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能增强、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称 为免疫调节剂。它在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某些继发性免 疫缺陷症和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具有 一定的作用, 一般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却不起作用。
1.转移因子;2.白细胞介素-2;
3.胸腺素;4.杀伤性T细胞;
5.卡介苗;6.小棒杆菌;
7.干扰素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死疫苗(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但仍保留 原 有的免疫原性 的疫苗,称死疫苗。例如百日咳、伤寒、 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 脑炎、 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和狂犬病疫苗等。死疫苗的用量较大, 须多次接种,持续时间短 (数月至年),有时还会引起机体 发热、全身或局部肿痛等反应。
.基因工程疫苗:这是一类通过重组技术获得的新型 疫苗,又称重 组疫苗。利用基 因工程新技术已 获得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疫苗。例如成功地保 留免疫原性的病毒蛋白—口蹄疫病毒疫苗;编码 基因插入酿酒酵母基因组中表达成功的重组乙型 肝炎疫苗;把、流感病毒血凝素或单纯疱疹病毒 基因插 入 牛痘苗基因中,已能制得可用简单针 刺法接种的多价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用于免疫治疗的生物制品)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抗血清、抗体与 .抗毒素 .抗病毒血清 .抗菌血清 .免疫球蛋白制品 (二)非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剂—免疫调节剂 .转移因子 .白细胞介素 .胸腺素 .杀伤性细胞 .卡介苗 .小棒杆菌 .干扰素
生物制品装备及在制药行业的应用

生物制品装备及在制药行业的应用生物制品装备是指在制药和生物制造行业中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设备和工艺。
生物制品包括生物药物、生物疫苗、基因工程制品等。
在制药行业中,生物制品装备在生产、培养、分离、纯化和灭菌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制品装备及其在制药行业的应用:1. 发酵罐:•应用: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其中微生物或细胞通过发酵过程生产药物或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特点:发酵罐通常设计成可控温、可控pH、可控搅拌速度等,以提供最适合生物过程的环境。
2. 分离和纯化设备:•应用:用于将发酵产物中的目标产物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和纯化。
•特点:包括离心机、超滤设备、膜过滤器等,可根据不同的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3. 培养基配制系统:•应用:用于配制培养基,为微生物或细胞提供适当的养分和环境。
•特点:精确控制培养基成分和pH,确保最佳的微生物或细胞生长条件。
4. 洗涤和浓缩设备:•应用:用于洗涤和浓缩发酵产物,以去除杂质并集中目标产物。
•特点:包括离心机、超滤设备等,可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5. 灭菌设备:•应用:用于对生物制品和生产设备进行灭菌,确保生产过程的无菌性。
•特点:可包括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灭菌器等,确保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6. 填料和灌装设备:•应用:用于将生产的生物制品灌装入最终的制品容器中。
•特点:包括注射器、灌装机、封口设备等,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这些生物制品装备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确保符合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随着生物制品领域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装备和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 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二、生物制品的分类
2.1 疫苗(Vaccines)
细菌类疫苗(Bacterial Vaccines):也称菌苗,由细菌、 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卡介苗、伤寒Vi多糖疫苗、破伤 风疫苗(类毒素)等。 病毒类疫苗(Viral Vaccines) :由病毒、衣原体、立克 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如麻疹减毒活疫苗、重组(CHO细 胞)乙型肝炎疫苗等。
异源苗是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微生物制备成的疫苗。如用鸽 痘病毒预防鸡痘等。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灭活疫苗: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仍然保
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种疫苗 称为灭活疫苗(死苗)。
缺点:死苗接种后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因此使用接种剂
量较大,免疫期较短,需加入适当的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 延长免疫期。
细胞病变(CPE)。CPE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病
毒学检测及研究的常规手段之一。
病毒产生CPE的能力与其对动物的致病力正相关,因 此通常用CPE作为指标,来判定病毒的毒力,即计算 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Leabharlann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2.2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型
空斑或蚀斑:将10倍梯度稀释的病毒样本接种吸附于
四、疫苗及疫苗制备技术
(4)生物技术疫苗
