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生物制品概述

合集下载

兽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现状及发展

兽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现状及发展

一 、兽医生物制品与生物制品学的概念
(一)、兽医生物制品:
指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用于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或其他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生物制剂。
思考:
你能想到哪些生物制品?
(二)、兽医生物制品学:
1、概念
兽医生物制品学:指在微生物、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等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备生物制品的一门应用科学。
(一)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
疫苗的概念: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以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完整病原或其组分或代谢产物等制成,具有良好免疫原性。
常规疫苗: 类毒素和亚单位苗 生物技术疫苗
灭活苗(细菌、病毒、寄生虫) 活疫苗(细菌、病毒、寄生虫)
基因工程苗 核酸疫苗 抗独特型疫苗 合成肽苗
Ag
Ab1 (Id)
Ab2 (抗Id)
Ab3
6、抗独特型疫苗 独特型(Id)——免疫球蛋白分子(Ig)V区上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表位群)称为独特型(idiotype, Id )。
抗独特型抗体(AId)是针对抗体分子V区上的特异抗原表位群(称为独特型)的抗抗体。AId与原来抗原的决定簇分子互为“内影像”关系,可模拟抗原结构和功能,可诱导机体产生抗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疫苗。 即所谓抗独特型疫苗。
多价苗和多联苗 多价苗——同种病原微生物多种型或毒株制成的疫苗(例如大肠杆菌K88K99二价苗) 多联苗——不同种病原微生物联合制成的疫苗 例: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犬瘟热/腺病毒/传染性肝炎/副流感/细小病毒/。 钩端螺旋体六联苗 特点:一针防多种病,节约人力、物力
(二)治疗用生物制品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是指用于兽医用途的生物制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的原料、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标准。

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兽医用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保障兽医用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特制定本标准。

一、术语和定义。

1. 兽用生物制品,用于兽医用途的生物制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的原料、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全过程。

2. 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其品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3. 原料,指用于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动物组织、细胞、细菌、病毒等。

4. 生产,指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培养、提取、纯化、加工等环节。

5. 储存,指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条件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6. 运输,指兽用生物制品的运输方式、温度要求、包装要求等。

7. 销售,指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环节,包括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8. 使用,指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

二、质量标准的要求。

1. 品质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产品的纯度、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安全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动物和人员造成危害。

3. 有效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应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具有预期的治疗效果。

4. 生产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良好的生产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5. 储存和运输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应符合产品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6. 销售和使用要求,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三、质量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1. 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 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指导。

兽医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兽医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兽医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兽医生物制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或控制动物疾病的生物制剂。

它们通常由生物来源制成,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毒素和血清等。

这些制品可以用于家畜、家禽、宠物和其他动物的健康管理。

兽医生物制品的种类很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疫苗、抗生素、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免疫血清。

疫苗是一种预防措施,通过引入微生物或其成分来激活动物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其产生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则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可以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抗寄生虫药物则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感染,如蠕虫和寄生虫。

免疫血清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免疫物质,用于提供短暂的被动免疫保护。

除了以上常见的兽医生物制品,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特定的疫苗,从而提高其效果和安全性。

生物制剂也可以通过注射、口服或外用等不同途径进行给药,以适应不同动物的需求和特点。

兽医生物制品在动物健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同时,兽医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兽医生物制品是一类用于动物健康管理的生物制剂,包括疫苗、抗生素、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免疫血清等。

它们在预防、治疗和控制动物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动物健康和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兽用生物制品

兽用生物制品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兽用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用于动物饲养和健康管理的产品。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兽用生物制品在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兽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特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养殖业中的作用。

兽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兽用生物制品种类繁多,包括疫苗、生物制剂和饲料添加剂等。

1. 疫苗兽用生物制品中最常见的就是疫苗。

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给动物接种,可以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常见的兽用疫苗包括猪用疫苗、禽用疫苗和牛用疫苗等。

2.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能够改善动物生长和健康状况的制品。

生物制剂可以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

常见的生物制剂有益生菌制剂、酶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3.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加入到动物饲料中的一种物质,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

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饲料的味道,增加动物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等。

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酶制剂、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兽用生物制品的特点兽用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兽用生物制品通过对动物的免疫调节、生长促进等方式,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增加产出。

2.安全性:兽用生物制品经过严格的研发和监管,对动物和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不会对养殖产业和消费者造成危害。

3.环保性:兽用生物制品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可定制性:兽用生物制品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满足养殖业的特殊需求。

兽用生物制品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兽用生物制品在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养殖业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1.预防动物疾病: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动物的多种疾病,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生物制剂和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产蛋率,提高养殖效益。

