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概况
宝鸡市自然资源

宝鸡市自然资源
宝鸡市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秦岭腹地,自然资源丰富。
宝鸡市境内山
川起伏,河流纵横,拥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宝鸡市的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积广阔,涵盖了多种植被类型。
这些森林不仅可
以保护水源、净化空气,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宝鸡市政府高度重视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是宝鸡市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宝鸡市境内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其中渭
河是最重要的支流之一。
渭河水质清澈,水量充沛,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
宝鸡市积极进行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除了森林和水资源,宝鸡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矿
产资源储量可观,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宝鸡市政府注重矿产资源的合
理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体而言,宝鸡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
未来,宝鸡市将继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陕西宝鸡地理

陕西宝鸡地理1. 引言陕西宝鸡位于中国西部,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介绍宝鸡市的地理特点和重要的地理资源。
2. 地理位置宝鸡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4°22′至35°45′,东经105°31′至107°21′。
宝鸡市东邻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南邻渭南市,西邻汉中市,北接安康市。
宝鸡市地理位置优越,北依秦岭山脉,南濒渭河平原,地处秦巴山区和西部边陲地带。
3. 地貌特征宝鸡市的地貌特征主要是以秦岭山脉、渭河平原和巴山区为主。
秦岭山脉像一条屏障贯穿市区的北部,它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山势险峻峭壁,原始森林茂密。
渭河平原是宝鸡市中部的主要地貌特征,平原广阔,土地肥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巴山区位于市区的南部,是宝鸡市的边陲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山川纵横,景色秀丽。
4. 气候条件宝鸡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5摄氏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沙。
年降水量约为450-600毫米,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是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5. 重要地理资源5.1. 矿产资源宝鸡市拥有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
宝鸡市境内的天草园煤矿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煤炭储量巨大。
此外,宝鸡市还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等矿产资源,为宝鸡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5.2. 水资源宝鸡市境内流经渭河是陕西省的主要支流之一,渭河水资源丰富。
渭河沿岸的农田和果园依赖渭河的灌溉,渭河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此外,宝鸡市还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红湖和秦庭水库,为宝鸡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5.3. 土地资源宝鸡市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
渭河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
巴山区的山地土地适宜养殖业发展。
此外,宝鸡市还有一些丘陵地带和山地,适宜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
宝鸡

鸡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华夏九州之一,嘉陵江源,中国钛谷, 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 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 宝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 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之一,中华环境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拥有秦岭主峰太白山、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处自然景观。
宝鸡是大陆性气候,又受四 周的山地影响,小气候差别较大。 年均降水量710毫米,号称“关中 水龙头”,秋天尤其会阴雨绵绵。
LOG O
走进宝鸡区 划 人 口 Nhomakorabea市 人 情 生 简 概 介 述
截止2011年底全市辖 3区: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 9县: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凤 县、太白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 游县
产 业 结 构
经 人 济 生 发 概 展 述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2:65.8:24.0。
LOG O
走进宝鸡
社 火 之 乡
人 文 生 博 概 览 述
宝鸡是陕西社火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谓之“西府社 火”,以陈仓区、陇县、凤翔、岐山等县的最为有名。宝鸡社火 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地 社火、黑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 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家喻户晓 的历史、现代人物,形成经典故事组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是这种民间艺术常常与秦腔戏剧人物紧密地结合,有着悠久 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 现在,宝鸡各地每年都在春节期间或元宵节前后开展社火游 演活动,表达喜庆欢乐、渲染节日的气氛,以庆贺丰收,保佑平 安,辟邪惩恶。宝鸡社火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宝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宝鸡文化简介

宝鸡文化简介宝鸡,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秦岭山脉和渭河流域自然地理分界线上的重要枢纽,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宝鸡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经过该地带,是中医药学、汉字文化、工艺美术等领域的重要发源地。
宝鸡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宝鸡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秦朝时期,宝鸡曾设立交趾郡和秦中郡,是秦朝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东汉时期,宝鸡设立宝鸡、金满、长安三县,成为当时的正阳郡治所,也是东汉皇帝董卓的故乡。
历史上,宝鸡还曾是中原地区到西域的必经之地,奠定了其在交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宝鸡文化受到历代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
宝鸡的陶瓷、织锦等工艺技术素有盛名,唐代宝鸡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城市和制陶、丝绸、纸张等生产技术的集散地,这些工艺传统不仅在当地得到延续和发展,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宝鸡文化还涵盖了许多其他领域,如文学、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风靡一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宝鸡悠久的中医药文化。
宝鸡作为全国中药材基地,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宝鸡地处凤凰山脉之间,环境优美,群山环绕,是中药材生产的宝地,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发展中心。
宝鸡市内还设有多所中医药大学和研究机构,而且这些机构和学校的师资和研究生产生的医药制剂,对中国和世界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宝鸡还是汉字文化、音乐、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的重要发展中心。
唐代宝鸡的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范围非常广泛,是汉字文化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南洋地区的重要枢纽,它以中国特有的汉字、楚辞、音律、农耕劳动等为基础,形成了与中原更为纯正和古老的文化风格。
宝鸡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较为丰富,从戏曲、乐曲、古老文明的遗存和民俗节日的庆祝等都能看到,反映出这片土地的凝聚力和文化品位。
宝鸡市自然资源