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 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 活疫苗以及DNA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 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人受体菌(如大肠杆菌)或 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 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 程亚单位疫苗。
生物制品学

1.生物制品是一类用于疾病诊断或防治的制剂。
即应用自然的或借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各种微生物、细胞、动物和人源组织、液体等生物材料而制备。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 -球蛋白三类。
发展:生物制品是生物工程中具有免疫特性的一种药品,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疾病作斗争的产品。
欲溯其源尚无法真切描述,只能从1912年至近期的历史简要叙之,故称简史。
据公元203年(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凑,其气必虚”,这是对免疫的最早描述。
“免疫”一词首见于明朝的“免疫内方”意思是免除传染,“明朝种痘新法”即有“熟苗”的记载,用来防御天花病,2500年前我国古藉的“左传”就记载了狂犬病,并研究了它的治疗方法。
“牛疫即牛瘟病”的流行曾记载于后汉永平十八年,《五行记》上。
三百年前藏族同胞采用牛瘟弱毒(即自然感染黄羊含牛瘟病毒的血液作毒种),灌服牛只预防牛瘟病,算是古老的兽医减毒疫苗。
而正式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办的兽用疫苗制造所是1930年,实业部青岛商品检验局王汝川教授首创的【1】。
建国以来我国兽医生物制品取得了长足发展,研制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兽医生物制品,对疫病防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我国的牛瘟和牛肺疫。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共体认为中国C株弱毒苗(猪瘟兔化弱毒株苗)控制和消灭欧洲国家的猪瘟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国首创的马传贫弱毒疫苗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会议上得到高度的评价。
我国研制的猪2号(S2)布氏杆菌苗和羊5号(M5)布氏杆菌苗免疫力均优于国外的19号布氏杆菌苗,安全性优于国外羊用的Reul号菌苗。
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羊痘细胞苗制品均达到先进水平。
我国在诊断液和菌株的选育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牛鼻气管炎抗原、牛黏膜病抗原、副结核菌素诊断液等品。
生物制品的发展和前景

生物制品的发展和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生物学的高速发展,保健和医疗领域的生物制品逐渐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生物制品是一种由复杂生命体制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能够被应用于医药、保健、生物技术和环保等领域。
生物制品是从生物体中提取,比如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中提取,然后经过技术制备而得到的药品或保健品,它们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一. 生物制品的分类和应用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类、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细胞治疗产品和血液製品等分类。
蛋白质类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生长因子、酶、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抗生素和抗体等;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等;基因工程产品主要是利用细胞系统通过人工方法制备、改造、修饰蛋白质;细胞治疗产品主要是取材自患者、供者的干细胞或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药物;血液製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生物制品可以应用到医学、环保、食品工业等领域。
其中,医学是生物制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如利用生长因子快速修复创伤组织、抗体检测和治疗癌症等;环保领域则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酵母代替化学工业来制造生物燃料或生物降解材料;食品工业领域则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酵母来发酵加工食品等。
二. 生物制品的优势和局限性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1. 作用强而有力:生物制品可以更为精准地针对疾病目标位点加以干预,具有更强的药效;2. 经济性好:生物制品可以获得更好的量产效果;3. 安全性高:生物制品一般不会过度侵害人体内部正常细胞和组织,对细胞的毒性也比化学药品小得多,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使用生物制品时,仍然面临一些局限性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如下:1. 易失效性:生物制品的易变性更高,所以失效率相对较大;2. 遗传的呈现性: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可以限制其种类、制造的量和效果;3. 表格多样性:面对不同的病症,生物制品需要制备的比化学药物更多、更复杂,工作模式也更为复杂。
改良型生物制品的研究及其应用

改良型生物制品的研究及其应用生物制品是一类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制造的药物,包括蛋白质、抗体、疫苗等。
这些生物制品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活性,而且更接近自然免疫系统,能更好地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其疗效也更为有效。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制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药物无法治愈的和人类难以战胜的疾病。
