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4-2形成性作业

合集下载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二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二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二-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 020010课程名称科学思维方法论评阅教师第二次任务共四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综述题:(1)根据课题的内容不同,课题被划分为几大类?并具体说明其特征。

(2)课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3)课题选择有哪些基本原则它们各自体现了什么(4)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的选择课题选择有何意义(5)什么是研究方向它与课题是什么关系(6)课题的论证与评估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的?作答结果:1、答:根据课题内容不同分类,具体说明每类特征:基础性研究课题:具有探索性强、自由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研究周期较长、成功把握性较小、成功评价难度大等特点。

应用性研究课题:一是定向性,二是成功把握性较大,三是成果评价难度小发展性研究课题。

一是实际应用性强,具有直接的应用性。

二是成果易评价,易被社会所接受。

2、答:①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的理论性或实际应用性的科学问题。

②从原有理论和新观察实验现象的矛盾中提出的科学问题。

③从各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④科学理论自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3、答:原则:①科学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依据;②需要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目的;③创造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特性或本质属性;④可行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条件性⑤效益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价值性。

4、答:课题选择是指从中多的科学问题(即选题域)中选择出科学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即科学工作者确定自己的科研任务。

意义:①课题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全局,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内容、途径、方法;②课题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成就的大小、甚至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成败;③课题选择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④课题选择在科学研究管理中作中是带有全局性的决策过程,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帮助科技工作者做好课题选择工作,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 (3)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 (3)苏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3)等级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评价一、填空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和等2、是淀粉检测器。

含淀粉的食物遇到它会。

3、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和两大类,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加工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4、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五大类。

5、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等。

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

7、消化过程是通过来完成的,共分四个步骤、、、。

二、判断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5、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物。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8分)1、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是()A.鱼B.芹菜C.馒头D.香蕉E.玉米2 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A.牙齿B.胃C.唾液3、遇淀粉变蓝的食物有()A.苹果B.花生C.蛋清D.蛋黄E.瘦肉4、下列食品中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是()A.色素B.香料C.甜味剂D.淀粉四、我会连(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食物与所含的成分连起来:(2)把器官与功能连起来:瘦肉、鱼蛋白质口腔传送食物油、肥肉、花生脂肪食道咀嚼食物蛋类、奶淀粉胃形成粪便排出体外馒头、米饭、谷物盐类小肠储存食物蔬菜、水果、菜维生素大肠充分消化吸收养料五、简答题(12分)1、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2、你认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试卷说明命题意图:本试卷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试题的考察范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4单元内容。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命题完全按照命题原则出题,重点考核学生对科学学科4单元基础知识的巩固。

根据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出偏题、怪题,亦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

试题量安排比较科学,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

典型题例:第四大题的连线,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在连线过程中体验和运用课本知识,从而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

科学思维方法论形考作业科学思维方法论是基于经验和证据的一种思考方式。

科学家在开展研究时,首先要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这种思考方式要求科学家依据可证伪性原则,只接受那些有据可依的观点,同时需要持怀疑态度,对观点进行反复验证。

因此,在形考作业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原则,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进行形考作业时,我们可以考察学生对于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可以给学生一份科学实验的结果,要求他们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

其次,可以让学生针对一种科学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这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该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中的推理和逻辑推断,来评估和判断该观点的合理性,并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反驳观点。

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科学论文,然后撰写一篇对该论文的评述。

这要求学生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评估其科学价值和可靠性。

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中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来对论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在进行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形考作业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学生对于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知识。

总之,科学思维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和工具,对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形考作业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1)苏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1)苏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卷(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全卷满分100分,时间30分钟。

一、填空:(50分)(1)、我们可以以()()()()()()等方面来了解天气状况。

(2)、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定时观测和记录,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

(3)、空气干燥时,有些成熟松果的鳞片会()。

(4)、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知道()、()、等都关心天气。

(5)、8℃读作:();气温零下12度写作:()。

(6)、测量雨量的大小的工具,叫(),雨量的大小用()作单位。

(7)、测定风力的仪器叫()。

风从西方来,就是()风。

烟向东北方向飘,就是()风。

(8)、在一定的地区(),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9)、一年分()四季。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10)、()贵如油,一阵()一阵凉。

二、判断:(10分)(1)、有些事物可以被很精确的测量,有些事物却难以精确测量,或者是没有必要那么精确,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估算得方法进行统计。

