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是中药制剂的一种,通过研磨、筛选、加工等工艺制成片状。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药效和质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养护。

以下是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1. 储存环境
中药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的环境,以免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2. 包装保鲜
中药饮片应尽量使用密封袋、罐或盒子等密封包装,以防止氧气、水分、细菌等的侵入,保证中药饮片的使用期限。

3. 清洁卫生
养护中药饮片的环境及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其他因素对中药饮片的影响。

4. 使用规范
在使用中药饮片时应注意药材的种类、病症的不同、用量的准确等情况,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5. 定期检查
应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使用期限,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的养护方法可以让中药饮片保持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其药效及疗效,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1.保存环境:中药饮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
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

2.密封保存:打开药袋后,应及时将中药饮片放入密封容器中,以免受潮和入侵虫害。

3.避免异味:中药饮片的容器要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以免因
异味影响药品的质量。

4.避免污染:使用中药饮片时应将手洗净,并使用干净的勺子
或筷子取用,避免手指直接接触药片。

5.注意时间:中药饮片的功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所以应尽快使用,以保证其疗效。

6.遵医嘱:中药饮片的使用要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遵循
用法和用量,不可自行增减。

7.不与药物共用:中药饮片不应与西药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
良反应。

8.孕妇和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使用中药饮片要谨慎,最好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

9.注意过敏反应:使用中药饮片时如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10.注意质量:购买中药饮片时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正确使用中药饮片并遵守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其疗效,并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中药饮片日常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日常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日常养护方法中药饮片的日常养护方法对其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干燥养护: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以防止霉变、虫蛀等现象。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日晒、烘干、微波、远红外加热等。

2. 分类存放: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性,将其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等类型,以便于分别养护。

3. 制定养护计划和方案:针对不同品种、类型、性能的中药饮片,结合企业仓库实际,制定养护计划和方案。

养护方案应明确养护原则、存放位置、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要求。

4. 气调剂养护技术:气调剂养护方法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养护技术,无毒无害无残留。

它适用于储存环境和条件要求不高的中药饮片,可以有效防止虫、霉等现象,保持饮片质量。

5. 防止污染和混淆:在储存和养护过程中,要确保中药饮片不受污染、混淆。

储存时,尽量将不同品种的饮片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

6. 定期检查:对中药饮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如发现虫蛀、霉变、变色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丢弃。

7. 确保包装完好:中药饮片的包装应完好无损,防止水分、灰尘和虫鼠侵入。

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包装的完整性,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8. 控制温度和湿度: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 2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 75% 以下较为合适。

9. 专业养护知识培训:加强对中药饮片养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使用价值,确保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

同时,各地和中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特点,调整养护方法,以满足当地中药饮片的养护需求。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储存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储存环境、储存设备、储存操作、储存记录和储存安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

一、储存环境1.1 温湿度控制: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在温度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40-60%的范围内,避免高温、高湿度或低温、低湿度环境对饮片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 光线控制:中药饮片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药材的有效成分因光照而降解。

1.3 空气质量控制: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有害气体和异味的污染,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空气质量的控制。

二、储存设备2.1 储存柜或柜架:选择具备通风性能的储存柜或柜架,以便空气流通,避免湿度积聚和霉菌滋生。

2.2 包装材料:中药饮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如草纸、塑料袋等,以保护饮片免受潮湿和污染。

2.3 防潮措施:储存设备应采取防潮措施,如在储存柜或柜架中放置干燥剂,以吸湿保持饮片的干燥状态。

三、储存操作3.1 入库检查:对每批中药饮片进行入库检查,包括外观、气味、湿度等方面,确保饮片符合质量要求。

3.2 分类储存:根据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药材之间相互影响。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存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储存记录4.1 入库记录:对每批中药饮片的入库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批号、生产日期、产地等,以便追溯和管理。

4.2 温湿度记录:定期记录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掌握储存条件的变化和调整。

4.3 检查记录:对储存设备、饮片质量和数量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储存管理的措施。

五、储存安全5.1 防火措施:储存中药饮片的场所应设置防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火墙等,确保储存安全。

