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引言:

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开展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方法以及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为番茄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和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菌种的筛选

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番茄田中采集受感染的根系、叶片和果实样品,分离出病原菌,经过纯化和鉴定,确认为灰霉病病原菌。然后,采集不同植物体部位的健康样品,分离出潜在的生防菌。通过菌落特征、形态学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进行初步筛选。

2. 生防菌的抗性筛选

采用以灰霉病病原菌为接种菌的平板法,筛选出对病原菌具有抗性的菌株。将不同生防菌菌株接种在含有病原菌的琼脂平板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生防菌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评价。

3. 生防菌体外抑菌效果的测定

选取具有抗性的生防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检测其对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采用对照组、处理组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通过菌落直径和生长速率的变化来评估生防菌的抑菌效果。

4. 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

在温室条件下进行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将番茄种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防菌悬浮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定植。

定植后,对病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生防菌的体内防治效果。

结果与讨论:

1. 菌种的筛选

从番茄田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被鉴定为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初步筛选,从不同植物部位分离出多个具有潜在生防能力的菌株。2. 生防菌的抗性筛选

筛选过程中发现,在接种了灰霉病病原菌的平板上,部分菌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菌能力,这些菌株具备了潜在的生防潜力。3. 生防菌体外抑菌效果的测定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选取的具有抗性的生防菌对灰霉病病原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效果。不同培养基和不同菌株之间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筛选最适合的生防菌菌株。

4. 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

温室实验结果显示,浸泡在生防菌悬浮液中的番茄种子在定植后受到的灰霉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选择合适的生防菌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番茄植株受灰霉病感染的风险。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初步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生防菌的抑制作用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防菌的改良,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结合土壤改良和茎叶修剪等措施,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提高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通过菌种的筛选和生防菌的抗性筛选,发现了具有潜在生防能力的菌株,并且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生防菌对灰

霉病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温室实验中,浸泡在生防菌悬浮液中的番茄种子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病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生防菌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番茄植株受灰霉病感染的风险。本研究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行的、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生防菌的抑制作用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防菌的改良,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结合土壤改良和茎叶修剪等措施,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提高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介绍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环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 该病是由真菌惹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 V 字形,湿润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时 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枯竭。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 ; 茄子 ; 气流流传 ; 雨水 流传 ; 农事流传 ; 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 番茄顶裂果主假如因为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由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应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特别严重。生理性病害; 花期养分不足 ; 定植过早 ; 番茄 番茄病毒病 ( 苜蓿型 ) 图片简介 : 由病毒惹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益于发病和流传。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相互摩擦碰撞,都会以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 ; 高温干旱 ; 田间管理差 ; 苜蓿型 ;

番茄病毒病 ( 花叶型 ) 图片简介 : 由病毒惹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益于发病和流传。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相互摩擦碰撞,都会以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 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 ; 高温干旱 ; 田间管理差 ; 花叶型 ;

番茄灰霉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研究

番茄灰霉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研究 张根伟;张丽萍;李书生;程辉彩 【摘要】[ Objective ] The aim was to screen endophytic antagonistic bacteria and study it' s inhibitive substance to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Method] Forty-six endophytic antagonistic 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65 healthy tomato plants which ha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o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and one strain which could produc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was screened out by using PDA well-diffusion method. The inhibition of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to mycelium and spores of Botrytis cinerea was studied, and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was i-dentified through acid precipitation, Sephadex G-50 gel chromatography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primarily. [ Result] It was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that the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had the mechanism of tearing cell membrane.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was identified as 3. 3 kDa of proteins or polypeptide primarily.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iocon-trol preparation.%[目的]筛选番茄灰霉病内生拮抗菌并研究其抑菌物质.[方法]从65株健康番茄植株中分离到内生拮抗细菌46株,在此基础上通过PDA培养基打孔扩散 法进行复筛,获得了1株强烈抑制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物质产生菌.研究了该抑菌物质对灰葡萄孢菌菌丝和孢子的抑制作用,并经酸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纯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该抑菌物质具有列膜抑菌机制,初步鉴定抗菌物质为3.3 kDa左右的多肽类物质.[结论]为开发新的生 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红柿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红柿上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等。 一、播种期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商品性好、产量高的抗(耐)病品种,如毛粉80 2、佳粉17、佳粉10号等。 2、种子处理:利用高温对种子进行处理,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 (1)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 (2)磷酸三钠浸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主要防治病毒病。 3、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9: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播种时1/3铺在床面,其余2/3盖在种子上。 4、安装防虫网:棚室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孔径为25-40目,幅宽1-1.2米,覆盖在放风口处。 二、生长期防治 (一)灰霉病棚室种植的番茄发病重。 1、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滴灌、膜下暗灌技术,防止大水漫灌。发病初期及时摘除残留花瓣及柱头,清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 2、生态防治:以增温、排湿为目标,加强通风管理。具体做法是:晴天上午先闭棚升温,当温度达28-30摄氏度时持续1小时后开始放顶风;中午继续放风,温度保持在20-25摄氏度;下午温度到18-20摄氏度时关闭通风口;夜温保持在14-16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阴天也要在中午短时通风换气。 3、药剂防治:烟剂熏蒸、粉尘法防治病虫,同常规喷雾相比具有不增加棚内湿度、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农药等优点,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 (1)科学喷花:喷花时,在配好的药液中加入0.1%速克灵可湿粉及少量链霉素水剂,可预防病菌从开败的花处侵染果实。