宝鸡市自然资源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时也拥有丰富多样的
自然资源。
宝鸡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涵盖了山川、水域、森林、动植物等各个方面。
山川奇峻:宝鸡市境内地势起伏,有伏牛山脉和秦岭主峰太白山相接,山峦起伏,峰峦云涌,景色壮美。
伏牛山脉蜿蜒绵延,秦岭山势雄伟,太白山巍峨壮丽,为宝鸡
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水域资源丰富:宝鸡市境内有涝河、渭河等水系,河水清澈,水域面积广阔,为
当地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持。
水域资源的丰富也为当地的渔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条件。
森林覆盖广泛:宝鸡市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树木繁茂茂盛,为城市增添了绿色
氧吧。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动植物多样:宝鸡市地处温带地区,气候适宜,有利于各类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市区及周边地区常见的动物有猴群、鹿群等,植被种类繁多,各类花草树木在四季轮
回中展现出多彩的风采。
总的来说,宝鸡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珍惜。
宝鸡简介

亚洲天然植物园”、 “中国天然动物园”
秦岭的主峰 中国的龙脊 中原的龙首 是 中国南北气候、 地理、水系的 分界岭。国内 保存最完整的 第四纪冰川遗 迹 “天然 氧吧” 。
4A级旅游 景区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 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 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 祭祖的主要的场所。如果按照‚八世炎帝‛的说 法,第一世和第二世炎帝都生与此,葬与此,第 八世炎帝葬与湖南酃县,后改名为炎陵县。如果 只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之存在于宝鸡。
岐周文化与文明
宝鸡是历史上西周王朝发祥地。周人在 此创造了高度文明,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文明
•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 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 头上,故称“石鼓文”。 •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 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 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以 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目前其字 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05)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1997-2000,2005)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 (2000-2006)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200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0) (使陕西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 省级园林城市 (2004) 国家卫生城市 (西北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陕西惟一获此殊荣的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07) 城市,2007) 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城市名片:
(陕西首家、也是陕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 (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西北五省仅有 省级文明城市 的三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2006)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百强城市(名列第81位,2003;名列第78位,2004;名列 第73位,2006) (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5)
宝鸡概况

重新认识宝鸡,60年“小县城”变“小城市”宝鸡,我的故乡。
我是生在宝鸡,长在宝鸡的宝鸡人。
看到现在宝鸡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市政建设为人民生活带来的福祉,就在每个宝鸡人的身边。
在当前大多媒体上,我们看到的宝鸡被描述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宝鸡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诸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宝鸡在一些资料上成为了百万人口大城市,但客观的说,宝鸡的“百万人口大城市”至今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目标,鉴于中国城市人口统计体制,姑且可以算作是“准百万人口城市”。
1.宝鸡是关中的大城市,是客观的小城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
2.铁路是宝鸡的经济线,生命线。
没有铁路,就没有宝鸡的今天。
3.宝鸡依靠铁路枢纽,发展多种工业,是典型的“小县城”发展为“小城市”。
上述三句话,是我这篇日志的核心内容。
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宝鸡。
之所以谈是重新认识,是因为现在的宝鸡被戴上了太多的光环。
也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很难理解也不愿相信,宝鸡是一座很年轻的,由小县城发展而成的小城市。
宝鸡是从解放前的一座普通小县城,背靠铁路枢纽,依靠发展工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关中第二大城市,西北重要的工业重镇。
身为80后,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什么,我只是想通过阐述我所了解的一些东西,进一步与更多朋友、同学相互交流、学习。
从而更深刻的领悟宝鸡发展的历程的艰辛,理解宝鸡城市发展模式的典型。
宝鸡地处关中西部。
宝鸡地区,历史时期称为西府地区更为贴切。
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先秦至满清,延续至民国26年),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乎一直在凤翔府的治所所在地,即今凤翔县县城。
凤翔先秦时期即为秦国国都,后来由于秦都东迁,地位有所衰落,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凤翔。
宝鸡(宝鸡县,陈仓县),因唐至德二年,陈仓县境内鸡峰山有“石鸡啼鸣”的祥兆而得名宝鸡。
宝鸡自然地理