5.2 防盗措施:采取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加强门窗的防护,以避免中药饮片被盗。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技术—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对于含不同化学成分或用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饮片,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贮存方法: (1)含淀粉多的饮片,如山药、粉葛、天花粉等,应贮存在 通风干燥凉爽处,以防虫蛀。 (2)含糖分及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如党参、熟地黄、肉苁蓉 、天冬等,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以防吸潮变软发粘、霉 烂虫蛀。
(3)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如薄荷、川芎、当归、荆芥等,贮 存时室温不宜太高,否则容易散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 干燥处贮存。 (4)种子类中药因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莱菔子、 薏苡仁、扁豆等,若包装不坚固则易受虫害及鼠咬,故应 密闭贮藏。 (5)酒炙的饮片如酒当归、酒大黄、酒续断等,醋炙的饮片 如醋延胡索、醋芫花、醋香附、醋三棱等均应贮于密闭容 器中,置于阴凉处贮存。
5、翻垛通风法:将垛底中药饮片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 ,使热气及水分散发。一般在梅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 高时采用,为了增强通风效果,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 械装置加速通风。 6、密封吸湿法:是贮藏方法中的密封法同养护方法中干燥 法的结合,即将中药饮片密封在一定的空间内,采用合适的 吸湿剂以吸收饮片中的水分,进而保证饮片的质量。
近年来还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中药在贮藏养护过程 中毒物的污染,以符合21世纪无残毒、无公害绿色中药 的要求。目前中药饮片常用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清洁养护法
清洁养护法是对库房、贮存容器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是贮存保管工作的基础。
重视库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杜绝害虫感染,恶化 害虫的生活条件,因此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 本、最有效方法。
(2)贵细中药的贮存 贵细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麝 香、牛黄、羚羊角、海马、海龙、马宝、狗宝、猴枣、熊 胆、蛤蟆油、三七、西红花、珍珠、冬虫夏草等,应与一 般饮片分开贮藏,专人管理,并注意防虫、防霉,密封后 置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细贵药品中的麝香,应用瓶 装密闭,以防香气走失;牛黄宜瓶装,在霉雨季节时放入 石灰缸中,以防受潮霉变;人参极易受潮、发霉、虫蛀、 泛油、变色,也应放入石灰缸内贮存等。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注意事项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常用剂型之一,储存与养护好中药饮片可以保持其药效的稳定和质量的保持,对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的注意事项:1.温度: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通常应控制在15-25摄氏度之间,避免高温、低温或剧烈波动的环境。

因为高温会导致饮片中的有效成分易挥发或降解,降低药效;而低温或剧烈波动则会影响药材的形态和含量。

2.湿度:中药饮片的储存湿度要保持在相对湿度40%-60%的范围内。

湿度过高会导致饮片受潮发霉,湿度过低则容易使饮片变干形成裂纹。

3.光照:中药饮片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会影响饮片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药效。

因此,饮片的包装容器应为不透明的,以防止光线照射。

4.通风:选择储存中药饮片的地方要确保空气流通,避免密封存放,以防止饮片受潮发霉。

5.防虫:中药饮片容易受到虫害的侵扰,特别是一些含糖较高的饮片更易受虫害。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防虫的措施,如在储存处放置防虫剂、定期清洁和检查饮片等。

6.防霉: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潮发霉,为此需要保持储存地的干燥和清洁。

当发现饮片有霉斑时,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其他饮片的质量。

7.防氧化:一些中药饮片中含有易氧化的成分,如醛、酮等化合物,容易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失去药效。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使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等。

8.包装:中药饮片的包装要使用防潮、防氧、密封良好的容器,以防止水分、空气等因素进入影响饮片的质量。

9.正确使用:使用中药饮片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中医药师指导的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超量或错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药效不彰。

总之,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防虫、防霉、防氧化等方面。

只有妥善地储存与养护,才能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物形式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储存管理进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要点。

一、储存环境1.1 温度:中药饮片的储存温度应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避免受潮和受热。

1.2 湿度: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避免中药饮片受潮发霉。

1.3 通风:储存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中药饮片受潮、发霉或受到异味污染。

二、储存容器2.1 包装:中药饮片应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采用防潮、防虫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2.2 标识:每批中药饮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名称、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3 分装:中药饮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装,但分装后应重新做好标识,确保使用时能够准确识别。

三、储存管理3.1 定期检查:对中药饮片的储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温湿度符合规定要求。

3.2 清理整理:定期清理储存室,保持整洁干净,避免灰尘、异物等污染中药饮片。

3.3 防虫防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和潮湿,如放置防虫剂、湿度调节器等。

四、储存期限4.1 保质期:中药饮片的保质期一般为3年,超过保质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淘汰。

4.2 入库管理:对新进的中药饮片进行入库登记和分类管理,确保先进先出原则。

4.3 监测检验:定期对中药饮片进行外观、气味、含水量等指标的监测检验,确保质量安全。

五、应急处理5.1 损坏处理:对发霉、受潮、异味等问题的中药饮片应及时处理,避免对其他药材造成污染。

5.2 报废处理:对超过保质期或质量受损的中药饮片应及时报废处理,避免误用。

5.3 记录备份:对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备份,以备查证和追溯。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的储存管理规范对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才能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制度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制度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制度
一、应按照中药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专库、分类储存,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
二、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措施;
三、中药饮片应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