而改良型生物制品是基于原生物制品的改良和升级版,提高了原生物制品的表达、纯化、稳定性、活性、免疫原性等方面的缺陷,是一类重要的研究领域。
改良型生物制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克隆限制,提高表达量和产量在生物制品的制备过程中,高效的表达和产量是关键的因素。
而传统的细胞克隆技术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瓶颈。
而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技术则能够实现多基因编辑,准确地导入目的基因到特定的细胞株之中。
这不仅能突破传统克隆限制,同时还能够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二、提高生物制品稳定性在生物制品的制备和贮存过程中,有些蛋白质会发生不必要的聚集,导致蛋白质空气过敏、变性和变质等现象。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的生物材料,以提高生物制品的稳定性,保证其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例如,改变分子结构、使用缩小分子多肽,或是结合低分子杂化技术等。
三、提高生物制品的免疫原性生物制品的免疫原性是指生物制品能否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对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改良型生物制品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生物制品的免疫原性,从而提高药品的抗体产生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注入单体抗体、添加特定的糖类结构和使用某种生物分子材料来提高其调节作用。
改良型生物制品的应用前景广阔。
特别是与基因修饰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新途径,如人重组抗体、Immunotoxins和CAR-T Cell等。
此外,在生物技术、抗感染、抗疫苗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将成为推动人类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关于生物制品总结

关于生物制品总结1. 引言生物制品是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生物材料制备的产品。
生物制品具有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对生物制品的定义、分类、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生物制品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生物制品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产品,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
生物制品与传统的化学合成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副作用。
2.2 分类生物制品可以按照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生物制药品:包括重组蛋白类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抗体类药物等。
•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材料制备的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激素等制备的农药,对害虫、病菌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饲料:利用发酵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制备的动物饲料,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3. 生物制品的应用3.1 医疗领域生物制药品是生物制品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之一。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制药品成为继化学合成药物之后的重要药物形式。
生物制药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低的副作用,对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如白血病、糖尿病和乳腺癌等。
此外,生物制品还广泛应用于诊断试剂、组织工程和疫苗等领域。
3.2 农业领域生物制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方面。
生物肥料通过引入有益菌群和微生物提取物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物农药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材料制备,对害虫、病菌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3.3 环保领域生物制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处理、废物处理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生物制品可以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分解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土壤状况。
此外,生物制品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开发,如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物乙醇和生物氢气等。
生物制品三大 类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球蛋白三类。
疫苗是由细菌或病毒加工制成的。
过去中国生物制品界和卫生防疫界习惯将细菌制备的称作菌苗,病毒制备的称作疫苗,有的国家将二者都称作疫苗。
类毒素也可称作疫苗。
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①灭活疫苗。
制备过程是先从病人分离得到致病的病原细菌或病毒,经过选择,将细菌放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收获大量细菌,再用物理或化学法将其灭活(杀死),可除掉其致病性而保留其抗原性(免疫原理);病毒只能在活体上培养,如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复制增殖,从这些培养物中收获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②活疫苗。
指人工选育的减毒或自然无毒的细菌或病毒,具有免疫原性而不致病,经大量培养收获病毒或细菌制成。