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引言: 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开展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方法以及防治效果进行研究,为番茄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和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菌种的筛选 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番茄田中采集受感染的根系、叶片和果实样品,分离出病原菌,经过纯化和鉴定,确认为灰霉病病原菌。然后,采集不同植物体部位的健康样品,分离出潜在的生防菌。通过菌落特征、形态学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进行初步筛选。 2. 生防菌的抗性筛选 采用以灰霉病病原菌为接种菌的平板法,筛选出对病原菌具有抗性的菌株。将不同生防菌菌株接种在含有病原菌的琼脂平板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生防菌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评价。 3. 生防菌体外抑菌效果的测定 选取具有抗性的生防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检测其对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采用对照组、处理组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通过菌落直径和生长速率的变化来评估生防菌的抑菌效果。 4. 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 在温室条件下进行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将番茄种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防菌悬浮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进行定植。

定植后,对病原菌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生防菌的体内防治效果。 结果与讨论: 1. 菌种的筛选 从番茄田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被鉴定为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初步筛选,从不同植物部位分离出多个具有潜在生防能力的菌株。2. 生防菌的抗性筛选 筛选过程中发现,在接种了灰霉病病原菌的平板上,部分菌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菌能力,这些菌株具备了潜在的生防潜力。3. 生防菌体外抑菌效果的测定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选取的具有抗性的生防菌对灰霉病病原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效果。不同培养基和不同菌株之间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筛选最适合的生防菌菌株。 4. 生防菌体内防治效果的研究 温室实验结果显示,浸泡在生防菌悬浮液中的番茄种子在定植后受到的灰霉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选择合适的生防菌进行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番茄植株受灰霉病感染的风险。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番茄灰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初步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生防菌的抑制作用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防菌的改良,提高其生物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结合土壤改良和茎叶修剪等措施,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提高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通过菌种的筛选和生防菌的抗性筛选,发现了具有潜在生防能力的菌株,并且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生防菌对灰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1、番茄晚疫病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 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果实染病:严重时产生鸟眼状凸起。防治方法①对种子严格检疫;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②种子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浓度为500倍液的72%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摘要】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保护作用的 EC50值分别为4.04μg·mL-1和10.79μg·mL-1,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26.30μg·mL-1和45.93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The action mode of 42.8% fluopyram + trifloxystrobin SC and 22.5% picoxystrobin SC were tested by in vitro leaves method,an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n tomato gray mould was assessed though field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values for protective activity of 42.8% fluopyram + trifloxystrobin SC and 22.5% picoxystrobin SC were 4.04 μg·mL-1 and 10.79 μg·mL- 1,respectively. The EC50 values for treatment of these 2 new fungicides were 26.30 μg·mL-1 and 45.93 μg·mL-1,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se 2 new fungicides on tomato gray mould applied under the recommended dosages was over 80%. Therefore,they can be used for controlling tomato gray mould.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4页(P18-21)

