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背景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品,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长期以来,我们的农药使用量已经达到了世界上较高水平。

过量使用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也滋生了农残问题。

为了合理、规范地使用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整体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国家加强了对农药的监管,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要求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减量增效措施。

整改方案1.科学选用农药合理选用农药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

农药的使用要根据作物种类、虫害种类、气象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低耐药性的农药。

在使用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地计算用量、稀释倍数和使用期限,合理配比,不随意调整农药配比,并进行叶面喷雾和浸泡等技术措施。

2.加强农业机械化应用农业机械化应用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生产中,应大力推进机械化种植、施肥、喷洒等作业方式,减少手工作业,合理配备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药喷雾效率和覆盖面积,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和裁减成本,同时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3.加强管理和技术指导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技能,并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药购买、使用、储存、处置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实施有效而合理的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4.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应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运用生物除虫剂、天敌养殖、耕作措施等生态农业技术手段,以较小的代价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健康的目标。

结语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旨在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农业生产。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

农药减量增效整改方案背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对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尽管农药在保护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过度使用农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减量增效成为改善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途径。

意义农药减量增效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对农作物进行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同时通过减量使用农药,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中对农药的依赖度,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在减轻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4.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方案为了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和规避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有机农业可以通过选取抗病虫种、大面积栽植、传统人工调控等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保障生产效果。

2. 进行科学管理农药的使用应该符合一定的科学管理要求,要在有效防控病虫害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查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来确定,及时处理病害问题,排除无用料等等操作,降低农药使用的总量。

3.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当出现病虫害问题时,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采用天敌、检查种子的准备、采用防虫网等方式,联合控制病虫害,防止农药的不必要使用。

4. 加强监管加强政府部门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完善农业生产用钱的标准,保证农药价格不会过高对农民造成负担;把农药存储在特定场所,保证工作人员不接触农药的情况下进行管理。

预期成效采取以上方案,可以实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稳定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增效整改的目的。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手段,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果,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技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减量、增效和实施。

一、减量(1)选用抗病虫害高效品种选用抗病虫害高效品种是降低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高效品种能够抵御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了使用农药的需求。

(2)实施生态控制生态控制通过调节农田生态环境,保持天敌的数量,以达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污染。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通过施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使植物生长旺盛,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同时也减少农药的施用。

二、增效(1)精准喷施精准喷施是指针对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发生情况等信息,科学合理地选择喷药方法,并正确选择药剂、浓度和药量等喷药参数,以达到最优喷灌效果,减少药物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2)喷药设备升级喷药设备的升级可以提高喷药的精度、稳定性和喷药效率,减少药物的流失,减少农药使用量。

(3)制定科学的药剂配比和用药规程制定科学的药剂配比和用药规程,能够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和效益,减少药剂的浪费和草率使用,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实施(1)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农村干部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促进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广泛应用。

(2)促进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促进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和法律监管等手段,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3)建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监督管理制度,对农药的使用情况、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农药使用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

综上所述,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希望农民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引进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路径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路径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路径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一、减药增效原则一是减量增效。

农药减量使用,要保证农作物产量不减,种植效益增加。

二是绿色发展。

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步增长。

三是因地制宜。

根据区域所在、作物布局、生产水平等条件,选择相应的减药技术与模式,进行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减药;四是综合施策。

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科学用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减量增效技术路径(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强化病虫监测,做好田间监测和调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布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科学防治。

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药量。

(二)推广高效植保机械。

更新药械,推广高效植保机械。

实用高性能喷药机,普通喷药机配备智能喷雾控制系统,更换标准喷头及喷头体,可以实现喷药误差在5%以内。

减少喷药时跑、冒、滴、漏现象,解决施药平台落后造成的农药浪费和药害问题,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推进标准化作业。

一是喷药机械作业前进行标准化调试,这是保证药效、降低药量的重要保证。

二是喷药机械作业时要标准,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施药,做到喷药均匀,不漏喷、不重喷,用量准确。

