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一)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目的:调查医院门诊西药处方所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西药处方10000张,对所有的处方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统计,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在所有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526张。
在所有不合理处方中,每种类型的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具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联合用药中药物治疗作用降低、超剂量用药或使用剂量不够、药品剂型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符合要求、针对特殊的患者没有个体化给药。
结论:医院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现象常见,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处方点评与持续改进对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显著意义。
标签:门诊西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改进措施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患者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从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为了能够保证在临床上做到用药合理,并且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分析当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研究改进措施加以解决,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用药合理性。
现将处方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对没有按照规定用药的526张处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在这10000张样本中,几乎将我院门诊的每个专科全部覆盖,代表性较强。
1.2 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参考相关标准对10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和处方数量进行合理的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本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利用(n,%)表示,利用卡方检验。
2.结果2.1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在医院的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中,有9474张处方用药合格,所占的百分比为94.8%。
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

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门诊西药房的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处方情况进行统计。
并根据不合格现象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发现,6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89张,占所有处方总数的1.48%。
其中主要原因包括选药不合理、用法与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
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药师对于药房的审查力度。
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现象较为常见,医院应当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规范医生和药师的行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90-02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方式。
科学、合理的用药是促进患者健康、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而不合理用药则很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1]。
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过程中应当遵循安全、有效、方便和经济的原因,既要确保用药效果同时要保证安全性。
处方所指的是由注册执业医师及助理在诊疗活动中开具的患者用药凭证医疗文书,是确保合理用药以及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处方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用药风险,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效果。
本文对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结合不合格处方出现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门诊西药房的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6000张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找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改进的对策。
2.结果6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89张,占所有处方总数的1.48%。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与改进措施

[] 彭 建梅. 3 3种 抗 真 菌 药 治 疗 甲 真 菌 病 药 物 经 济 学 分 析
[] 西 北 药 学 杂 志 ,0 6 2 ( )1 4 J. 20 ,1 3 :3 .
( 稿 日期 :0 0 0 - 7 收 2 1 —40 )
注不 反 为 细 计 下 。 : 良 应 血 胞 数 降
3 结 果
门诊 不 合 格 处 方 分 析 与 改进 措 施
刘 炜 , 王 霞 ( 新疆 医科 大学第 五 附属 医 院药 剂科 , 新疆
2 1 临床 资料 .
效 也最 低 , 出现 了 1例 血 细 胞 计 数 下 降 的 不 良反 应 。 成 本一 且
效 果 分 析 的最 佳 治 疗 方 案 并 非 单 指 成 本 最 低 方 案 , 应 是 疗 而 效 好 、 全 性 高 、 疗 成 本 低 的最 佳 平 衡 方 案 。就 疗 效 而 言 , 安 治 B 方案最高 , 以最 低 c 方 案 作 比 较 , B方 案 成 本 效 果 比 ( / ) CE 为最高 , 方案其次 , A D方 案 最 低 , 量 成 本 一 果 ( c A E ) 增 效 △ /
34 8
时间、 使用 方法 、 量 ) 术 后 感 染 情 况 、 口愈 合 情 况 、 菌 药 剂 、 切 抗
西北药学杂志
21 0 0年 1 第 2 O月 5卷
第 5 期
表 3 敏 感 度 分 析
物费用等 。 1 2 疗效 评 定 . 有 效 : 后 用 药 期 间 无 感 染 ; 口愈 合 ; 常 术 创 血
参考文献 :
[ ] 徐 端 正. 物 经 济 学 及 其 分 析 [ ] 中 国新 药 与 临 床 杂 1 药 J.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1