番茄灰霉病菌颉颃菌的筛选

番茄灰霉病菌颉颃菌的筛选 摘要:对从不同生态环境下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菌株68株?经初筛,得到对番茄灰霉有颉颃作用的生防菌株16株,占分离菌株的23.5%?并对其中较强颉颃作用的9株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滤纸片法得到的各菌株对番茄灰霉的抑制率在65.1%~92.0%之间,抑菌带在2.0~11.0 mm之间,共获得颉颃菌株8株,占分离菌株的11.8%? 关键词:番茄灰霉;颉颃菌;筛选;生物防治 Screening of Antagonistic Strain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Abstract:68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ound Xingtai University and purified. 16 strains having antagonistics effect to Botrytis cinerea, which account for 23.5% in total were obtained. Among them, 9 strains having great intensive repression to Botrytis cinerea were detected. According to filter-paper detection, the suppression ratio of varieties maintained ranged from 65.1% to 92.0%; and bacteria-resistance region ranged from 2.0 to 11.0 mm. In addition, 8 anti-bacteria strains were obtain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anti-bacteria; separation; bio-control 番茄灰霉病是由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危害番茄的茎?叶?花及果实,以危害幼果为主,损失率一般在25%~30%,重者可造成绝产?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改进,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茬次增多,为番茄灰霉病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是常用手段,由于频繁施用杀菌剂,病菌抗药性严重?并且施药时以果实为主要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农药污染?在病害防治措施中,抗性品种的应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灰霉病抗源的匮乏,限制了抗性品种的选育[1]?因此,近年来利用有益微生物来防治灰霉病已成为新的防治策略?迄今为止,已有近百种微生物农药来自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其中有多抗霉素?农抗120?武夷菌素?新生霉素?中生菌素等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国外报道多种真菌?细菌对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木霉?粘帚霉?酵母菌?假单胞杆菌等[2]?在国内,从污水和土壤采样筛选番茄灰霉菌颉颃菌的报道较多,但从植物体采样进行筛选的甚少[3,4]?本试验从不同生态环境下采样,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有颉颃作用的菌株,并测定其抑菌效果,为充分挖掘有益微生物资源,利用生防菌防治番茄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抑菌活性物质及其抗菌作用机理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蔬菜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蔬菜病害 1、霜霉病 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病害,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甜椒等蔬菜。这种病害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防治霜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2、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茄子等蔬菜。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并逐渐蔓延至整个植株。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包括控制湿度、加强通风等。 3、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茄子等蔬菜。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叶片,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防治软腐病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浇水、加强田间管理等。 二、蔬菜虫害 1、蚜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症状表现为叶片卷曲、变形,严重时会影响植株的生长。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使用黄板诱杀、喷洒杀虫剂等。 2、菜青虫 菜青虫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缺刻、洞穴等,严重时会影响植株的生长。防治菜青虫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物农药、喷洒杀虫剂等。 3、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害虫,主要危害茄子、豆类等蔬菜。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的斑点,并逐渐扩大至整个叶片,最终导致叶片枯死。防治红蜘蛛的方法包括使用杀螨剂、加强田间管理等。

三、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合理浇水、施肥、除草等,可以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的蔬菜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等害虫,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病害等。 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使用化学农药来杀灭病虫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5、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利用物理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使用防虫网保护蔬菜等。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灰霉菌引起。病害初期,叶片和果实上会出现灰白色的细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呈现灰色或褐色,受感染的果实会腐烂。为了预防和控制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 不密植,适当修剪茎叶,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 使用抗病品种,并注意选择抗病性好的砧木; 合理施肥,注意营养平衡;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喷洒磷酸盐、苯甲酸盐等。 2. 病 番茄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介体传播。病叶呈现黄化、畸形,果实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健康的苗种,杜绝病斑叶片和黄化叶片的移栽; 定期检查和排查害虫,如蚜虫、介壳虫等,防止害虫传播;

加强施肥管理,提高番茄植株的抵抗力; 适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有效的杀虫剂。 二、虫害 1. 石蝇 石蝇是番茄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常寄生于番茄的叶片和茎部。 它们通过吸食番茄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发生斑点,严重 影响番茄的生长和发育。为了预防和控制石蝇的侵害,可采取以下 措施: 定期检查番茄植株,发现石蝇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适时修剪植株,除去受害的叶片和茎部; 喷洒有针对石蝇的杀虫剂; 翻耕土壤,清除石蝇的幼虫和卵。 2. 蚜虫 蚜虫是番茄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寄生于茎、叶和花部。它们通 过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生长受阻,严重影响番 茄的正常生长。为了预防和控制蚜虫的侵害,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番茄植株的生长状况,发现蚜虫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拮抗剂或植物提取物对蚜虫进行防治;

