图,提问学生:自古以来东西方就有交往,为什么此时还要另外开辟一条通道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因此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教师补充: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为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杰出的贡献,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商业革命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进行引导: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贸易种类、贸易范围和贸易中心都发生了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总结其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新航路开通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说明商品的贸易种类增多,贸易范围也扩大了;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这说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教师补充: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这些对商业方面的影响被统称为“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教师创设历史小剧场的情境,请话剧社的同学表演贵金属流入之后的欧洲社会的场景,同学们观看话剧,并且思考:贵金属的流入给欧洲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观看话剧,并思考回答问题: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教师继续引导:这样的结果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继续总结:因价格变动引发的一系列变动,我们称之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其他影响教师继续展示相关史料,并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而言,还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1)积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2)消极影响: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搜集史料,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文明的链接(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商业革命2.价格革命3.其他影响【答辩题目解析】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1)背景:郑和下西洋时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开辟新航路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3)影响和后果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参考答案】这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
谈话法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并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将复杂问题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对史料的研读,这是史料教学法的体现,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并且能够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高中历史《废分封,设郡县》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江苏省淮安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废分封,设郡县2.内容: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在燕、齐、楚等地分封子弟的建议,希望以此方式控驭不断扩大的疆土。
嬴政坚决否定了分封的主张,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
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
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用相关的史料。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针对学生特点,围绕郡县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答辩题目1.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秦始皇作为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不仅骁勇善战,在治国理政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哪些创举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设立了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使得自己大权独揽,军国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
教师过渡: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呢?又带来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提问: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我们知道秦代在地方采取的统治措施是废分封,设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