()(2)、只要有一双好眼睛,我们就可以全面地观察事物。

()(3)、使用雨量器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处。

()(4)、风吹去得方向叫风向。

()(5)、观察到天上有钩钩云时,我们就知道肯定是个大晴天了。

()三、选择:(10分)(1)、风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看不见B、摸不着C、闻不到 D感觉不到(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A、10点B、12点之前C、12点D、午后2点左右(3)、百叶箱安放不正确的是:()A、离地面1.5米B、空旷的地方C、草坪上D、树荫下(4)、下列哪一项不是测量天气的工具A、温度计B、风向标C、湿度计D、望远镜(5)、轻风吹脸面是()级风。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四、填图:(10分)1、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

晴阴小雨风力风向2、连线。

(将相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春季天气炎热夏季风和日丽秋季穿上棉衣冬季天高云淡五、简答:(20分)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2、下雨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一、填空:(1)、仪器、设备、天气状况、预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思维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思维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思维训练题1. 植物的分类- 让学生将以下植物分成两组:- 瓜类:西瓜、黄瓜- 蔬菜:胡萝卜、白菜- 提问学生为什么将这些植物分成了这两组。

2. 动物的生活性- 请学生观察以下动物的照片:- 狮子、大象、企鹅、蛇- 让学生分别描述这些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特点。

3. 物体的性质- 提供一些日常物体,例如玻璃杯、铁钉、纸张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性质。

- 鼓励学生思考物体的硬度、透明度、颜色等特点。

4. 水的循环过程- 请学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雨等环节。

- 提醒学生水的循环是怎样与自然界中的植物、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的。

5. 科学实验- 给定一些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 确定物体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材质有关系。

-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记录来探索科学问题。

6. 天体运行规律- 请学生描述日出日落、月相变化和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对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

7. 自然灾害- 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一些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

- 提醒学生要重视保护自己的安全,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8. 创意设计- 提供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题目,例如设计一个能够过滤水污染的装置、设计一个环保交通工具等。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的设计。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思维训练题的简要内容。

通过这些训练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探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教学设计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帮助学生摒弃简单机械的线性决定论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4.板书设计4.2 基因的表达与性状的关系5.作业设计题组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的发病机理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C.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发生改变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D.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的影响答案 B 解析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B错误。

2.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由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A.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出现某种性状差异,不一定是表观遗传C.表观遗传由于碱基序列不变,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 C 解析表观遗传虽然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6.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答案 A 解析DNA甲基化是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7.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中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

三年级科学作业4-2

三年级科学作业4-2

三年级科学作业第二次 4月25日姓名:一、填空:1、蚕从卵里孵出时样子有点像蚂蚁,我们通常叫它为()。

2、由母亲直接生下来,即胎生,常见的胎生动物有:()、()和人等。

3、从卵孵化而来,即卵生,常见的卵生动物有:()、()等。

4、牙齿的生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 阶段、( ) 阶段和()阶段。

5、早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

人们利用()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6、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换下旧皮,这叫()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1、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也一样。

( )2、蚕蛾刚产下的卵是紫色的。

( )3、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4、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生命周期,只是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5、蚕的幼虫和成虫样子是完全不同的。

()6、蚕蛹没有生命。

()7、蚕蛾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8、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无关。

()8、现在人们养出的蚕还不能吐出彩色的丝。

()10、蚕的幼虫和成虫样子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昆虫。

()三、选择题(共16分)1、蚕宝宝的外形特点是()。

A.身体呈圆筒形B. 身体是扁圆形C. 身体是椭圆形2、下列关于养蚕的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蚕卵孵化不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B.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C.蚕宝宝要在封闭的盒子里饲养,防止被虫咬3、、蚕宝宝一生要蜕()皮。

A.3次B.4次C.5次4、蚕卵的颜色变化是()。

A.淡黄色—玫瑰色—紫灰色B.紫色—黄色—紫灰色C. 淡黄色—黄色—紫灰色5、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A、猫B、苍蝇C、金鱼6、下列动物中,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是()。

A、狗B、蝴蝶C、小鸡四、连线题(共10分)为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防止蚕宝宝受伤在天气干燥时撒一些水有利于空气流通把嫩桑叶切碎提供合适的湿度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房间”清洁用羽毛把它刷到桑叶上有利于蚕宝宝进食五、看图做题(共10分)1、请你把下面6种动物填入相应的()中。

