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时,主要内容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进而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含有分数的复杂应用题,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教学难点1. 方程的建立: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合适的方程。

2. 分数的运算:在方程中正确处理分数的加减乘除,特别是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3. 问题的解决:将方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答案,理解解的物理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应用题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知识。

2. 探究:展示几个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引导学生尝试列出方程,并讨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3. 讲解:详细讲解如何建立方程,如何进行分数运算,以及如何将方程的解应用于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小组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的经验和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解题步骤和关键公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几个不同难度的分数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家长参与和监督。

课后反思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新课标版的要求编写,力求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做到严谨、流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 方程的建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是一个挑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3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3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的第十三节内容,主要是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列方程求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30%是女生,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女生?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如何列方程求解。

比如刚才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这个班级有x个女生,那么我们有方程:x = 40 30%。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练习如何列方程求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会写出今天我们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30%是女生,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女生?2. 然后会写出对应的数学问题:设这个班级有x个女生,那么我们有方程:x = 40 30%。

七、作业设计答案:红色的苹果有 100 60% = 60 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列方程求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给学生呈现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解决,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χ+40%χ=7
χ-15%χ=10.2
140%χ-χ=0.5
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1)阳光机械厂有职工130人,男工人数是女工 人数的 。阳光机械厂男、女职工各多少人?
(2)阳光机械厂中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26人, 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阳光机械厂男、女职 工各多少人?Fra bibliotek 少儿英语
怎样斗得过文宇成都呢?眼见宇文成都如游龙壹般离得越来越近.木元霸居然傻愣着看呆咯,壹动否动,宛如彷佛放弃咯反抗."中/"嗖の壹声,空中横贯壹道金光.眼看着就要壹刀砍来,千钧壹发之际,草丛中横掷出壹支金锏,直接打飞咯宇文成都手中 の双刀,宇文成都壹个空翻,躲过咯金锏,却被掀去咯黑布,只得立即用手掩住面容."住手/还有无公法,拦路抢劫杀人,居然连壹个孩子都否愿意放过/"只见草丛中走出壹人,那人身高八尺,壹身探员青鸟服,长得相貌堂堂,英气逼人,只若天神."检测到 秦琼进入横勇状态,武力+2,基础武力96,目前上升至98,请宿主注意查看.""什么?秦琼秦叔宝?大夜间那又是要做甚么?"东舌刚刚收服南阳,在梦中被操作界面壹声提示音所惊醒..宇文成都壹手掩面,壹手执着秦琼问到:"有种の留下姓名,来日我 定取您性命/""那您给我听好咯,行否更名坐否改姓,山东历城秦叔宝是也/"只见秦琼壹锏打翻咯四面一些此刻,厉声回答."好,好,秦叔宝,明天将来定杀您全体人,兄弟们,我们撤/"宇文成都放出壹句狠话,拽起身边の一些黑衣人,转身疾跑,消失在咯 月夜之中.见此番人曾经走远,秦琼走到木渊面前,好声劝言"还请那位兄弟快点赶路,那壹带都否是很太平,经常有土匪出没."木渊全家在危机之时,全仗秦琼の路见否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也对方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应用。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分析问题不清晰,找出数量关系不准确,列方程不求解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交流、总结的方法来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

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80元,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

如:一个班有40人,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多少百分之几?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第6单元第7课时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第6单元第7课时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80÷(1-12-25)=800(千克) 或解:设大米共重 x 千克。 x-12x-52x=80 x=800 答:食堂购进的这些大米重 800 千克。
2×56=
5 3

0÷78= 0
112×73=
1 28
1÷170=
10 7
45÷8= 110
12+14= 34
17÷23=
3 14
6×38=
9 4
2.故宫是全世界最大的宫殿群,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 44 万平方米,比故宫 的面积少178,故宫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44÷(1-178)=72(万平方米) 或:解:设故宫的面积是 x 万平方米。 x×(1-178)=44 x=72(万平方米) 答:故宫的面积是 72 万平方米。
四、食堂购进一些大米,第一周用去它的25,第二周用去它的12,还剩下 80 千克,食堂购进的这些大米重多少千克?
一、解方程。 x+78x=34 解:x=52 (1-230)x=68
解:x=80 110x+52x=15
解:x=30
x-16x=30
解:x=36
(1+45)x=1385 解:x=72 (18+34)x=10 解:x=870
二、看图列式或列方程计算。
1.
90÷(1-16)=108(kg) 或:解:设一共 xkg。 x-16x=90
x=108
2.
200÷(1+14)=160(千克) 或:解:设苹果 x 千克。 x+14x=200 x=160
三、解决问题。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两种果树,桃树的棵数占两种果树总数的57,梨树有 64 棵,果园里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64÷(1-57)=224(棵) 或:解:设一共有 x 棵果树。 x-57x=64 x=224(棵) 答:果园里两种果树一共有 224 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自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商店打折促销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个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明白得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能够依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截了当用乘法运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引导学生明白得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吃了1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吃了1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如何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问:依照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依旧未知的?应该如何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如何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指名列出方程。

教师板书: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问:那个地点吃了的重量什么缘故用x表示?(4)解方程。

问:那个方程的左边x-x如何样运算?(引导学生得出:(1-)x=15)问:我们是依照什么如此写的?1-表示的是什么?学生连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看比较。

引导学生观看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明白得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画图明白得题意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3.列式解答40-40 40(1-)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能够依照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截了当用乘法运算.二、探究新知.(一)变式引出例6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读题2.画线段图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能够如何样列方程?(1)解:设买来大米千克.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5.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二)归纳总结.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因此不能直截了当用乘法直截了当乘,能够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三、巩固练习(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差不多修了全长的,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等量关系:一条路的长度-差不多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对应关系: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2.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3.选择正确的列式.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还剩300头,那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解:设共有肉牛头.(1)(2)(3)(4)四、质疑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样准确迅速地找出题中等量关系?五、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要练说,得练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析数量关系。
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设要求的问题为X,用方程来解这道应用题。)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问:这里吃了的重量为什么用x表示?
原计划烧煤:
实际烧煤:
问:接着应怎样画?根据哪个条件来画?(引导学生画出实际烧煤量)
原计划烧煤:
比原计划节约
问:这两条线段中哪条线段表示的数量是已知的?哪条是要求的?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表示出。
原计划烧煤:
实际烧煤:
比原计划节约
?吨
120吨
(3)分析。
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好?(引导学生得出用方程解答)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
原计划烧煤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烧煤的吨数)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1-表示的是什么?
4.练习课本第89页做一做题目。
三、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和例7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问;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只要求列出方程。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五、作业。
问:想一想,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及解方程的全过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小学六年级数学
数应
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解方程。问:这个方程的左边x-x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出:(1-)x=15)
问: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
1-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继续把方程解答完毕。
(5)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6与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问:
例6和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复习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例6剩下大米的千克数是已知的,而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求单位1的量,要列方程解答。)
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
说出:吃了买来大米重量的,要把买来大米重量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吃了
1
问;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图中没有表示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还剩15千克没有表示出来,应在线段右边三格的上面写出剩15千克)
吃了
1
问: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中注明问题。)
2.练习。
第88页做一做的题目。
3.教学例7。
(1)出示比原计划节约了,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
问:比原计划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原计划烧煤的吨数看作单位1,四月份节约煤的吨数占原计划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提示:这道题中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先画哪条线段?(引导学生得出是实际烧煤量与原计划烧煤量比较,以原计划烧煤量为标准,即单位1。先画表示原计划的那条线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