夏防季节,即每年5—9 月份,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
四、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
五、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
六、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
七、每天应校对所有衡,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内外清洁,无杂物;
八、中药饮片代客加工的场所、工具、人员应符合有关卫生条件;
九、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处理按有关制度执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管理中药饮片经加工炮制后的特点:1、稳定性降低2、规格增多3、流动量大养护原则:应根据药材、饮片品种的性能有目的地展开防护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常见植物饮片的特性(一)、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1、强淀粉饮片有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金果兰、白术、大黄、猫爪草、薏苡仁、芡实、浮小麦、白扁豆、乌豆、赤小豆、刀豆、麦芽、神曲、娑罗子、决明子、皂角、胖大海、预知子、莲子等。

2、弱淀粉饮片有三棱、莪术、防风、白蔹、白芍、银柴胡、千年健、藕节、仙茅、红大戟、木瓜、桔核、金樱子、槐角、荔枝核、桑椹、冬瓜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楮实子、韭菜子、青葙子、急性子等。

(二)含糖份和油脂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根茎、果实或种子部位,含糖类或油脂成分)党参、当归、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牛膝、木香、独活、远志、桔梗、板蓝根、明党参、地黄、熟地黄、玄参、百部、紫苑、前胡、白芨、薤白、天麻、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桃仁、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酸枣仁、栝楼、栝楼子、枸杞、使君子、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大枣、龙眼肉、黑芝麻、栀子等。

(三)、纤维性和木质化类饮片此类饮片来自植物的根、根茎、茎、或皮部,富含纤维或已经木质化,有较强的韧性或硬度黄芪、甘草、麻黄、石斛、槲寄生、关木通、芦根、白茅根、知母、秦九、柴胡、丹参、续断、黄芩、黄柏、苦参、北豆根、石菖蒲、乌药、升麻、贯众、漏芦、鸡血藤、桑白皮、地骨皮、香加皮、秦皮、杜仲、椿皮、白鲜皮等。

(四)花与芳香类饮片(多含挥发油)有花、叶、全草、果实、种子、根皮丁香、菊花、辛夷、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红花、厚朴花、代代花、木槿花、葛花、旋覆花、密蒙花、蒲黄、松花粉、薄荷、荆芥、广藿香、紫苏叶、香薷、细辛、青蒿、茵陈、鱼腥草、败酱草、艾叶、吴茱萸、枳壳、枳实、陈皮、青皮、佛手、香橼、川芎、藁本、干姜、高良姜、苍术、山奈、沉香、檀香、降香、厚朴、肉桂、桂枝、牡丹皮、等(五)、叶和全草类饮片大青叶、桑叶、桔叶、蒲公英、地丁、车前草、马齿见、垂盆草、鹅不食草、墨旱连、半边莲、扁蓄、浮萍、透骨草等。

(六)树脂类饮片:血竭、乳香、没药、安息香、苏合香、阿魏、松香二、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一)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

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二)温度:温度在16~35℃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28℃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

(三)湿度:湿度与温度是影响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两方面。

一般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四)日光:对于中药有干燥、防霉和杀虫杀菌作用。

但其中的紫外线会加速药物成分的氧化、还原、分解以及促使药物挥发、变色失性等。

(五)时间:一般储存5年以上,以“先进先出,陈货先出”原则。

1、批号表示药品生产日期。

2、负责期三、中药储存的变质与防治(一)虫蛀害虫侵入药物内部引起组织破坏的现象。

一般易在饮片重叠空隙处或裂痕以及碎屑中发生。

1、害虫的种类常见的害虫有: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本标本虫、印度谷螟、粉满等。

2、害虫的来源(1)从产地采收时受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

(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

(3)害虫本能的传播(成虫传播)(4)空仓未经彻底灭虫(5)较小的虫害和满类(随动物、风力传播)3、药的性质与虫蛀的关系(1)药物的成分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

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

(2)药物的质地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状况容易生虫。

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

(3)药物的完整度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

(4)药物的加工炮制可减少虫蛀4、害虫的危害(1)消耗药品,造成浪费(2)污染药品,传播疾病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虫蜕、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

如螨类能引起皮炎、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

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5、中药虫蛀的防治(1)预防在先室内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下),药物进仓前将容器、货位、打扫干净,消除死角隐患。

来货严格接收凡有灰屑、虫迹、潮软或质量低劣的药品拒收。

平时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勤查勤晒勤里,防患于未然。

克服“蛀药不蛀性,生虫难免”等错误观念。

(2)高温杀虫(48~52℃害虫只需较短时间及死亡;45~48℃害虫处于热昏迷状态,若时间长,害虫就全部死亡;-4~8℃害虫处于冷麻痹状态,若时间长久,害虫也会死亡。