活疫苗用量小,只需接种一次,便可在体内增殖而达到免疫功效,而灭活疫苗用量大,并且需接种2~3次方能达到免疫功效。
二者各有优缺点。
现在,疫苗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制备,主要用于尚不能用人工培养的细菌或病毒。
外毒素一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称为外毒素,外毒素经化学法处理后,失去毒力作用,而保留抗原这种类似毒素而无毒力作用的称为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保持不患相应疾病。
γ-球蛋白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各种抗体。
人在一生中不免要患一些疾病,病愈后血液中即存在相应抗体,胎盘血也是一样。
有些传染病在没有特异疫苗时,可用γ-球蛋白作为预防制剂。
现今给献血人员接种某些疫苗或类毒素,从而产生高效价抗体,用其制备的γ-球蛋白称特异γ-球蛋白,如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特异γ-球蛋白。
有人认为γ-球蛋白是“补品”而当作保健品用,这是不对的。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
2.DNA疫苗。
3.已上市销售疫苗变更新的佐剂,偶合疫苗变更新的载体。
4.由非纯化或全细胞(细菌、病毒等)疫苗改为纯化或者组份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以及微生物的毒素 等)、动物的血液、组织制成的,用以预防、 治疗以及诊断人或物传染病的一类药品。其中 包括:供预防传染病发生的菌苗、疫苗、类毒 素;供治疗或紧急预防用的抗菌血清、抗病毒 血清、抗病毒素、噬菌体、干扰素等;和供诊 断传染病用的各种抗原抗体诊断液等。
(六)免疫失败的原因
1.疫苗质量问题 2.保存问题;温度对疫苗效价的影响 3.使用操作不当;免疫策略不当 4.人为错误;器械错误;抗原或血清型选择不当 5.母源抗体干扰或影响免疫反应,无法产生保护 6.动物本身的免疫抑制问题(遗传、药物、疾病、应激) 7.胚胎或子宮内已经感染暴露,造成个体对抗原的免疫耐受 ,从而导致免疫无效
11.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
猪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 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特征为:鼻炎、颜面变形,鼻甲骨下卷曲萎缩。打喷嚏, 流鼻血。 防制:可用抗生素治疗。 疫苗:A、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项菌灭活菌苗。 B、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D型产毒素多杀 性巴氏 杆菌灭活二联苗。 方法:商品猪场用于母猪,小猪被动免疫。(in) 种猪场母仔猪同用。(in+滴鼻)
9.大肠杆菌病
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五日龄内发生。有高 发病率和死亡率。 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10-30日龄内仔猪发 生。 仔猪水肿病: 刚断奶或生长最快的育肥猪 防制:可用抗生素治疗。 可用疫苗进行被动免疫,母猪产前35天和15天 ,各分别注射疫苗,常用的有:A、仔猪大肠杆菌三 价灭活苗,带有K88,K99,987P菌毛抗原。(im) B、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双基因工程灭活苗。(耳 根 或 im ) C、仔猪大肠杆菌K88,LTB双基因工程灭 活苗。(im 或 口服)
1.弱毒苗
• 优点:
• 缺点:
– 在体内繁殖,模仿自然感染,有完整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 较少免疫剂量即产生足夠免疫效果 – 免疫反应产生快(7天初步免疫反应,14天达高水平) 动物体内少量自然抗体可中和疫苗(如母源抗体),降低免疫效果 散毒:安全性问题 运输保存不便
猪场常用的弱毒苗
5.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弱毒苗和灭活苗。 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脑病毒引起的 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可引起后备母猪的流产、死 胎、木乃伊胎。本病由蚊虫传播感染,有明显的季节 性。 防制:无特殊治疗方法。 要求每个猪场每年3—4月初,在蚊虫未出现之前免 疫。免疫对象是后备母猪、1—2胎的青年母猪、所有
10.猪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
该病又称地方性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 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咳嗽,气喘。 防制:抗生素只能对症治疗,不能消除病根。 疫苗:A、中监所经20多年研制成功的猪支原体肺 炎乳兔化弱毒冻干苗。该苗接种的猪,2个月内定期X 光透视,肺部无反映率83.8%-100%。同居猪不感 染,不影响增重,每头猪5毫升,右胸腔注射;攻毒 后保护率80%。 B、江苏农科院研制成:168株无细 胞培养弱毒苗。1毫升肺穴内免疫,保护率80%。 程序:成年公母猪一年一次,仔猪7-15日龄一次, 后备配种前一次。
1886 热处理死毒疫苗出现。
(一)免疫的历史
1923 福尔马林处理白喉及破伤 风菌素制成死毒疫苗 1926 发现佐剂可以增強类毒素 的效果 1960 细胞培养小儿麻痹病毒疫 苗,造成疫苗的大量制造, 而造福人群
建立稳定細胞株,
用于生产疫苗
(二)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用于针对性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 物制品。 病原体:
生物制品的分类
1.菌苗、疫苗和类毒素 2.抗病血清 3.诊断液
抗病血清
1. 抗病血清是抗菌,抗病毒、抗毒血清的总称。 2 .凡是用细菌免疫马或其他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 称为抗菌血清。 3 .凡是用病毒免疫马或其他大动物,所取得的免疫血清 ,称为抗病毒血清。 4.凡是用细菌类毒素或毒素免疫马或其他大动物,所取 得的免疫血清、称为抗毒素。(或抗毒血清)
3.灭活苗的保存
• 一般灭活苗(油乳剂)保藏在2-8oC ,苗(不含冻干保护 剂,冷冻保存) 活苗(含冻干保护剂, 可在2-8℃保存)
死苗
稀释剂
4.疫苗佐剂
• 佐剂: 于疫苗中可增强及加速免疫反应的物质加速免疫反 应,增强记忆细胞的作用,延长免疫效期 • 有时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 常用的佐剂有: 氢氧化铝、矿物油、卡介苗