新湘科版四上科学 4.2 蓝色的星球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新湘科版四上科学 4.2 蓝色的星球 一课一练(含答案)

2蓝色的星球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外表大局部是海洋,小局部是陆地。

2知道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类型。

3知道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要珍惜水资源,知道节约用水的方式。

基础练习一、填空题。

1.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以蓝色为主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外表大局部都是02.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和等水体。

3.地球.上到处都有水,但水并不是、的资源,并且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o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以下关于地球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地球的外表大局部都是水,淡水资源非常丰富B.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水体C.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人们用水时应该(一)。

A.将生活废水排入海洋B..减少饮水量C.防止水源污染3.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横竖交替的线,关于这些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横着的叫作纬线B.竖着的叫作经线C.纬线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三、判断题。

(正确的画“ J”,错误的面“X”)1.地球仪上有很多网状的“小格子”,这些“小格子”在地球上是真实存在的。

().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的物质,但经过净化是可以再利用的。

().水在自然界里是不断循环的.,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能力提升四、在以下图中,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出陆地、海洋在地球外表所占的比例。

;海洋在地球外表所占的比例为五、简答题。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大家需要节约用水。

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怎样做来节约用水?(说出三条即可)参考答案一、1.海洋2.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约用水二、1.A [解析]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

2.C [解析]将.生活废水排入海洋,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污染;节约用水并不是要求我们少喝水或者不喝水,而是应该防止浪费水资源。

3.C [解析]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纬线,圈缩小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020010
课程名称科学思维方法论
评阅教师陆峰
第二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综述题:
(1)根据课题的内容不同,课题被划分为几大类?并具体说明其特征。

(2)课题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3)课题选择有哪些基本原则?它们各自体现了什么?
(4)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的选择?课题选择有何意义?
(5)什么是研究方向?它与课题是什么关系?
(6)课题的论证与评估是通过什么来进行的?
作答结果:
1、根据课题的内容不同,课题被划分为: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发展性
研究课题。

基础性研究课题:是针对于基础性科学问题而言的,是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中的研究课题。

他具有探索性强,自由度大,不确定因素多、研究周期较长、成功把握性较小、成果评价难度大等特点。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针对应用性科学问题而言的,是指技术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课题。

他的特点:
一是定向性。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向生产转化的中介环节,是将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于技术科学之中,因而具有定向性。

二是成功把握较大。

应用性研究课题是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从而减少了研究的自由度,研究中的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获得成功。

三是成果评价难度小,这是与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成果相比较而言的。

发展性研究课题其特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实际应用性强,具有直接的应用性。

一方面,是在应用性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该类课题的研究必须与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而且这后一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因此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直接的应用性或实际应用性特别强的特点。

二是成果易评价,易被社会所接受。

该类课题的研究,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直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带来经济效益。

2、课题的主要来源有:
1、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的理论性或实际应用性的科学问题。

2、从原有理论和新观察实验现象的矛盾中提出科学问题。

3、从各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4、科学理论自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3、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效益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依据。

他要求选题要有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的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辩证的科学态度。

(2)需要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目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课选择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3)创造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特性或本质属性。

(4)可行性原则:课题选择必须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有可能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有预期完成课题的可能性。

(5)效益性原则:体现了课题选择的价值。

4、课题的选择是指从众多的科学问题中选择出科学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即科学工作者确定自己的科研任务。

课题选择对于每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课题选择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来进行,这需要科学思维方法。

题选择的意义
(1)课题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全局,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2)课题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成就的大小、甚至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成败。

(3)课题选择是科学研究战略起点。

(4)课题选择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是带有全局性的决策过程。

4、课题选择的意义:1、课题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科学研究工作的全局,决定着科学研究的内
容、途径和方法。

2、课题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大小、甚至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成败。

3、课题选择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

4、课题选择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是带又全局性的决策过程,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帮助技术工作者作好课题的选择,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5、研究方向:是指科学人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科学研究的领域。

研究方向一旦确定,就应当成为研究者工作的指南,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研究方向与课题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研究方向一旦确定,也就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较长时间研究工作的范围;另一方面持续的一个个课题的研究也就展示了研究者的研
究方向。

6、课题的论证和评估是通过评审进行的。

评审从步骤或程序上讲,一般划分为预审、初审、学术评审和综合评审四个阶段。

评审主要是根据选题的五项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完成日期:2018 年 5 月 10 日
得分:
评阅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科学思维方法论第二次任务评阅教师:陆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