-4℃以下害虫经若干时间后死亡)暴晒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软组织及生活机能,使虫死亡。

a.时间与温度杀虫温度应45~52℃,时间4~6小时。

b. 薄摊勤翻一般摊3~5cm为宜,每小时翻动一次。

c. 晒后先将药聚堆,保持堆内高温,达到杀虫目的。

(3)低温杀虫 a.利用自然低温 b.冷藏(注意防潮)(4)经验储藏(5)熏蒸法用磷化铝熏蒸与其他(二)发霉1、指饮片中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了霉菌。

开始时先见到许多白色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温度在30O C左右,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饮片最易发霉、虫蛀。

原因:a .在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污染。

在条件适宜时发霉。

b.药物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c.仓库或药店内环境不清洁或因生虫引起。

2、危害 a.药物变质失效b.产生有毒致癌物质3、防治 a.加强来货的验收检查(水分) b.经常对库存饮片的检查,常通风。

(三)泛油:中药泛油是指中药材所含的油分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溢出表面,呈油润状态或质地发生变化,或色泽加深,或有哈喇味等现象1、原因a.中药的性质含脂肪油(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含挥发油(当归、木香、独活、桂皮、),含糖分和粘液质多的(天冬、怀牛膝、党参),药物易走油。

b.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药物呼吸作用增强,使药物发热引起走油。

c.压力的影响在夏季,若库内温度过高,通风差,存量大,容器过于封闭,使药遭挤压和闷热而发生走油。

d. 库存过久有些中药久储后所含成分自然变色走油,此类药品不宜久储,最好不使此类药物过第二个夏天。

2、判定眼看:主要是观察药材内外色泽的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情况。

手摸:主要用于感觉药材的松软程度,有无油腻感等。

如蛤蚧,如果其尾部松软,色泽变黄,即可确定已经泛油;肉桂质地变糠也是泛油的征兆等等鼻闻:如嗅到药材有哈喇味或其它不正常的刺激性气味时,也可断定中药材已经泛油。

对于表面有壳的药材如使君子、巴豆,或直接观察有困难的药材如胡黄连、木香等,可采用折断、剖开、去壳等机械手段暴露药材的内视3、防治a. 降温将易走油的药物选择阴凉干燥、通风条件好的仓位。

b. 防潮c. 加快周转d. 明矾储藏法4、处理方法a.晾晒。

常用于植物类药材,如柏子仁,泛油不甚严重,可曝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较严重则采用冷藏处理b.烘烤。

此法根据药材自身性质,分别采用。

对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则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药材更要注意火力不能过猛,操作仔细小心,以防虫体残损、焦碎等;对于含脂肪油多的药材如刺猬皮等则不宜用此方法。

c.酒喷。

适用于不能沾水而色泽、质地变化的药材,如麝香存放过久,无油润呈干枯状,喷点白酒即可回润。

d.硫磺熏。

此为传统方法,其适用范围和作用均较广泛。

可用于当归、独活、羌活等药材。

但需要保持颜色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四)、变色指饮片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

由于保管不善,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有些药物颜色由深变浅,如黄芪、黄柏等;有些由鲜艳变黯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玫瑰花等花类。

1、原因受温度、湿度、日光、酶的作用。

2、预防a加强养护将药物处于阴凉干燥处,避光、防止受潮、受热,掌握出库原则,储存时间。

b破坏酶的活性(五)气味散失:指饮片因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如:芳香性药物薄荷、细辛、荆芥、白芷、冰片等,其有效成份也随着气味的散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

防治(1)密封储藏(2)去潮时禁止高温、通风过久(3)控制储存期(不宜超一年)(六)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饮片,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易风化的药物有硼砂、芒硝等。

(七)潮解溶化: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如青盐、秋石、芒硝等。

(八)粘连: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饮片及一些胶类药物,受潮后粘连成块。

如乳香、没药、芦荟、阿胶、儿茶、鹿角胶等(九)挥发:一些含挥发油的饮片,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及贮藏日久,使挥发油挥散,失去油润,产生干枯破裂现象。

如沉香、肉桂等。

四,常用的饮片养护方法:(一)中药饮片库房一般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日光直射,室内温度不超过20℃,相对温度45%~75%,饮片含水量控制在在9%—13%为宜(特殊饮片除外)。

现分述如下:1.对含淀粉多的药材,如泽泻、山药、葛根、黄芪等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贮存在通风、干燥、凉处,防虫蛀、防潮。

2.对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小于30℃,如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贮藏时环境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散失香气或泛油,温度太高易吸湿霉变和虫蛀,应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对含糖分及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等,炮制后不易干燥,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极易变软发粘,易被污染,应防霉、防虫蛀,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4.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如紫苏子、柏子仁、莱菔子、薏苡仁等,应贮藏缸、罐中封闭保管,防虫害及鼠咬。

5.凡酒制饮片,如当归、常山、大黄等,醋制饮片,如芜花、大戟、香附、甘遂等均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