沈丘县2010年下半年各医疗单位门诊不合格处方公示按照《沈丘县卫生系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卫生局于2010年11月10日-20日对我县各医疗单位依照《处方管理方法》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
按照检查方案要求我们对每个医疗单位随机抽取门诊2010年5~10月共计8872张处方进行了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195张,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
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多为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
详细情况公示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处方8872张,进行11个方面的分析。
二、结果1.共抽查处方8872张,合格处方8677张,不合格处方195张,不合格处方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其中: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7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0.5% ;不合理用药处方84张,占不合格处方43.1%;其它不合格处方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6.4% 。
2.处方书写不合格的主要表现(1)处方前记项目内容不全。
主要有门诊号、科别忘了写,年龄数字不写“岁”“月”“天”字,族别和性别填反,错写病人姓名,给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带来一定的困难。
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符,对药师在审方中存在潜在临床意义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药物名称不规范通用名写成商品名、别名、习用名或名称前写注射用、名称后写注射液、名称前后都写注射液。
存在错字、别字、现象,如“龙血竭”的“龙”字上没有“点”、“氨苄西林钠/丙磺舒”的“丙”字上面没有“一横”等。
任意缩写或中文、拉丁文混写,如“缩合葡萄糖”写成“缩合糖”、“三磷酸腺苷二钠”写成“ATP”、“复方甘草片”写成“CO甘草片”等都是不正确的。
(3)有的药物不写剂型、规格、数量不写规格的,尤其以复方制剂、外用药(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最为多见。
不写剂型的如:阿莫西林0.25(是片剂?还是胶囊?),六味地黄丸1×2瓶(数量?),头孢氨苄胶囊0.125*2盒(多少粒?);规格、剂量书写错误的例如:乙烯雌酚片0.5mg写成0.5g,双黄连注射液10ml写成10mg,清开灵注射液10ml写成100ml等。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处方药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处方给患者带来了负面效果,如药物不合理搭配、用药剂量不准确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制定规范的处方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生合理开具处方,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执行规范的处方管理制度。
首先,要明确开具处方的权限,确保只有合格的医生才能开具处方。
其次,要规定处方填写的要求,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周期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处方药品。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内部审查机制,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医生处方管理培训提高医生的处方水平和药学知识是解决处方不合理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生的药学培训,使他们熟悉常见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
此外,医生还应该学习合理用药的指南和规范,了解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减少不合理的处方。
三、建立药学团队,开展药物监测和评估药学团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处方的合理性。
药剂师可以对处方药品进行解读和评估,并与医生进行交流,提出优化建议。
此外,药学团队还可以通过开展临床药学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风险,减少处方不合理的发生。
四、加强药品信息的宣传和普及为了提高患者对药品知识的了解,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药品信息的宣传和普及。
例如,在医院内发布药品宣传册,提供药品的相关知识和用法用量等信息,帮助患者正确用药。
此外,医生还可以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解答患者对药物的疑问,帮助其正确理解和使用处方药品。
五、建立处方审核和监督机制为了减少处方不合理的发生,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处方审核和监督机制。
通过对医疗机构处方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此外,可以加大对违规开具处方的处罚力度,通过惩罚手段来起到震慑作用,减少处方不合理的情况。
结语:处方不合理是影响患者用药效果和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及解决办法

我院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及解决办法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处方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处方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处方药的应用中,合理使用处方药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不合格的处方类型,这些不合格的处方类型令人担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是患者自己配药或医生未经批准和签字,直接将药品开给患者。
这些药品可能没有被授权使用,造成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我们也经常遇到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的情况,如剂量过高或过低。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会导致患者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处方配药不合理另一个经常遇到的不合格处方是处方配药不合理。
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治疗,但这些药品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导致患者过敏的风险。
解决办法强化医生签字管理为了避免处方没有医生签字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医院内加强相关规定。
例如,在处方配药后,要求在处方上签字确认,以确保每个处方都经过了医生的审查和批准。
认真审核处方剂量为了避免药品剂量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主研发的药物配方软件,通过药品剂量计算、监测和余量提醒等功能,确保药品剂量规范。
加强处方管理流程为了避免处方配药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处方管理流程来规范操作。
例如,在开处方前,医生需考虑治疗目的、药品相互作用和患者过敏史等因素,并在预定药品列表中选择合适的药品。
我们也可以加强药师的角色,让他们参与处方审查和审核。
结论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合格处方的情况。
通过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处方使用不当的风险。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医院会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可靠的健康保障。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