3.促进食品安全:兽用生物制品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兽用生物制品简介介绍

兽用生物制品简介介绍
分类
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生物组织制品、基因工程苗等。
重要作用与地位
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
兽用生物制品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 效益。
保障动物食品安全
兽用生物制品在保障动物食品安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疫苗可以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和卫生。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的要求,包括使用对象、剂量、给药途 径、使用时间等。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动 物反应,及时调整用量或停药。
VS
注意事项
在使用兽用生物制品时,应注意避免超剂 量使用或长期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或药 物残留等问题。同时,应关注产品的禁忌 症和不良反应,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专业 兽医。
兽用生物制品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 • 兽用生物制品的主要类型 • 兽用生物制品的制备流程 • 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 兽用生物制品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与价值 • 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兽用生物制品是指应用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病原体、微 生物、免疫细胞或免疫球蛋白等,制备出具有防治动物疾病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02
使用生物制品可以控制动物疾病,降低因动物疾病引起的食品
安全事件。
维护国际贸易声誉
03
通过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确保动物及其产品的健康安全,维护
国家声誉和国际贸易关系。
06
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兽用生物制品概念根据免疫学原理

兽用生物制品概念根据免疫学原理

1兽用生物制品概念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生物制剂。

2疫苗由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用于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3.一般灭活苗菌、毒种应是标准强毒或免疫原性优良的弱毒株,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将其杀死(灭活)后制成灭活苗,需加佐剂提高其免疫力。

4.自家灭活苗是指从患病动物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病原,经培养、灭活后制成,再用该动物本身。

用于治疗慢性、反复发作而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如顽固性葡萄球菌感染。

5.脏器灭活苗(组织灭活苗)利用病死动物含病原微生物脏器制成乳剂,加甲醛等灭活脱毒所制成的疫苗。

如兔病毒性出血症,肝脏中含毒量较高。

6.弱毒苗微生物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温度、射线等)、化学(醋酸铊、吖啶黄等)或生物(非敏感动物、细胞、鸡胚等)处理,并经连续传代和筛选,培养而成的丧失或减弱对原缩主动物致病力,,但仍保存良好免疫原性和遗传特性的毒株或从自然界筛选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株,经培养增殖后制备的疫苗。

7.类毒素由有关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的甲醛使之脱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

8.抗病血清为含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动物血清制剂,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相应病原体所致疾病,又称被动免疫制品。

9.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10. 免疫反应原性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11.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2.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13.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14.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桨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15.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16.灭活与灭活剂微生物学意义上灭活有两层面含义:、1、是指破坏或杀死微生物使其成为没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文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文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制度范文兽用生物制品是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而成的产品,主要用于动物饲养、养殖、繁育、保健等领域。

针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确保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兽用生物制品的类型、经营许可、质量控制、流通环节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建立完善的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制度。

第一章兽用生物制品概述1.1 兽用生物制品的概念兽用生物制品是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备而成的产品,包括兽药、兽用生物制剂、兽用生物制剂中的疫苗、饲料添加剂等。

1.2 兽用生物制品的分类兽用生物制品可以根据其用途和原料来源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分为兽药、兽用生物制剂、饲料添加剂等;根据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源制品、植物源制品、微生物源制品等。

第二章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制度2.1 经营许可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经营活动,必须取得相关的经营许可证书。

经营许可证书应包括经营者的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地址等信息,有效期限为五年。

在申请经营许可证书时,应提交相关的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等。

2.2 质量控制制度兽用生物制品是直接应用于动物饲养、养殖、繁育、保健等领域的产品,因此必须确保其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

2.2.1 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环节中,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控制。

原料采购应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确保原料的安全和质量;生产工艺应符合相关的制造标准和要求,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生产场所应符合相关的卫生、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

2.2.2 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兽用生物制品的销售环节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兽药注册分类

兽药注册分类

兽药注册分类
一、兽用生物制品注册
兽用生物制品是指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药品。

兽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体、诊断试剂、微生态制剂等。

二、兽用化学药品注册
兽用化学药品是指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

兽用化学药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等。

三、兽用中药注册
兽用中药是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制成的药物,具有特定的药理作用和疗效,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

兽用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四、兽用疫苗注册
兽用疫苗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制成的,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兽用疫苗包括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寄生虫疫苗等。

五、兽用诊断试剂注册
兽用诊断试剂是指应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制成的,用于检测动物疾病或病原体的试剂。

兽用诊断试剂包括抗体检测试剂、抗原检测试剂、核酸检测试剂等。

六、兽用添加剂注册
兽用添加剂是指添加在饲料中的辅助性药物,具有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等作用。