茎叶处理喷施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时,如遇气温小于15℃时应停喷;如遇长期干旱、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或气温大于27℃时应停喷,如不停喷必须要采取辅助措施。

三是飞机航化作业要按照航化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四)提高科学用药水平。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小麦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策略意味着在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种子和水等投入品使用量的提高小麦农业生产效益。

这一思路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吻合,旨在实现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小麦生产。

减量增效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对农民而言,投入品的价格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减量使用投入品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比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农药的购买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民与农药接触导致的健康问题。

减量增效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对农田和水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作物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减少化肥、农药和其他投入品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对农田土壤和水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性,增加市场竞争力。

减量增效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态环境效益。

现代农业生产常常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通过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土地、水资源的压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减量增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手段,可以生产出更加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实施减量增效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需要提高,他们需要掌握减量增效的技术和方法。

农业政策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制定也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推动农民采用减量增效的方法。

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也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更适合减量增效的投入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支持。

减量增效是小麦农业投入品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摘要】小麦农业投入品是小麦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化肥、农药、种子等。

目前,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减量增效成为了当前小麦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改善投入品使用方式、提高投入品利用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调控管理及探索新型农业投入品等途径,探讨了实现减量增效的可能性。

减量增效不仅可以提高小麦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政府、企业和农民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减量增效在小麦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实现小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投入品使用方式、投入品利用率、绿色生产技术、调控管理、新型农业投入品、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努力1. 引言1.1 小麦农业投入品现状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小麦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目前,我国小麦农业投入品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农民习惯于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部分农民对于投入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不够科学,导致投入品的利用率较低。

部分地区存在以高耗能、高排放为代价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当前小麦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方式亟待改善,需要从减量增效的角度出发,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小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减量增效的意义减量增效是指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提高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绿色发展。

其意义在于:1. 节约资源:减量增效能够有效节约农业生产所需的投入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2. 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土壤、水体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绿色生产。

小麦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小麦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摘要:兵团第7师131团是新疆冬小麦主产区之一,为保障131团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安全,全面提升小麦农产品质量,按照农业部和兵团《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要求,建立适度规模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施增效示范展示区,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方案,集成并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优化小麦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小麦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麦;绿色防控;药剂减施增效兵团第7师131团南临天山,北临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中心,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蒸发量与降水量比为10∶1,属于次宜棉区。

近年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小麦种植面积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2.98%。

小麦生产中,由于雪腐病、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和麦蚜、三点斑叶蝉常年发生,化学药剂的大幅增量施用,给小麦病虫害防治及环境带来许多问题。

2017年131团承担了兵团小麦药剂减施增效示范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在131团场大面积应用,保障了小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药剂使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益。

2017年131团小麦种植面积2133.3公顷,主栽品种为新冬41号,该品种长势稳健,在雪腐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667米2平均产量585.06千克,667米2最高产量为691.9千克。

一、防控准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强化指导服务,打造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集成总结一批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防控目标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综合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小麦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10%以上;制定小麦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使产品生产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

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思考1. 引言1.1 小麦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意义小麦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意义在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导致了化肥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等问题。

减量增效就是要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采取减量增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改善土壤环境也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减少化肥使用和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提高小麦产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小麦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2 小麦农业投入品的特点1.化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因此化肥是必不可少的投入品。

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但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

2.农药:小麦是一种容易受病虫害侵袭的作物,因此农药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但过量使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不同品种适应性不同,对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产量潜力。

4.土壤环境: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因此改善土壤环境,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小麦农业投入品的一些特点,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这些投入品可以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2. 正文2.1 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化肥使用是减量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化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但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在小麦农业生产中,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是非常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减少病虫害
发生的可能性,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

2.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3.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剂对小麦
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4. 轮作休耕,通过轮作和休耕,可以打破病虫害的连续发生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

5. 合理用药,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种类、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避免滥用和重复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6. 精准施药,利用现代技术,如遥感、GPS等,精准施药,减
少农药的浪费,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7. 农药剂型改进,研发和推广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剂型,
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小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育、土壤管理、病虫害监测、农药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