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处方不合理整改措施(共4篇)第1篇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a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干预措施如下一.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处方管理办法的培训与考试。
二.药师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与拦截,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或将不合理处方退回。
三.临床药师加强病区医嘱的审核。
四.利用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过滤电子处方与医嘱,对用药不适宜处方实施自动干预。
五.每月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处方点评细则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并定期在处方与临床用药通报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离岗培训。
六.行政干预药剂科.医务科.门办每周对处方医嘱质量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在每周例会通报,并按医院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标准及考评细则讲行处罚。
第2篇不合理处方点评不合理处方干预一.医院处方点评小组会同药剂科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使用处方评价表对处方进行点评。
住院部用药医嘱的点评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二.处方点评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由综合办公室完整准确地记录点评结果,并通报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如果有异议,由药事委员会组织专家复议。
三.处方点评分为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标准”的处方称为不合格处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判定为不合格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对处方未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包括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审核调配药师以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儿科处方新生儿.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剂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的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的;11.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13.特殊管理药品未执行有关规定的;14.医师越权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级管理规定的;15.其他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处方。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材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4~6月门诊处方共7 639张,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未签名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见表1~3)3 讨论3.1 处方书写错误主要有:(1)诊断项不填:我院在2005年4月已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使用了新处方,处方前记中印有临床诊断,若该项不填,则药师难以判断处方用药与疾病的相符性,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
(2)疾病名称用汉语和英语简写符号混合书写: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这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
(3)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包括剂型不写或写错、药名汉字写错、药名书写不全:如奈普栓,应复方奈普生栓;思密达冲剂,应思密达散剂等。
(4)规格写错或漏写剂量单位:如维生素C 片1×100,应0.1 g×100;维生素B6片1 g×100,应10 mg×100等;(5)用法错误或不详细:力钙胶囊3次/天,应1次/天;头孢氨苄缓释片,3次/天,应2次/天。
把头孢氨苄制成缓释制剂,使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且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因此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病人服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6)注射剂不写含量或含量写错:如卓宁注射液,应10%卓宁注射液;10%硫酸镁注射液,应25%硫酸镁注射液。
(7)超过7日用量,但医师未注明理由:如头孢氨苄胶囊,0.125 g×200,口服,每次0.25 g,3次/天。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在调查的处方中,药品超过7日用量的,医师均未注明理由。
3.2 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或同类药物联用:如阿胶强骨口服液加葡萄糖酸钙片;氯霉素滴眼液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两药均为广谱抗菌药物;阿昔洛韦片加病毒灵注射液,两药均为抗病毒药物等,两药联用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一)
【摘要】目的了解执行《处方管理方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的门诊处方书写质量。
探讨促进书写质量的措施。
方法共取本单位2007年度9~11月共8170张处方进行了分析。
结果不符合书写要求的处方1031张,占处方总数12.62%。
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不合格。
结论处方合格率不高,处方质量有待提高。
单位对处方的格式、正规书写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力的监督措施;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德法制观念淡薄;药师专业知识不足,审方不严。
【关键词】处方管理办法;书写质量;调查分析
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1〕。
处方书写质量与确保药房配方正确无误、病人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然而处方书写的不正规,是长期存在而又较为普遍的问题。
现对执行《办法》以来本单位2007年9~11月门诊处方进行了书写质量的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共取处方8170张,进行11个方面的分析。
2结果
2.1不合格处方的类型见表1。
表1不合格处方的类型
2.2处方书写不合格的主要表现
2.2.1处方前记缺项或错误这类处方所占比例较大为7.50%,常见有漏写门诊号、科别,年龄和性别填反,误写病人姓名,致使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
临床诊断不明或漏写诊断常使药师审方工作流于形式。
2.2.2药物名称不规范药物名称未使用规定的通用名;错字、别字、随意自创,如“辛伐他丁”、“先锋必”等;采用化学分子式代替较普遍,如“KCl”代替“氯化钾”,“NaHCO3”代替“碳酸氢钠”;任意缩写或中文、拉丁文混写,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写成“低右”、“复方降压片”写成“Co降压片”等都是不正确的。
2.2.3无药物剂型,规格、数量不具体例如:西咪替丁0.6(注射剂?片剂?胶囊?),奥美拉唑胶囊20mg×2瓶(数量?),清开灵口服液2盒(多少支?);含量、剂量书写有误的例如:硝酸甘油片写成0.5,地西泮注射液10mg写成10ml等对这类错误处方,若调配者稍有疏忽或按方配发,势必出现严重错误、甚至事故。
2.2.4用法含糊,未具体注明西瓜霜喷剂局部喷洒,克霉唑软膏外用。
用法太过笼统,应注明用法、用量和药物使用次数。
以便于药师交代病人正确使用。
2.2.5合理用药欠妥合理用药是处方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安全。
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如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病毒引起,盲目使用抗菌药,不仅达不到疗效,还可引起菌群失调。
(2)同类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如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青霉素钠:两药同属β内酰胺类抗菌药,作用机制相同,合用可竞争共同的靶点而产生药理拮抗,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反而产生毒性;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如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氯沙坦(科素亚)、盐酸哌唑嗪等,虽在短时间内加速降压效果,但持续使用亦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
(3)不同类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和抗菌药合用,蒙脱石散是一种强吸附剂,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都有较强的固定作用,对其他药物也有吸附作用。
两药须合用时,应在服用蒙脱石散1h之前服用其他药物〔2〕。
(4)药物用法错误。
长效制剂每天2次即可,而部分医生将缓释长效剂型1天内多次口服给药〔3〕。
增加服用次数并不能增加作用强度,反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又如: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临睡前阴道给药。
普通片剂或糖衣片在阴道中溶解慢,生物利用度低,为获得最佳疗效应选用相应的阴道栓或阴道片。
(5)选药不合理。
儿童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对生长软骨有影响,该类药不仅能潜在致畸和抑制骨骼生长,而且易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不
良反应。
(6)溶媒选择不当。
如青霉素+葡萄糖,有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与青霉素类配伍的情况,该类药物在葡萄糖液中易分解失效,应选用近中性的溶液如生理盐水。
2.2.6超出5种药物主要表现在急诊科处方输液组加口服药物,以及一些专科处方口服药加外用药。
2.2.7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部分医师书写处方过于潦草,难以辨认,给药师的调配工作带来困难,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2.2.8涂改处方医师未重签名处方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书面文书,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处方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师须在涂改处签字。
而部分医师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2.2.9无结束标志处方管理法要求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医师应画一斜线,以示处方结束。
而有些医师没有养成习惯。
2.2.10后记无签名表现为不具有处方权的医师签名或无调配、核发人员签全名。
3讨论。