3.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猪流行性腹泻(PED) —— TP二联疫苗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TGE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 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PED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 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10日令内仔猪死亡率100%,成年猪几乎 不死。 我国哈兽研成功研制的——TP二联灭活苗经后 海穴接种,灭活苗主动免疫保护率为96%、被动 免疫保护率为85.1%。 TP二联弱毒苗了、主动免疫率保护率为97.7% 、被动免疫保护率为98% 。
(四)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1.品种和动物类别因素 2.年龄:
幼畜弱毒疫苗有较强感受性,尤其是胎儿; 母源抗体衰退时的“空窗期”,也是一高危险期; 老化,退行性,及免疫老化动物
3.营养:免疫反应依赖充足营养以产生抗体 4.环境因素应激:高温、潮湿、寒冷、拥挤、运输、断奶等 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5.操作:稀释方法;注射操作 紧急疫苗接种,有时也可促进免疫反应
2.灭活苗
优点: 安全,一般不产生毒力, 不会传播至未免疫动物较易 生产,稳定性好,受抗生素、体内抗体影响较小 缺点: 在体内不复制,接种剂量为刺激免疫反应的全部剂量 。通常需要2次以上注射7-14天开始产生;21天达到较高 水平。 副反应:局部和全身(过敏等)
猪场常用的灭活苗
• • • • • • • • 口蹄疫 喘气病 大肠杆菌 萎缩性鼻炎 细小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蓝耳病灭活苗 细菌性疾病灭活苗:链球菌、副猪嗜血 杆菌、传胸
。
2.猪伪狂犬病疫苗
(1)猪伪狂犬常规弱毒苗 (2)猪伪狂犬灭活苗 (3)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 缺TK基因+1种或几种 糖蛋白 (4)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 只缺糖蛋白。 伪狂犬病毒已发现11种糖蛋白gE、gB、gC等( 病毒基因组成相关),除此之外还有几种酶也与病毒 毒力密切相关,其中胸苷激酶(TK)是伪狂犬最主要 的毒力基因之一。目前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 gG 基因,也有缺失gC 和gB基因的。但要注意一个 问题一个猪场最好只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有研究同 时接种两种不同的基因缺失苗后、病毒会发生基因重 组现象。
该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 呼吸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 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高死亡率。 防治:抗生素有预防作用,对慢性猪治疗效果不佳。 疫苗:A、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 B、本场自家菌苗效果更好。
诊断液
常用的诊断液可以区分为: 1. 抗原:用以检验动物血清中有无特异性抗体存在。 2. 诊断血清:诊断血清内有经标定的已知抗体,用以检 查可疑畜禽组织内,有无该种疫病特异性抗原(病原微生 物或其代谢物)存在。 3 .变态反应原:是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 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液。
一、疫苗基础知识
致病原性 — 生产力下降、临床症状、死亡 免疫原性 — 机体产生特异性 免疫反应,抵抗病原体的危害。
将病原体杀死或致弱=> 疫苗
(三)疫苗有哪些种类
1.弱毒活疫苗(活苗、冻干苗) 2.灭活疫苗(死苗、油苗)
– 自家苗多数为灭活疫苗的一种
3.多价苗与联苗 4.基因缺失疫苗 5.提纯的大分子疫苗 6.核酸疫苗 7.其它:合成肽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抗独特型疫苗
4.猪繁殖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猪兰耳病疫苗 ( 有减毒苗和灭活苗) 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接触、空 气、精液、胎盘等传染。病毒为单股正链病毒,有严 格的宿主专一性。病毒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的作 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病毒在细胞 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增强。所以讲疫苗免疫效果不好。 国内外使用减毒疫苗毒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 爆发。目前PRRS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持续感染、亚 临床感染、免疫抑制、易继发感染为流行特点。给本 病防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免疫的历史
公元1100 中国与印度对天花就已有认 识 天花接种由土耳其传入英国,称为 variolation,死亡率仍高 1790 Jenner 发现牛痘 1880 Pasteur 发现死细菌可以预防再 度 感 染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vaccination,疫苗于是产生,接着 生产炭疽及狂犬疫苗
• 猪瘟
– 猪瘟细胞苗 – 猪瘟组织苗
• • • • •
伪狂犬 丹毒-肺疫 仔猪副伤寒 猪乙型脑炎 蓝耳病活疫苗
弱毒苗的保存
• 进口弱毒苗因加耐热保护剂,一般在28oC保存,有效期为1.5年。 • 国产弱毒苗保藏在-21 oC以下,有效期 一年,在-21~-8 oC,有效期要减半计 算。因猪场一般无低温冰箱,故采购 回的冻干弱毒疫苗均应减半计算有效 期。
的公猪。
6.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是导致易感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 自主型细小病毒。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 初产母猪以及血清学阴性的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 胎畸形胎木乃伊、弱仔及屡配不孕。 疫苗: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五月龄注射一次,过 一个月再注射一次,(即 配种前一个月注射)。
(五)疫苗的不良反应
立即反应(3-5分钟产生)
– 痛觉: 物理刺激、生理刺激(pH,滲透压变化)、疫苗内容物刺激
– 快速过敏反应 – 休克
延迟反应(数日至数周或月年内发生)
– – – – – – – 局部肿胀:水肿、脓肿、肉芽肿、肉瘤 暂时性精神不佳及食欲减退(24-72 小时) 肾小球肾炎:3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毒力恢复;基因重组 免疫抑制 污染疫苗 持续感染;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