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成语运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成语运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复习——成语的运用【教学目标】1. 落实《考试说明》“正确使用词语”的考点要求。

2.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并且能够在社会交际中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准确规范表情达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

并且能够在社会交际中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准确规范表情达意。

难点:辨析理解成语的含义,在社会交际中准确规范运用成语,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过程: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成语的话,那么我们的话语、文章就会精彩很多。

此外,成语的运用也是我们中考必考的一道题目。

全国中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下述五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的接力奋斗。

B.李晓霞在第52届世乒赛中夺得女单金牌,成就了个人的”大满贯”,成长为中国女乒首当其冲的”一姐”。

C.在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眼里,中国梦是一个科学的、脚踏实地的梦,不是好高骛远的乌托邦式的梦。

D.5月18日,司法局张局长在全市安全会议上强调:”落实法规就得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丝毫侥幸!”。

【答案及解析】BA.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可以成功。

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

B.首当其冲: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C.好高骛远:好::喜欢;骛:从事;追求。

喜欢高的,追求远的。

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D.丁是丁卯是卯:丁卯又和“钉铆”谐音;钉是榫头;铆是铆眼;两者必须完全相合。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成语是我们汉语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够增加文章的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和吸引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1. 旗开得胜意思:战斗或竞争中,开场阶段就取得胜利。

用法:形容事情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例如:“他在比赛中旗开得胜,赢得了冠军。

”2. 一鸣惊人意思:形容某人在某个特定时刻或场合中突然展示出非凡的才能或成就。

用法:多用于赞美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杰出表现。

例如:“他在音乐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最高分。

”3. 如火如荼意思:形容事物活跃、热烈的样子。

用法:形容某种活动处于高潮状态,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例如:“晚会上的气氛如火如荼,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

”4. 不可思议意思:难以想象,超出常理。

用法:表示某种事物或情况让人难以理解或解释。

例如:“那个魔术师的表演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5. 不畏艰难意思: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困境。

用法:形容一个人有坚韧的意志和勇气,不怕困难和挑战。

例如:“这个团队不畏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6. 见义勇为意思:看到正义的事情,勇于挺身而出去做。

用法:形容一个人看到不公正的事情时,敢于挺身而出,勇于维护正义。

例如:“他见义勇为,及时将小偷抓住。

”7. 明目张胆意思:公然、公开地做坏事。

用法:形容某人的行为明目张胆地违法或不道德。

例如:“他明目张胆地偷走了别人的钱包。

”8. 深思熟虑意思:经过深入思考,考虑得很周密。

用法:形容某人在做决定或作出行动之前,经过深入思考,考虑得非常周全。

例如:“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他总是会深思熟虑。

”9. 同甘共苦意思:共同分享困难和苦难。

用法:形容在困难和苦难时期,互相支持和帮助。

例如:“他们两个人同甘共苦,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10. 心灵手巧意思:指某人在做事情时又能够聪明灵活又能够做得很好。

用法:形容某人头脑灵活,动手操作技巧高超。

例如:“她心灵手巧,能够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复习《成语的运用》ppt课件

复习《成语的运用》ppt课件

造句题
造句题
造句题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成语自己编写句子,考察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成语的运用》课 件中,可以给出一些成语,让学生根据这些成语编写 句子。
答案解析
对于造句题的答案解析,要指出学生编写句子的优点 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更好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要鼓 励学生多进行造句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在选择成语时,要考虑到语境、语体风格、感情色彩等因素,确保成语的适用范 围和对象与语境相符合。同时,要注意区分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避免使用 不当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
避免成语的误用与滥用
总结词
正确运用成语的关键在于避免误用和滥 用,需要遵循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VS
详细描述
在运用成语时,要遵循语言规范和表达习 惯,避免使用生僻、歧义或已经过时的成 语。同时,要警惕成语的过度使用,保持 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避免给人以单调 、重复之感。
答案解析
对于选择题的答案解析要详细,解释清楚 每个选项的正确或错误之处,让学生明白自
己的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填空题
要点一
填空题
填空题是另一种常见的题型,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记 忆和拼写能力。在《成语的运用》课件中,可以设计一些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正确的成语或填写成语的正确形式。
要点二
答案解析
03 成语的常见错误运用及其 纠正
望文生义
总结词
指对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仅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
详细描述
望文生义是成语运用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由于对成语的出处、背景和含义了解不足,人们往往仅凭 字面意思去理解成语,导致误用。例如,将“首鼠两端”理解为犹豫不决,实际上是指言行不一致。