兽用添加剂包括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

七、兽用微量元素注册
兽用微量元素是指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矿物质元素,如铜、铁、锌、硒等。

兽用微量元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维持动物机体健康等作用。

八、兽用维生素注册
兽用维生素是指动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用生物制品概述兽用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专供相应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之用。

从狭义上讲,可将用于畜禽疾病的诊断、检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的诊断液、疫苗和抗血清统称为兽用生物制品。

一、生物制品简史自11世纪起,我国就有峨嵋山人用天花病人的痂皮接种儿童鼻内或皮肤划痕以预防天花的记载,以后又相继传到日本和欧洲,这种种痘术被视为生物制品创制及主动免疫的雏型。

1976年英国医生詹纳根据种痘术的启示,用牛痘浆或痘痂给人接种预防天花,发明了牛痘疫苗,在英语中也由牛痘(Vaccinia)而延伸为疫苗(Vaccine)。

其后,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在1881年及其之后的工作中,用理化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减低病原微生物毒力,相继研制成了用减毒株制成的炭疽芽孢苗、连续通过兔体获得的减毒狂犬病疫苗以及减毒禽霍乱和猪丹毒,为免疫学和生物制品学奠定了基础。

1889年耶森等从白喉杆菌培养物滤液中分离到白喉菌素,免疫小鼠和家兔后在血清中发现有中和白喉菌素的物质,从而创制了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感染,使之获得被动免疫,这一血清学的发现为以后制备各种被动免疫血清提供了科学依据。

贝菲福和科勒在1898年提出制造灭活苗的方法。

罗曼在1923年用加热或福尔马林溶液使一些细菌的蛋白毒素(如破伤风毒素)失去毒性,但免疫原性不变,并命名为类毒素,用以免疫动物获得保护。

此后,又相继研制出了明矾、氢氧化铝和矿物油等作佐剂,为提高生物制品的免疫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活德菲等人在本世纪30年代用鸡胚增殖鸡痘病毒获得成功,首次成功地在实验室大量增殖病毒,为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冈德氏1949年又用鸡胚组织培养技术,为生物制品的研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1975年科勒和密尔斯坦又创造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从而使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得到蓬勃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起基因工程技术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基因重组疫苗和遗传工程疫苗新制品,把生物制品的研制推向了现代高新技术领域。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中应用生物发酵法大量培养细菌、细胞培养法大量增殖病毒、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生产活疫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生物制品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

我国从1918年起便研制出了鼻疽菌素、牛瘟血清等,开创了我国兽医生物制品的新时代。

1930年上海商检局设立了兽医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生产出了牛瘟、炭疽、猪瘟及禽霍乱等高免血清及牛痘、狂犬病组织苗等。

继后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畜牧兽医系、广西家畜保育科、四川家畜保育所、兰州西北防疫处、江西农学院、中央畜牧实验所以及在全国先后建立的以生产抗血清和组织苗为主的血清厂,生产为数不多的抗血清和几种疫苗。

到1950年,全国共有9个兽医生物药品厂,年生产生物制品3500余万毫升,1952年组建了国家兽医生物制品监察所,制定出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及至80年代末,全国已有29个兽医生物制品厂,年产量达90亿毫升以上,从业人员超过万名,截止1993年国家批准的兽医生物制品标准已达138种。

二、兽用生物制品分类生物制品由于微生物种类、动物种类、制备方法、毒株性状、应用对象等不同而品种繁杂。

按其性质、用途和制造方法可分为疫苗、类毒素、诊断制剂、抗血清、微生态制剂等几大类。

我们在此只对防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生物制品——疫苗进行讨论。

有关疫苗的几个慨念疫苗:凡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接种动物后能产生相应免疫力、能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包括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以及寄生虫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有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一类生物制品。

如禽霍乱组织灭活苗,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等。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等。

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若同样具有上述遗传特性,也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如鸡新城疫Ⅳ系苗、禽霍乱“1010”弱毒菌苗等。

单价疫苗:利用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培养物制备的疫苗。

如新城疫I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苗、鸡马立克氏病CVI1988苗等。

多价疫苗:用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如鸡马立克氏病多价苗(SB1+HVT)、口蹄疫A、O型鼠化弱毒疫苗等。

多联疫苗: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微生物培养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接种动物后能产生针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具有减少接种次数、免疫效果确定等优点,是一针防多病的生物制剂。

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三联油乳剂灭活苗等。

同源疫苗:是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株制备的,而又用于同种类动物预防疾病的疫苗。