矿产资源概况
宝鸡市横跨华北地区及秦岭褶皱带,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 各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资源蕴藏量丰 富。截止2004年,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含亚矿种),发现各类 矿产地206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9种,经勘查探明储量的矿产地 有95处,其中大型矿床14处、占14.74%,中型矿床26处、占27.37%, 小型矿床55处、占57.89%。在全国45种主要矿产中我市探明有资源 量的18种,占40%。)。 保有储量列全省前三位的矿产有19种,分别为金、铅、锌、镉、镓、 石墨、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磷、红柱石、钠长石、 透辉石(第一位),汞、银、硫铁矿、玻璃用石英岩、饰面用大理岩 (第二位),饰面用花岗岩(第三位。据统计,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 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072.1亿元。
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
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
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
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
青铜器博物馆
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 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
市区经二路与广元路交汇处有炎帝园,是炎帝祠的所在地。
贵重药材
宝鸡地区是中药材的适生地,现有中药材1992种,其中 动物药415种,植物药1478种,真菌药35种,矿物药12 种。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 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 植基地,完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进中 药材种植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在全市中药材种植适 生区,以秦艽、红豆杉、越菊、柴胡、地灵、党参、花椒 等品种为主,建立市级中药材种植基地,每个品种基地规 划种植10-20万亩,建立省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县、 示范县、示范园4个,争取秦艽、红豆杉、黄芪、越菊等 品种进入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市概况
宝鸡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部,是关中西端的门户。
宝鸡古称陈仓,以境内陈仓山得名,唐至德二年,以陈仓山(今鸡峰山)石鸡啼呜之瑞更名宝鸡。
东西长156.6千米,南北宽160.6千米。
面积18172平方千米。
辖金台、渭滨2个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凤县,太白、麟游10个县,共有182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2114个行政村,389个居委会。
人口367万。
[自然资源]
地势:南、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东部敞开,以渭河为中轴,呈尖角开口槽形。
地貌分山、川、原三类,以山丘为主,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南部秦岭东西横亘,海拔10003700多米。
最高点为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也是全省最高点,最低点扶凤揉谷,海拔438米。
市区海拔590米。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季风明显。
受地形影响,山地和川谷温差悬殊,小气候差异较大。
年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为-25.5℃。
年平均降水量710毫米,号称“关中水龙头”。
无霜期110-220天。
易出现早春和伏旱,秋有连阴雨。
河流:主要有渭河、嘉陵江、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
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矿藏:己发现的有铅、锌、铜、金、铝、银、煤等23种,有色
属矿占优势。
境内地热资源丰富。
[经济]
宝鸡塬、川、山相间,适于各类植物生长。
有耕地40.5万公顷,盛产小麦、玉米、油菜、蔬菜等。
现已形成辣椒,蔬菜,果品、豆类、油料、蚕桑和肉、蛋、奶等10个生产基地。
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油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有林地面积64.3万公顷,天然森林分布在秦岭、关山;原始森林主要在太白县。
经济树种有苹果、核桃、生漆、板栗、柿子、梨,桃等。
野生果树有猕猴桃,五味子、山荆子、山楂、沙棘果等近百种。
药材500多种,其中有党参、当归、黄芪、天麻、杜仲、山萸、贝母等大宗中药材。
还有稀世珍宝金丝猴、大熊猫、秦岭虎、大鲵(娃娃鱼)等。
宝鸡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电力、医药、有色金属、轻纺、食品,冶金、化工、建材、烟酒、黄金为支柱的35个工业门类,143个生产行业,可生产400多种主要产品的工业体系。
目前钛材、钢桥梁、铁路道岔、灯泡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卷烟、石油钻采设备、石油钢管、重型汽车、叉车、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优质白酒等,产量居西北地区和陕西省第一;“金丝猴”香烟倍受消费者青昧;金属切削机床等180多种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火箭助推器、西凤酒等11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9种产品获银质奖。
宝鸡机床厂的“忠诚’牌系列车床,双菱化工集团的“菱花”牌过磷酸钙、北方照明电器公司的“秦”字牌普灯、汽车灯,东盛药业的“维奥欣”牌片剂、华祥食品公司的“华祥”牌三鲜伊面、宝
鸡卷烟厂“好猫”牌香烟等6种工业品被评为1998年省名优产品。
[交通]
陇海、宝(鸡)成(都)线和宝(鸡)中(卫)线铁路在此交汇,是连结中原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
公路形成以市区为中心,5条干线为主体的放射状运输网;随着西安至宝鸡高等级公路、宝天(水)高等级公路的通车,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关中西部,辖3区9县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宝鸡高新区,全市总面积 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副中心城市。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
祥地,素有“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诸多历史典故就发生在宝鸡,可谓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明之源。
宝鸡区位独特,交通便捷。
位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宝鸡风光秀丽,环境宜人。
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有法门寺、嘉陵江源头、钓鱼台、五丈原等十多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市区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宝鸡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
宝鸡资源富集,物产丰富。
境内水资源年拥有量达37亿立方米,被誉为关中“水龙头”;电力资源充足,宝鸡二电厂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宝鸡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30万千瓦;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地127处,已探明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44种,其中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
煤炭资源丰富,麟北煤田已探明储量达35.9亿吨,远期储量60亿吨,是陕西省煤炭分布第二大
区域。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
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钛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44户,上市公司5户,现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等九大产业集群,钛材、载重汽车、石油钻机、数控机床等60多个品牌的销量居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投资环境视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整治投资软环境,改进和加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大厅办理,实施了市级领导坐班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对投资商服务坚持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落实政策“零折扣”,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环境的优化,宝鸡已经成为各方企业投资兴业的宝地。
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75.75亿元,增长14.8%;财税总收入达到15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37元、6340元。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4.3亿元,同比增长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