1株死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

1株死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张猛;王琼;万东光;余向阳 【摘要】为筛选新的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生防菌进行初步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对其进行抗病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番茄中分离的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wm005,对西瓜枯萎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黄瓜立枯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性.根据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 wm005).温室栽培试验表明菌株wm005对由西瓜枯萎病菌引起的西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1%),高出化学药剂百菌清防效16.9百分点,说明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wm005具有很好田间应用开发的潜力.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08 【总页数】4页(P97-100) 【关键词】死谷芽孢杆菌;分离;生防菌;西瓜枯萎病 【作者】张猛;王琼;万东光;余向阳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4;丽水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浙江丽水 32300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5 植物病害一直是威胁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一方面使得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另一方面对人、畜和环境产生危害,由农药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1]。因此,采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治理技术来替代传统单一依靠化学农药来防治植物病害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和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处理费用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农林病虫害的防治[2,4]。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是指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消灭另一种或一类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5-6]。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分离和筛选防效好、活性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的可替代化学试剂的生防菌株资源是保证生物防治效果的前提[7]。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某一时期生活在活的植物组织内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并与寄主和谐共存的细菌。植物内生菌作为最具防病潜力与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细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对植物本身而言也不是一个外来物种,从而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对象[8]。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中发现的植物内生细菌已超过129种,分属于54个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泛菌属(Pantoe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9],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近年来内生菌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有医用、农用价值的菌株和化合物[10]。

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 腈的敏感性 纪军建;张小风;韩秀英;赵建江;马志强;王文桥 【摘要】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fungicides against the resistant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the sensitivity of Botrytis cinerea obtained from Shouguang and Xushui to fungicides with diverse active mechanisms wer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mycelial growth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of Botrytis cinerea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fludioxonil and fluazinam, and showed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other fungicides. The sensitivities of 106 B. cinerea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to fludioxonil were tested by the same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EC50 values ranged from 0. 003 9 to 0.044 9 μg/mL and the mean EC50 value was 0. 014 2 μg/ mL. The fludioxonil may b e used as a candidate fungicide to control B. cinerea.%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菌的抗性问题,筛选出理想的替代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徐水两地番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两地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氟啶胺均高度敏感,对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用同样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106株番茄灰霉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EC50值分布在0.0039~0.044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42±0.0081)μg/mL.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年(卷),期】2012(038)006

阿尔比特诱导番茄抗灰霉病试验研究

阿尔比特诱导番茄抗灰霉病试验研究作者:马赫孟祥南庞舒予马章通鲁成伟范海延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6期

摘要; ; 以番茄品種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刺激素阿尔比特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抗病效果。结果表明,0.15 mL/L阿尔比特诱导2次、诱导间隔期5 d、持续期1 d为最佳施用方案,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62.11%。本文明确了生物刺激素阿尔比特的最佳诱导方法,为设施番茄生产提供了指导,也为生物刺激素在其他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 番茄灰霉病;阿尔比特;诱导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 S436.412.1+3;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101-02;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resistance of tomato to Botrytis cinerea under the induction of bio-stimulator Albit by using tomato Liaoyuanduoli as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application scheme was 0.15 mL/L Albit induction 2 times with an interval of 5 days and a duration of 1 d,and the control effect against gray mold was up to 62.11%.In this paper,the optimal application method of bio-stimulator Albit was clarified,which provided guid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cility tomato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bio-stimulator in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vegetables. Key words; ; tomato gray mold;Albit;induced resistance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所致,可造成番茄严重减产,已成为番茄设施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1]。目前对其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灰霉病菌具有繁殖速度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因而该病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药剂产生抗药性[2-4]。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植物诱抗剂本身不具有杀菌效果,是利用植物本身的防卫体系来诱导作物对病原菌产生抗病性[5-8]。 阿尔比特(Albit)内含超强抗逆因子聚-β-羟基丁酸盐(PHB)、氨基酸与大、中、微量元素以及萜烯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植物诱抗剂。阿尔比特通过诱导植物自身产生叶绿素、水杨酸、过氧化氢以及天然激素等物质,为作物提供逆境营养和能量,提高植物抗病性。 阿尔比特是由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中心研发而成,并在俄罗斯推广已经近20年。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阿尔比特可以提高植物对各种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如降低水稻冷害危害程度,缓解猕猴桃的冻害,提高番茄对褐斑病的抗性水平等[9-11],但其在番茄灰霉病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阿尔比特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病效果以及最佳诱导方案,为其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参考。 1; ; 材料与方法 1.1; ; 供试材料