《正确运用成语》课件

《正确运用成语》课件

05
06
形容非常喜欢,爱不释手:__________( 爱不释手)
改错题
改错题1: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察颜观色 -> 察言观色
相形见拙 -> 相形见绌 唇枪舌箭 -> 唇枪舌战
THANK YOU
02
正确运用成语的方法
理解成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运用成语之前,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它的字面意义和深层 含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成语词典来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
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
总结词
情感色彩辨析
详细描述
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使用不当造成 误解。
03
常见成语误用示例及 纠正
望文生义
总结词
指对成语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 义上,没有深入理解其真正的含
义。
详细描述
例如,成语“首当其冲”常被误解 为“首先接受任务,首先行动”的 意思,实际上它是指首先受到攻击 或遭遇灾难。
纠正方法
深入了解成语的出处、背景和含义 ,正确理解并运用。
语义混淆
总结词
纠正方法
音韵优美
成语的音韵搭配和谐,读起来 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来源
成语的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古代文献、有的来自民间谚语、有的来自宗教 经典,还有的来自外来文化。
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在不断地演变。一些古老 的成语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一些新产生的成语则不断涌现,成为现 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他人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正式场 合和文学作品中,注意成语的使用是 否得当,积累正确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 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 量出现, 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例3: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含讽刺意味
成语误用原因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 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 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 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 褒用的错误。
成语误用原因
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义, 而只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 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 做到三点:(1)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要辨明成语 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愿同学们在复习中一步一 个脚印,达到成功的彼岸
太平中学
张围波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 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 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 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 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望文生义(误解词义 ) 、褒贬误 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用错 谦敬、搭配不当 、近义混用
1.“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美轮美奂”(建筑物宏 伟壮丽) ; 2.“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 3.“相敬如宾”形容夫妻;注意只能用于男女尤其是夫妻间的成语,如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破镜重圆、夫唱妇随、举案齐 眉、相敬如宾等
4.“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 5.“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6.“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7.“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 8.“栩栩如生” 用于形容事物;(如;泥人张的彩塑形象逼真,~)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 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 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的使用 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例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 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 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 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①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②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③ 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④ 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 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⑤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 秋。 (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两”,语体色彩不妥) ⑥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 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⑦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原是形容 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 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⑧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 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 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
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而且“火 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例3:今年以来,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 “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 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 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 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 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 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 的改革变更;等等
成语误用原因
成语的感情色彩,有的较为明显,从字面一看便知是 贬义词;有的不明显,下列成语是贬义,不可褒用:
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 长此以往、趋之若鹜、半斤八两、等量齐观、 费尽心机、粉墨登场、大言不惭、明目张胆、 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 好高骛远、邯郸学步、评头品足、如丧考妣、 一丘之貉、咄咄逼人、虎视眈眈、别有用心、 梁上君子、道貌岸然、衣冠楚楚、巧言令色、 为所欲为、一命呜呼、处心积虑、天花乱坠、 巧舌如簧、一团和气、人模人样、神气活现、 趾高气扬、改头换面、 罄竹难书、炙手可热。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0.“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11.“暴露无遗”(指缺点、问题矛盾等)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 真是巧 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 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 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其他事物。范围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 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画中的这个女子肩着药锄,提着一篮仙桃,真是栩栩如生。
二是有时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 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我们不能以 对为错。
三是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成语。下面成 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对 中,前一个是褒义词,后一个是贬义词。 情投意合—臭味相投,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开山祖师—始作俑者,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成语误用原因
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 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在复习 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例1: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 汗牛充栋。 辨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 起舞者”的行为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 例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辨析:“美轮美奂”中,“轮”是高大的意思。“奂”:众多。这个成语形容高大 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 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 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 习惯对象或范围、情境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 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现象
注意成语的适用齐眉 浩如烟海 青梅竹马 巧夺天工 滔滔不绝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
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辨析:“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最容易被误解为“首先、 首要”。
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 大”。】 2、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 饮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这里错 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3、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侧目而视” 意 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 人”。】 4 、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 好人坏人掺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5.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 捷,写作技巧纯熟。而该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 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成语感情色彩的误用,还要注意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