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异源疫苗:①用不同种微生物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火鸡疱疹病毒免疫鸡后,能够防制马立克氏病。

②用同一种中一种型(生物型或动物源)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如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苗后能使牛获得对牛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亚单位疫苗:①微生物经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除去无效的毒性成份,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的荚膜、鞭毛,病毒的囊膜、衣壳蛋白等,经提取后制备不同的亚单位疫苗,如大肠杆菌K88、K99疫苗等,禽巴氏杆菌荚膜多糖苗等。

②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由载体表达的微生物免疫原基因产物,经提取后制备的疫苗,如鸡传染性贫血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基因重组疫苗:病毒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通过分子生物方法将其分离,然后与载体DNA 相连接,实现遗传性状的转移与重新组合,再经载体将目的基因带进受体进行正常复制与表达,获得增殖培养物供制苗用,或直接将活载体接种宿主动物,直接在其体内表达抗原,诱导免疫反应,如以鸡痘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城疫活疫苗,这类疫苗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基因缺失疫苗:应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病原微生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性,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这种基因缺失株稳定性好,不会因传代复制而恢复毒力,如传染性喉气管炎基因缺失苗。

核酸疫苗:是指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经质粒载体D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体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被免疫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它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I类和II类抗原的途径提供给动物免疫系统而激起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故既具有亚单位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又具有活疫苗的免疫全面的优点,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目前的状况解放后,我国曾使用疫苗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

享誉世界的我国C侏猪瘟弱毒苗是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为全世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许多国家使用该疫苗后消灭了猪瘟,我国也因此苗的普通使用而控制信了疫情。

C是China的第一个字母,是中国株的缩写。

马传染性贫血弱毒苗是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又一创举,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逆转录病毒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全国大会战,在很短的时间里开发出了火鸡疱疹病毒疫苗,为马立克氏病的控制作出了很大贡献。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经费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兽用疫苗特别是禽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了大热门,趋者如过江之鲫,一方面由于疫苗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研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改善了生活。

加上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通常选择素材相对便宜、经费消耗少、周期短的禽病方面的研究。

一些原不具备禽病研究条件和研究基础的单位甚至一些管理部门也纷纷加入到其中来,使禽用疫苗的开发白热化,生产上、销售上的无序性和短期行为使原本相对稳定的疫苗供求关系一片混乱。

1.兽用疫苗方面(1)常规疫苗从数量上看,2000年仅禽苗就为397亿羽份,加上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生产车间生产的大约200亿头(羽)份,总量达到600多亿头羽份,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表现为:①生产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近10年来,农业部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兽药管理政策和技术措施,对兽用生物药厂提出了按GMP管理的要求,并规定了2005年所有生产企业必须达到GMP标准。

②活疫苗冻干工艺基本完善。

③较好的解决了灭活疫苗的配苗佐剂和乳化工艺问题。

④疫苗品种方面:从1987年到现在的近15年间,共计批准新生物制品134个品种,超过了在此之前所有生物制品的总和。

⑤在生产疫苗用原材料和检验用培养基及实验动物上逐渐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⑥在疫苗的质量方面:1999年以后的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都在95%左右。

除此以外,在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发酵工艺,抗原浓缩技术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技术进步。

(2)基因工程疫苗: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将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K88、K99柔毛质粒导入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成功地制备成双价大肠杆菌疫苗。

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已成功研究出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宁夏大学研究出的犊牛、羔羊腹泻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已获批准生产;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构建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上海复旦大学合成的口蹄疫多肽疫苗已进入田间安全试验阶段。

此外,扬州大学农学院构建了马立克氏病毒gB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的禽流感病毒HS亚型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亚单位疫苗及以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性基因重组的鸡痘病毒,均能使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HS和H7亚型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也即将获得成功。

2.生物技术在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上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我国已有20多个单位分别建立了针对哺乳动物的12种病毒、禽类的9种病毒、各种动物的12种病原细菌、10种寄生虫及一些微生物毒素和其他可能用于疫病诊断的数百个杂交瘤细胞株,单抗的种类已覆盖了大多数畜禽传染病。

(2)核酸探针:该技术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诊断技术,与传统病原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速、高度特异的优点。

(3)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技术是诞生于80年代的一项体外酶促扩增DNA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节省时间等优点,现已用于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它可以将被检样品中单拷贝基因序列扩增到毫克水平。

我国对生物制品的管理历来比较严格,早在50年代,在总结国内外研制生物制品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便组织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制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加强对生产用菌(毒)种的选育与管理,规范了疫苗生产,也从而促进了畜禽疫病的防制研究,各种新型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不断研制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