番茄土传病害拮抗菌的筛选、评价及鉴定

番茄土传病害拮抗菌的筛选、评价及鉴定 梁雪杰;张婷婷;乔俊卿;杜艳;刘邮洲 【摘要】为筛选出对其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本文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对2种病原菌分别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 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拮抗作用较好的14株拮抗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代谢分泌物检测结果显示: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4株菌株中,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4(027)003 【总页数】8页(P1096-1103) 【关键词】番茄青枯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拮抗细菌;筛选;评价;鉴定 【作者】梁雪杰;张婷婷;乔俊卿;杜艳;刘邮洲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灰霉病防治绝招

灰霉病防治绝招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被认为是土壤传播的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它可以毒害大量的植物,如苹果、橙子、梨、火龙果、葡萄、芒果、番茄、玉米、小麦等。它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若病毒发展到中等程度,可使植物死亡,并可引起植物生长迟缓或生长发育不良,以至植株长出低质量或不定型果实,甚至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预防灰霉病的措施 1、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是预防灰霉病的最基础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灰霉菌的传播。可以将土壤处理包括:酸性土壤处理、沈积灰霉病菌污染、施用有机肥料和改良土壤结构等。 2、喷洒防治剂 灰霉病可以通过防治剂的喷洒防治效果良好,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只需按照用药指南,定期定量喷洒防治剂,以保证药剂的疗效,可以显著减轻灰霉病的症状,及时有效地防治灰霉病。 3、施用抗病药剂 为了有效地防治灰霉病,可以在种植前施用抗病药剂,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有效地改善病害的严重程度,从而减轻灰霉病的危害。但是,在施用抗病药剂时,也应该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以防止药剂造成环境污染和残留。

4、消毒和清洁 为了减少灰霉病的发生,应当做好植物消毒,清除植物表面上的灰尘、污垢等杂质,维持植物表面的洁净,通过及时保持植物的消毒和清洁,来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5、做好农田的管理 仓储管理要努力做到必要的维护,要尽可能保持农田湿润,避免灰霉病菌的传播,在粮食种植中,要尽可能减少植物的营养物质及水分,保持适当的土壤温度,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防止灰霉病的发生。 三、正确使用农药防治 使用农药防治灰霉病是有效预防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下面几点: 1、选用合适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要根据病原菌的特性,以及植物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农药,以保证药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正确使用农药:使用农药时,要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及时防治:灰霉病防治中,及时施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展,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灰霉病的防治情况,及早发现变化,加强检查,确保植物健康。

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措施

防治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措施 保护地内冬春茬番茄果实易感染灰霉病,幼果脐部开败的花朵处易染病,然后向幼果扩展蔓延,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会出现茂密的灰色霉层,使番茄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怎样防治这种病害,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程伯瑛。 1、喷(涂)花防病: 在保护地番茄栽培过程中,一般采用24-D或防落素处理花朵,以防落花落果。只要在抹花的24-D溶液中或喷花的防落素溶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即1千克配好的24-D或防落素溶液中,加入1克速克灵或扑海因),配制成混配药液涂抹花朵或喷花,可防止灰霉病菌侵染花朵,起到保花保果的效果。 混配药液中,防落素或24-D的使用浓度及使用方法均不变。若使用防落素,混配药液中防落素的使用浓度为25-50毫克/千克。当一穗花上有半数的花朵开放时,在晴天上午,用小型喷雾器把混配药液喷到花穗上,使雾滴布满花穗而又不下滴为好。若使用24-D,混配药液中24-D的使用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可在晴天上午,用毛笔蘸上少许混配药液,轻轻涂抹在半开或盛开花朵的花柄处或花朵中间的柱头上,每朵花只涂抹一次,可在混配药液中加些红墨水作标记。在防落素或24-D的使用浓度范围内,气温高时,用低浓度;而气温低时,用高浓度。 2、摘残花避病: 在用防落素或24-D处理花朵后的7-15天(幼果有1-2厘米大小时),在上午或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较低时,将手洗干净后,用手搞掉每个幼果开败的花朵,要摘干净残花,可以避免灰霉病菌侵染残花。摘下的残花不要随意丢弃在植株行间,应放入一个塑料袋内,带到保护地外烧掉或埋掉。在摘残花过程中,手不要接触灰霉病病果、病叶等,

灰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

灰霉病的研究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的病原菌叫做灰色链格孢菌(Botrytis cinerea)。这种病菌能够侵入多种植物,如玫瑰花、番茄、草莓等。在植物园艺和农业生产中,灰霉病的发生率很高, 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研究者都开展了灰霉病的研究工作,以期寻找有效的防 治策略。 灰霉病的病原菌灰色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很容易在潮 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它能够侵入植物的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引起植物的腐烂和脱水。当大面积的植物受到灰霉病侵害时,病损会不断扩散,形成一片片较大的病斑,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因此,灰霉病的防治对于维护植物健康和增加农作物产 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灰霉病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了许多有关 该病的新信息。例如,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潮湿和高湿度的气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同时,一些植物品种更 容易受到灰霉病侵害,这些品种可能存在易感性基因。

在防治灰霉病方面,研究者们也探索了多种方法。其中,化学 农药是最常见的防治方法之一。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存在许 多问题,如对环境的影响和残留物的危害,因此,许多人开始寻 找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 关注植物抗病性的提高,以期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来有效防治灰霉病。另一种比较新的防治方法是生物农药,即利用昆虫或细菌等 天然的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来控制病害。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灰霉病的防治。例如,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包括气候、灌溉、土壤营养等方面,有利于 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同时,利用一些预防性的防治方法,如早期 发现和处理病害部位和领土、病菌的飞沫消毒等,也能有效减少 灰霉病的发生。在真正的防治灰霉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 防治措施,选取适合自己植物、环境和条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灰霉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植物病害,在植物园艺和 农业生产中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在灰霉病的防治方面已经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需要继续保持对这种病害的关注和研究, 寻找更加有效和环保的防治方法,以维护植物健康和保障农作物 产量。

一种新型抗灰霉生物防治菌种的筛选与活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种新型抗灰霉生物防治菌种的筛选与活性研究开 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灰霉病是植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影响着果蔬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传 统的灰霉病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的滥用已经导致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找绿色环保、高效的病害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利用生物防治来抑制植物病原微生 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是生物防治 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旨在从不同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菌株, 并从中进一步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抗灰霉生物防治菌种。通 过测定该菌种的抗菌活性、物种特性,为其在生物防治、农业生产中的 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 1. 筛选土壤样品:从农田、林地、草原等不同环境中采集不同类型 的土壤样品,分离筛选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菌落。 2. 扩大菌株:通过分离单菌,进行及时的扩大培养,获得足够的生 菌量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3. 测定抗菌活性:对所有获得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初步筛 选出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菌株。 4. 优化菌种培养条件:进一步优化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菌株的菌种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等,以提高其生长和抑菌活性。 5. 鉴定物种特性:对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的菌株的形态、生理和生化 特性进行鉴定。

三、预期结果 1. 从不同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多个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细菌菌株。 2. 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抗灰霉生物防治菌种。 3. 通过优化菌种的培养条件和鉴定物种特性,为其在生物防治、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采集和分离土壤采样:从不同环境中采集土壤样品,分别使用肉汤、LK、NA等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菌落,分离培养。 2. 抗菌活性测定:使用纸片扩散法对每个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定。 3. 物种特性鉴定:通过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鉴定获得菌株的物种识别。 4. 菌种优化培养条件:对表现出高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等方面。 5. 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研究成果报告的撰写。 五、研究预算 预计本项目所需费用为10万元,主要包括实验室耗材费、仪器设备使用费、专家咨询费等。预计研究周期为1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